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 基础知识部分:(48分) (一)、选择题(16分) 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杳无音信油光可见好意难却B.深恶痛疾精通时事高髙耸起 C.无从插嘴难以下咽不倦教诲D.状况无聊大而言之大声喝采 2.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从他的英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从下列人的名字中选出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杨志 B、沙僧C、鲁智深D、宋江 6、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食之不能尽其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主人日再食 C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负势竞上 益慕圣贤之道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真无马邪?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同舍生皆被绮绣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食马者/不知其能/里而食/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 (二).填空题(2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1 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 一.基础知识部分:(48 分) (一)、选择题(16 分) 1. 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杳无音信 油光可见 好意难却 B. 深恶痛疾 精通时事 高高耸起 C. 无从插嘴 难以下咽 不倦教诲 D. 状况无聊 大而言之 大声喝采 2. 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 A.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从他的英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 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 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从下列人的名字中选出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杨志 B、沙僧 C、鲁智深 D、宋江 6、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主人日再食. C.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D. 负.势竞上 益慕.圣贤之道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同舍生皆被绮绣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二).填空题(26 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3)、送别友人时,我们会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句子:“ (4)、《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句是 (5)、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 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7)、借古论今: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比喻台海两岸和平发 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界的变迁,回归后的畅 想与生疏的句子是 (10)、虽然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许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 妻所说的那样 。”默默地为社会 努力工作。 (11)、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1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实践题(6分) 1、仿照示例,把你对“母爱”的理解写下来 母爱是一把小伞,夏天给我撑开一片阴凉,雨天为我撑开一方晴空。 母爱是 2、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母亲以表达你对她的 感恩之情呢?谈谈你的理由 、现代文阅读:(35分) (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
2 (2)、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3)、送别友人时,我们会引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句子:“ , 。 (4)、《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句是 , 。 (5)、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 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借 古 论 今 : 国 务 院 总 理 答 记 者 问 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比喻台海两岸和平发 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界的变迁,回归后的畅 想与生疏的句子是: , 。 (10)、虽然社会还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许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 妻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为社会 努力工作。 (11)、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 。 (1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综合性实践题(6 分) 1、仿照示例,把你对“母爱”的理解写下来。 母爱是一把小伞,夏天给我撑开一片阴凉,雨天为我撑开一方晴空。 母爱是 。 2、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母亲以表达你对她的 感恩之情呢?谈谈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12 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 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 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 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 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A B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指的是 (2分)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分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分 (二)(10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 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 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 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 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 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 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 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
3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 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 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 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 分) A B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指的是 。(2 分) (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 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 分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 分 (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 分 (二)(10 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 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 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 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 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 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 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 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
人听的。 1、胡适的母亲之所以每天天亮时,便把他喊醒,为的是什么?(2分)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分) 3、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分) 4、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分) 5、请概述你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思想,并写出你的感受。(2分) (三)亲情呼唤(13分)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 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 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 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 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 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 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 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 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 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年×月×日
4 人听的。 1、胡适的母亲之所以每天天亮时,便把他喊醒,为的是什么?(2 分) 2、“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 分) 3、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 分) 4、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 分) 5、请概述你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思想,并写出你的感受。(2 分) (三)亲情呼唤(13 分)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 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 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 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 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 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 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 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 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 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 3000 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 8000 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 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 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 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 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 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一一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 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 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 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一一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 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 来? C.你只写 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1.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2分)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2分)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 回答)(6分)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5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 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 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 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 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 家。我们的儿子 28 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 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 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2003 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 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 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1.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2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 回答)(6 分)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4.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 活得“潇洒”吗?为什么?(3分) 四、文言文及诗词阅读(37分) (四)(14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横线的词。(4分) (1)丛()流飘荡(2)窥谷忘反() (3)猛浪若奔()(4)鸢飞戾()天者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分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2分)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2分) 5.翻译句子(4分) (1)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五)(1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 活得“潇洒”吗?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及诗词阅读(37 分) (四)(14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横线的词。(4 分) (1)从( )流飘荡 (2)窥谷忘反( ) (3)猛浪若奔( ) (4)鸢飞戾( )天者 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 分)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2 分)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2 分) 5.翻译句子(4 分) (1)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五)(16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或遇其叱咄( 2、翻译句子:(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4、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4分) (六)(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 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2分) 3、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谁?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作文(任选一题) (1)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的路程,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月。这其中有春 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 得珍惜的阳光,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人活着,正视自己比注视别人更重要。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人最终能 否做到正视自己。所以,中国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法国人毕加索说:“你就是太阳
7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余幼时即嗜.( )学 (2)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3)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 (4)或遇其叱咄..( ) 2、翻译句子:(4 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分) 4、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4 分) (六)(7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 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2 分) 3、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谁?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五、作文(任选一题) (1)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的路程,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月。这其中有春 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 得珍惜的阳光,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人活着,正视自己比注视别人更重要。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人最终能 否做到正视自己。所以,中国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法国人毕加索说:“你就是太阳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不得少于600字
8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不得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