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 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 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 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岀,并 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 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 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 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 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 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 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 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 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 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 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 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 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 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四川省成都市 2018 届高三 9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 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 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 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 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 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 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 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 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 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 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 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 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 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 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 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 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 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 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岀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 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髙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 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 髙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 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 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 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 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増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 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 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 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D.“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岀,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 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 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 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 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 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 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 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 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 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 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 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 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 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 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 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D.“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 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 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 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D.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 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 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 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己”。 D.“水”是宋词中的髙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 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1.C(“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 2.D(“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A(“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 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 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 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 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 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 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 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 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 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 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 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 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 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 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
A.“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 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 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 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1.C(“情感正是因‘水’而生”,错,除“水”之外还包括“天”“地”“黄 叶”。) 2.D(“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3.A(“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可 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 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 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 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 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 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 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 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 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 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 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 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 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 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 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 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
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 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 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 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 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 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 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 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 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 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 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 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 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 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 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一一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 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 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 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 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 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 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 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 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 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 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 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 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 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 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 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 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 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 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 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 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 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4.(3分)D(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 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分)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 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 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各2分) 6.(5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 谨,决不稍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 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1分,答对5点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 分) 4.(3 分)D(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 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4 分)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 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 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各 2 分) 6.(5 分)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 谨,决不稍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 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每点 1 分,答对 5 点得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 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 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 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 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 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 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 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 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 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 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 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 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 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 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 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 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 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 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4 分) A.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 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 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 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D.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E.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4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7.(4分)C、D。A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 饥饿时代”;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E项,小说 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8.(4分)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1分)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 的故事的叙写。(1分)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 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分) 9、(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 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 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 之美,深化了主题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 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C.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 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D.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E.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 伏。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4 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7.(4 分)C、D。A 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 饥饿时代”;B 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E 项,小说 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8.(4 分)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1 分)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 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 的故事的叙写。(1 分)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 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 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 分) 9、(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 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 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 之美,深化了主题。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 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 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 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 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 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 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 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 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 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 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 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 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 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 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 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 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 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 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 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 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 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 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 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 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 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 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 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 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 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 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 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 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 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 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 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 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 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剌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 讼/乃得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 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 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 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 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 取私利 B.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 家体统。 C.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庯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 被贬谪 D.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 用酷刑。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10.(3分)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 11.(3分)A(“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 自讼乃得释。 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 讼/乃得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 20 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 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 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 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 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 取私利。 B.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 家体统。 C.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 被贬谪。 D.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 用酷刑。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10.(3 分)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 11.(3 分)A(“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12.(3分)C(“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 13.(10分)(1)以姑息纵容为安定,以逃避批评为明智。即使用完南山的竹 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 (2)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补(正式担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 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孙沔上书说: “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 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 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 致)政事被搁置荒废。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 国事懒散、懈怠。吕夷简之所以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 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 希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吕夷简曾在 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把姑 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 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看过奏章后,皇上帝没有加 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 掌管庆州。元昊死后,将领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吴的国家。孙沔说: “乘人之危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失中国的体统。”调任秦州,当时依智高反叛, 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 而秦州的事不用陛下担忧,陛下应当以岭南为忧。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 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第二天,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 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所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 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荒淫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 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令审査他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孙沔喜爱许明所收藏的《鹰图》 许明不愿意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了许明,因此 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 并将许明剌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 讼,才得以释放。在并州,孙沔私自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 物。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暴怒而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剔取盗贼的 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负有 监察责任的官吏)也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
12.(3 分)C(“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 13.(10 分)(1)以姑息纵容为安定,以逃避批评为明智。即使用完南山的竹 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 (2)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 贬。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补(正式担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 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孙沔上书说: “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 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 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 致)政事被搁置荒废。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 国事懒散、懈怠。吕夷简之所以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 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 希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吕夷简曾在 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把姑 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 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看过奏章后,皇上帝没有加 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 掌管庆州。元昊死后,将领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孙沔说: “乘人之危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失中国的体统。”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 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孙沔回答说:“我虽然年纪大了,然 而秦州的事不用陛下担忧,陛下应当以岭南为忧。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 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第二天,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 臣说:“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所预料的那样。”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 执掌并州。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荒淫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 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令审查他的行迹,使者上奏:“在杭州,孙沔喜爱许明所收藏的《鹰图》, 许明不愿意献(给他)。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了许明,因此 小时候叫‘大王儿’。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 并将许明刺字发配。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 讼,才得以释放。在并州,孙沔私自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 物。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暴怒而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剔取盗贼的 脚后筋,将其弄断。”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负有 监察责任的官吏)也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