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 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 字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 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震(han)②烦(su6)③浮光le』影④惟妙惟」(xiao)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它如此辽阔深遂,使人站在它的岸边,纵目远眺,仿佛有置身于水天苍茫、辽阔无垠 的皓瀚沧海之滨的感觉。 ②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燥喧腾: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 禾,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祥的找到了归宿。 错别字 正确字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②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③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④ 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⑥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4.名著阅读。(5分)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如意金箍棒,大闹森罗殿,自封“齐天大圣”,玉 帝派谁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后孙悟空搅乱蟠桃盛会,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围困花 果山,捉拿孙悟空又被战败,后玉帝在观音菩萨的建议下又派谁去助托塔李天王一臂 之力?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为了表示对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忠心,他用绳子和钩子把敌方 的战舰拉了过来,为利立浦特小人国立下赫赫功勋,他后来为何还要离开利立浦特小 人国,来到不来夫斯库国? 5.下面是学生习作《告别田园》中的片段,标序的三个句子都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3 分
苏州市高新区 2012 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2012. 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用 0.5 毫米黑色 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 2B 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 字。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 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震(hàn) ②烦 (suǒ) ③浮光 lüè 影 ④惟妙惟 (xiào)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①它如此辽阔深遂,使人站在它的岸边,纵目远眺,仿佛有置身于水天苍茫、辽阔无垠 的皓瀚沧海之滨的感觉。 ②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燥喧腾;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 禾,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祥的找到了归宿。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②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③无丝竹之乱耳, 。 ( 《陋室铭》) ④ ,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⑥枯藤老树昏鸦, , 。 (马致远《天净沙》)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 》) 4.名著阅读。(5 分)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如意金箍棒,大闹森罗殿,自封“齐天大圣”,玉 帝派谁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后孙悟空搅乱蟠桃盛会,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围困花 果山,捉拿孙悟空又被战败,后玉帝在观音菩萨的建议下又派谁去助托塔李天王一臂 之力? ___________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为了表示对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忠心,他用绳子和钩子把敌方 的战舰拉了过来,为利立浦特小人国立下赫赫功勋,他后来为何还要离开利立浦特小 人国,来到不来夫斯库国? 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学生习作《告别田园》中的片段,标序的三个句子都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3 分)
忽而忆起几个星期前的那张报纸。拆迁公告上的那张图,恰似一只巨大的魔掌,① 恐怖地伸向那几抉仅存的农田和民宅。②我当盟默默地祈求希望外婆家不要划进这区域 然而现实赫然摆在了我的面前一一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了 临走了,月色下的田野寂静而朦胧。我深深地叹息,梦想留住这最后的田野。父母 催我离开了。③我仰望孤独的那轮月儿,埋一颗愿望的种子在脚下厚实的土地里。愿城 市不再成长! 第①句可以改为“ ②句语意重复,应删去“ 一词。 ③句语序不当,应把“ 移到“ 刖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出师表》选文,完成6-9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哪组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2分)() A.了遂许先帝以驱驰 B.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斟酌损益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益其所不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哪一项相同?(2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为什么要提“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分) 9.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先帝对他的哪些“殊遇”?请联系全文说说他是怎么报答先帝的。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 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 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瓮(weng):大坛子。②鞫(jU: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i)}: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忽而忆起几个星期前的那张报纸。拆迁公告上的那张图,恰似一只巨大的魔掌,① 恐怖地伸向那几块仅存的农田和民宅。②我当盟默默地祈求希望外婆家不要划进这区域, 然而现实赫然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了。 临走了,月色下的田野寂静而朦胧。我深深地叹息,梦想留住这最后的田野。父母 催我离开了。③我仰望孤独的那轮月儿,埋一颗愿望的种子在脚下厚实的土地里。愿城 市不再成长! 第①句可以改为“____ ”。 ②句语意重复,应删去“ ”一词。 ③句语序不当,应把“ ”移到“ ”前。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出师表》选文,完成 6-9 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哪组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2 分) ( ) A. 遂许.先帝以驱驰 B. 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斟酌损益. D.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益.其所不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哪一项相同?(2 分) ( ) 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 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为什么要提“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先帝对他的哪些“殊遇”?请联系全文说说他是怎么报答先帝的。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 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 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ǖ):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②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 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 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 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 消息了。[来源Z§Xx§kCom]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 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 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 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枚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11.第①段中“似乎”有深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12.结合全文,说说鲁迅为什么在第二学年终结的时候要离开仙台?(3分) 13.黄蓓佳曾评价鲁迅文章体现出他“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两个特质,请结合选文的第⑦ 段,说说鲁迅灵魂“柔软”和“坚硬”的具体表现。(2分) 阅读李静美的《恩惠的倒钩》,完成14-16题 ①什么叫过错?任何东西只要一过头,也就错了。 ②感恩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恰似一碗味道纯正的高汤,但添油加醋一过分,便原 味尽失,出现了令人作呕的怪味。某学校可能是感恩的文章写多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 朋友之恩、自然之恩等等似乎出不了新意,便转向感谢遗弃自己的人、欺骗自己的人、鞭打 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乃至自己的敌人,于是,感恩便成了神话中的“统仙袋”,什么东 西都可以往里装,没有好坏、没有是非、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没有敌友,不管 犯什么罪的人,都可以找到向他感恩的理由,就像文革时期的全面武斗的理由一样:好人打 好人是好事,因为不打不相识:好人打坏人活该,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坏 人打好人光荣,因为被敌人反对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如此感恩下去,不但日本人应当参拜 靖国神社,中国人恐怕也要向靖国神社磕头了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的片段,完成 11-13 题。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 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 使他失望, 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 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 消息了。[来源:Z§xx§k.Com]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 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 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 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枚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11.第①段中“似乎”有深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全文,说说鲁迅为什么在第二学年终结的时候要离开仙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黄蓓佳曾评价鲁迅文章体现出他“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两个特质,请结合选文的第⑦ 段,说说鲁迅灵魂“柔软”和“坚硬”的具体表现。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李静美的《恩惠的倒钩》,完成 14-16 题。 ①什么叫过错?任何东西只要一过头,也就错了。 ②感恩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恰似一碗味道纯正的高汤,但添油加醋一过分,便原 味尽失,出现了令人作呕的怪味。某学校可能是感恩的文章写多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 朋友之恩、自然之恩等等似乎出不了新意,便转向感谢遗弃自己的人、欺骗自己的人、鞭打 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乃至自己的敌人,于是,感恩便成了神话中的“统仙袋”,什么东 西都可以往里装,没有好坏、没有是非、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没有敌友,不管 犯什么罪的人,都可以找到向他感恩的理由,就像文革时期的全面武斗的理由一样:好人打 好人是好事,因为不打不相识:好人打坏人活该,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坏 人打好人光荣,因为被敌人反对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如此感恩下去,不但日本人应当参拜 靖国神社,中国人恐怕也要向靖国神社磕头了
③另外,感恩本是人们发自心底的自发性行为,它是以施受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谦让为前提的,如果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对受恩 者的道德要求:那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便是施恩者的道德标准。如果不分青 红皂白,把感恩当着施受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强制,便变成了交易。报载:湖北省襄樊 总工会取消了5名贫困大学生的受助资格,理由是他们不懂得感恩,受助一年多,没有给援 助者写过一封信、打个一个电话。这样的活动,不得不让人忧虑:在取消5名贫困大学生受 助资格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国孝义文化的精髓。对施善者来说,善有真假之分,“善而急人 知,善虚即为恶意”,如果捐助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这不是真善,而是奸商,因 为商品广告费要比善款昂贵得多;对受助者来说,感恩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见诸于语 言,有的见证于行动,说感恩的未必会感恩,不说感恩的也未必不懂感恩。中国自古以来 便有“大恩不言谢”之说,如果每一种善行,都要求受助者以规定的形式来进行回报,便如 堂恩所说的那样:“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者的嘴巴,施恩者想 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 ④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某ˉ高校一学生自幼父母双亡,家景贫寒,得一富豪 资助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过程中,有关媒体跟踪报道,富豪资助之事也时常见诸报端,大 学毕业前夕,又有记者采访这名学生,问他应怎样感谢资助人,该生说:“不,我不感谢他 贫困是令人羞愧的事,他用我的贫困换取了荣誉,我为他的资助付出了自尊,我们是等价交 换。”这则报道,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⑤中国孝义文化博大精深,在这片礼义之邦的国土中,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每一个善行, 但对施恩者的过度崇拜,往往会成为民权下跪的明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善行是称颂的 理由,但不是依赖的路径。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带倒钩的恩惠却是需要我们共 同警惕的 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恩惠的倒钩”的理解。(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字,完成17-21题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骆非翔) (1)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 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2)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 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3)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4)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 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 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 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 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 而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6)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 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7)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
③另外,感恩本是人们发自心底的自发性行为,它是以施受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谦让为前提的,如果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对受恩 者的道德要求;那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便是施恩者的道德标准。如果不分青 红皂白,把感恩当着施受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强制,便变成了交易。报载:湖北省襄樊 总工会取消了 5 名贫困大学生的受助资格,理由是他们不懂得感恩,受助一年多,没有给援 助者写过一封信、打个一个电话。这样的活动,不得不让人忧虑:在取消 5 名贫困大学生受 助资格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国孝义文化的精髓。对施善者来说,善有真假之分,“善而急人 知,善虚即为恶意”,如果捐助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这不是真善,而是奸商,因 为商品广告费要比善款昂贵得多;对受助者来说,感恩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见诸于语 言,有的见证于行动,说感恩的未必会感恩,不说感恩的也未必不懂感恩。中国自古以来, 便有“大恩不言谢”之说,如果每一种善行,都要求受助者以规定的形式来进行回报,便如 堂恩所说的那样:“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者的嘴巴,施恩者想 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 ④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某 高校一学生自幼父母双亡,家景贫寒,得一富豪 资助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过程中,有关媒体跟踪报道,富豪资助之事也时常见诸报端,大 学毕业前夕,又有记者采访这名学生,问他应怎样感谢资助人,该生说:“不,我不感谢他, 贫困是令人羞愧的事,他用我的贫困换取了荣誉,我为他的资助付出了自尊,我们是等价交 换。”这则报道,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⑤中国孝义文化博大精深,在这片礼义之邦的国土中,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每一个善行, 但对施恩者的过度崇拜,往往会成为民权下跪的明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善行是称颂的 理由,但不是依赖的路径。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带倒钩的恩惠却是需要我们共 同警惕的。 (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恩惠的倒钩”的理解。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字,完成 17-21 题。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骆非翔) (1)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 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2)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 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3)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4)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 3000 米 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 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 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 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5)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 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 一而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6)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 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7)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
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 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 取的快乐。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 听到汨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8)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 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9)“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10)“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11)“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12)“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 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13)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14)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 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 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15)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 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 (16)“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1)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 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不哭了好吗?” (18)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 接走了也措 (19)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 (20)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 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21)也措也来了,像是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 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22)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 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 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23)信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 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 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做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 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 (24)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呆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 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一一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 敢的大孩子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2期) 17.第(12)段写“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联系全文,谈谈老师为什么要对也措撒谎? (3分) 18.第(21)段划线句子中关于也措眼神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19.支教老师原来计划“支教两年”却最终“呆了六年”;也措家平时依靠一匹马获得“唯 一的生活来源”,但是也措“却没有收”北京陌生游客一分钱。对他们的矛盾行为,你 是怎么理解的?(4分)
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 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 取的快乐。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 听到汨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8)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 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9)“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10)“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11)“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12)“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 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13)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14)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 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 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15)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 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 (16)“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17)他鼓励孩子: “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 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不哭了好吗?” (18)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 接走了也措。 (19)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 回去。 (20)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 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21)也措也来了,像是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 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22)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 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一 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23)信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 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 在 4 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做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 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 (24)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呆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 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 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 敢的大孩子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 年第 2 期) 17.第(12)段写“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联系全文,谈谈老师为什么要对也措撒谎?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21)段划线句子中关于也措眼神的描写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支教老师原来计划“支教两年”却最终“呆了六年”;也措家平时依靠一匹马获得“唯 一的生活来源”,但是也措“却没有收”北京陌生游客一分钱。对他们的矛盾行为,你 是怎么理解的?(4 分)
20.文章多处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大雪,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21.文章标题“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意蕴丰富,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做一棵快乐成长的小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来源学科网] 2)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多处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大雪,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标题“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意蕴丰富,试谈谈你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 分) 22.作文。(60 分) 请以“做一棵快乐成长的小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来源:学科网] (2)不少于 600 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高新区202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2012.04 4.(1)太白金星,杨戬或二郎神或二郎真君或显圣一郎真君 2)①格列佛不同意国干灭掉不来大斯库的命令,失去皇帝的恩宠 ②格列佛小便浇灭了皇宫大火,皇后以为耻; ③海军和财政大臣因嫉妒和怀疑格列佛,他们一起以叛国罪弹劾格列佛。(1点1分) 5.①在“民宅”前加“儿处或者几间”。或删去“几块¨:②删掉“希望”或“祈求 ③那轮”移到“狐独的”前。(1点1分)6、B(2分) 8、借古鉴今,(1分)告诉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1分) 9、三顾茅庐,临崩托狐。(1分)诸葛亮决定辅佐刘禅,“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分) 10、(1)囚犯大多不承认罪行,应当用什么方法应当怎么办)?(2分) (2)俊臣)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人坛子里去吧!(2分) 1.“似乎”写出藤野先生内心充满矛盾的复杂感情,(1分)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尊重和爱(1分)似 乎”也写出了作者对先生的理解和真切感受。(1分) 12.“着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伤害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1分)鲁迅意识到医学无法从精神上 唤醒民众,(1分)只有弃医从文才能达到救治国人精神的日的,(1分)因此他第一年离开了仙台。 13.“柔软”指装订并寻找讲义,挂照片等,表现对藤野先生温暖的怀念;“坚便¨增强同黑暗势力和 敌人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多写文章。(2分,1点1分) 14.我们要警惕要求回报的恩惠。(答我们需要警惕带倒钧的恩患或“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 但带倒钩的恩惠却是需要我们共同警惕的”也得分)(2分) 15.举例论证。(1分)以襄樊总会以不懂感恩为由取消贫困大学生的受助资格为例.(1分)论述了 把感恩当着施受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强制便变成了交易的道理,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分)或:一名大学生不感谢资助他的富豪为例分),论述了我们不必对施恩者过度崇拜的看 法,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16.如果每一种善行,都要求受助者以规定的形式来进行回报,那么受恩者将丧失人权和尊严。(意 17.对于美好而忧伤的往事,老师不愿意提及(1分):不愿让孩子过早的知道生活情感有其复杂痛苦的 面(分):同时也白然真实地表达了支教名师远在异地他乡,特别想家,想妈妈的情慼。(1分) 8.也措眼神由“忧郁¨到“欢快”的变化突出了他的快乐心情(1分)。情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H(1分),为下文北京陌生人给老师寄音乐盒的情节做了暗示。(1分) 9.受也错的影响,支教老师改变了回城后获得到一份不错的【作”初衷,(1分)体现了支教老师 为藏区孩子而无私本献的精神。(1分) 也措的反常行为日的是换取礼物送给老师(1分),体现了他的纯真与善良。(1分) 20.照应文章题日(1分),渲染高原生活环境恶劣(1分):交代了也措和老师不能常问家原因(1 分):突出了支教教师的形象。(1分) 21.表层意思是因为这音乐盒是北京寄来的,它穿过了雪山,米到西藏(1分):深层意绵是这音乐 盒战胜了风雪的严寒,给人带米了温暖与爱意(1分)它真切地表达了藏区的孩子们对支教老师 浓烈的热爱和感恩之情(1分)
浓烈的热爱和感恩之情(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