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初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 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xia)▲窄②(mian)▲怀③闲情(yi)▲致④不言而(yu)_▲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常言道: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舒的季节,是充满活力的季节。柳条生出星 星点点的嫩绿色,小草们迫不急待的从土里钻出来,迎春花羞涩着展开了她那淡黄色的衣 裙。耳边传来小鸟们清翠悦耳的声音,它们也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歌唱吧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八则》)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郦道元《三峡》) ③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 ⑧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名著阅读。 ①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事?之前他必须完成 什么任务才能获准参加这一盛事?(2分) ②《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劫法场?之后又在哪 里“英雄小聚义”,从此开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斗争?(3分) 5.每到夏天,小王就喜欢把整箱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汽车上,以方便饮用。读了下面这段 文字后,你会向他提出怎样的建议?请写下你的建议,并简述这样建议的理由。(3分)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初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 无效。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 xiá) ▲ 窄 ②(miǎn) ▲ 怀 ③闲情(yì) ▲ 致 ④不言而(yù)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常言道: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舒的季节,是充满活力的季节。柳条生出星 星点点的嫩绿色,小草们迫不急待的从土里钻出来,迎春花羞涩着展开了她那淡黄色的衣 裙。耳边传来小鸟们清翠悦耳的声音,它们也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歌唱吧。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子曰:“敏而好学, ▲ ,是以谓之‘文’也。”(《八则》)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郦道元《三峡》) ③泉水激石, ▲ ;好鸟相鸣,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潭西南而望, ▲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 ▲ 》) ⑧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名著阅读。 ①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事?之前他必须完成 什么任务才能获准参加这一盛事?(2 分) ②《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劫法场?之后又在哪 里“英雄小聚义”,从此开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斗争?(3 分) 5.每到夏天,小王就喜欢把整箱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汽车上,以方便饮用。读了下面这段 文字后,你会向他提出怎样的建议?请写下你的建议,并简述这样建议的理由。(3 分)
科学家发现,装饮用水的塑料瓶在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合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 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塱料瓶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 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科学家表示,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会危害健 康,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袜、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性行淑均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愿陛下亲之信之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小信未孚(《曹刿论战》) 7.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2分)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8.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2分) 9.节选的三段文字,诸葛亮意在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强调了这 忠告的重要性?(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冬蚁出曝其夏取之粟。他虫饥,过其侧,乞粟于蚁。蚁曰:“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虫曰:“吾方向夏风而歌。”蚁笑曰:“君当夏而歌,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
科学家发现,装饮用水的塑料瓶在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合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 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 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科学家表示,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会危害健 康,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第二部分 (44 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6~9 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袜、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性行.淑均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小信.未孚(《曹刿论战》) 7.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2 分)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D.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8.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2 分) 9.节选的三段文字,诸葛亮意在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强调了这 一忠告的重要性?(2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 10 题。 冬蚁出曝其夏取之粟。他虫饥,过其侧,乞粟于蚁。蚁曰:“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虫曰:“吾方向夏风而歌。”蚁笑曰:“君当夏而歌,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②吾方向夏风而歌。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11-13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 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 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 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 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 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1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狼狈”一词,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2分) ①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②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12.母亲口中的“贼”、“讨饭的”,在“我”眼中却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 叔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3分) 13.当确认卖牡蛎的那个人就是于勒后,母亲为什么“突然暴怒起来”?请揣摩人物当时 的心理,作简要分析。(3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②吾方向夏风而歌。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 11~13 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 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 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 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 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 给了我一个 5 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 法郎 50 生丁。” 我把 5 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1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狼狈”一词,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2 分) ①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②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12.母亲口中的“贼”、“讨饭的”,在“我”眼中却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 叔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3 分) 13.当确认卖牡蛎的那个人就是于勒后,母亲为什么“突然暴怒起来”?请揣摩人物当时 的心理,作简要分析。(3 分)
阅读《论毅力》一文,完成14~16题。 论毅力 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推究 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 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 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 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 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 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 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 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 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 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 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 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 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 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 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 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14.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一一罗列意志能力“薄弱的”、“较弱的”、“稍强的”“又坚强些 的”这四种人的表现?(2分) 15.选文第③段“拿驾船来做比方”,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章结尾说“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联系全文,说说成败的规律是什么。(2分) 阅读《乡居闲情》一文,完成17~21题 乡居闲情 钟梅音
阅读《论毅力》一文,完成 14~16 题。 论毅力 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推究 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 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 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 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 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 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 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 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 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 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 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 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拿驾 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 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 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 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14.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一一罗列意志能力“薄弱的”、“较弱的”、“稍强的”、“又坚强些 的”这四种人的表现?(2 分) 15.选文第③段“拿驾船来做比方”,有什么作用?(3 分) 16.文章结尾说“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联系全文,说说成败的规律是什么。(2 分) 阅读《乡居闲情》一文,完成 17~ 21 题。 乡居闲情 钟梅音
①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太阳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 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 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②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 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 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③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 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 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 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 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④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 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⑤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 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一一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 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 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 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拨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 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 恐会落伍似的。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 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 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⑥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 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 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⑦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 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⑧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 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 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⑨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
①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太阳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 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 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②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 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 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③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 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 —-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 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 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④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 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⑤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 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 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 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 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拨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 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 恐会落伍似的。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 ....偏 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 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⑥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 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 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⑦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 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⑧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 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 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⑨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
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⑩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 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 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 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 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圊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 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17.选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人们”对乡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作用?(3分) 18.下面两段描写,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语句作简要 分析。(4分) ①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淸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 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②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 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19.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鬼鬼祟祟”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3分) 20.选文第⑧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具体说说作 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21.第⑩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3分) 第三部分(60分) 2.作文。(60分)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⑩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 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 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 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 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 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17.选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人们”对乡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作用?(3 分) 18.下面两段描写,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语句作简要 分析。(4 分) ①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 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②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 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19.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鬼鬼祟祟”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说说你的理解。 (3 分) 20.选文第⑧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具体说说作 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 分) 21.第⑩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阅读体会。(3 分) 第三部分(60 分) 22.作文。(60 分) 请以“面对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昆山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喻(4分,每字1分) 2.季—计舒—一苏急—一及翠——脆(4分,每字1分) 3.①不耻卜问②冋清倒影③泠泠作响嚶嘤成的④大街小雨润如酥韩愈⑤ 斗折蛇行⑥臼缘身在最层⑦柳暗花明又村游山西村⑧沙场秋点兵(10分, 每句1分,作家、作品各1分) 4.①去东关看猖会。嬰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2分,每小点1分) ②救出宋江和戒宗。白龙庙。(2分,“宋江”和“戴宗”各1分,“白龙庙”1分) 5叔叔,请您不要·卜子头那么多的矿泉水放在车上。因为据科学家分析,装矿泉水的 塑料瓶含有锑元素,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身体内可 能会危害健康。(3分,建议1分,含锑元素,温度越高溶解量越大1分,有害健康1分) 7.B(2分) 8.善良忠诚,有才能。(2分,写出“善良”、“忠诚”1分,“能”1分) 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列举(对比)了先汉兴降和后汉倾颓的事实来强调它的 重要性。(2分,忠告1分,方法1分) 10.①你为什么不在夏大储你点粮食昵?(2分,关键词“尔”、“胡”,“于夏储粮”的语序 调整) ②我(那时候)正在对着夏风唱歌呢。(2分,关键词“方”、“向 11.第一个“狼狈”写出了父亲确认那人就是于勒后窘迫的神情。第二个“狼狈”写出了于 勒穷困潦倒的样子。(2分,每小点1分) 12.“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用“我”的反复述说,强调“我”与于勒的至 亲关系,与母亲∏中的“贼”和“讨饭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无情。 (3分,写出反复1分,写出对比1分,写出“冷酷无情”1分) 13.丁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部分遗产,而以后乂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使他们对 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眼前的」勒让这种希望卜子落空了,母亲终丁按捺不住,旧怨新恨 齐发作,暴怒起来。(3分,写出失望痛恨、满怀希望、希望落窄的情感变化,每小点
14.具体分析了四种人对待逆境和挫折的态度,强调“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 的终点的”,以此突出有毅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2分,强调1分,突出1分) 15.“拿驾船来做比方”,指出了顺境和逆境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促使其转换的关键是有坚 强的毅力。用比喻论证,使论证更形象,更有说服力。(3分,写出比喻论证I分,写出具 体分析2分) 16.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坚持目标不放弃,就会成功,反之就只能失败。) 17.写人们对乡居生活的态度,与“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我”对这种生活 的独特的喜爱之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莦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主旨。(3分 写出对比1分,反衬1分,呼应1分) 18.两段文字都突出了景物“寂静”的特点。第①句,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通过写风过林 梢的声响、清脆的鸟鸣、火车的汽笛声,来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寂静。第②句,从视觉的角度, 直接写眼睛所见)描写月光由明到暗以及闪烁的渔火,直接表现了环境的清幽。(4分, 写出“寂静”的特点1分,以产写静1分,作用1分,写出视觉角度直接表现1分) 鬼鬼”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鸭∫看见有人站门边觉得不安全而不敢靠近的 机、戒备的神念;贬词褒用,真切地流露出作者对小鸭子的可爱模样的喜爱之情。(3分, 写出神态1分,贬词褒用1分,表达情感1分) 20.(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先是抓住月光的色泽和乌云遮月的形态特征展开联想,想到了 娇媚的门玫瑰和含羞的少女,乂将它们进行了比较,强调在皎洁和潇洒上:月儿更胜一筹;随 后又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完拟作“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的仙子。木段文 字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皎洁的月光在乌云的遮掩下若隐若现的朦胧美。(4分,联想1 分,比较、衬托1分,拟人1分,表现特征1分 21.表达了作者对于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的喜愛,对于悠闲、宁静、淳朴的生活境界的追求, 也有对世人忙于各种事务而忽视自然、不亲近自然的委婉否定与批评。(3分,只写“喜爱” 或者“追求”2分,只写“批评”或者“否定”2分,两点都写得3分)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