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沉疴豇豆/瓦缸风靡/靡丽刹那/霎时 B.缉私/作揖烘焙/蓓蕾拮据/据点债券/家眷 C.跻身/侪辈悲恸/恫吓模仿/模样怯懦/商榷 D.媲美/包庇骠骑/剽悍犄角/角斗狡黠/狭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歉收番茄意气用事秘而不宣B.萃取掣肘锱珠必较责无旁贷 C.青睐凋蔽插科打诨不稂不莠D.厮打编纂涸辙之鲋豆寇年华 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 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2)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 将 ,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 上一场足球盛宴! (3)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 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 的审美感受。 A.纵然鼎力相助耳目一新B.固然竭尽全力耳目一新 C.纵然竭尽全力焕然一新D.固然鼎力相助焕然一新 4把下面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如对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 相同 ②它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 的文化存在 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 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 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 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 A.③④⑤①⑥②B.⑤④②⑥①③C.⑤⑥②③④①D.③⑥④②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高德胜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 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 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 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 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四川成都市 2014 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沉疴 豇豆/瓦缸 风靡/靡丽 刹那/霎时 B.缉私/作揖 烘焙/蓓蕾 拮据/据点 债券/家眷 C.跻身/侪辈 悲恸/恫吓 模仿/模样 怯懦/商榷 D.媲美/包庇 骠骑/剽悍 犄角/角斗 狡黠/狭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歉收 番茄 意气用事 秘而不宣 B.萃取 掣肘 锱珠必较 责无旁贷 C.青睐 凋蔽 插科打诨 不稂不莠 D.厮打 编纂 涸辙之鲋 豆寇年华 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 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2)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 将 ,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 上一场足球盛宴! (3)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 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 的审美感受。 A.纵然 鼎力相助 耳目一新 B.固然 竭尽全力 耳目一新 C.纵然 竭尽全力 焕然一新 D.固然 鼎力相助 焕然一新 4.把下面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如对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 相同 ②它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 的文化存在 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 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 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 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 在” A.③④⑤①⑥②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⑥②③④① D.③⑥④②①⑤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高德胜 ①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相对而言, 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同 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 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 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 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 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 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 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 引住了。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 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 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 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 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 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 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 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 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 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 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 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 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 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 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 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 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 “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 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教育活动 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5.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 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 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 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 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 教育任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②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对标准化考试的非理性推崇。标准化考试之所以流行, 是因其诱人的便捷性、客观性契合了现代教育追求效率、突出客观性的要求。标 准化考试因此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呼风唤雨,成了支配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测量环节,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至多只能算是整体教 育的一个“小尾巴”。但如今这条“小尾巴”成了主角,整个教育都得听它的。 处在“尾巴”指挥一切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生命力都被考试分数吸 引住了。因为所有关于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都不会出现在标准化试卷上,反观自 身、心灵对话都是完全可以丢弃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标准化考试切断了 教育与自我反省、人生意义、心灵关怀之间的联系。 ③现代教育要承担安顿人的心灵这一任务,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现代教育也并 不是一无是处,其问题在于偏执一端而遗弃另外一端,因此,基于心灵养育而进 行的转型不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激变,而是在两端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 教育的实利性与价值性的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教育不是不要利益,但 现代教育在实利追求上走得太远了,人不单是物质存在.没有价值的指引,人性 的光辉就会暗淡,人就会蜕化为物,心灵就会枯死,就会满身铜臭,“穷得只剩 下钱了”。教育不能偏执于实利,要为价值和意义留有空间。大规模、以集体为 对象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但人类教育几千年的学徒制、个别化的教育方式 自然也有其价值。现代教育的转型不是要恢复学徒制,而是探索在规模化、集体 化的教育中如何融合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在两者之间实现一种相对的平衡。 ④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养育心 灵的需要,教育实践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探索。儿童的心灵成长有“自 然”的一面,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呵护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教育,包括家 庭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孩子的出神与发呆,任其在想象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关于沉思与默观的教育探索就是这方面的努力。这些尝试虽然不足以动摇现代教 育的基本价值观念,毕竟为教育展示了另一种可能。 ⑤可以着手进行的教育尝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对精神生活来 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还应将如何面对自身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外,还要注意非常态意识体验的激发,人有确定性的需求,把世界和人事纳入 “常规”才会有安全感,但教育在非常态意识体验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 如一些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末日体验"活动,都是有益的探索。最后,教育活动 步调要放缓,现在的教育被现代社会匆忙的节奏带得太快了。 5.下列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认识,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百年来,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自我,但近年来,却在实利追求上 走得太远,结果造成了人心灵的枯死。 B.现代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化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学徒制和个别化的教 育方式,因此应在教育的个别化方面加强探索。 C.儿童心灵的自然发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要想转型, 就应该走向心灵培育,避免对孩子进行人为干预。 D.现代教育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础, 同时,知识传授等教育活动的步调要放缓。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明确指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它不仅没有完成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 教育任务,反而促使人更加远离自己的内心
B.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 考试,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 获得平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 程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 排斥、否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 童心灵,让孩子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 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 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聊且园记 钱谦益 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 之日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也。其东 亭之日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 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日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井为池, 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日则喜, 夹窗助明,琴书榰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 香雾杂遝,树之眉日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 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腌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 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 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 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 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日聊且。聊且之为言,苟 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而戎索坏。 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 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之诛,使吾辈 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 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 ③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 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翳:茂密
B.文章第②段分析造成现代教育弊端的原因,指出现代教育由于过分推崇标准化 考试,造成自我反省、心灵关怀等内容被丢弃。 C.文章最后三段指出现代教育要在实利追求与心灵养育、规模化与个体化等方面 获得平衡,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D.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话题,在结尾则集中论述现代教育转型是长期、渐进的过 程这一观点,强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及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对现代教育充满忧思,他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教育的弊端,但又没有简单的 排斥、否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考。 B.针对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尤其关于呵护儿 童心灵,让孩子自然发育的思考,颇有见地。 C.作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实利追求盛行的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我 们需要做的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和尝试。 D.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发展具有惯性,整体转型不能一蹴 而就,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看法。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 聊且园记 钱谦益 1) 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日:“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 之日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其东 亭之日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 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日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井为池, 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日则喜, 夹窗助明,琴书搘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 香雾杂遝,树之眉日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 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晻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 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 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2) 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 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 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日聊且。聊且之为言,苟 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而戎索④坏。 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 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⑤之诛,使吾辈 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 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3)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茇:在草舍住宿。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 ③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 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翳:茂密
B.凿沼矢鱼 矢:捕射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 荷:继 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 靖: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子其为我记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问 且秦强而赵弱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弃甲曳兵而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4分) 译文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分) 译文 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5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 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 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每空1分)(6分)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B.凿沼矢鱼 矢:捕射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 荷:继 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 靖:平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子其为我记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问 且秦强而赵弱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弃甲曳兵而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 123 分) 四、(31 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 10 处)(5 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 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 闻。”(《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 分)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4 分)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 6 小题,每空 1 分)(6 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熬鹰 魏继新 1)文革中,我为避武斗,至巴山某处。其地名梓檀,处山岚之巅,有一小学、 供销社、一屠户杀猪卖肉,瓦房十余间。白日里四乡儿童前来就读,四周农民来 称盐割肉,入夜则十分荒凉,但见山峦起伏,衰草遍地,金风瑟瑟,古道蜿蜒, 使人陡生无限凄凉 2)屠夫生得高大黑壮,面目狰狞,袒胸露背,说话也恶声恶气,买肉的人,从来 不敢与其论短长。当时唯我少年无忌,直呼其土匪。他反倒十分喜欢我,常破例 给我多割一些肉 3)屠夫好猎,每次出去,他身背八尺鸟铳,带十来只猎犬,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 走。一日,屠夫捕得一鹰,兴奋若狂,大呼小叫.叫我去看他熬鹰。 4)那只鹰个大体雄,爪劲嘴利,双翅展开,足有三尺。屠夫选择了一块空地,立 起一根柱子,用铁链锁住鹰腿,然后扔些鸡、雀之类,鲜嫩血淋,诱鹰四面扑食 然而这些东西又始终离鹰有一定距离。鹰被铁链锁住腿,始终扑不到那些肉食 屡扑不中,便用嘴猛啄铁链,啄得嘴破血岀,仍无济于事。鹰遂啄扑如狂,长啸 不止。而屠夫则在一旁冷酷地看着,嘴角隐含着一丝讥讽的冷笑,一边饮酒, 边把那些食物丢过来扔过去,以此来激怒鹰。 5)入夜,屠夫在四周点燃篝火,映得鹰眼前一派红光,鹰得不到半点休息,反而 受到热浪的阵阵炙烤。鹰躁动不止,把一腔怒火转向屠夫,屡屡向屠夫扑击。屠 夫则一边冷笑着,一边继续用肉和水挑逗鹰。如此两昼夜,折磨得鹰长啸怪叫不 已。屠夫也因两昼夜未合眼,双眼布满了血丝,灼灼的目光令人望而生畏,连那 些屠夫养的赶山狗也吓得跑得远远的,不知在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根本不敢露面 6)到了第三日,鹰和人都已疲惫不堪。屠夫却强打精神,挑逗不止。鹰则怒目环 视,对人发动一次次进攻、扑击。此刻屠夫已将肉和水放在鹰面前,鹰伸嘴可及, 但它连看也不看,只与屠夫纠缠对抗。鹰此时的长啸已经嘶哑,每啸扑时,必有 血从嘴里喷出,滴在羽毛、泥地上,点点滴滴,殷红斑斑。 ⑦)第三天夜里,屠夫不再挑逗鹰。鹰带着泥土血迹,在篝火热浪熏烤下,已站立 不稳,双翅垂落,但仍不食不喝,只是用嘶哑的嗓子一阵阵长啸,啸声撕开浓密 而坚固的暗夜,传得很远很远……到了下半夜,鹰不再叫了,人和鹰都静了下来, 双双对峙,用眼睛互相盯着……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 投向暗夜、群山。 8)屠夫此时,便手持肥嫩的斑鸠肉,走到鹰前。鹰既不扑击,亦不闪避,只把头 扭向别处。此时,屠夫伸出手来,用手轻轻拂着鹰头、颈项和背羽,把肉递至鹰 嘴前。鹰仍犹豫着。屠夫则继续用手抚摸着鹰,嘴里喃喃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尔 后,便是长久地沉默
(4)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7)_________,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熬鹰 魏继新 1)文革中,我为避武斗,至巴山某处。其地名梓檀,处山岚之巅,有一小学、一 供销社、一屠户杀猪卖肉,瓦房十余间。白日里四乡儿童前来就读,四周农民来 称盐割肉,入夜则十分荒凉,但见山峦起伏,衰草遍地,金风瑟瑟,古道蜿蜒, 使人陡生无限凄凉。 2)屠夫生得高大黑壮,面目狰狞,袒胸露背,说话也恶声恶气,买肉的人,从来 不敢与其论短长。当时唯我少年无忌,直呼其土匪。他反倒十分喜欢我,常破例 给我多割一些肉。 3)屠夫好猎,每次出去,他身背八尺鸟铳,带十来只猎犬,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 走。一日,屠夫捕得一鹰,兴奋若狂,大呼小叫.叫我去看他熬鹰。 4)那只鹰个大体雄,爪劲嘴利,双翅展开,足有三尺。屠夫选择了一块空地,立 起一根柱子,用铁链锁住鹰腿,然后扔些鸡、雀之类,鲜嫩血淋,诱鹰四面扑食。 然而这些东西又始终离鹰有一定距离。鹰被铁链锁住腿,始终扑不到那些肉食。 屡扑不中,便用嘴猛啄铁链,啄得嘴破血出,仍无济于事。鹰遂啄扑如狂,长啸 不止。而屠夫则在一旁冷酷地看着,嘴角隐含着一丝讥讽的冷笑,一边饮酒,一 边把那些食物丢过来扔过去,以此来激怒鹰。 5)入夜,屠夫在四周点燃篝火,映得鹰眼前一派红光,鹰得不到半点休息,反而 受到热浪的阵阵炙烤。鹰躁动不止,把一腔怒火转向屠夫,屡屡向屠夫扑击。屠 夫则一边冷笑着,一边继续用肉和水挑逗鹰。如此两昼夜,折磨得鹰长啸怪叫不 已。屠夫也因两昼夜未合眼,双眼布满了血丝,灼灼的目光令人望而生畏,连那 些屠夫养的赶山狗也吓得跑得远远的,不知在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根本不敢露面。 6)到了第三日,鹰和人都已疲惫不堪。屠夫却强打精神,挑逗不止。鹰则怒目环 视,对人发动一次次进攻、扑击。此刻屠夫已将肉和水放在鹰面前,鹰伸嘴可及, 但它连看也不看,只与屠夫纠缠对抗。鹰此时的长啸已经嘶哑,每啸扑时,必有 血从嘴里喷出,滴在羽毛、泥地上,点点滴滴,殷红斑斑。 7)第三天夜里,屠夫不再挑逗鹰。鹰带着泥土血迹,在篝火热浪熏烤下,已站立 不稳,双翅垂落,但仍不食不喝,只是用嘶哑的嗓子一阵阵长啸,啸声撕开浓密 而坚固的暗夜,传得很远很远……到了下半夜,鹰不再叫了,人和鹰都静了下来, 双双对峙,用眼睛互相盯着……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 投向暗夜、群山。 8)屠夫此时,便手持肥嫩的斑鸠肉,走到鹰前。鹰既不扑击,亦不闪避,只把头 扭向别处。此时,屠夫伸出手来,用手轻轻拂着鹰头、颈项和背羽,把肉递至鹰 嘴前。鹰仍犹豫着。屠夫则继续用手抚摸着鹰,嘴里喃喃地不知说了些什么,尔 后,便是长久地沉默
9)此刻,万籁俱寂,只有篝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一缕缕轻烟,袅袅上升, 消融在星光闪烁的深黛色的夜空中,四周的群山黑压压地耸立着,松咽泉吟,深 邃而神秘,有清凉的山风拂过,带来山林清新的气息。 10)屠夫抚摸着抚摸着,突然喉咙里咕噜咕噜一阵响,全身和手一阵阵战栗,嘴 张翕着,眼里渗出了几滴混浊的泪花来。我的心为之一动。鹰似乎也注意到了 它扭过头来,目光灼灼,盯着屠夫,许久未动。此刻,黎明正在到来,长空无云, 深邃而诱人。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呜唱,风送来阵哖青苇子和野花的 芳香……终于,鹰仰天长啸一声,一抖颈子,啄下了屠夫手中的肉,吞食起来 1)鹰屈服了。 1②)我的心一阵颤栗,想到了山外那一团乱糟糟的世界……望着鹰狼吞虎咽地吞 食和喝水的情景,突然觉得,心头所积的许多愤懑,都消融在这山野的黎明之中 了 13)一晃十年,我再次回到梓檀,却不见屠夫的身影。姨母告诉我,就在我走后 的第二年,趁屠夫不注意,猛扑下来,抓瞎了屠夫的一只眼睛,然后,长啸一声 竟归山林去了。屠夫自此精神日渐衰颓,身体也垮了,去年郁郁而死,就葬在当 年熬鹰的草坪上 14)我来到草坪,荒草丛生,掩住了屠夫的坟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芬芳着, 四周很静寂,只有风轻轻地掠过。突然我听见一声长啸,只见一只鹰在草坪上空 盘旋。正是当年屠夫训的那只鹰。难道,它也认出了我?我正疑惑,却见那鹰 奋翅,向高空飞去,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髙……猛然,那鹰一收双翅,头冲下, 如一块石头般跌落下来。鲜血从它嘴里汩汩流出,滴落在地上,并慢慢地渗进泥 土里。我把鹰的眼皮合上,埋在屠夫坟旁,在那儿呆了许久许久。 15)其时,夜如流动的液体,悄悄地漫过来,溢散在四周,继而,仿佛在严寒中 渐渐地凝固起来,隐没了山谷、树林,也隐没了连绵起伏的山岗。 16)第二天,我便离开了梓檀,再没回过那里。 (有删改) 15.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我”为线索人物回顾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生动地再现了惊心动魄 的“熬鹰”过程,并以此表现了对丑恶人性的鞭挞。 B.屠夫狩猎时喜欢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走”,可见其张扬狂放;而熬鹰时渗 出的“混浊的泪花”,则流露出内心的愧疚、怜悯等复杂情绪 C.“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投向暗夜、群山",通过细 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鹰明白自己处境后的无奈。 D.小说结尾对“夜″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幽深与神秘,也与“鹰”自杀的 悲剧情节相呼应,烘托出苍凉沉寂的悲剧氛围 E.故事虽然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山村,但人和鹰的对峙却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 景相契合,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更为丰厚的内蕴。 16.屠夫是怎样“熬”“鹰”的?请简要概括其过程。(4分)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如何理解题目“熬鹰”中“熬”字的含义?(4分) (2)文中画线部分写到:“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鸣唱,风送来一阵阵青 苇子和野花的芳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从作品看,“鹰”的逃归山林和自杀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情节。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此加以探究。(6分)
9)此刻,万籁俱寂,只有篝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一缕缕轻烟,袅袅上升, 消融在星光闪烁的深黛色的夜空中,四周的群山黑压压地耸立着,松咽泉吟,深 邃而神秘,有清凉的山风拂过,带来山林清新的气息。 10)屠夫抚摸着抚摸着,突然喉咙里咕噜咕噜一阵响,全身和手一阵阵战栗,嘴 张翕着,眼里渗出了几滴混浊的泪花来。我的心为之一动。鹰似乎也注意到了, 它扭过头来,目光灼灼,盯着屠夫,许久未动。此刻,黎明正在到来,长空无云, 深邃而诱人。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呜唱,风送来一阵阵青苇子和野花的 芳香……终于,鹰仰天长啸一声,一抖颈子,啄下了屠夫手中的肉,吞食起来。 11)鹰屈服了。 12)我的心一阵颤栗,想到了山外那一团乱糟糟的世界……望着鹰狼吞虎咽地吞 食和喝水的情景,突然觉得,心头所积的许多愤懑,都消融在这山野的黎明之中 了。 13)一晃十年,我再次回到梓檀,却不见屠夫的身影。姨母告诉我,就在我走后 的第二年,趁屠夫不注意,猛扑下来,抓瞎了屠夫的一只眼睛,然后,长啸一声, 竟归山林去了。屠夫自此精神日渐衰颓,身体也垮了,去年郁郁而死,就葬在当 年熬鹰的草坪上。 14)我来到草坪,荒草丛生,掩住了屠夫的坟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芬芳着, 四周很静寂,只有风轻轻地掠过。突然我听见一声长啸,只见一只鹰在草坪上空 盘旋。正是当年屠夫训的那只鹰。难道,它也认出了我?我正疑惑,却见那鹰一 奋翅,向高空飞去,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猛然,那鹰一收双翅,头冲下, 如一块石头般跌落下来。鲜血从它嘴里汩汩流出,滴落在地上,并慢慢地渗进泥 土里。我把鹰的眼皮合上,埋在屠夫坟旁,在那儿呆了许久许久。 15)其时,夜如流动的液体,悄悄地漫过来,溢散在四周,继而,仿佛在严寒中 渐渐地凝固起来,隐没了山谷、树林,也隐没了连绵起伏的山岗。 16)第二天,我便离开了梓檀,再没回过那里。 (有删改) 15.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以“我”为线索人物回顾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生动地再现了惊心动魄 的“熬鹰”过程,并以此表现了对丑恶人性的鞭挞。 B.屠夫狩猎时喜欢一路吆喝,惊得“鸟飞兔走”,可见其张扬狂放;而熬鹰时渗 出的“混浊的泪花”,则流露出内心的愧疚、怜悯等复杂情绪。 C.“鹰如有所思,终于避开屠夫灼灼的目光,把眼光投向暗夜、群山",通过细 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鹰明白自己处境后的无奈。 D.小说结尾对“夜"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幽深与神秘,也与“鹰”自杀的 悲剧情节相呼应,烘托出苍凉沉寂的悲剧氛围。 E.故事虽然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山村,但人和鹰的对峙却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 景相契合,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更为丰厚的内蕴。 16.屠夫是怎样“熬”“鹰”的?请简要概括其过程。(4 分)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8 分) (1)如何理解题目“熬鹰”中“熬”字的含义?(4 分) (2)文中画线部分写到:“山林里,有鸟雀在自由欢快地鸣唱,风送来一阵阵青 苇子和野花的芳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8.从作品看,“鹰”的逃归山林和自杀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情节。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此加以探究。(6 分)
六.(10分) 19.下面的一封邀请函在表达上共有四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修改。(4分) 尊敬的张先生 ①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品牌节将于2014年5月在我市举行。② 在此期间,组委会将开展“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③这是中国品牌节最为重要 的品牌调研推介活动。④活动坚持“参选自愿、评选公正”为原则。⑤评选标准 涉及行业影响力等企业品牌的核心元素。⑥活动旨在表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所作 出的成绩。 ⑦鉴于您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领域中有一些影响力,⑧现诚邀您担任“品牌中国 总评榜”的评委。⑨请您务必参加。 ⑩特此函请! 中国品牌节组委会 2014年3月1日 (1)将第句改为 (2)将第句改为 (3)将第句改为 (4)将第句改为 20.请从《巴黎圣母院》《三国演义》《边城》三部作品中任选其一,按要求自 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6分) 要求: ①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②使用比喻、拟人、排比中的任意两种修辞手法。 ③观点明确,赏析合理,阐述与所选作品一致。 ④不少于100字。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每小题3分) IC (A: ge/ke, jiang/gang, mi/mi, cha/sha BI: ji/yi, bei/bei, ju/ju, quan/juan c: ji/chai, tong/dong, mo/mu, qie/que: D: pi/bi, piao/piao, jido/jue, xia/xia) 2.A(B项:珠一铢;C项:蔽一敝;D项:寇一蔻) 3.B(“纵然”有即使的意思,表假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有转折之意 根据句意应用”固然”。”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来形容”国际足联”自己 表态。”焕然一新”强调某事物经过改变,展现出新面貌,用来形容审美感受不 恰当:”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六.(10 分) 19.下面的一封邀请函在表达上共有四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修改。(4 分) 尊敬的张先生: ①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品牌节将于 2014 年 5 月在我市举行。② 在此期间,组委会将开展“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③这是中国品牌节最为重要 的品牌调研推介活动。④活动坚持“参选自愿、评选公正”为原则。⑤评选标准 涉及行业影响力等企业品牌的核心元素。⑥活动旨在表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所作 出的成绩。 ⑦鉴于您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领域中有一些影响力,⑧现诚邀您担任“品牌中国 总评榜”的评委。⑨请您务必参加。 ⑩特此函请! 中国品牌节组委会 2014 年 3 月 1 日 (1)将第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第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巴黎圣母院》《三国演义》《边城》三部作品中任选其一,按要求自 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6 分) 要求: ①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②使用比喻、拟人、排比中的任意两种修辞手法。 ③观点明确,赏析合理,阐述与所选作品一致。 ④不少于 100 字。 七、(60 分) 21.作文(60 分) 阅读下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C(A : gě/kē, jiāng/gāng, mǐ/mǐ, chà/shà; B 项: jī/yī, bèi/bèi, jū/jù, quàn/juàn; c: jī/chái, tòng/dòng, mó/mú, qiè/què; D: pì/bì, piào/piāo, jiǎo/jué, xiá/xiá) 2.A(B 项:珠一铢;C 项:蔽一敝;D 项:寇一蔻) 3.B(“纵然”有即使的意思,表假设;”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有转折之意; 根据句意应用”固然”。”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来形容”国际足联”自己 表态。”焕然一新”强调某事物经过改变,展现出新面貌,用来形容审美感受不 恰当;”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4.A(整个文段的核心谈的是”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故第③句应作为首 句;第④句是对第③句的诠释;第⑤句和第①句是观点和例证的关系,其顺序应 是⑤①;第②句的”它们”指代的内容是第⑥句的”大师与经典”,因此其顺序 应是⑥②) 、(9分,每小题3分) 5.B(A.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在推着人远离自己”,并未”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 自我”;C。”不要人为干预”的说法过于绝对,不是对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不进 行干预;D“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 础”原文无据) 6.D(结尾对”现代教育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没做集中论述,也没”强 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C(原文”是不可能改变的”过于绝对,“只是做小的修补和尝试”也不符合 文意) 三、(6分,每小题3分 8.C(荷:扛,担) 9.A(A。连词,表目的,”用来”;B。介词,“替”/介词,“同、跟”;C 副词,“将要”/副词,”况且”;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四、(31分) 10.(8分)(1)(4分)桃李沿着(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 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译出大意2分,落实”缘”“花”各 分 (②)(4分)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 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译出大意2分,落实”苟”“燕游”各1分) 11.(4分)①赞扬李雍时非苟且之人,而能为国效力建立功业:②借此告诫世人, 强调国家尚不安定,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5分)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 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答对两处给1分) 13.(8分) (1)(4分)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2分)。《秋歌》还表达了 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 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 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2分);《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 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 之成理亦可) 14.(6分) (1)俯察品类之盛 (2)陟罚臧否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万里 悲秋常作客(5)濯清涟而不妖(6)竹杖芒鞋轻胜马(7)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 (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五、(22分) 15.(4分)AC(A项”对丑恶人性的鞭挞”理解不当:C项”细腻的心理描写” 错误,当为神态描写) 16.(4分)①故意激怒,耗其体力;②挑逗折磨,挫其锋芒;③抚摸安慰,缓和 气氛;④动情落泪,收服雄鹰。(答出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4.A(整个文段的核心谈的是”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故第③句应作为首 句;第④句是对第③句的诠释;第⑤句和第①句是观点和例证的关系,其顺序应 是⑤①;第②句的”它们”指代的内容是第⑥句的”大师与经典”,因此其顺序 应是⑥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5.B(A.作者认为现代教育”在推着人远离自己”,并未”一直致力于帮助人认识 自我”;C。”不要人为干预”的说法过于绝对,不是对孩子的所有活动都不进 行干预;D“应该以想象力培育、认识自我、激发非常态意识体验这些内容为基 础”原文无据) 6.D(结尾对”现代教育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没做集中论述,也没”强 调短时间难以动摇现代教育的根基”) 7.C(原文”是不可能改变的”过于绝对, “只是做小的修补和尝试”也不符合 文意) 三、(6 分,每小题 3 分) 8.C(荷:扛,担) 9.A(A。连词,表目的,”用来”;B。介词, “替”/介词, “同、跟”;C。 副词,“将要”/副词,”况且”;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四、(31 分) 10.(8 分)(1)(4 分)桃李沿着(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 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译出大意 2 分,落实”缘”“花”各 1 分) (2)(4 分)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 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译出大意 2 分,落实”苟”“燕游”各 1 分) 11.(4 分)①赞扬李雍时非苟且之人,而能为国效力建立功业;②借此告诫世人, 强调国家尚不安定,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2.(5 分)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 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答对两处给 1 分) 13.(8 分) (1)(4 分)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2 分)。《秋歌》还表达了 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 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2 分)。(意思相近即可) (2)(4 分)《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 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2 分);《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 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2 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 之成理亦可) 14.(6 分) (1)俯察品类之盛 (2)陟罚臧否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万里 悲秋常作客(5)濯清涟而不妖 (6)竹杖芒鞋轻胜马 (7)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 (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五、(22 分) 15.(4 分)A C(A 项”对丑恶人性的鞭挞”理解不当;C 项”细腻的心理描写” 错误,当为神态描写) 16.(4 分)①故意激怒,耗其体力;②挑逗折磨,挫其锋芒;③抚摸安慰,缓和 气氛;④动情落泪,收服雄鹰。(答出一点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7.(8分) (1)(4分)①驯服鹰,是对鹰体力和心理的煎熬;②是对生命尊严的折磨与摧残 (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①表现自然的美好,与鹰的处境形成反差,反衬鹰被迫屈服的无奈与 痛苦;②表现了鹰对自由的渴望,为下文鹰报复屠夫的情节作铺垫。(答出一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答案示例1 内涵更丰富。鹰抓瞎屠夫眼睛后逃离,是对禁锢的回击和解脱,表明生命的尊严 是不能被践踏的。而鹰自杀在屠夫坟前,则表明鹰和屠夫之间有着微妙的惺惺相 惜的情意。屠夫因为鹰的离去郁郁而死,鹰最终因屠夫之死而坠地身亡,他们之 间的契合显示出自然万物的灵性,是生命之间相互敬重的写照 答案示例2: 构思更新巧。一是交待了屠夫与鹰的最终命运,结构更完整;二是以看似不合常 理的情节与前文形成反差,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鹰抓瞎屠夫的眼睛, 与鹰忠诚的性格相违背,却与鹰的本性一致;此外,鹰最终自杀的情节看似荒诞, 实则表现出自然生命的灵性。这样写更增添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答案示例3 形象更丰满。屠夫因为鹰的反抗和逃离郁郁而死,表现出他在强悍外表之下柔软 的内心;鹰最终啄瞎屠夫的眼睛逃归山林,凸显了鹰不甘屈服的形象;而最终鹰 自杀于屠夫坟前,可以理解为对屠夫情谊的报答。巧妙的情节安排,凸显了”人 和”鹰”的矛盾性格,更加真实、动人 (观点明确且有分析,1分;能结合文章合理分析,2分;分析透彻流畅,3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六、(10分) 19.(4分) (1)②“‘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改为“‘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活动” (2)④句“为”改为”的”,或改为“以……为” (3)⑦句“有一些影响力”改为“卓越贡献 (4)⑨句“请您务必参加”改为“届时敬请光临” 答对一处1分。修改合理即可。 20.(6分) 答案示例1 在《边城》恬静幽羡的山水背后,隐伏着人生的深沉无奈。这种无奈不仅在人与 命运的竞逐中,也在人与人的隔膜里。爷爷珍爱翠翠胜过自己的生命,却不愿直 言所想:翠翠对傩送有着朦胧而纯洁的爱意,却隐藏在少女的羞怯中:顺顺怜惜 翠翠祖孙俩,却因长子之殇使老船工遭受重创……人生因多爱而多温暖,却又因 多隔膜而多忧伤。如是彼此交织的矛盾,共同构成了贯穿小说的悠长的悲剧复调 答案示例2 爱斯梅拉达这一人物寄托了雨果对于完羡人性的全部理想。她符合我们关于羡女 的一切想象:褐色的长发、纤细轻盈的腰肢、天籁般迷人的歌声……她更有着一 颗纯洁、善良和坚贞的心:给在日光下受鞭答曝晒的劫持过她的加西莫多送水喝 为救落难诗人甘果瓦挺身而出答应与之结婚,对侍卫长弗比斯忠贞不渝以生命投
17.(8 分) (1)(4 分)①驯服鹰,是对鹰体力和心理的煎熬;②是对生命尊严的折磨与摧残。 (答出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2)(4 分)①表现自然的美好,与鹰的处境形成反差,反衬鹰被迫屈服的无奈与 痛苦;②表现了鹰对自由的渴望,为下文鹰报复屠夫的情节作铺垫。(答出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 分) 答案示例 1: 内涵更丰富。鹰抓瞎屠夫眼睛后逃离,是对禁锢的回击和解脱,表明生命的尊严 是不能被践踏的。而鹰自杀在屠夫坟前,则表明鹰和屠夫之间有着微妙的惺惺相 惜的情意。屠夫因为鹰的离去郁郁而死,鹰最终因屠夫之死而坠地身亡,他们之 间的契合显示出自然万物的灵性,是生命之间相互敬重的写照。 答案示例 2: 构思更新巧。一是交待了屠夫与鹰的最终命运,结构更完整;二是以看似不合常 理的情节与前文形成反差,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鹰抓瞎屠夫的眼睛, 与鹰忠诚的性格相违背,却与鹰的本性一致;此外,鹰最终自杀的情节看似荒诞, 实则表现出自然生命的灵性。这样写更增添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答案示例 3: 形象更丰满。屠夫因为鹰的反抗和逃离郁郁而死,表现出他在强悍外表之下柔软 的内心;鹰最终啄瞎屠夫的眼睛逃归山林,凸显了鹰不甘屈服的形象;而最终鹰 自杀于屠夫坟前,可以理解为对屠夫情谊的报答。巧妙的情节安排,凸显了”人” 和”鹰”的矛盾性格,更加真实、动人。 (观点明确且有分析,1 分;能结合文章合理分析,2 分;分析透彻流畅,3 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六、(10 分) 19.(4 分) (1)②“‘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改为“‘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活动” (2)④句“为”改为”的”,或改为“以……为” (3)⑦句“有一些影响力”改为“卓越贡献” (4)⑨句“请您务必参加”改为“届时敬请光临” 答对一处 1 分。修改合理即可。 20. (6 分) 答案示例 1: 在《边城》恬静幽羡的山水背后,隐伏着人生的深沉无奈。这种无奈不仅在人与 命运的竞逐中,也在人与人的隔膜里。爷爷珍爱翠翠胜过自己的生命,却不愿直 言所想;翠翠对傩送有着朦胧而纯洁的爱意,却隐藏在少女的羞怯中;顺顺怜惜 翠翠祖孙俩,却因长子之殇使老船工遭受重创……人生因多爱而多温暖,却又因 多隔膜而多忧伤。如是彼此交织的矛盾,共同构成了贯穿小说的悠长的悲剧复调。 答案示例 2: 爱斯梅拉达这一人物寄托了雨果对于完羡人性的全部理想。她符合我们关于羡女 的一切想象:褐色的长发、纤细轻盈的腰肢、天籁般迷人的歌声……她更有着一 颗纯洁、善良和坚贞的心:给在日光下受鞭答曝晒的劫持过她的加西莫多送水喝, 为救落难诗人甘果瓦挺身而出答应与之结婚,对侍卫长弗比斯忠贞不渝以生命投
入的爱…与其说爱斯梅拉达是一个近乎完羡的女人,不如说是一朵绽放在雨果 理想深处的神圣的人性之花 答案示例3: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伦理观 忠”的沿袭 和演变。越骑校尉伍孚为刺杀擅行废立的董卓而身首异处,车骑将军董承为反对 曹操专权僭越而被灭三族……他们无不是在用生命去捍卫”有死无贰”的正统 规范。但在遵循之外,我们亦不难发现背叛与反动。刘备与关羽”兄弟而主臣” 周仓以”唯有德者居之”回击鲁肃,李恢公然宣称”贤臣择主而事”……?所以 《三国演义》是一块研究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流变的活化石。 (能自选角度合理赏析作品,2分;结构完整且符合要求,2分;修辞运用得当, 2分。若赏析内容与所选文本不一致,该题不给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文言翻译(仅供参考) 莱芜的侍御李雍时拜访我并请求说:“我在城北建了一个园子,它的中亭叫‘可 以’。槐树和柏树都长得很茂盛,花和竹分别排列,凿开池塘捕鱼,嶙岣的石头 耸立在阴凉的树下,这就是我住宿的地方。它东边的亭子叫学稼。种上梨树枣树, 混杂栽种柿子树、杏树,亭后修整土地、筑造场地,铲除茅草结庐安居,沟渠和 田埂交错,鸡犬都能辨识路途,这就是我辛苦劳作的成果。园子西边的亭子叫学 圃。栽植桑树形成绿荫,种菜能够用来避暑,淘去井中污泥形成池塘,土地得以 更加肥沃,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周围,瓜果杂乱,这就是我平时所食用的东西。改 变方向向南,其中有间房子叫则喜,双层的窗户有助于光线更明亮,古琴和书籍 靠着柱子,这是我抱膝而坐、幽居独处的地方。梅树盘结回旋,编成篱笆,聚集 生长,向四周扩展,香雾纷杂,梅树的上端写着“梅花深处”。园子东边栽种桃 树李树,西边种杏树,交错遮蔽,半隐半现,是梅花外部的屏障,以此来表明我 自比于梅花之志。园子的北部则是老树枝叶披覆,茂盛的树林重重叠叠,园中小 径蜿蜒没有尽头,深远如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折向西北,地势忽然向下 流水下泻,清池深广,高大的树木覆盖着它,就像眉毛附着在人脸上。桃李环绕 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没有一个晚上没有明月,这是 我边走边喝酒吟诗的地方。所有的亭子合起来命名为聊且园。你一定要替我为它 写一个记。” 我想李侍御负书担橐,插笔于冠,供职皇宫,今天将要去云中、上谷间巡行,向 那些种族部落宣扬威力,一座小山、一片沟壑,哪里是他应该有的事情呢?东边 的夷人还没有平定,很短的时间就攻克了我河东地区,(礼记上说:四郊多垒, 此卿大夫之辱也。)士大夫的耻辱,不仅在四郊有很多危机,又哪里是宴饮游乐 的丰足呢?李侍御把园命名为聊且。聊且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苟且随便的意 思。现今苟且的人很多,在朝廷上苟且国家的大政方针就会受损,在边防方面苟 且法令就会受到损毁。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 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己经很多了吗?如果从依附于止足之义的角度来说,像公子 荆所说,他对于取名聊且,本来就不相违背,所谓睡同一个枕头却有不同的梦的 情况就是应该的,那用什么来阐发侍御的意图呢?李侍御全力为君王,替天子收 复河东旧地,确定对满人的声讨,使我们这些人能拿着毛笔,做太平盛世的幸运 之人。将来有一天,裏着头巾,拄着拐杖,到东海之滨来拜访李侍御,坐在这园 子里,并查访其旧迹,并因为我了解到这番话,那种快乐又是怎样的呢?
入的爱……与其说爱斯梅拉达是一个近乎完羡的女人,不如说是一朵绽放在雨果 理想深处的神圣的人性之花。 答案示例 3: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伦理观――”忠”的沿袭 和演变。越骑校尉伍孚为刺杀擅行废立的董卓而身首异处,车骑将军董承为反对 曹操专权僭越而被灭三族……他们无不是在用生命去捍卫”有死无贰”的正统 规范。但在遵循之外,我们亦不难发现背叛与反动。刘备与关羽”兄弟而主臣”, 周仓以”唯有德者居之”回击鲁肃,李恢公然宣称”贤臣择主而事”……?所以, 《三国演义》是一块研究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流变的活化石。 (能自选角度合理赏析作品,2 分;结构完整且符合要求,2 分;修辞运用得当, 2 分。若赏析内容与所选文本不一致,该题不给分。) 七、(60 分) 21.作文(60 分) 文言翻译(仅供参考): 莱芜的侍御李雍时拜访我并请求说:“我在城北建了一个园子,它的中亭叫‘可 以’。槐树和柏树都长得很茂盛,花和竹分别排列,凿开池塘捕鱼,嶙峋的石头 耸立在阴凉的树下,这就是我住宿的地方。它东边的亭子叫学稼。种上梨树枣树, 混杂栽种柿子树、杏树,亭后修整土地、筑造场地,铲除茅草结庐安居,沟渠和 田埂交错,鸡犬都能辨识路途,这就是我辛苦劳作的成果。园子西边的亭子叫学 圃。栽植桑树形成绿荫,种菜能够用来避暑,淘去井中污泥形成池塘,土地得以 更加肥沃,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周围,瓜果杂乱,这就是我平时所食用的东西。改 变方向向南,其中有间房子叫则喜,双层的窗户有助于光线更明亮,古琴和书籍 靠着柱子,这是我抱膝而坐、幽居独处的地方。梅树盘结回旋,编成篱笆,聚集 生长,向四周扩展,香雾纷杂,梅树的上端写着“梅花深处”。园子东边栽种桃 树李树,西边种杏树,交错遮蔽,半隐半现,是梅花外部的屏障,以此来表明我 自比于梅花之志。园子的北部则是老树枝叶披覆,茂盛的树林重重叠叠,园中小 径蜿蜒没有尽头,深远如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折向西北,地势忽然向下, 流水下泻,清池深广,高大的树木覆盖着它,就像眉毛附着在人脸上。桃李环绕 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没有一个晚上没有明月,这是 我边走边喝酒吟诗的地方。所有的亭子合起来命名为聊且园。你一定要替我为它 写一个记。” 我想李侍御负书担橐,插笔于冠,供职皇宫,今天将要去云中、上谷间巡行,向 那些种族部落宣扬威力,一座小山、一片沟壑,哪里是他应该有的事情呢?东边 的夷人还没有平定,很短的时间就攻克了我河东地区,(礼记上说:四郊多垒, 此卿大夫之辱也。)士大夫的耻辱,不仅在四郊有很多危机,又哪里是宴饮游乐 的丰足呢?李侍御把园命名为聊且。聊且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苟且随便的意 思。现今苟且的人很多,在朝廷上苟且国家的大政方针就会受损,在边防方面苟 且法令就会受到损毁。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 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从依附于止足之义的角度来说,像公子 荆所说,他对于取名聊且,本来就不相违背,所谓睡同一个枕头却有不同的梦的 情况就是应该的,那用什么来阐发侍御的意图呢?李侍御全力为君王,替天子收 复河东旧地,确定对满人的声讨,使我们这些人能拿着毛笔,做太平盛世的幸运 之人。将来有一天,裹着头巾,拄着拐杖,到东海之滨来拜访李侍御,坐在这园 子里,并查访其旧迹,并因为我了解到这番话,那种快乐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