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 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 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 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 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 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 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 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 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 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 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 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 《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 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 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 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 1 - 湖北省宜昌市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 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 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 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 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 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 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 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 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 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 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 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 《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 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 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 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 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 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 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 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 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 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 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 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B.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 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C.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 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 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 事社会活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 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 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 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 2 -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 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 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 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 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 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 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 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 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B.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 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C.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 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 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 事社会活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 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 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 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 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 民众的普遍认可。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 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 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 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 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 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 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 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 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 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 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 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 冬天
- 3 - D.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 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 民众的普遍认可。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 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 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 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①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 黄河,像一条蜿蜒浩 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②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 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③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 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 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④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⑤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 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 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 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 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 冬天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 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 她昋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 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 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杨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 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 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 亢的赞美,都显得那么苍白微弱。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 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 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 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 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 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裏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 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 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 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 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 的彩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蛰伏的黄河看似人眠,实际上在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她的内心始终抱 有瑰丽雄浑、向着无尽远方的梦想 B.第⑤段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黄河轻轻一“揽”,大堆的冰坝被带走,严寒精心高垒起的 冰山“訇然碎裂”,苏醒了的黄河势不可挡。 C.第⑥段描写了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下去的白雪,第⑦段写了犹如浩大背景的 晋陕峡谷,用以衬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 4 - ⑥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 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 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 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 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杨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⑦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 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 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 亢的赞美,都显得那么苍白微弱。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 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 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⑧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 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 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 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裏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 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 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 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⑨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 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 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 的彩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蛰伏的黄河看似人眠,实际上在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她的内心始终抱 有瑰丽雄浑、向着无尽远方的梦想。 B.第⑤段使用了拟人的手法,黄河轻轻一“揽”,大堆的冰坝被带走, 严寒精心高垒起的 冰山“訇然碎裂”,苏醒了的黄河势不可挡。 C.第⑥段描写了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下去的白雪,第⑦段写了犹如浩大背景的 晋陕峡谷,用以衬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D作者精心选取了黄河静静地流动、蓄积力量冲破阻碍等几个场景,将黄河从入冬、封 冻到解冻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出来 5.流凌的黄河释放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冲破阻碍给了作者哪些启示?(6分) 6.最后一段所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 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 来说亲情更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 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或“株连”制度 人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 们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 家庭利益。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 国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 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 方独立生活
- 5 - D.作者精心选取了黄河静静地流动、蓄积力量冲破阻碍等几个场景, 将黄河从入冬、封 冻到解冻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出来。 5.流凌的黄河释放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冲破阻碍给了作者哪些启示?(6 分) 6.最后一段所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请加以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 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 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 来说亲情更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 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 或“株连”制度,一 人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 们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 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 家庭利益。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 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 国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 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 方独立生活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 和认可。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 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在封建社会,女 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业 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 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 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 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 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 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因而,政府和 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 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 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们都 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 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 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 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 失衡。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 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7.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 合方式
- 6 -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 和认可。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 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 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在封建社会,女 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 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业 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 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 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 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 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 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因而,政府和 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 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 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们都 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 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 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 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 失衡。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 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7.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槪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 合方式
B.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 密切 C.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 人自由 D.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 独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 B.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 制度 C.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单身青年出现的主 要原因 D.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 扬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 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 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 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 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
- 7 - B.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 密切。 C.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 人自由。 D.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 独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 体。 B.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 制度。 C.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 单身青年出现的主 要原因。 D.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 扬。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 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 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 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 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
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 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 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洄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 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 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 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基 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0.下列对文中画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 家的象征。 B."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 尊敬。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 8 - 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 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 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 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 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 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 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0. 下列对文中画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 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 家的象征。 B. "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 尊敬。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 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 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 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D.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 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2)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 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 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 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9 - D. "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 决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 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 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 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 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D.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 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2)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 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 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 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 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 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 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 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D.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 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 ”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 耸入云霄 而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 子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两句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 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 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 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 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 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
- 10 - A 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 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 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 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D.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 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 耸入云霄, 而“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2)荀子 《劝学》 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 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 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 化、 ,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 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 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