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 I.命题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以下均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山西省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 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Ⅱ.命题要求 1.命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宗旨。 2.命题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 务 3.命题既要考虑到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利 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命题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5.命题本着“保持山西特色,适度有所创新”的原则进行,内容上注重积累,突出读 写,强调运用。 6.命题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 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7.命题力求科学、简约。注意选文与试题表述形式的规范性;注意试卷结构的简约与 合理;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注意控制试题量,留给学 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Ⅲ.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 度 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 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6.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 7.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的习惯。鼓励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 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渗透、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正确、端正、清晰地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正确辨析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 3.句子的积累和运用。(主要有句子的辨析,仿写等题型《语文文课程标准》附录中 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要基本了解。) 4.了解文化常识,识记重要的作家与作品知识,款写文言诗文等
2012 年山西省语文考试科目说明及题型示例及答题方法解析 I.命题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以下均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山西省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 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Ⅱ.命题要求 1.命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宗旨。 2.命题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 务。 3.命题既要考虑到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利 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命题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5.命题本着“保持山西特色,适度有所创新”的原则进行,内容上注重积累,突出读 写,强调运用。 6.命题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 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7.命题力求科学、简约。注意选文与试题表述形式的规范性;注意试卷结构的简约与 合理;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注意控制试题量,留给学 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Ⅲ.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 度。 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 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6.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 7.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的习惯。鼓励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8.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 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渗透、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正确、端正、清晰地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正确辨析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 3.句子的积累和运用。(主要有句子的辨析,仿写等题型《语文文课程标准》附录中 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要基本了解。) 4.了解文化常识,识记重要的作家与作品知识,默写文言诗文等
5.阅读名著的习惯与能力。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 第二部分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 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 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 7.古诗词简单赏析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34首古诗词。 8.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 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二)记叙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5.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 发展。 6.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7.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是、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写作(表现)对象。 2.概括事件内容。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判断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判断文章线索(人、事、物、情、时、地等) 6.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7.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8.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9.概括人物品质特点
5.阅读名著的习惯与能力。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 第二部分 阅 读 (一)古诗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3.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 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 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 7.古诗词简单赏析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 34 首古诗词。 8.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 16 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 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二)记叙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5.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 发展。 6.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7.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写作(表现)对象。 2.概括事件内容。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判断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判断文章线索(人、事、物、情、时、地等)。 6.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7.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8.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9.概括人物品质特点
10.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1.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12.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事件、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3.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托物言 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4.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 具体作用 15.判断、分析修辞手法、记叙顺序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等的具体作用。 16.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或事。 17.根据上下文进行联想、想象,续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18.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9.从文章某个内容,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20.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三)小说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7.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8.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9.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0.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 求是、祟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情节内容。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分析、概括情节发展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判断小说的线索。 6.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7.概括小说主旨。 8.概括人物品质特点。 9.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10.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1.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12.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情节内容、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3.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欲扬先
10.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1.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12.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事件、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3.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托物言 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4.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 具体作用。 15.判断、分析修辞手法、记叙顺序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等的具体作用。 16.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或事。 17.根据上下文进行联想、想象,续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18.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9.从文章某个内容,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20.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三)小说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 示。 6.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7.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8.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9.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10.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 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情节内容。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分析、概括情节发展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判断小说的线索。 6.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7.概括小说主旨。 8.概括人物品质特点。 9.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10.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1.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12.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情节内容、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3.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欲扬先
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小 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4.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 具体作用。 15.判断、分析修辞手法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特点等的具体作用。 16.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或事。 17.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8.从文章某个内容出发,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19.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四)散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7.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8.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9.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10.了解语法,理解语言难点;了解修辞,体会表达效果 11.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散文借助的对象(人物、事件、景物等) 2.概括文段内容、人物特点、景物特点、主旨等。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分析文章线索(人、事、物、情、时、地等)。 5.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6.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7.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8.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9.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事件、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0.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托物言 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1.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的具体作用 12.判断、分析修辞手法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等的具体作用。 13.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事、物、景等。 14.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5.从文章某个内容出发,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16.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五)说明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小 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4.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 具体作用。 15.判断、分析修辞手法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特点等的具体作用。 16.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或事。 17.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8.从文章某个内容出发,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19.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四)散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7.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8.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9.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10.了解语法,理解语言难点;了解修辞,体会表达效果。 11.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判断散文借助的对象(人物、事件、景物等)。 2.概括文段内容、人物特点、景物特点、主旨等。 3.提取重要信息(语句)。 4.分析文章线索(人、事、物、情、时、地等)。 5.梳理全文层次和段落内部层次。 6.拟定标题或小标题。 7.分析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8.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9.分析特定内容(如描写、事件、某一人物等)的具体作用、, 10.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托物言 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画龙点睛、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 11.判断、分析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的具体作用。 12.判断、分析修辞手法以及人称、题目、结构等的具体作用。 13.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践评价文中的人、事、物、景等。 14.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感受。 15.从文章某个内容出发,或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举例。 16.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五)说明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前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略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浏览评价能力,重在考查能否 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 息 2.说明顺序的辨析。明确说明文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等) 4.说明语言的品析。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 句、段等 6.考查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会。考查运用信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据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六)议论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还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 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 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清论题和论点;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分清分论点和中心 论点,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一所有的分论点都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根据文章内 容概括中心论点。 2.学会分析论据,理解论据和论点间的联系。考查题型主要有:辨析论据类型,体会 其作用;补充论据等 3.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 4.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包括对过渡句、段,文章层次和论证过程的分析) 5.品析议论文的语言。(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谈从议论文中获得的启示等 第三部分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前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4.略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浏览评价能力,重在考查能否 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 息。 2.说明顺序的辨析。明确说明文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 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等) 4.说明语言的品析。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 句、段等。 6.考查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会。考查运用信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六)议论文阅读 ◆考试目标与要求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 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 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清论题和论点;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分清分论点和中心 论点,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所有的分论点都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根据文章内 容概括中心论点。 2.学会分析论据,理解论据和论点间的联系。考查题型主要有:辨析论据类型,体会 其作用;补充论据等。 3.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 4.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包括对过渡句、段,文章层次和论证过程的分析) 5.品析议论文的语言。(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谈从议论文中获得的启示等。 第三部分 写 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8.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 9.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10.语言规范、自然、流畅、优美。 1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记叙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具体写出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 2.能围绕一个中心叙述描写,真实反映对生活、社会、自然、自我成长、人生等方 面的发现、感悟。 3.材料具体、真实、丰富,能多角度地表现生活。 4.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 5.能完整而条理清楚地叙述。 6.有生动具体的描写。 7.有对生活、人生、生命等方面的个性感悟与创新认识 8.语言自然流畅,体现真情实感。 (二)议论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论述能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能真实反映对生活、社会、自然、自我成长、人生等方面的发现、感悟。 3.能做到论据具体充实,论证有理有据。 4.能做到针对性的、条理清楚的议论 5.有个性地、创新地认识思考生活现象和一些社会问题 6.能简单叙述举例,能简要分析论证 (三)散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够着眼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内容 2.文章主旨重在抒发、抒写自己真实而有新意的生活体验、思考、感悟、情感。 3.能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 4.能多角度、多材料地表现生活情景。 5.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 6.能做到思路清晰、条理 7.语言自然流畅,体现真情实感 I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试卷结构:基础(约20分);阅读(约50分);写作(50分) V.题型示例 第一部分基础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谷案】A A.孱(ch6n)弱玷(dian)污确凿(z6o)恪(ke)尽职守 B.剿(biao)悍抽噎(ye)哂(shn)笑鱗次栉(zh)比 C.涟漪(y)混淆(ydo)挑衅(xin)强聒(guo)不舍
8.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 9.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10.语言规范、自然、流畅、优美。 1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记叙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具体写出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 2.能围绕一个中心叙述描写,真实反映对生活、社会、自然、自我成长、人生等方 面的发现、感悟。 3.材料具体、真实、丰富,能多角度地表现生活。 4.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 5.能完整而条理清楚地叙述。 6.有生动具体的描写。 7.有对生活、人生、生命等方面的个性感悟与创新认识。 8.语言自然流畅,体现真情实感。 (二)议论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论述能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能真实反映对生活、社会、自然、自我成长、人生等方面的发现、感悟。 3.能做到论据具体充实,论证有理有据。 4.能做到针对性的、条理清楚的议论。 5.有个性地、创新地认识思考生活现象和一些社会问题。 6.能简单叙述举例,能简要分析论证。 (三)散文写作 ◆考试目标与要求 1.能够着眼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内容。 2.文章主旨重在抒发、抒写自己真实而有新意的生活体验、思考、感悟、情感。 3.能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 4.能多角度、多材料地表现生活情景。 5.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 6.能做到思路清晰、条理。 7.语言自然流畅,体现真情实感。 I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50 分钟。 2.试卷结构:基础(约 20 分);阅读(约 50 分);写作(50 分)。 V.题型示例 第一部分基础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A A.孱.(chán)弱 玷.(diàn)污 确凿.(záo) 恪.(kè)尽职守 B.剽.(biāo)悍 抽噎.(yē) 哂.(shěn)笑 鳞次栉(.zhì)比 C.涟漪.(yī) 混淆.(yáo) 挑衅.(xìn) 强聒.(guō)不舍
D.峰峦(1uhn)阻遏(e)绮(q)丽味同嚼(ju的)蜡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字音的题。考查学生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辨识正 误的能力。B项中“剽谪音应为piao,C项中‘淆"谪音妫为xiao,D项中“嚼″谪音 应为jiao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A.诓骗狼藉五彩班潮惟妙惟肖自知之明 B.栖息诠释潜移默化死心踏地根深蒂固 C.晶莹闪烁物竟天择销声匿迹无与伦比 D.繁衍荒谬在劫难逃不可思议更胜一筹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汉字字形的题。考查学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的能力。A项“五 彩班斓”应为“五彩斑斓”,B项“死心踏地”应为“死心塌地”,C项“物竟天择″应为“物 竞天择”。错的三个字均属于误用同音字,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准确书写。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答案】A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壁”展出。这幅描绘富春 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 年代久远,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 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所以但是 不仅而且但是 C.尽管但是所以 由于而且听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准确使用关联词语能力的题。“因为.…所以.”表句子 之间是因果关系,“但是”表语意的转折。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着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答案】C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朝 花夕拾》,《智取生辰纲》选自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B.按作者所生活的朝代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诗文应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饮酒》《游 山西村》《山坡羊·潼关怀古》《送东阳马生序》 C.“人,应该赶快生活”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 话告诚人们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D.“好事情”是鲁滨孙在食人部落冲突中救起的“野人”,是一个勤劳、聪明、知恩图 报、向往文明生活的被殖民者形象。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作家与作品的了解和名著阅读的情况A项中“短 篇小说集”应改为“散文集”,B项中《饮酒》应排在首位,D项中“好事情”应改为“星 期五 5.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D.峰峦.(1uán) 阻遏.(è) 绮.(qǐ)丽 味同嚼.(jué)蜡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宇音的题。考查学生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辨识正 误的能力。B 项中“剽”读音应为 piāo,C 项中“淆”读音应为 xiáo,D 项中“嚼”读音 应为 jiáo。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 A.诓骗 狼藉 五彩班斓 惟妙惟肖 自知之明 B.栖息 诠释 潜移默化 死心踏地 根深蒂固 C.晶莹 闪烁 物竟天择 销声匿迹 无与伦比 D.繁衍 荒谬 在劫难逃 不可思议 更胜一筹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汉字字形的题。考查学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的能力。A 项“五 彩班斓”应为“五彩斑斓”,B 项“死心踏地”应为“死心塌地”,C 项“物竟天择”应为“物 竞天择”。错的三个字均属于误用同音字,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准确书写。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A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壁”展出。这幅描绘富春 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 年代久远,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 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听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准确使用关联词语能力的题。“因为……所以……”表句子 之间是因果关系,“但是”表语意的转折。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C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朝 花夕拾》,《智取生辰纲》选自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B.按作者所生活的朝代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诗文应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饮酒》《游 山西村》《山坡羊·潼关怀古》《送东阳马生序》。 C.“人,应该赶快生活”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 话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D.“好事情”是鲁滨孙在食人部落冲突中救起的“野人”,是一个勤劳、聪明、知恩图 报、向往文明生活的被殖民者形象。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作家与作品的了解和名著阅读的情况。A 项中“短 篇小说集”应改为“散文集”,B 项中《饮酒》应排在首位,D 项中“好事情”应改为“星 期五”。 5.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 是 (7)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的题,,其中有记忆性背诵,理解性背诵;含 古文背诵,现代诗背诵;还有开放性背诵默写。需做好三点:1.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 准》规定的34首古诗词;2.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中的名句; 3.记忆忆要求背诵的现代诗。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2)柳暗花明又一村(3)会当凌绝顶(4)我想那缥缈的空 中(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内容为表现友情的诗句即可 第二部分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 目惊心;一个“ ”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 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案】破深 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 能力 【谷案】夸张 ◆文言文阅读
(4)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 ,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6) 岑 参 在 《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 中 以 春 花 喻 冬 雪的诗句 是: , 。 (7)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句: ,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的题,,其中有记忆性背诵,理解性背诵;含 古文背诵,现代诗背诵;还有开放性背诵默写。需做好三点:1.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 准》规定的 34 首古诗词;2.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 16 篇文言文中的名句; 3.记忆忆要求背诵的现代诗。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会当凌绝顶 (4)我想那缥缈的空 中 (5)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内容为表现友情的诗句即可) 第二部分 阅 读 (一)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 目惊心;一个“ ”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 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案】破 深 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 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 能力。 【答案】夸张 ◆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 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孑③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 敢竭股脑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⑥ 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脑(go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 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 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②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 嘱托、托付。(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 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 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 一点即可)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 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 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 221 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 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 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 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 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 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 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 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 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 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二)记叙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 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 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 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 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 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 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 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 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二)记叙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 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 戴着 MP3 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 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 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 80 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 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 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