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试卷类型:A 秘密★启用前 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预演预练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 Ⅱ卷9至10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 卡上 2.回答1-6题、11①1)或12(1)题、13-15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 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冋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 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 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 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 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 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 (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 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 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 (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 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 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 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 《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 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 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 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 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 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 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姓名 准考证号 试卷类型:A 秘密★启用前 2012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预演预练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9 页,第 Ⅱ卷 9 至 10 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 卡上。 2.回答 1—6 题、11⑴或 12⑴题、13—15 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 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就 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于他一人之 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 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共同合作。 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 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 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 (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 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 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 (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 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 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 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 《复斋漫录》:“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 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 种先有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 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 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 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是这必须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 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 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 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 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 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 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 谱填词的意义了 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 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 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 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 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 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 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 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 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 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 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 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 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 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
杨缵《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者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 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词源》卷下也感叹道:“今词人才 说音律,便以为难,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 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 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 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 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 自中华书局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 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匮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 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作者并不多,因为既要求作者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 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声调的限制,不如先词后谱更便于如意地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 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使他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 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 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 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如果词人同时又能作曲,或者能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 上谐美的歌谱,从而创造出传世经典。 B.填词讲究歌韵合协,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句与词句合拍 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要完全依 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 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 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 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
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 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盜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 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_”欣亦遺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 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 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 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 于公断狱无私,辟髙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 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 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 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 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 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趣令就禁 趣:立刻 B.多榜官门曰 榜:张贴 C.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D.以旌吾过 旌: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 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 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 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 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 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 死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 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 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 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 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 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 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 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 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 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 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 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趣令就禁 趣:立刻 B.多榜官门曰 榜:张贴 C.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D.以旌吾过 旌: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 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 13 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 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 1000 多字的文章,他读了 3 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 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 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 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 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 死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 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8.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5分) 9.“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3)明月几时有,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 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 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 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 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 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 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 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 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 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 “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 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 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8.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5 分) 9.“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2)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3)明月几时有, 。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 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 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 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 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 6 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 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 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 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 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 “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 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 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 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 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 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 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 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 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 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 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 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 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 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 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 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 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 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 涂一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平时节目上所见受访家庭都是做了准备的,所以,“糊涂二世”拜访 “我”,是想看一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普通家庭的样子 B.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谎称自己是富裕的“ 口之家”,在场的岳父岳母和妻子都没有反对。 C.小说多次写国王的保镖们巡视墙角旮旯,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 凸显“我”和家人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 D.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暗示主人公糊涂了一辈子,糊涂到了顶点;作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一塌糊涂的社会现实状况。 E.作者煞有介事,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写得像实有其事,并且用幽默诙谐的笔调 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呼唤着美好的人性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 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 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 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 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 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 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 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 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 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 100 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 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 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 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 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 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 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 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 涂一世……”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因为平时节目上所见受访家庭都是做了准备的,所以,“糊涂二世”拜访 “我”,是想看一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普通家庭的样子。 B.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糊涂二世”的发问,“我”谎称自己是富裕的“一 口之家”,在场的岳父岳母和妻子都没有反对。 C.小说多次写国王的保镖们巡视墙角旮旯,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 凸显“我”和家人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 D.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暗示主人公糊涂了一辈子,糊涂到了顶点;作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一塌糊涂的社会现实状况。 E.作者煞有介事,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写得像实有其事,并且用幽默诙谐的笔调 表达了对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呼唤着美好的人性
(2)“我”理直气壮的回答,使“糊涂二世”的反应从“大吃一惊”到“瞪大眼 睛”到“起身就往外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我”在私下和家人说真话,但当着外人的面却一味编造谎言,对此, 人们褒贬不一。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焦菊隐与老舍的两部戏 焦菊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的第一个戏是老舍的剧本《龙须沟》。那时候, 剧院刚刚成立,演员队伍可以说是一支杂牌军。他们各自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不同 各有自己的演剧习惯,因此,如何统一其创作方法,是焦菊隐遇到的第一大困难。 为此,焦菊隐决定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从体验生活、培养“心 象”、进入角色、化为形象的途径,建立起他们和谐、一致的新的演剧观念。焦 菊隐一面花大力气修改老舍的剧本,一面动员演员们进入龙须沟去体验生活。他 告诫演员,体验生活,不是去学习某些人的局部动作,而是作为劳动人民中的 个,去体验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体验生活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置身生活之 外,作为旁观者、同情者、调查者去体验生活:二是直接向生活里去寻找艺术创 作上的典型。 在排戏时,焦菊隐有意识地要消灭演员演戏的感觉,要求他们从人物出发,进入 规定情境,实现舞台上的“一片生活”。朱旭说:“焦先生在剧院有个外号,叫 面人焦’,因为他爱捏咕演员,直到你的演戏到了位为止。”据欧阳山尊回忆: “排《龙须沟》,焦先生让人在排练场摆了很多砖头,让演员踮起脚尖走路,体 会遍地泥泞的感觉。” 焦菊隐一向强调演员要谦虚地吸收观众的意见,但在1953年演岀《龙须沟》时 当他意识到于是之、叶子为了迎合某些批评者的意见,提高说话声调,损害了角 色的心理和性格逻辑的时候,他异常愤怒,说那是16世纪的表演,他甚至引用 莎士比亚的话加以讽刺,说“像是上帝不在家时由他仆人创造的一个人”。在经 历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艺术磨练之后,《龙须沟》走向了艺术的成功。 提起焦菊隐与老舍的再度合作,还有一段剧坛佳话呢。原来,在排演《龙须沟》 时,焦菊隐就亲自动手删改了老舍的剧本,舒乙回忆说:“这让老舍不高兴了 后来老舍写的《方珍珠》就拿给了中国青年剧院去演。但是,他们最终发现,只 有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才是最合适的。《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 其实,焦菊隐对老舍是很尊重的,他逢人便说:“老舍先生的剧本是一座金山 越往里挖金子越多。”从二度创作出发,焦菊隐仍旧帮助老舍整理剧本。在第 场的开场,焦菊隐増加了20多个茶客,着意渲染大茶馆在繁盛期纷繁、撩乱、 煕煕攘攘的场面。第一幕里出现了个吃洋教的小恶霸马五爷,本来不过短短的几 句台词,一个明显的过场人物,但焦菊隐却让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变得丰富起来
⑵“我”理直气壮的回答,使“糊涂二世”的反应从“大吃一惊”到“瞪大眼 睛”到“起身就往外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⑶文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⑷小说中的“我”在私下和家人说真话,但当着外人的面却一味编造谎言,对此, 人们褒贬不一。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焦菊隐与老舍的两部戏 焦菊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的第一个戏是老舍的剧本《龙须沟》。那时候, 剧院刚刚成立,演员队伍可以说是一支杂牌军。他们各自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不同, 各有自己的演剧习惯,因此,如何统一其创作方法,是焦菊隐遇到的第一大困难。 为此,焦菊隐决定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从体验生活、培养“心 象”、进入角色、化为形象的途径,建立起他们和谐、一致的新的演剧观念。焦 菊隐一面花大力气修改老舍的剧本,一面动员演员们进入龙须沟去体验生活。他 告诫演员,体验生活,不是去学习某些人的局部动作,而是作为劳动人民中的一 个,去体验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体验生活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置身生活之 外,作为旁观者、同情者、调查者去体验生活;二是直接向生活里去寻找艺术创 作上的典型。 在排戏时,焦菊隐有意识地要消灭演员演戏的感觉,要求他们从人物出发,进入 规定情境,实现舞台上的“一片生活”。朱旭说:“焦先生在剧院有个外号,叫 ‘面人焦’,因为他爱捏咕演员,直到你的演戏到了位为止。”据欧阳山尊回忆: “排《龙须沟》,焦先生让人在排练场摆了很多砖头,让演员踮起脚尖走路,体 会遍地泥泞的感觉。” 焦菊隐一向强调演员要谦虚地吸收观众的意见,但在 1953 年演出《龙须沟》时, 当他意识到于是之、叶子为了迎合某些批评者的意见,提高说话声调,损害了角 色的心理和性格逻辑的时候,他异常愤怒,说那是 16 世纪的表演,他甚至引用 莎士比亚的话加以讽刺,说“像是上帝不在家时由他仆人创造的一个人”。在经 历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艺术磨练之后,《龙须沟》走向了艺术的成功。 提起焦菊隐与老舍的再度合作,还有一段剧坛佳话呢。原来,在排演《龙须沟》 时,焦菊隐就亲自动手删改了老舍的剧本,舒乙回忆说:“这让老舍不高兴了。 后来老舍写的《方珍珠》就拿给了中国青年剧院去演。但是,他们最终发现,只 有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才是最合适的。《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 其实,焦菊隐对老舍是很尊重的,他逢人便说:“老舍先生的剧本是一座金山, 越往里挖金子越多。”从二度创作出发,焦菊隐仍旧帮助老舍整理剧本。在第一 场的开场,焦菊隐增加了 20 多个茶客,着意渲染大茶馆在繁盛期纷繁、撩乱、 熙熙攘攘的场面。第一幕里出现了个吃洋教的小恶霸马五爷,本来不过短短的几 句台词,一个明显的过场人物,但焦菊隐却让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变得丰富起来:
马五爷傲慢地坐在雅座里,他只一句话就让两个泼皮服了软,他目中无人地走过 排茶桌,听见教堂钟声,他立即收住脚步,煞有介事地在胸前画起十字。就是 这么几个焦菊隐加进去的舞台动作,一下子把吃洋教的人的威风尽显无遗。第二 幕刘麻子给大兵牵线做媒,本来上场后没什么行动,但焦菊隐却为他设计了慌慌 张张连喝数碗剩茶根儿的举动,既表现了刘麻子的落魄潦倒,也表现了市面上的 兵荒马乱。第一幕结尾时,太监娶老婆的丑剧已经演完,这时两位下棋的茶客, 突然来了一句“将!你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幕就此关闭,这同样表现了 焦菊隐对艺术韵味的追求 《茶馆》排练场空前活跃,老舍经常光顾,他与大家一起朗诵、讨论剧本,给演 员做示范动作。在剧组里,演员“晕进”角色之中,每个人都充分调动想象,展 开联想,充分发挥艺术创作才能。郑榕回忆说:“有一天排开场戏,焦先生让大 家尽情发挥,后台的音响效果也配合着轰鸣起来,焦先生听着,看着,然后发出 命令,让这一桌的声音再大一点,让那一桌的声音再弱一点。他像个交响乐的指 挥大师一样,让舞台上形成了多个声部,各个声部此起彼伏,在他的调理下,非 常富有层次。撒纸钱一场,焦先生把前三排观众席给划出来,让我们直接对着观 众倾诉。慢慢地我们终于找准了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从1958年首演至今,《茶馆》已经演岀了500多场了,不仅在法、美等国被誉 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葩”,而且创造了一台戏剧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宋宝珍《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焦菊隐在整合演员“杂牌军”时,吸收了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体验生活要避免的两种错误。 B.于是之、叶子为迎合某些批评者意见,擅自提高说话声调,与当今好多演 员哗众取宠的表演别无二致,因而遭到焦菊隐的讽刺与严厉痛斥。 C.老舍将《方珍珠》拿给中国青年剧院去演,本想表示对焦菊隐删改自己剧本 的不满,但终因排演效果不佳,只好再度与焦菊隐合作。 D.焦菊隐在排戏时,经常因地制宜,帮助演员“晕进”角色,如排《龙须沟》 在排练场摆砖头,排《茶馆》“撒纸钱”划出前三排观众席。 E.本文通过记述焦菊隐排演老舍两部戏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在话剧导演方面 的天赋与成就,展示了他执著敦厚、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2)《龙须沟》最终走上艺术的成功,从导演角度讲,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3)焦菊隐从二度创作出发,是如何帮助老舍整理《茶馆》剧本的?收到了怎样 的艺术效果?请概括说明。(6分)
马五爷傲慢地坐在雅座里,他只一句话就让两个泼皮服了软,他目中无人地走过 一排茶桌,听见教堂钟声,他立即收住脚步,煞有介事地在胸前画起十字。就是 这么几个焦菊隐加进去的舞台动作,一下子把吃洋教的人的威风尽显无遗。第二 幕刘麻子给大兵牵线做媒,本来上场后没什么行动,但焦菊隐却为他设计了慌慌 张张连喝数碗剩茶根儿的举动,既表现了刘麻子的落魄潦倒,也表现了市面上的 兵荒马乱。第一幕结尾时,太监娶老婆的丑剧已经演完,这时两位下棋的茶客, 突然来了一句“将!你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幕就此关闭,这同样表现了 焦菊隐对艺术韵味的追求。 《茶馆》排练场空前活跃,老舍经常光顾,他与大家一起朗诵、讨论剧本,给演 员做示范动作。在剧组里,演员“晕进”角色之中,每个人都充分调动想象,展 开联想,充分发挥艺术创作才能。郑榕回忆说:“有一天排开场戏,焦先生让大 家尽情发挥,后台的音响效果也配合着轰鸣起来,焦先生听着,看着,然后发出 命令,让这一桌的声音再大一点,让那一桌的声音再弱一点。他像个交响乐的指 挥大师一样,让舞台上形成了多个声部,各个声部此起彼伏,在他的调理下,非 常富有层次。撒纸钱一场,焦先生把前三排观众席给划出来,让我们直接对着观 众倾诉。慢慢地我们终于找准了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从 1958 年首演至今,《茶馆》已经演出了 500 多场了,不仅在法、美等国被誉 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葩”,而且创造了一台戏剧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宋宝珍《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焦菊隐在整合演员“杂牌军”时,吸收了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提出体验生活要避免的两种错误。 B.于是之、叶子为迎合某些批评者意见,擅自提高说话声调,与当今好多演 员哗众取宠的表演别无二致,因而遭到焦菊隐的讽刺与严厉痛斥。 C.老舍将《方珍珠》拿给中国青年剧院去演,本想表示对焦菊隐删改自己剧本 的不满,但终因排演效果不佳,只好再度与焦菊隐合作。 D.焦菊隐在排戏时,经常因地制宜,帮助演员“晕进”角色,如排《龙须沟》 在排练场摆砖头,排《茶馆》“撒纸钱”划出前三排观众席。 E.本文通过记述焦菊隐排演老舍两部戏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在话剧导演方面 的天赋与成就,展示了他执著敦厚、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2)《龙须沟》最终走上艺术的成功,从导演角度讲,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 分) (3)焦菊隐从二度创作出发,是如何帮助老舍整理《茶馆》剧本的?收到了怎样 的艺术效果?请概括说明。(6 分)
(4)焦菊隐和老舍,一位是大师级的导演,一位是大师级的剧作家,两人个性都 很强,甚至为排演闹过别扭,但“《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创 造了不朽经典。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 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 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经典名著《红 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 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 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 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国家卫生部的调査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 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 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冷兵器时代剑被称为“百兵之祖”,春秋时越人欧治子被奉为中国古 代铸剑鼻祖,传说他为铸剑遍访大江南北,最终找到了龙 泉。 。龙泉剑产 于此地,实乃天经地义。 ①茂盛的原始森林是铸剑用之不竭的优质燃料 ②龙泉特产一种叫“亮石”的上好磨石,用来砥砺刀剑 ③山溪中蕴藏着含铁量极髙的铁砂 ④龙泉溪流纵横交错,泉水甘寒 ⑤山溪的水质优异,淬出来的剑非常坚利 ⑥宝剑锋从磨砺出
(4)焦菊隐和老舍,一位是大师级的导演,一位是大师级的剧作家,两人个性都 很强,甚至为排演闹过别扭,但“《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创 造了不朽经典。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 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 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经典名著《红 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 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 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 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 8 瓶水”,远远高于 国际上 2.5 瓶~3.3 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 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冷兵器时代剑被称为“百兵之祖”,春秋时越人欧冶子被奉为中国古 代铸剑鼻祖,传说他为铸剑遍访大江南北,最终找到了龙 泉。 , , , , , 。龙泉剑产 于此地,实乃天经地义。 ①茂盛的原始森林是铸剑用之不竭的优质燃料 ②龙泉特产一种叫“亮石”的上好磨石,用来砥砺刀剑 ③山溪中蕴藏着含铁量极高的铁砂 ④龙泉溪流纵横交错,泉水甘寒 ⑤山溪的水质优异,淬出来的剑非常坚利 ⑥宝剑锋从磨砺出
A.⑥②①④③⑤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②④⑤③① D.④③①⑤⑥② 16.下面是1911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 画 《袁世凯骑木马》,请简要叙述画面内容并简析其寓意。(不超 过60个字)(5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道歉”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 示例相同。(6分) 面包能维持人的生存,知识则能完善人的生命; 项链能装饰人的外表,知识则能净化人的灵魂。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 读了这则手机短信,你有什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9分) 1.(3分)B(“因为音乐知识匮乏”表述有误,且“只能”与原文中“只是”意 思不尽相同) 2.(3分)C(范成大“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属无中生有) 3.(3分)A(原文“必须……,才能 转为“如果 逻 辑错误) 二、(36分) (一)(19分) 4.(3分)D(显示、彰显) 5.(3分)A(③是破案的具体手段。④为柳庆自叹。⑤是宇文泰的话) 6.(3分)C(匿名信是柳庆假托罪犯之名写的,目的是诱引罪犯自己投案)
A.⑥②①④③⑤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②④⑤③① D.④③①⑤⑥② 16.下面是 1911 年在《民立画报 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 画: 《袁世凯骑木马》,请简要叙述画面内容并简析其寓意。(不超 过 60 个字)(5 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道歉”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与 示例相同。(6 分) 面包能维持人的生存,知识则能完善人的生命; 项链能装饰人的外表,知识则能净化人的灵魂。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 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 读了这则手机短信,你有什么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9 分) 1.(3 分)B(“因为音乐知识匮乏”表述有误,且“只能”与原文中“只是”意 思不尽相同) 2.(3 分)C(范成大“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属无中生有) 3.(3 分)A(原文“必须……,才能……”,转为“如果……,就……”,逻 辑错误) 二、(36 分) (一)(19 分) 4.(3 分)D(显示、彰显) 5.(3 分)A(③是破案的具体手段。④为柳庆自叹。⑤是宇文泰的话) 6.(3 分)C(匿名信是柳庆假托罪犯之名写的,目的是诱引罪犯自己投案)
7.(10分)(1)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 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 (译出大意给2分;“殊”、“桎梏”、“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 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译出大意给2分;“断狱”、“辟高门”、“庶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 8.(5分)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2分)和空间的不断转换(2分),以及细节 描写(1分),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 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9.(6分)“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 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3分)。“酒 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 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3分)。 (三)(6分) (1)山气日夕佳 欲辨已忘言 (2)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3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糊涂二世”目的是行窃而非拜访。B妻子“撅起了嘴”表示不满。D反映 “说谎成风”的现实) (2)(6分)①我的谎言说得越来越离谱了,简直糊涂到了极点;②用夸张的描写 形容“糊涂二世”听得越来越吃惊,③结构上前呼后应,突出人物的个性并深化 主题。 (3)(6分)虚伪(虚荣、爱面子)、怯懦、自我炫耀(盲目自大)、自作聪明 开篇“我”和岳父母、妻子议论生活中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呼吁说真话,但面 对来访客却处处说假话,并且还为自己由于内心的怯懦而不敢说真话寻找冠冕堂 皇的理由: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从而表现了“我”虚伪、怯懦、自我炫耀、 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每答出一点2分) (4)(8分)观点一:褒。 ①不管祖国如何丑陋,如何贫穷,我们都不能嫌弃,“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 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②编造谎言是想要掩饰问题,因为一味外扬问题容易激化 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③我们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祖国建设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祖国的建设成就上,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 观点二:贬。 ①实事求是,不说假话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是一个国家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基 本元素。②我们要看掩饰的问题是枝节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如果是本质问题,绝 不能掩饰,只有揭岀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国家进步。③如果一味地掩饰问题, 极易助长权力强势者的私欲,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7.(10 分)⑴姓孟的竟然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并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 给我带上脚镣手铐,难道不想想以后用什么方法给我摘下来吗?” (译出大意给 2 分;“殊”、“桎梏”、“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l 分) ⑵昔日的于公自称审理案件不徇私情,就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 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译出大意给 2 分;“断狱”、“辟高门”、“庶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l 分) (二)(11 分) 8.(5 分)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2 分)和空间的不断转换(2 分),以及细节 描写(1 分),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 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 9.(6 分)“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 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3 分)。“酒 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 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3 分)。 (三)(6 分) ⑴山气日夕佳 欲辨已忘言 ⑵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⑶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 分) 11.(25 分) ⑴(5 分) 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 答 B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 (A“糊涂二世”目的是行窃而非拜访。B 妻子“撅起了嘴”表示不满。D 反映 “说谎成风”的现实) ⑵(6 分)①我的谎言说得越来越离谱了,简直糊涂到了极点;②用夸张的描写 形容“糊涂二世”听得越来越吃惊,③结构上前呼后应,突出人物的个性并深化 主题。 ⑶(6 分)虚伪(虚荣、爱面子)、怯懦、自我炫耀(盲目自大)、自作聪明。 开篇“我”和岳父母、妻子议论生活中丑恶现象时,慷慨陈词呼吁说真话,但面 对来访客却处处说假话,并且还为自己由于内心的怯懦而不敢说真话寻找冠冕堂 皇的理由: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从而表现了“我”虚伪、怯懦、自我炫耀、 自作聪明的性格特点。(每答出一点 2 分) ⑷(8 分)观点一:褒。 ①不管祖国如何丑陋,如何贫穷,我们都不能嫌弃,“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 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②编造谎言是想要掩饰问题,因为一味外扬问题容易激化 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③我们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祖国建设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放在祖国的建设成就上,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 观点二:贬。 ①实事求是,不说假话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是一个国家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基 本元素。②我们要看掩饰的问题是枝节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如果是本质问题,绝 不能掩饰,只有揭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国家进步。③如果一味地掩饰问题, 极易助长权力强势者的私欲,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