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字宙中 Ⅰ.知识要点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1.1,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其他行星系 亿光 两千多亿颗恒星 河外星系 如图1.1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一—地球: 1、太阳系共有八颗行星:读图1.2,填空。 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 三、地球的特征:填空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 的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 存在的天体 3.根据下表中右栏“形成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在下表中栏填写恰当的条件。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四、卫星发射有关知识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下表) 条件 具体要求 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 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
1 课题: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Ⅰ.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 1.1,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 1、太阳系共有八颗行星:读图 1.2,填空。 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 。 三、地球的特征:填空: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 、 、 的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 存在的天体。 3.根据下表中右栏“形成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在下表中栏填写恰当的条件。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四、卫星发射有关知识 :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下表) 条件 具体要求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 如图 1.1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要素 具体要求 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晴天多,便于对飞船的监控、管理、 发射时间 回收 我国有多艘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秋冬季节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 球恶劣的海况 发射方向 般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 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燥,多睛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巩固演练案】 单项选择题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夭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 的童谣。回答1~2题: 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2.下列天体中属于行星的是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哈雷彗星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測器——“萤火一号”于2011年11月8日搭载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对火 星探测之旅。据资料,回答。 火星 地球 直径(km) 6394 12742 与太阳的距离(相比地球) 1.52 公转周期(日) 687 365.25 24小时37分22秒 23小时56分4秒 主要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 大气密度(相比地球) 0.007 表面平均气温(℃) 4.人类把火星作为探索外星生命的首选之星,这是因为火星 ①自转周期和地球相近②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③体积和地球非常接近 ④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⑤表面气温年较差较小 ⑥有充足可供呼吸的大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一总星系B.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6.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与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C.金星和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两侧D.金星是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可见光的行星 7.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C.既绕地轴自转还绕太阳公转 D.有生命物质存在
2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要素 具体要求 发射时间 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晴天多,便于对飞船的监控、管理、 回收 我国有多艘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秋冬季节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 球恶劣的海况 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回收场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 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巩固演练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 的童谣。回答 1~2 题: 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2.下列天体中属于行星的是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哈雷彗星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 2011 年 11 月 8 日搭载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对火 星探测之旅。据资料,回答。 火星 地球 直径(km) 6394 12742 与太阳的距离(相比地球) 1.52 1 公转周期(日) 687 365.25 自转周期 24 小时 37 分 22 秒 23 小时 56 分 4 秒 主要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氧 大气密度(相比地球) 0.007 1 表面平均气温(℃) -63 15 4.人类把火星作为探索外星生命的首选之星,这是因为火星 ①自转周期和地球相近 ②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③体积和地球非常接近 ④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 ⑤表面气温年较差较小 ⑥有充足可供呼吸的大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 ②⑥ 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 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地月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6.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与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C.金星和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两侧 D.金星是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可见光的行星 7.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C.既绕地轴自转还绕太阳公转 D.有生命物质存在
8.地球上有适宜生命物质存在的温度条件,主要是由于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体积适中 C.地球公转速度适中 D.地球质量适中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毎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 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 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9~10题。 9.“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0.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综合题: 11.读“太阳系模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二二二--二= --- E ------------- 图1.3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2)该图包含级天体系统,它们是 3)从图中可以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4)简要说明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条件
3 8.地球上有适宜生命物质存在的温度条件,主要是由于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体积适中 C.地球公转速度适中 D.地球质量适中 北京时间 2009 年 12 月 17 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 类地行星,距地球仅 40 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 6 倍。据 推测,这个“水 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 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 9~10 题。 9.“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0.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二.综合题: 11.读“太阳系模式图”(图 1.3),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A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该图包含______级天体系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条件。 图 1.3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填空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即 2.太阳是一颗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体球,主要成分是和。 3、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 反应。 4、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中只有分之一到 达地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部分,约占总量的50% 5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和:维持着地表,为地球上的循环、运动和 活动提供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填空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和 三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 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和 3.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主要表现: (1)地球上的 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耀斑爆发发色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 ,影响 (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 现象 (4)高能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闯入地球南北两极上空的大气,出现美丽的 (四)当堂反馈 单项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和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D.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3.下列地区中,森林生物量最丰富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西伯利亚 长白山区 D.阿尔卑斯山区 4.下列地点中,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条件最好的是 A.海南岛 B.拉萨 C.重庆 D.漠河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 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回答5~7题 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 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阿根廷、南非 B.加拿大、挪威 C.英国、法国 D.印度、巴基斯坦 7.太阳风暴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 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C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 太阳内部 D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 太阳外部结构
4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 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填空: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是一颗_____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_____体球,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3、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__反应。 4、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____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中只有______分之一到 达地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部分,约占总量的 50%。 5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_____和______;维持着地表______,为地球上的____循环、_____运动和_____ 活动提供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填空: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______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主要表现: (1)地球上的________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耀斑爆发发色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 (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_______”现象; (4)高能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闯入地球南北两极上空的大气,出现美丽的“_______”。 (四)当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和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D.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3.下列地区中,森林生物量最丰富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西伯利亚 C.长白山区 D.阿尔卑斯山区 4.下列地点中,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条件最好的是 A.海南岛 B.拉萨 C.重庆 D.漠河 北京时间 2003 年 10 月 29 日 14 时 13 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 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回答 5~7 题: 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 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 阿根廷、南非 B. 加拿大、挪威 C.英国、法国 D.印度、巴基斯坦 7.太阳风暴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 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C.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 D.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
8.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地面短波通信受影响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据此完成9~10题。 9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B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形成 C.全球气温有可能变暖 D.泥石流和滑坡现象的发生 10以下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炭、石油 .潮汐能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 知识完成11~12题 11.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黑子相对数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160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t20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12.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 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D.地球磁场增强 13.当耀斑爆发时,地球上具有可降低太阳活动影响的保护层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地球磁场 14据你的经验判断,下列可以不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 D.气象部门 、综合题 15.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名称是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是,其变化的周期为年,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 的主要标志:②是,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请用3个以上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4)如何将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
5 8.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地面短波通信受影响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 22 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据此完成 9~ 10 题。 9.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B.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形成 C.全球气温有可能变暖 D.泥石流和滑坡现象的发生 10.以下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 A.地热 B.核能 C.煤炭、石油 D.潮汐能 下图为“19 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 知识完成 11~12 题。 11.太阳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12.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13. 当耀斑爆发时,地球上具有可降低太阳活动影响的保护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地球磁场 14.据你的经验判断,下列可以不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 D.气象部门 二、综合题 15.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名称是 A ,B ,C 。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是 ,其变化的周期为 年,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 弱的主要标志;②是 ,它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 请用3个以上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 ; ② ; ③ 。 (4)如何将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 度? _________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点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纵波(P波) 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横波(S波)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读图(图141)分析: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 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 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大致深度。 ③定义不连续界面,完成下表 1.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千米) 速度变化 分界意义 地壳与 与地核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 特征 地壳 平均17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 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界面 地上地幔 17~100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物质 幔下地幔 界面|10029000于熔融状态 地外地核 2900~5150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核内地 554630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岩石圈 包括 和上地幔的 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地球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 具有氧化作用 氮 生物体的 二氧化碳植物进行 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
6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点 1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地震波的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纵波(P 波) 快 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横波(S 波) 慢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读图(图 1-4-1)分析: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 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 P、S 波(依据:同一物质中 P 波速较 S 波快) ②总结 P、S 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大致深度。 ③定义不连续界面,完成下表: 1.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千米) 速度变化 分界意义 地壳与_________ _________与地核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______界面 _______界面 平均 17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 _____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地 幔 上地幔 17~1000 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 物质 处于熔融状态; 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1000~2900 地 核 外地核 2900~5150 内地核 5150~637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岩石圈 包括__________和上地幔的______部(_________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 2 地球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_________,具有氧化作用 氮 生物体的____________ 氩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具有__________
臭氧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影响 的重要因素;吸收与放出长波辐射,有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水汽的凝结核;对 有削弱作用;影响大气质量 (2)大气的垂直分层 特点 原因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有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重要作用 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加而 大气运动以_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 为主;大气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含量极少 气温虽高度增加而 每上升100米,气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对流层|温平均降低o6℃c 运动显著; 上冷夏热,差异大 复杂多变 水汽、杂质含量多 2水圈 (1)组成:海洋是。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其组成部分 (2)作用: 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 和 类型。 ②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③水循环可以调节 净化大气 生物圈 (1)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 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2)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 (二)互动探究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三)经典精析 深度(km 1.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C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8分) (2)不连续界面F是 。(2分)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5分)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5分) 【解析】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 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 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 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 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
7 臭氧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__,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影响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吸收与放出长波辐射,有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水汽的凝结核;对__________有削弱作用;影响大气质量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层次 特点 原因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_________有 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平流层 气温虽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大气运动以___ _____为主;大气______,天气晴朗 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含量极少 对流层 气温虽高度增加而_______,每上升 100 米,气 温平均降低 0.6°C;______运动显著;________ 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上冷夏热,差异大; 水汽、杂质含量多 2.水圈 (1)组成:海洋是______。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其组成部分 (2)作用: 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_________和 类型。 ②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③水循环可以调节___ ____、净化大气。 3.生物圈 (1)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____________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2)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 为什么? (三)经典精析 1.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 是________,A和B+C 是______, D 是________,C+D+E 是______的一部分。(8 分) (2)不连续界面 F 是________。(2 分) (3)地震波在经过 F 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5 分) (4)A 和 B 为什么厚度不均?(5 分) 【解析】 从图上看,A、B 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 壳的厚度不均,A 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 33 千米。B 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 是地壳和地幔 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 是地幔的 一部分,其中 C 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 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 是上地幔顶 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莫霍界面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 高度(km) 20温度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 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 屏障。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是 推测气流运动形式是 (5)C层中有若干 层, 强烈时 信号会受影响 (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解析:本题在读坐标图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外部圈层之 大气圈的分层特点答题,注意每层的高度及 特征 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厚度为12千米, (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2)地面辐射含有大气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显著 (3)臭氧 (4)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 (5)电离太阳活动无线电短波 (6)逐渐变小 (四)当堂反馈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海洋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2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地核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题 6速度(千米/秒) 深度 1 3.图中 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横波 C.纵波和横波
8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 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 33 千米;B 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 该 图 反 映 的 是 _________ 纬 度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_____ ____,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补绘 B 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 22—27 千米高度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 屏障。 (4)图中 C 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推测气流运动形式是_________。 (5)C 层中有若干_________层,_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 (6)A→B→C 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在读坐标图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外部圈层之一——大气圈的分层特点答题,注意每层的高度及 特征。 答案:(1)中 该地对流层厚度为 12 千米, (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 17~18 千米,在高纬为 8~9 千米) (2)地面辐射 含有大气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 对流运动显著 (3)臭氧 (4)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对流 (5)电离 太阳活动 无线电短波 (6)逐渐变小 (四)当堂反馈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2.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地核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3~5 题。 3.图中 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 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5.该地可能位于 东非大裂谷 B.青藏高原 C.吐鲁番盆地 (2010年苏州调研)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个B.3个C.4个 个 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8.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9 D.无法判断 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 千米处 B.17 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 900 千米处 5.该地可能位于 A.东非大裂谷 B.青藏高原 C.吐鲁番盆地 D.太平洋 (2010 年苏州调研)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回答 6~9 题。 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8.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第一章字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方向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除_极点外)全球各地 远日点(月初)慢 近日点(月初)快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在北半球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_纬度_。 2、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轨道。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长是因为北半球夏半年时,地 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_慢_;而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且 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 3、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 界 4、画出赤道和晨昏线,标出二分二至日、公转方向和近日点、远日点 5、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及其日期。 6、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 ,并且纬度越高昼越_,夜越,北极点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各地 并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极点附近出现 现象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的昼变,夜变 7、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0°,晨昏线上0° 8、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地方时_12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由_直 射点_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_90度_。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间隔_。(直射点 的纬度与当地纬度差,同则减,异则加)
1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方向 自 向 ,北 南 。 周期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 (除 极点 外)全球各地 ,均 为 15°/ 时。 远日点( 月初) 慢 , 近日点( 月初) 快 。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 。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在北半球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 纬度 。 2、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 椭圆形 轨道。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长是因为北半球夏半年时,地 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 慢 ;而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 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 。 3、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 4、画出赤道和晨昏线,标出二分二至日、公转方向和近日点、远日点。 5、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及其日期。 6、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 ,并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北极点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各地 ,并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极点附近出现 现象。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的昼变 ,夜变 。 7、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 地面 的倾角,昼半球 大于 0°,夜半球 0°,晨昏线上 0°。 8、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 最大 的太阳高度,是地方时 12 点 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由 直 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 90 度 。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间隔 。(直射点 的纬度与当地纬度差,同则减,异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