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示范校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 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 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而且,观众 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 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 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 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 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 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 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 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 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 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 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 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 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 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 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 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 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 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 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 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 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 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 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 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 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为大家越 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 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 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 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只有真实的努力,梦想 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的选秀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也是中国近年来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校 2016 届高三期中联考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 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 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而且,观众 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 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 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 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 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 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 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 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 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 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 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 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 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 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 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 后”、“90 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 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 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 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 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 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 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 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 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 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 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为大家越 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 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 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 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只有真实的努力,梦想 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的选秀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也是中国近年来
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 B.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都有重复,观众在新奇感过后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些 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选秀节目的发展。 C.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转型,歌手的形象风格也接近,观众对于选秀的 形式也相当熟悉,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D.对《中国好声音》,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折射了中国 近年来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改变旧的 选秀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选手的“好声音”作为选秀的最重要依据 B.《中国好声音》避免了选手通过粉丝热捧而成为超级明星,也不让选手能在 舞台上一展即毕走过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该节目赢得公众的原因。 C.《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引导、激励他们将梦想 的实现转换为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使得它很像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D.《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 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 这种幸福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让选手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 是让梦想延伸,最终成为选手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这也让节目赢得了公众。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焦虑于一举成名、展示激情怎样 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选秀节目最好能在这方面指点他们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 等音乐人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 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的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授弘文 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丁父母忧,哀毁过礼, 亲朋愍之。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士。辞以疾病,久不赴职,改太子 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弥纶省闼。又累奉使,皆称旨。贞元 八年,擢拜中书舍人。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人安悦 之。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时中书令李 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之,他日便悉以遗舍人。前例, 杂事舍人自携私入,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又躬亲底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 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迁刑部侍郎。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 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谷至多 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诏许之。元翰曲附延龄,劾 治府史。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陟乃躬自阅视府案, 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余钱,共六十 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其余 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元翰既不遂其志
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 B.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都有重复,观众在新奇感过后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些 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选秀节目的发展。 C.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转型,歌手的形象风格也接近,观众对于选秀的 形式也相当熟悉,中国的选秀文化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D.对《中国好声音》,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折射了中国 近年来选秀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改变旧的 选秀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选手的“好声音”作为选秀的最重要依据。 B.《中国好声音》避免了选手通过粉丝热捧而成为超级明星,也不让选手能在 舞台上一展即毕走过场,这些新的变化也是该节目赢得公众的原因。 C.《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引导、激励他们将梦想 的实现转换为个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使得它很像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 D.《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 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 这种幸福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让选手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 是让梦想延伸,最终成为选手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这也让节目赢得了公众。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焦虑于一举成名、展示激情怎样 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选秀节目最好能在这方面指点他们。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 等音乐人的 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 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的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授弘文 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丁父母忧,哀毁过礼, 亲朋愍之。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士。辞以疾病,久不赴职,改太子 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弥纶省闼。又累奉使,皆称旨。贞元 八年,擢拜中书舍人。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人安悦 之。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时中书令李 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之,他日便悉以遗舍人。前例, 杂事舍人自携私入,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又躬亲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 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迁刑部侍郎。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 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谷至多, 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诏许之。元翰曲附延龄,劾 治府史。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陟乃躬自阅视府案, 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余钱,共六十 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其余 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元翰既不遂其志
愤恚而卒。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 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奚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父母忧,哀毁过礼过礼:遵循常礼 B.又累奉使,皆称旨称旨:符合上意 C.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均分:全都分给 D.京兆尹李充有能政能政:治政才能 5.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 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B.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 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C.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 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D.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 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奚陟才学出众,深受皇帝信任。虽然他曾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任命,但皇帝 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改任别的官职,如左拾遗、太子司议郎等 B.奚陟勤于职事,不怕杂务缠身。身为中书舍人,他常亲自处理中书省的纸笔 等杂物,甚至亲自下到菜园劳作,这些琐屑之事,别的官员很难做到 C.奚陟恪尽职守,不负皇帝重托。贞元八年,江南、淮西等地连降大雨造成灾 害,朝廷令他前去巡视慰劳,他尽心尽力,使灾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D.奚陟宽平守法,纠正冤假错案。裴延龄勾结崔元翰,蓄意陷害京兆尹李充。 刑部侍郎奚陟査明案情,据实上奏。崔元翰阴谋未能得逞,活活气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2)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8--9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 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 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 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愤恚而卒。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 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奚陟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父母忧,哀毁过礼 过礼:遵循常礼 B.又累奉使,皆称旨 称旨:符合上意 C.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 均分:全都分给 D.京兆尹李充有能政 能政:治政才能 5.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 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B.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 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C.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 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D.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 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奚陟才学出众,深受皇帝信任。虽然他曾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任命,但皇帝 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改任别的官职,如左拾遗、太子司议郎等。 B.奚陟勤于职事,不怕杂务缠身。身为中书舍人,他常亲自处理中书省的纸笔 等杂物,甚至亲自下到菜园劳作,这些琐屑之事,别的官员很难做到。 C.奚陟恪尽职守,不负皇帝重托。贞元八年,江南、淮西等地连降大雨造成灾 害,朝廷令他前去巡视慰劳,他尽心尽力,使灾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D.奚陟宽平守法,纠正冤假错案。裴延龄勾结崔元翰,蓄意陷害京兆尹李充。 刑部侍郎奚陟查明案情,据实上奏。崔元翰阴谋未能得逞,活活气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5 分,共 10 分) (1) 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2) 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8---9 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 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 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 分) 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 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离骚》中作者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受惩罚也不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3).《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 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 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 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 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一一”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 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 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 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一一运气不济一一当 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 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 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 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 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 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 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 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
(1).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 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作者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受惩罚也不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3).《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 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 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 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 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 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 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 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 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 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 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 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 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 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 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 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
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 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 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 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 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 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 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 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 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但当他知道这个有 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 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 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 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2)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 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1)-(4)题 韩素音:笔走中国的华裔英文作家 1917年中秋,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韩素音”是她 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时开始用的笔名,意为“小而平的声音”或“为卑贱
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 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 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 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 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 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 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 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 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但当他知道这个有 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 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 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 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2)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6 分) (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 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1)----(4)题。 韩素音:笔走中国的华裔英文作家 1917 年中秋,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韩素音”是她 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时开始用的笔名,意为“小而平的声音”或“为卑贱
者呐喊”。还有一种解释是,“韩素音”即英籍华人之谐音“汉属英” 韩素音的父亲周炜是四川近代首批留学生之一,于1903午赴比利时攻读工科。 1913年,周炜偕妻子玛格丽特·丹尼斯(比利时贵族)回国。玛格丽特认为长女 韩素音是“最丑的孩子”,这使韩素音的童年充斥着咒骂、打架和各种激烈的情 绪,而玛格丽特好斗、任性和叛逆的性格也遗传给了韩素音。 与此同时,韩素音几乎每天都要在中餐与西餐、中国学校与法国修道院、孔夫子 与基督教之间徘徊,东西双重文化的轮番影响加深了她的困惑。在家里,关于孩 子们将来“是做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的争论持续不断。玛格丽特希望儿女们将来 在欧洲生活,韩素音却“要做中国人”。 1935年夏天,在父母的旧识、比利时驻中国领事馆官员赫斯的帮助下,韩素音 获得了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留学奖学金,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开始为期三年的医 科学习。1938年,日寇铁蹄大举南侵,践踏中华河山。韩素音毅然决定放弃外 祖父馈赠的一笔巨款,弃学回到中国参加抗战。她不仅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投 身抗战,而且将沿途所有的见闻如实记录下来,写下了抗战题材的处女作《目的 地重庆》初稿。1942年年末,由韩素音主创、玛利安修改的英文版图书《目的 地重庆》在美国正式出版。处女作驱散了韩素音的自卑感,但她依然认为医学才 是她自幼的梦想。 于是,她继续深造,并于1948年在英国取得医生资格,接着在皇家自由医院担 任了一年的住院医生 “我不能袖手旁观,至少要到中国的大门口去观察。”于是,她带着女儿乘飞机 先后到了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一边行医,一边搜集整理亚 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她还到大学任教,积极宣传中国和优秀的中国文化。 1952年,韩素音根据自己的恋爱经历创作的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这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尽管韩素音当时已经在欧美文坛异军突起,但 那时她仍乐于出诊,照顾病人。直到1964年,她才正式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开 始其职业写作生涯。她将全身心研究中国和中国革命定为新生活的第一个计划, 同时开始写作自传。在法国,她的多部作品一度十分畅销,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小说《大地》的作者赛珍珠。 新中国成立后,韩素音归国,目睹了祖国的变化,她的写作方向、题材和内容逐 渐具有政治性了,一部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亚洲的风雷》《2001年的中国》 《早晨的洪流》《风满楼》等相继问世。 韩素音因“过度亲华”,遭到西方意识形态偏执者的蓄意抵制,又因向西方客观 地介绍中国,驳斥欧美媒体的僵硬立场,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列入黑名单。 1976年,韩素音走访西藏,写下了《拉萨一一星辰之花》,向世人展现她实地 考察的情况。此书作为历史见证,至今依旧是对西方一些所谓“人权斗士”的恶 意宣传的有力抨击 刘心武曾说过:“我曾在南特和巴黎询问十名受过高等教育、职业不同的法国人, 问他们读过哪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九人都肯定地回答‘韩素音 韩素音真挚感人的中国情结,令她的作品中蕴藏着对中国深刻的了解,饱含着对 中国执着的热爱:她既真实又富文采的回忆与记述也使她的书成为西方读者认识 中国、研究中国的必读作品,这使她在国际文坛上有了重要影响。 晚年,韩素音居住在瑞士小城洛桑。198年手骨折前,她一直坚持写作。晚年 的韩素音曾写道:“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 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
者呐喊”。还有一种解释是,“韩素音”即英籍华人之谐音“汉属英”。 韩素音的父亲周炜是四川近代首批留学生之一,于 1903 午赴比利时攻读工科。 1913 年,周炜偕妻子玛格丽特·丹尼斯(比利时贵族)回国。玛格丽特认为长女 韩素音是“最丑的孩子”,这使韩素音的童年充斥着咒骂、打架和各种激烈的情 绪,而玛格丽特好斗、任性和叛逆的性格也遗传给了韩素音。 与此同时,韩素音几乎每天都要在中餐与西餐、中国学校与法国修道院、孔夫子 与基督教之间徘徊,东西双重文化的轮番影响加深了她的困惑。在家里,关于孩 子们将来“是做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的争论持续不断。玛格丽特希望儿女们将来 在欧洲生活,韩素音却“要做中国人”。 1935 年夏天,在父母的旧识、比利时驻中国领事馆官员赫斯的帮助下,韩素音 获得了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留学奖学金,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开始为期三年的医 科学习。1938 年,日寇铁蹄大举南侵,践踏中华河山。韩素音毅然决定放弃外 祖父馈赠的一笔巨款,弃学回到中国参加抗战。她不仅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投 身抗战,而且将沿途所有的见闻如实记录下来,写下了抗战题材的处女作《目的 地重庆》初稿。1942 年年末,由韩素音主创、玛利安修改的英文版图书《目的 地重庆》在美国正式出版。处女作驱散了韩素音的自卑感,但她依然认为医学才 是她自幼的梦想。 于是,她继续深造,并于 1948 年在英国取得医生资格,接着在皇家自由医院担 任了一年的住院医生。 “我不能袖手旁观,至少要到中国的大门口去观察。”于是,她带着女儿乘飞机 先后到了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一边行医,一边搜集整理亚 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她还到大学任教,积极宣传中国和优秀的中国文化。 1952 年,韩素音根据自己的恋爱经历创作的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这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尽管韩素音当时已经在欧美文坛异军突起,但 那时她仍乐于出诊,照顾病人。直到 1964 年,她才正式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开 始其职业写作生涯。她将全身心研究中国和中国革命定为新生活的第一个计划, 同时开始写作自传。在法国,她的多部作品一度十分畅销,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小说《大地》的作者赛珍珠。 新中国成立后,韩素音归国,目睹了祖国的变化,她的写作方向、题材和内容逐 渐具有政治性了,一部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亚洲的风雷》《2001 年的中国》 《早晨的洪流》《风满楼》等相继问世。 韩素音因“过度亲华”,遭到西方意识形态偏执者的蓄意抵制,又因向西方客观 地介绍中国,驳斥欧美媒体的僵硬立场,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列入黑名单。 1976 年,韩素音走访西藏,写下了《拉萨——星辰之花》,向世人展现她实地 考察的情况。此书作为历史见证,至今依旧是对西方一些所谓“人权斗士”的恶 意宣传的有力抨击。 刘心武曾说过:“我曾在南特和巴黎询问十名受过高等教育、职业不同的法国人, 问他们读过哪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九人都肯定地回答‘韩素音’。” 韩素音真挚感人的中国情结,令她的作品中蕴藏着对中国深刻的了解,饱含着对 中国执着的热爱:她既真实又富文采的回忆与记述也使她的书成为西方读者认识 中国、研究中国的必读作品,这使她在国际文坛上有了重要影响。 晚年,韩素音居住在瑞士小城洛桑。1998 年手骨折前,她一直坚持写作。晚年 的韩素音曾写道:“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 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
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2012年11月2日,韩素音去世。 (选自2013年第3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中国在解放初期和外界隔绝,她因为身份特殊,认识的朋友又多,在 外交上做了很多政府不能做的事情,许多国家把她当作了解中国的渠道。(《韩 素音:一个热爱中国的混血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时候的韩素音接受了中西文化的教育,饮食、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使得童年 的韩素音十分困惑,特别是对自己国籍的困惑,她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 是外国人。 B.对“韩素音”这个名字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为卑贱者呐喊”从写作 角度赞扬了她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汉属英”从国籍的角度表明了她的华 裔身份 C.抗战题材的《目的地重庆》是韩素音的处女作,其英文版本经过玛利安的修改 在美国正式出版,处女作的发表提高了韩素音的自信心,随后她把生活的重心放 在了医学上,对文学的关注减少 D.本文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通过介绍韩素音在医学道路上的经历和 她的写作生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E.小说《瑰宝》的发表对韩素音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篇小说奠定了她在 国际文坛的地位。1964年她关闭诊所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中国的研究中。 (2)韩素音的家庭对韩素音有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引用作家刘心武的话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小时候就立志“要做中国人”的韩素音是否做到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购物已然成为年轻人消费的主要方式,鼠标一点 商品即到的“傻瓜式”操作使得消费者省去了大量时间,无需在的实物商品中 千挑百选。但网购家具过程中的“隐性风险”让消费者一直。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来看,家具网购仍存在诸多隐患,商品与照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 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第一时 间解决问题。 A、五花八门谈虎色变忍气吞声 B、琳琅满目心有余悸忍气吞声 C、五花八门心有余悸忍辱含垢 D、琳琅满目谈虎色变忍辱含垢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 组亮丽的乐章 B.我们体育老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 积极性
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2012 年 11 月 2 日,韩素音去世。 (选自 2013 年第 3 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中国在解放初期和外界隔绝,她因为身份特殊,认识的朋友又多,在 外交上做了很多政府不能做的事情,许多国家把她当作了解中国的渠道。(《韩 素音:一个热爱中国的混血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时候的韩素音接受了中西文化的教育,饮食、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使得童年 的韩素音十分困惑,特别是对自己国籍的困惑,她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 是外国人。 B.对“韩素音”这个名字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为卑贱者呐喊”从写作 角度赞扬了她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汉属英”从国籍的角度表明了她的华 裔身份。 C.抗战题材的《目的地重庆》是韩素音的处女作,其英文版本经过玛利安的修改 在美国正式出版,处女作的发表提高了韩素音的自信心,随后她把生活的重心放 在了医学上,对文学的关注减少。 D. 本文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通过介绍韩素音在医学道路上的经历和 她的写作生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E.小说《瑰宝》的发表对韩素音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篇小说奠定了她在 国际文坛的地位。1964 年她关闭诊所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中国的研究中。 (2)韩素音的家庭对韩素音有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引用作家刘心武的话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时候就立志“要做中国人”的韩素音是否做到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购物已然成为年轻人消费的主要方式,鼠标一点 商品即到的“傻瓜式”操作使得消费者省去了大量时间,无需在 的实物商品中 千挑百选。但网购家具过程中的“隐性风险”让消费者一直 。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来看,家具网购仍存在诸多隐患,商品与照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 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 ,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第一时 间解决问题。 A、五花八门 谈虎色变 忍气吞声 B、琳琅满目 心有余悸 忍气吞声 C、五花八门 心有余悸 忍辱含垢 D、琳琅满目 谈虎色变 忍辱含垢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 一组亮丽的乐章。 B.我们体育老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 积极性
C.曹雪芹晚年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却无力付梓印刷 D.我校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 生也有,但为数不多。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 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 听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 这将使我们胸怀远 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①④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 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①。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 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 受熏陶比较少的人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 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 会而言③ 17.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是个大个子。夏天的傍晚,他爱一个人漫步巴黎街头。一天 他发现一个小男孩紧跟在他后面,便回头亲切地问:“孩子,你是要我签名吗? 男孩摇头说:“不,我不需要签名。天太热,我走在你的影子里凉快些。”童言 无忌,但希拉克却很愧疚,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人民并不看重我的虚名,而是 要我给民以实惠。于是,他当晚写了一篇《我愿给你们带来阴凉》的演讲稿,并 将其中的许多内容引入他的施政纲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才是本句子的陈述对象 2.D【解析】D项“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这种幸福感”表述有错, 与原文“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表述不一致。 4.A【解析】A项,过礼:超过常礼,过,超过、超出(范围)。对该项的判断
C.曹雪芹晚年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却无力付梓印刷。 D.我校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 生也有,但为数不多。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 听,_____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 听,_______。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_______;这将使我们胸怀远 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_______。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 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____①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 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 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__②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 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 会而言___③___。 17.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 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70 字。(5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是个大个子。夏天的傍晚,他爱一个人漫步巴黎街头。一天, 他发现一个小男孩紧跟在他后面,便回头亲切地问:“孩子,你是要我签名吗?” 男孩摇头说:“不,我不需要签名。天太热,我走在你的影子里凉快些。”童言 无忌,但希拉克却很愧疚,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人民并不看重我的虚名,而是 要我给民以实惠。于是,他当晚写了一篇《我愿给你们带来阴凉》的演讲稿,并 将其中的许多内容引入他的施政纲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才是本句子的陈述对象。 2.D 【解析】D 项“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这种幸福感”表述有错, 与原文“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表述不一致。 3. C 4.A【解析】A 项,过礼:超过常礼,过,超过、超出(范围)。对该项的判断
要注意前后语境,“毁”、“愍”,是重要信息点:“毁”,伤害身体;“愍”, 同情、哀怜。说明父母去世,奚陟的悲伤超过了常礼,以至伤害了身体,亲戚朋 友都哀怜他。 5.C【解析】C项读起来有节奏感,文从字顺。其他三项均有因组合不当而节 奏不和谐之处,A项将官职名“吏部选事”断开,B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断 开,D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与“所莅之官”混为一谈。 6.B【解析】“亲自下到菜园劳作”不符合文意,奚陟亲自下到菜园,是细心地 清点査看菜蔬之类细小的事物,而不是进行种菜之类的劳作。判断该项,“皆悉 自点阅”是关键,“点阅”,清点查看。 7.(1)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 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解析】关键词:故事(惯例、老规矩)、胥徒(某 些官吏)、以(因为)、处(对待);(每点1分,大意1分) (2)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 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解析】关键词:虽(即使)、过犯(过错、罪行)、 笞(笞刑,用板子毒打的酷刑,译为严刑拷打)、决(断案、判决案子)。(每 点1分,大意1分) 【译文】奚陟,字殷卿,亳州人。奚陟年轻时爱读书,考中进士,又在皇帝亲自 选拔人才的“制举”考试中,登文词清丽科。被授予弘文馆校书,不久担任大理 评事。(朝廷曾让他)担任岀使吐蕃的使者的副手,他没有接受,被授予左拾遗 的职务。他的父母去世,他异常悲伤以至毁损坏了身体,(他为父母守丧)超过 了常礼,亲戚朋友都哀怜他。皇帝到兴元视察,下诏授予他起居郎、翰林学士的 职务。他以患病为理由推辞,很久不赴职,(朝廷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司议郎。 他曾经担任过金部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等)、吏部员外郎、 左司郎中等职,统摄宫中各种政务。他又多次奉诏行使使命,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贞元八年,他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这年,江南、淮西下大雨造成灾害,朝廷命令 奚陟去巡视慰劳,使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 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当时中书令李晟前来 谒见送给奚陟纸笔等杂物,奚陟都不接受:只是告诉管理杂事的舍人,让他暂且 把这些杂物贮藏起来,后来就把这些杂物全都送给了中书省的各位舍人。以前的 规定是,管理杂事的舍人可以携带私人物品进入中书省,(后来)奚陟把这些东 西都分给了中书省的内官。奚陟还亲自处理各种杂项事务,以至田园里的菜蔬之 类细小的事物,他都要亲自细心地清点查看,人们认为这样做很困难,奚陟处理 这类事物却乐此不倦。朝廷升迁他为刑部侍郎。裴延龄嫉恨京兆尹李充有治理政 事的出色能力,专门蓄意陷害他,诬奏他勾结陆贽,多次用丰厚的金帛对陆贽行 贿。李充被贬官后,裴延龄又奏李充先前随意花费京兆府的钱谷非常多,请朝廷 下令让职掌赋敛、经费核算审计等的比部进行稽考核査,(裴延龄这样做)是因 为比部郎中崔元翰构陷李充,怨恨陆贽。朝廷下诏同意他的请求。元翰曲意巴结 裴延龄,让府史弹劾处治李充。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 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奚陟于是亲自披阅审查 府史判决的这个案子,全部掌握了这案子的真实情况,他上奏说:“根据掌管财 赋统计与支调的官员所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以前各种多余的钱,共有六 八万余贯,李充全都随意花费。现今所勘査的真实情况是,一千二百贯一直以来 是各县供馆驿的花销,其余的都是诏命准许以及有关官署开具符牒(才支出的费 用),这些多余的钱都用完了。”奚陟宽厚公平依法办事,多像这样。崔元翰不
要注意前后语境,“毁”、“愍”,是重要信息点:“毁”,伤害身体;“愍”, 同情、哀怜。说明父母去世,奚陟的悲伤超过了常礼,以至伤害了身体,亲戚朋 友都哀怜他。 5.C【解析】 C 项读起来有节奏感,文从字顺。其他三项均有因组合不当而节 奏不和谐之处,A 项将官职名“吏部选事”断开,B 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断 开,D 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与“所莅之官”混为一谈。 6.B【解析】“亲自下到菜园劳作”不符合文意,奚陟亲自下到菜园,是细心地 清点查看菜蔬之类细小的事物,而不是进行种菜之类的劳作。判断该项,“皆悉 自点阅”是关键,“点阅”,清点查看。 7.(1) 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 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解析】关键词:故事(惯例、老规矩)、胥徒(某 些官吏)、以(因为)、处(对待);(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2) 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 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解析】关键词:虽(即使)、过犯(过错、罪行)、 笞(笞刑,用板子毒打的酷刑,译为严刑拷打)、决(断案、判决案子)。(每 点 1 分,大意 1 分) 【译文】奚陟,字殷卿,亳州人。奚陟年轻时爱读书,考中进士,又在皇帝亲自 选拔人才的“制举”考试中,登文词清丽科。被授予弘文馆校书,不久担任大理 评事。(朝廷曾让他)担任出使吐蕃的使者的副手,他没有接受,被授予左拾遗 的职务。他的父母去世,他异常悲伤以至毁损坏了身体,(他为父母守丧)超过 了常礼,亲戚朋友都哀怜他。皇帝到兴元视察,下诏授予他起居郎、翰林学士的 职务。他以患病为理由推辞,很久不赴职,(朝廷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司议郎。 他曾经担任过金部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等)、吏部员外郎、 左司郎中等职,统摄宫中各种政务。他又多次奉诏行使使命,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贞元八年,他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这年,江南、淮西下大雨造成灾害,朝廷命令 奚陟去巡视慰劳,使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 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当时中书令李晟前来 谒见送给奚陟纸笔等杂物,奚陟都不接受;只是告诉管理杂事的舍人,让他暂且 把这些杂物贮藏起来,后来就把这些杂物全都送给了中书省的各位舍人。以前的 规定是,管理杂事的舍人可以携带私人物品进入中书省,(后来)奚陟把这些东 西都分给了中书省的内官。奚陟还亲自处理各种杂项事务,以至田园里的菜蔬之 类细小的事物,他都要亲自细心地清点查看,人们认为这样做很困难,奚陟处理 这类事物却乐此不倦。朝廷升迁他为刑部侍郎。裴延龄嫉恨京兆尹李充有治理政 事的出色能力,专门蓄意陷害他,诬奏他勾结陆贽,多次用丰厚的金帛对陆贽行 贿。李充被贬官后,裴延龄又奏李充先前随意花费京兆府的钱谷非常多,请朝廷 下令让职掌赋敛、经费核算审计等的比部进行稽考核查,(裴延龄这样做)是因 为比部郎中崔元翰构陷李充,怨恨陆贽。朝廷下诏同意他的请求。元翰曲意巴结 裴延龄,让府史弹劾处治李充。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 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奚陟于是亲自披阅审查 府史判决的这个案子,全部掌握了这案子的真实情况,他上奏说:“根据掌管财 赋统计与支调的官员所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以前各种多余的钱,共有六十 八万余贯,李充全都随意花费。现今所勘查的真实情况是,一千二百贯一直以来 是各县供馆驿的花销,其余的都是诏命准许以及有关官署开具符牒(才支出的费 用),这些多余的钱都用完了。”奚陟宽厚公平依法办事,多像这样。崔元翰不
能达到陷害李充的目的,他愤恨不已,活活气死了。不久,奚陟凭中书舍人的官 职掌管吏部选拔官员的事务,他选拔罗致人材公平合理,有能干的好名声,朝廷 升迁他为吏部侍郎。那些到任的官员,时人都认为很称职。贞元十五年奚陟去世, 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授他礼部尚书的职位。 8.(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 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 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3个要点中,答对1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9.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1)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 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三湘”“万里”,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衰鬓”想到了人生 易老,“秋色”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3)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 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和伤时之情。(答对1点给2分,3点共6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1)BD(选对B项得3分,D项得2分)(A“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 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无依据;C“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 刚引进的良种鸭”错;E“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不当。 (2)答案: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李老壮当年偷鸭的原因及偷鸭的经过和结果 (2分) 作用:一是为了反映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或用以衬 托现在政策好了。 二是为了塑造李老壮老实憨直的性格,让读者明白李老壮并非品德败坏,偷鸭是 时代所迫。三是让文章情节完整。(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6分) (3)(每点2分) ①勤劳能干。“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②爱面子。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③善良无私,乐于助人。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 豫还给别人。 (4)观点一: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放鸭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通过放鸭连结到一起展开活动。青草湖 只是背景。 ②小说主要通过李老壮、姑娘两代人的放鸭生活,揭示了不同时期生活的变化, 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观点二: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青草湖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展开的场所。放鸭只是故事情节 ②放鸭只是两个人的活动,“青草湖的故事”则更明确地揭示出所有人的生活变 化,直接表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答以上任意观点均可,表明观点1分,理由 点3分,语句通顺条理清晰1分)
能达到陷害李充的目的,他愤恨不已,活活气死了。不久,奚陟凭中书舍人的官 职掌管吏部选拔官员的事务,他选拔罗致人材公平合理,有能干的好名声,朝廷 升迁他为吏部侍郎。那些到任的官员,时人都认为很称职。贞元十五年奚陟去世, 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授他礼部尚书的职位。 8.(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 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 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3 个要点中,答对 1 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9.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⑴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 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⑵“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 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⑶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 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和伤时之情。(答对 1 点给 2 分,3 点共 6 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1)B D(选对 B 项得 3 分,D 项得 2 分) (A “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 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无依据;C“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 刚引进的良种鸭”错; E “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不当。) (2)答案: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李老壮当年偷鸭的原因及偷鸭的经过和结果 (2 分); 作用:一是为了反映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或用以衬 托现在政策好了。 二是为了塑造李老壮老实憨直的性格,让读者明白李老壮并非品德败坏,偷鸭是 时代所迫。三是让文章情节完整。(答对任意两点得 4 分)(6 分) (3)(每点 2 分) ①勤劳能干。“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②爱面子。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③善良无私,乐于助人。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 豫还给别人。 (4)观点一: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放鸭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通过放鸭连结到一起展开活动。青草湖 只是背景。 ②小说主要通过李老壮、姑娘两代人的放鸭生活,揭示了不同时期生活的变化, 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观点二: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青草湖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展开的场所。放鸭只是故事情节。 ②放鸭只是两个人的活动,“青草湖的故事”则更明确地揭示出所有人的生活变 化,直接表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答以上任意观点均可,表明观点 1 分,理由 一点 3 分,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