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8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18分) 题号 5 答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壳(qiao)褒贬(bo)暸望(io) 污垢(gou) B、贮藏(zhu)一脉(mo)拾级(she)干涸(gu C、闾左(1)嶙峋( lin xun)惬意(qie)进跳(beng) D、颤动(zhan)参差(ci)古刹(sha)车辙(zhe)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 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 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 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 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 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 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博园里,众多国家的场馆宛如一张张国家名片,彰显着各自的特色。 B.教师楷模汪金权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我省开始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三年内将为12万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D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我国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 体冠军。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2010-10-8 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2 分) A、地壳.(qiào ) 褒.贬(bǎo) 瞭.望(liáo) 污垢.(gòu) B、贮.藏(zhù) 一脉.(mò) 拾.级(shè ) 干涸.(gù) C、闾.左(lǘ ) 嶙峋..(lín xún) 惬.意(qiè) 迸.跳(bèng) D、颤.动(zhàn )参差.(cī) 古刹.(shà ) 车辙.(zhé)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 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 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 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 60 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 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 ....,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 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 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世博园里,众多国家的场馆宛如一张张国家名片,彰显着各自的特色。 B.教师楷模汪金权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C.我省开始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三年内将为 1.2 万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D.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我国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 体冠军。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 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 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B、《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旅游者的行踪为线索,以游 踪为纬线,以时间推移为经线,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 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 是充满生机的。 C.《画山绣水》这篇散文以“我”对桂林山水总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 山水如诗如画的美。题目很有诗意,即画出来的绣出来的山和水。 D.《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课文以人物传记形式 客观记述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文章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精神 及其历史功绩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 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22日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 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 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D.幽雅追溯鼓作气 7、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 窗望去,雨却停了。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 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②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地青黛色雾霭 ③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④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积累运用(19分) 8、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烈火是一场生死you()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 对狭义翁婿,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 爱!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一对信义兄弟为 zun()严承nuo(),为良心奔波,进行着一场悲情接力,雪落无 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他们的炽爱与信义,永远闪yao()在
2 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 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 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B、《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旅游者的行踪为线索,以游 踪为纬线,以时间推移为经线,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 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 是充满生机的。 C.《画山绣水》这篇散文以“我”对桂林山水总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 山水如诗如画的美。题目很有诗意,即画出来的绣出来的山和水。 D.《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课文以人物传记形式, 客观记述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文章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精神 及其历史功绩。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 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22 日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 到一千 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 A.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 7、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 窗望去,雨却停了。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 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①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②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地青黛色雾霭 ③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④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二、积累运用(19 分) 8、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 分) 烈火是一场生死 yōu( )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 一对狭义翁婿,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 爱!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一对信义兄弟为 zūn( )严承 nuò( ),为良心奔波,进行着一场悲情接力,雪落无 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他们的炽爱与信义,永远闪 yào( )在
人性的制高点。 9、默写。(每空1分,共9分) 黄山归来不靠岳。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那厚重如倍司轰鸣者, (4)晓战随金鼓, 红杏枝头春意闹 (6) 正是河豚欲上时。 (7)《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8)我想 无所谓无的。 10.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请用平时的积累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2分) (1)请你用物候学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中说“梅熟迎 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中说“南京(指 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的《舶趕风》诗说“三时(指 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趣风。”请用 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分) (3)下面是扬州气象局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 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 左右。(2分)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16-24°C风力 级 、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4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 人性的制高点。 9、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1)____________, 黄山归来不靠岳。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厚重如倍司轰鸣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6)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7)《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8)我想:_______________,无所谓无的。 10.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 分) 请用平时的积累解说下列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2 分) (1)请你用物候学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中说“梅熟迎 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中说“南京(指 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指 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用 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扬州气象局 5 月 6 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 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 字 左右。(2 分)5 月 6 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16-24°C 风力: <3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53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 11~12 题(4 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杨柳”,即指《折杨柳》曲,寄托了吹笛者怎样的一种感情?(2分)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句又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 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 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 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 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 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 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 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 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 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 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⑩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3.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 ②比至陈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亡: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杨柳”,即指《折杨柳》曲,寄托了吹笛者怎样的一种感情?(2 分)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两句又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6 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 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 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 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 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 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 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 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 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 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 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 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3.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4 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16.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 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 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 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 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毎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 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 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 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 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 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 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 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 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
5 1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 分) 答 : 16.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7 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 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 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 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 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 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 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 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 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 4 分 钟跑完 1 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 4 分钟跑完 1 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 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 言:人在 4 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 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 4 分钟跑完 1 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
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 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 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 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 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 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 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 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 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7、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18、阅读文章②一④段,回答问题。(4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2分)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19、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 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 30 0 名运动员在 4 分钟内跑完了 1 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 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 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 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 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 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 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7、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 8 个字)。(2 分) 18、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4 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2 分)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 分) 19、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 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 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 脚步。 20、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3分) 21、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涛沙》 22、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 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 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 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 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 人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 一生的戒指 (1)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 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 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2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 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
7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 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 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 脚步。 20、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3 分) 21、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22、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 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 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 分)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 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 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 人。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 分) 一生的戒指 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 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 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⑵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 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
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橫排列着数百 上干个针眼。 (3)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ˆ的雾,“千层ˆ的夜 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 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 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4)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5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 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 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 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 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6)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 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 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8)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 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8 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 上千个针眼。 ⑶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 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 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 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⑷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⑸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 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 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 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 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⑹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 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⑺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 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⑻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 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9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00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①D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 的手指旋转… (作者:李汉荣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 3期有删改) 23、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 24、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25、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3分) 26、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3分) 27、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 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4分) 四、作文(60分)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 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 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 收获的喜悦… 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人名
9 ⑼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⑽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⑾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 的手指旋转…… (作者:李汉荣 选自《青年文摘》2008 年第 3 期 有删改) 23、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 分) 24、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25、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3 分) 26、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3 分) 27、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 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 字左右)。(4 分) 四、作文(60 分)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 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 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 收获的喜悦…… 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 500 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人名
题目: 100
10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200 3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