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yin)萎靡不振(mi)私募(m)因噎废食(y) B.攫取(jue)寻瑕伺隙(xi)抵牾(w)一丘之貉(he) C.菁华(jn)春风骀荡(dai)包扎(za)撑天拄地(zhu) D.订正(ding)强劲有力(jing)谵语(zhan)惊鸿一瞥(pi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傅斯年不低调,不谦虚,不设城府,不留退路,不攻于心计,不屑于安排, 他更像一位敢怒敢言的西方斗士,而不像厚貌深衷的东方学者 B.这件作品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画上长长短短的题跋,表达了吴昌硕对于诗 意、绘画的理解,像是一部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迷你小说” C.辩论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奇不意地抛出三 个有力论据,令对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D.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历来为国人所不耻,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今天,如 果一个领导干部还满嘴“假大空”,老百姓怎么可能信任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 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胜利了,总会有些不相干的人来沾光,来捞稻草,就好像失败时总会有人开 脱责任一样,都属于官场陋习 C.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 最后一搏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 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氨基酸即便有益无害,“吊瓶”即便真是为学生健康着想,但当高三学生竟 然要以“挂吊瓶,打点滴”的方式来维系健康,给大脑进补时,我们必须反思我 们的教育制度。 B.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 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C.鲁甸地震救援难度很大,这是由于余震不断并且地形复杂造成的。专家呼吁, 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灾区,以免造成交通压力。 D.昨天,记者从检疫局方面了解到,经过鉴定,确定这个物种为活体箭毒蛙, 这是南美过来的外来品种,属于外来物种,不过,这些入境的箭毒蛙是否携带毒 性,还将做进一步检测。 二、现代文学阅读(共20分,其中选择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 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 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 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浙江省诸暨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饮马(yìn) 萎靡不振(mǐ) 私募(mù) 因噎废食(yē) B.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抵牾(wǔ) 一丘之貉(hé) C. 菁华(jīn) 春风骀荡(dài) 包扎(zā) 撑天拄地(zhǔ) D. 订正(dìng) 强劲有力(jìng) 谵语(zhān) 惊鸿一瞥(piě)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傅斯年不低调,不谦虚,不设城府,不留退路,不攻于心计,不屑于安排, 他更像一位敢怒敢言的西方斗士,而不像厚貌深衷的东方学者。 B.这件作品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画上长长短短的题跋,表达了吴昌硕对于诗 意、绘画的理解,像是一部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迷你小说”。 C.辩论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奇不意地抛出三 个有力论据,令对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D.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历来为国人所不耻,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今天,如 果一个领导干部还满嘴“假大空”,老百姓怎么可能信任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三十年来始终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香港金像奖,如今已沦为“港片 式微”的最佳佐证,表明“香港制造”的旗帜正在慢慢蜕化。 B.胜利了,总会有些不相干的人来沾光,来捞稻草,就好像失败时总会有人开 脱责任一样,都属于官场陋习。 C. 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 最后一搏。 D.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 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氨基酸即便有益无害,“吊瓶”即便真是为学生健康着想,但当高三学生竟 然要以“挂吊瓶,打点滴”的方式来维系健康,给大脑进补时,我们必须反思我 们的教育制度。 B.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 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C. 鲁甸地震救援难度很大,这是由于余震不断并且地形复杂造成的。专家呼吁, 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灾区,以免造成交通压力。 D. 昨天,记者从检疫局方面了解到,经过鉴定,确定这个物种为活体箭毒蛙, 这是南美过来的外来品种,属于外来物种,不过,这些入境的箭毒蛙是否携带毒 性,还将做进一步检测。 二、现代文学阅读(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 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 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 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髙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 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 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 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 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 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 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 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 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 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 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 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 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 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 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 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 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 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 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髙层面,其根本 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 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 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5.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 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髙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 为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 诠释了这一点。 6.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 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 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 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 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 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 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 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 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 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 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 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 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 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 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 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 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 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 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 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 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 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 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 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 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5.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 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 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 为一。 D.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 诠释了这一点。 6. 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 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 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 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 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孑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 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 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岀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 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晢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 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 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1分) 胡念邦 有一种笛声己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 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 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 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 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一部分,可这样说 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 享用到它 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 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 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 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 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 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 了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 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 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 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 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 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 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 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 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 夜晚的落寞与荒凉。 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 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 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
D. 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 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 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 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 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 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 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 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 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11 分) 笛 声 胡念邦 有—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 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 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 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 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部分,可这样说 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 享用到它。 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 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 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 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 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 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 了。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 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 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 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 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 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 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 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 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 夜晚的落寞与荒凉。 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 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 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
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 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 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 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 邻居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 会有人去问他 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一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 契和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 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 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 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 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 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 种什么声音。 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髙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 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 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 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一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寂寞的夜晩,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 口”。三胜一一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 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 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 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 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 8.第五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4分) 9.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3分) 10.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8分)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 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 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 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 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
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 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 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 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 邻居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 会有人去问他。 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 契和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 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 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 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 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 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 —种什么声音。 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 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 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 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 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 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 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 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 8. 第五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 28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8 分)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博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 使。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及帝为丞相,甚见 亲待,访以得失。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 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 曰:“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
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 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絰,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 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 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 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 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 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 《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 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 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 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 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 引预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 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 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解属文 属:写作B.流宕忘反 反:返回 C.何能赞务 赞:赞扬D.自非怀经抱质 自非:如果不是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此事业,谔之力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朝闻其死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樊哙侧其盾以撞 D.子孙辄嫁卖之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 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 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他们撰写文章崇尚文词优美华丽,下面纷 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齐、梁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 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 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3分)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7分) 酒楼秋望 华岳0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妾虽 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 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臣, 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 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 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 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 《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 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 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 务吟咏。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 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 引预 搢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 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 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①引预:引荐。②参厕:参与;置身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学解属文 属:写作 B. 流宕忘反 反:返回 C. 何能赞务 赞:赞扬 D. 自非怀经抱质 自非:如果不是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 朝闻其死围之不继, 吾其还也 C.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 樊哙侧其盾以撞 D. 子孙辄嫁卖之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 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 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 而嘉之” 都能从谏如流。 C. 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他们撰写文章崇尚文词优美华丽,下面纷 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东齐、梁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 点。 D. 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 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3 分)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7 分) 酒楼秋望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5.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3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逍遥游》) (3)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5)丰草绿缛而争茂,;_,木遭之而叶脱。 (欧阳修《秋声赋》)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年轻人与一位老者饮茶,年轻人喝了一口茶说:“据我所知,茶叶在高温之中的 形态与制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老者说:“是的,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 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中香味慢慢聚集。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 锅加热,半个小时足矣。但这样的茶满是焦火之味,饮之索然无味。”年轻人若 有所悟:茶道即人道。人们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就成了 形形色色的人,品性高低不同。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诸暨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2014.10 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34567111213 二、现代文学阅读(共11分) (二) 8.(4分) 9.(3分)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5. 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逍遥游》)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5)丰草绿缛而争茂, ; ,木遭之而叶脱。 (欧阳修《秋声赋》) 四、作文(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年轻人与一位老者饮茶,年轻人喝了一口茶说:“据我所知,茶叶在高温之中的 形态与制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老者说:“是的,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 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中香味慢慢聚集。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 锅加热,半个小时足矣。但这样的茶满是焦火之味,饮之索然无味。”年轻人若 有所悟:茶道即人道。人们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就成了 形形色色的人,品性高低不同。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诸暨中学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2014.10 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11 12 13 二、现代文学阅读(共 11 分) (二) 8.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 、古诗文阅读(共19分) 14.(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3分)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3分) 15.(3分) 16.(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2) (4) 四、作文(共40分) 诸置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解析:B寻瑕伺隙读“si”,C项菁华读“jng”,D惊鸿一瞥读“pi B 解析:A攻于心计一工于心计C出奇不意一出其不意D不耻一不齿 解析:A蜕化要改成退化 B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杋捞好处。正确 C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 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D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机关作风的变化用“有口皆碑”,属大词 小用 解析:A即便要提前.B所用和表达效果搭配不当,详细要放在介绍的前面C“由 于……造成的”,结构杂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一) 14.(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3 分)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3 分) (二) 15.(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 (2) (3) (4) (5) 四、作文(共 40 分) 诸暨中学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B 寻瑕伺隙读“sì”, C 项菁华读“jīng”, D 惊鸿一瞥读“piē” 2. B 解析:A 攻于心计—工于心计 C 出奇不意—出其不意 D 不耻—不齿 3. B 解析: A 蜕化要改成退化 B 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正确 C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 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D 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机关作风的变化用“有口皆碑”,属大词 小用。 4. D 解析:A 即便要提前.B 所用和表达效果搭配不当,详细要放在介绍的前面 C“由 于……造成的”,结构杂糅 5. D
解析: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 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6.D 解析: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 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 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7.B 解析: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 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无中生有。 8.(3分) 作者先用“试探”予笛声以拟人之态,写出了笛声骤然出现时的脆响与力量,接 着连续用“响亮、短促、跳跃”等几个词形容描摹笛声的欢快,然后用“沿 着”“盘旋而上”赋予笛声以动态,笛声覆盖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赋无形 以有形,描写的笛声形象生动。 9.(4分) 母亲勤劳、无语无怨,一辈子坚韧地生活着,她们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生命 她们不仅是贫困家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家人的精神支撑。笛声与母亲融合、呼应, 带来的是更为踏实的生活力量,美好的生活更可期待。 10.(4分) 当初贫穷,物质匮乏,人们珍惜、敬重物质,享用物质带来的最大可能的价值 当初贫穷,生活单调,人们分外渴望、珍爱生活中的欢乐,拥有体验、憧憬美好 的敏感心灵,内心生活丰富。当初贫穷,人们踏实勤奋地生活,平静坚韧地面对 切,拥有质朴简单的生活态度 11.C赞:辅佐 12.A(A两个“也”都表判断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 “其”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C前“以”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后“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来";D前“之”第三人称代词,“她们”, 后“之”指示代词,:“这,此”。) 13.B(李谔上书多次,但每次上书的内容不相同,不都是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 文风,而“帝纳之”是对他的上《重谷论》;“上览而嘉之”是对他的为“礼教 凋弊”上书。) 14.(1)(曹魏三祖)忽略治理万民的大道,喜好雕琢词句的小技。(补出主语 1分,解释“忽”“好”1分,“雕虫小技”1分) (2)从此公卿大臣感觉到(圣人学说)是正道,没有人不深入钻研古籍经典, 彻底抛弃奢浮华丽的文风。(莫1分,钻仰坟集1分,华绮1分,大意1分) 15.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髙)。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 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 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 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16.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 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 情感的深度和广度。(1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 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1分) 17.(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解析: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 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6. D 解析: 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 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 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7. B 解析: A 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 项《琴诀》宣扬的是 琴曲的道德功用;D 项无中生有。 8. (3 分) 作者先用“试探”予笛声以拟人之态,写出了笛声骤然出现时的脆响与力量,接 着连续用“响亮、短促、跳跃”等几个词形容描摹笛声的欢快,然后用“沿 着”“盘旋而上”赋予笛声以动态,笛声覆盖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赋无形 以有形,描写的笛声形象生动。 9. (4 分) 母亲勤劳、无语无怨,一辈子坚韧地生活着,她们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生命; 她们不仅是贫困家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家人的精神支撑。笛声与母亲融合、呼应, 带来的是更为踏实的生活力量,美好的生活更可期待。 10. (4 分) 当初贫穷,物质匮乏,人们珍惜、敬重物质,享用物质带来的最大可能的价值; 当初贫穷,生活单调,人们分外渴望、珍爱生活中的欢乐,拥有体验、憧憬美好 的敏感心灵,内心生活丰富。当初贫穷,人们踏实勤奋地生活,平静坚韧地面对 一切,拥有质朴简单的生活态度。 11. C 赞:辅佐 12. A(A两个“也”都表判断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 “其”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C前“以”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后“以”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来";D前“之” 第三人称代词,“她们”, 后“之”指示代词,:“这,此”。) 13. B(李谔上书多次,但每次上书的内容不相同,不都是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 文风,而“帝纳之”是对他的上《重谷论》;“上览而嘉之”是对他的为“礼教 凋弊”上书。) 14.(1)(曹魏三祖)忽略治理万民的大道,喜好雕琢词句的小技。(补出主语 1分,解释“忽”“好”1分,“雕虫小技”1分) (2)从此公卿大臣感觉到(圣人学说)是正道,没有人不深入钻研古籍经典, 彻底抛弃奢浮华丽的文风。(莫 1 分,钻仰坟集 1 分,华绮 1 分,大意 1 分) 15.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 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 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 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 分)③以 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 分) 16. 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 情。(2 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 情感的深度和广度。(1 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 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1 分) 17.(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齐人勿附于秦则胜负之数 (5)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文言参考译文】 附文言文参考翻译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 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 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 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髙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 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 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 风俗。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 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 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即 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 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 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 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 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 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 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 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 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 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 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 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了。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 证明大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 教化逐渐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下 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江东的齐 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竞比一韵之奇,争比 字之巧 当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开始)振兴,屏退贬黜轻浮(之风) 大力阻止华丽虚伪(之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 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 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文 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觉道了(文章 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 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
(2)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齐人勿附于秦 则胜负之数 (5)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文言参考译文】: 附 文言文参考翻译: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 待陈国使者。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隋高祖有奇异 面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那 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 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 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 风俗。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 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 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 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 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 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 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 平生交好,情如兄弟。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 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 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 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 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 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肆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五教六 行,是训导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 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了。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 证明大理。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到了后代,风俗 教化逐渐差了。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下 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江东的齐、 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 字之巧。 当大隋王朝承受天命之后,圣人之道很快(开始)振兴,屏退贬黜轻浮(之风), 大力阻止华丽虚伪(之习)。假如不是心怀经典,怀抱朴质,志存于道,心依于 仁(的人),(就)不能引荐入仕途。开皇四年,广泛地诏示天下,官府的、私 人的文章书信,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记载。这一年的九月,泗州刺史所写的公文 表章华美艳丽,被送到有关的部门问罪。自此以后,公卿大臣都感觉道了(文章 的)正路,没有谁不深入研究古代典籍,彻底抛弃华丽绮艳(的文风),选择先 王的完美典籍,在当今之世倡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