杜牧诗三首 《过华清宫》 《题乌江亭》 《早雁》 课件制作:唐春英
杜牧诗三首 课件制作:唐春英 《过华清宫》 《题乌江亭》 《早雁》
杜牧诗歌 杜牧(803~852),字牧 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 人。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 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 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 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 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牧(803~852),字牧 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 人。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 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 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 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 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牧诗歌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通过评论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 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充满对历 史往事的伤悼和怀旧情绪 今多用绝句形式。论史绝句,如《赤壁》、《题乌 江亭》等,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 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议论警拔,不 落窠臼;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隽永,如 《题桃花夫人庙》、《泊秦淮》、《江南春》等 写法多样
❖ 通过评论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 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充满对历 史往事的伤悼和怀旧情绪。 ❖ 多用绝句形式。论史绝句,如《赤壁》、《题乌 江亭》等,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 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议论警拔,不 落窠臼;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隽永,如 《题桃花夫人庙》、《泊秦淮》、《江南春》等, 写法多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写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 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 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鸟 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唐书法 家李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主灵祠” 令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 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 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 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 “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 刺之意
❖写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 (839)年,杜牧结束在 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 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 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唐书法 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 ❖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 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 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 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 “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 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 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 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 “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 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 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 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 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 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 , 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 “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 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 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 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 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 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 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 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 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 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 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 ,是对亭长建 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 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 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 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 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 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