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市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日期:2018.10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竹性直,不▲:竹心空,不▲:竹节 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通权达变趋炎附势见异思迁 B.见异思迁趋炎附势刚愎狭隘 C.趋炎附势通权达变刚愎狭隘 D.刚愎狭隘见异思迁通权达变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 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 B.④⑥①⑤③② C.④⑥③②⑤① D.①④②⑤③⑥ 3.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活动不相符的是() A.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一围棋 B.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一象棋 C.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一一攀爬 D.偶然得藉微风力,却要旁人仰面看——放风筝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 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 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 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 1 - 江苏省无锡市市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60 分 日期:2018.10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 ▲ ;竹性直,不 ▲ ;竹心空,不 ▲ ;竹节 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通权达变 趋炎附势 见异思迁 B.见异思迁 趋炎附势 刚愎狭隘 C.趋炎附势 通权达变 刚愎狭隘 D.刚愎狭隘 见异思迁 通权达变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 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 B.④⑥①⑤③② C.④⑥③②⑤① D.①④②⑤③⑥ 3.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活动不相符的是( ) A.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围棋 B.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象棋 C.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攀爬 D.偶然得藉微风力,却要旁人仰面看——放风筝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 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 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 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5.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 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 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 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走确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韩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 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 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 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 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 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 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 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 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 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 公以为法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兵老久屯 老:年老 B.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 间:偏僻 C.摈之不得共食 摈:排斥 D.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 贱:轻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追随裴丞相平叛时,向丞相献计,派遣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擒获叛贼 吴元济,平定了淮西的叛乱。 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反对狂热崇拜佛骨,认为崇信佛教既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也不 能保佑君主长寿,从而触怒了皇帝,被贬潮州 C.韩愈尊重有才学的人,不以貌取人,在国子监任祭酒时,用巧妙的手段维护了一位相貌 丑陋的教授的尊严
- 2 - 5. 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 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 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 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韩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 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 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 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 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 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 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 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 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 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 公以为法。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以兵老.久屯 老:年老 B.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 间:偏僻 C.摈.之不得共食 摈:排斥 D.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 贱:轻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韩愈追随裴丞相平叛时,向丞相献计,派遣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擒获叛贼 吴元济,平定了淮西的叛乱。 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反对狂热崇拜佛骨,认为崇信佛教既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也不 能保佑君主长寿,从而触怒了皇帝,被贬潮州。 C.韩愈尊重有才学的人,不以貌取人,在国子监任祭酒时,用巧妙的手段维护了一位相貌 丑陋的教授的尊严
D.韩愈在古文创作上有很精深的造诣,提倡要向东汉以前的作家学习,同时又要在继承 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分)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2)(4分)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 9.韩愈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数声题鳩 张先 数声鳩,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趨鳩(tje):即子规、杜鹃。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 短弦、小弦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分)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3)简要赏析下阙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人间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8)▲,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3 - D.韩愈在古文创作上有很精深的造诣,提倡要向东汉以前的作家学习,同时又要在继承 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4 分)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2)(4 分)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 9.韩愈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鶗鴂(tíjué):即子规、杜鹃。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 短弦、小弦。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 分)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 (3)简要赏析下阙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4)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5) 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6)人间如梦 , ▲ 。(苏轼《赤壁怀古》)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8) ▲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主教工作 [法]雨果 次日破晓,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园中散步。马格洛大娘慌慌张张地向他跑来。 我的主教,那个人已经走了!银器也偷去了。” 主教正弯下腰去,拾起一株被那篮子压折的秋海棠,那是篮子从花坛落到地下把它压折 了的。主教听到马格洛大娘的叫声,又站立起。 马格洛大娘一面嚷,眼睛却落在园子的一角上,那儿还看得岀越墙的痕迹。墙上的垛子 也弄掉了一个。 “您瞧!他是从那儿逃走的。他跳进了车网巷!呀!可耻的东西!他偷了我们的银器!” 主教沉默了一会,随后他张开那双严肃的眼睛,柔声向马格洛大娘说: 首先,那些银器难道真是我们的吗? 马格洛大娘不敢说下去了。又是一阵沉寂。随后,主教继续说: 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银器已经很久了。那是属于穷人的。那个人是什么人呢?当 然是个穷人了。” 真想不到!”马格洛大娘一面走来走去,一面自言自语,“招待这样一个人,并且让他 睡在自己的旁边!幸而他只偷了一点东西!我的上帝!想想都使人寒毛直竖。”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 “请进。”主教说。 门开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现在门边。三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衣领。那三个人是警 察,另一个就是冉阿让。 个警察队长,仿佛是率领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门边。他进来,行了个军礼,向主教走 “我的主教……”他说。 冉阿让先头好像是垂头丧气的,听了这称呼,忽然抬起头来,露出大吃一惊的神气 我的主教,”他低声说,“那么,他不是本教堂的神甫了 不准开口!”一个警察说,“这是主教先生。” 但是卞福汝主教尽他的高年所允许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来了!”他望着冉阿让大声说,“我真高兴看见您。怎么!那一对烛台,我也送 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 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 达得出来。 我的主教,”警察队长说,“难道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们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样子 好像是个想逃跑的人。我们就把他拦下来看看。他拿着这些银器……” “他还向你们说过,”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这些银器是一个神甫老头儿给他的,他 还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又把他带回到此地。对吗?你们误会了。” 既是这样,”队长说,“我们可以把他放走吗?” 当然。”主教回答说。 警察释放了冉阿让,他向后退了几步 你们真让我走吗?”他说,仿佛是在梦中,字音也几乎没有吐清楚。 现在,”主教说,“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 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这时冉阿让像是个要昏倒的人
- 4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主教工作 [法]雨果 次日破晓,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园中散步。马格洛大娘慌慌张张地向他跑来。 “我的主教,那个人已经走了!银器也偷去了。” 主教正弯下腰去,拾起一株被那篮子压折的秋海棠,那是篮子从花坛落到地下把它压折 了的。主教听到马格洛大娘的叫声,又站立起。 马格洛大娘一面嚷,眼睛却落在园子的一角上,那儿还看得出越墙的痕迹。墙上的垛子 也弄掉了一个。 “您瞧!他是从那儿逃走的。他跳进了车网巷!呀!可耻的东西!他偷了我们的银器!” 主教沉默了一会,随后他张开那双严肃的眼睛,柔声向马格洛大娘说: “首先,那些银器难道真是我们的吗?” 马格洛大娘不敢说下去了。又是一阵沉寂。随后,主教继续说: “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银器已经很久了。那是属于穷人的。那个人是什么人呢?当 然是个穷人了。” “真想不到!”马格洛大娘一面走来走去,一面自言自语,“招待这样一个人,并且让他 睡在自己的旁边!幸而他只偷了一点东西!我的上帝!想想都使人寒毛直竖。”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 “请进。”主教说。 门开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现在门边。三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衣领。那三个人是警 察,另一个就是冉阿让。 一个警察队长,仿佛是率领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门边。他进来,行了个军礼,向主教走 去。 “我的主教……”他说。 冉阿让先头好像是垂头丧气的,听了这称呼,忽然抬起头来,露出大吃一惊的神气。 “我的主教,”他低声说,“那么,他不是本教堂的神甫了……” “不准开口!”一个警察说,“这是主教先生。” 但是卞福汝主教尽他的高年所允许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来了!”他望着冉阿让大声说,“我真高兴看见您。怎么!那一对烛台,我也送 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 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 达得出来。 “我的主教,”警察队长说,“难道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们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样子 好像是个想逃跑的人。我们就把他拦下来看看。他拿着这些银器……” “他还向你们说过,”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这些银器是一个神甫老头儿给他的,他 还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又把他带回到此地。对吗?你们误会了。” “既是这样,”队长说,“我们可以把他放走吗?” “当然。”主教回答说。 警察释放了冉阿让,他向后退了几步。 “你们真让我走吗?”他说,仿佛是在梦中,字音也几乎没有吐清楚。 “现在,”主教说,“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 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这时冉阿让像是个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绝对回忆不起他曾允诺过什么话,他呆着不能开口。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 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 您是在善 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希望能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 (选自《悲惨世界》,李丹译,有删改) 12.请用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的情节。(4分) 13.本文其他人物对塑造卞福汝主教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4.警察释放冉阿让之后,为什么他“像是个要昏倒的人”?(4分) 15.请探究本文结尾主教所说话的内涵及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8题。 江南士子夏完淳 丁帆 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1647年10月16日, 就在无尽的甬道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反清复明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 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从容不 迫地含笑赴义,他就是名扬一时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 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 投身抗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天然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 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他俩共 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岳父钱栴问之:“子 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 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去。 夏完淳的父亲就是夏允彝,是复社的领袖人物。其身传言教对夏完淳的影响极大,尤其 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所抒写的辉煌人格篇章,为夏完淳作出了楷模和榜样。夏允彝生前 为夏完淳选择的导师也是十分注重名节和气质的江南名士 夏完淳十四岁就随父从军,征战于太湖地区。父亲殉国后,他又投身于明兵部职方主事 吴易的太湖义师帐下任参谋,屡屡征战建功。后夏完淳从军中失散,吴易被捕后壮烈殉国 这段历史同样是夏完淳刻骨铭心的人格锻打。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腥风血雨的战斗生活中锤 炼和铸造了夏完淳那颗不屈的灵魂 夏完淳被捕后,在南京大骂投降淸廷的前明崇祯兵部尚书洪承畴,其时,洪承畴坐镇南 京,帮助清廷总督军务,此举自然是惹怒了他。大多数的江南士子,虽有性情柔弱的一面
- 5 -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绝对回忆不起他曾允诺过什么话,他呆着不能开口。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 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 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希望能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 帝。” (选自《悲惨世界》,李丹译,有删改) 12. 请用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的情节。(4 分) 13. 本文其他人物对塑造卞福汝主教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 分) 14. 警察释放冉阿让之后,为什么他“像是个要昏倒的人”?(4 分) 15. 请探究本文结尾主教所说话的内涵及用意。(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6—18 题。 江南士子夏完淳 丁帆 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1647 年 10 月 16 日, 就在无尽的甬道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反清复明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 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从容不 迫地含笑赴义,他就是名扬一时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 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清复明的斗争中。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 投身抗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天然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 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他俩共 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岳父钱栴问之:“子 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 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去。 夏完淳的父亲就是夏允彝,是复社的领袖人物。其身传言教对夏完淳的影响极大,尤其 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所抒写的辉煌人格篇章,为夏完淳作出了楷模和榜样。夏允彝生前 为夏完淳选择的导师也是十分注重名节和气质的江南名士。 夏完淳十四岁就随父从军,征战于太湖地区。父亲殉国后,他又投身于明兵部职方主事 吴易的太湖义师帐下任参谋,屡屡征战建功。后夏完淳从军中失散,吴易被捕后壮烈殉国。 这段历史同样是夏完淳刻骨铭心的人格锻打。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腥风血雨的战斗生活中锤 炼和铸造了夏完淳那颗不屈的灵魂。 夏完淳被捕后,在南京大骂投降清廷的前明崇祯兵部尚书洪承畴,其时,洪承畴坐镇南 京,帮助清廷总督军务,此举自然是惹怒了他。大多数的江南士子,虽有性情柔弱的一面
然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却表现了他们刚烈坚毅性格的另一面。夏完淳正是这样,以短 暂的人生抒写了人性价值的高亢音符。 夏完淳的诗歌创作顶峰当然是关押在南京监狱中所作。这部分诗篇被他自题为《南冠草》。 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狱中所写诗中,有一部分是怀念母亲和家人、爱妻的,但更多的 是表现了夏完淳效死国家的人格魅力。一个十六岁花季的少年,缘何能够克服亲情的牵扯和 情窦初开的诱惑,一心报效社稷呢?我想,江南士子在晚明时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是深 深影响夏完淳的重要因素。 16.夏完淳人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概括。(6分) 17.夏完淳的“气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8.结合全文,请对夏完淳作简要评价。(6分) 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 6 - 然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却表现了他们刚烈坚毅性格的另一面。夏完淳正是这样,以短 暂的人生抒写了人性价值的高亢音符。 夏完淳的诗歌创作顶峰当然是关押在南京监狱中所作。这部分诗篇被他自题为《南冠草》。 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狱中所写诗中,有一部分是怀念母亲和家人、爱妻的,但更多的 是表现了夏完淳效死国家的人格魅力。一个十六岁花季的少年,缘何能够克服亲情的牵扯和 情窦初开的诱惑,一心报效社稷呢?我想,江南士子在晚明时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是深 深影响夏完淳的重要因素。 16. 夏完淳人格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概括。(6 分) 17. 夏完淳的“气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18. 结合全文,请对夏完淳作简要评价。(6 分) 七、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 3.C解析:C项诗句选自《相扑儿》,描写的是相扑. 4.D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传媒中冷清的相声回到群众、回归生活,与观众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切磋,这使得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A项文段中并没有说相声创作。B项文段中没 有提到相声的表演形式。C项周末相声俱乐部火爆只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一个引子,怎 样使相声获得新生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内容 5.D解析:通过读图了解该漫画大意,重点看图片上的文字“公牛挤奶”,公牛怎么可能有奶 再挤也挤不出奶.再看所给选项,这幅漫画不涉及态度和能力的问题,而是挤奶的对象是错 的,排除A项:公牛本身没有奶,怎么会有“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挤奶也和保护动物无 关,排除B项:给公牛挤奶,也算“不走寻常路”,不涉及“因循守旧”,排除C项;只有D 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为准确,给公牛挤奶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情况。 、文言文阅读 《韩公行状》译文 公名愈,字退之,郡望在昌黎县。出生三年父亲就去世了,在兄长韩会的家中被抚养长 大。等到长大了读书学习,能记识其他学生学习的知识,二十五岁时考上了进士 元和十三年秋天,因为军队长期长期驻守,叛贼还未消灭,皇帝任命裴丞相兼任淮西节 度使来招抚讨伐叛军。丞相请韩愈一同前往,作为行军司马,跟随丞相驻扎在郾城县。韩愈 指导蔡州的精兵都聚集在边界上,拉抗拒官军,守卫蔡州城的人都是年老体弱的,而且不超 过一千人,立刻禀报丞相,请用三千士兵抄小路潜行奇袭,攻入蔡州城,一定能生擒吴元济。 丞相还没有来得及施行韩愈的计策,李愬就已经从唐州的文城栅率领他的士兵趁着夜晚潜入 蔡州,果然擒得了吴元济。蔡州已经平定了,一个百姓叫柏耆的用计略进见韩愈,韩愈和他 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于是禀报丞相说:“淮西的叛军被消灭了,王承宗胆已经被吓破 了,可以不用劳烦派遣众人,适合派一个善辩之人奉上您的书信,阐明利害来招抚他,他 定会拜服。”丞相认为他说得对。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阐明了祸患和益处, 让桕耆把信藏在袖子里,而到了镇州。王承宗果然大为惊恐,上表请求割让德州和棣州来献 给朝廷。丞相回到京城,韩愈升迁为刑部侍郎。 过了一年多,佛骨从凤翔传到京城,传递到京城各个寺庙公开瞻拜。当时有百姓烧焦手 指和头顶来祈求福报的,韩愈上疏说:“自伏羲到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都没有佛教,然而这 些君主很多活到一百岁,还有超过一百岁的。自从佛法传入中国,帝王信奉佛法,年寿不能 久长。梁武帝信奉佛法最为勤谨,然而国家大乱。请圣上烧毁丢弃佛骨。”奏疏进入内廷,皇 帝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后来迁移到袁州当刺史,百姓用儿女给人当奴隶的,韩愈都计算他们 做工的酬劳来抵偿他们卖身的钱,将他们放出去回到自己家中 入京城升迁为国子祭酒。有一位教授,能讲解《礼》但是容貌丑陋,其他学官大多数是 豪族子弟,排斥他不让他一起就餐。韩愈命令手下说:“召唤这个教授来,和祭酒一起吃饭。 学官们从此不敢轻视这位教授。韩愈奏请朝廷任命有学问的人做学官,每天让他们会聚在 起对生员讲课。生员奔走相告,听说后纷纷欢喜地说:“韩愈来当祭酒,国子监不寂寞了。” 韩愈为人禀性淳厚,性格豁达开朗,议论问题多考虑主要方面,与人交友,态度始终不 变,不问贵贱升沉。同姓宗族和异姓亲戚以及朋友的女儿,凡是失去父母的,共有十人,韩 愈都为她承办婚嫁。韩愈年幼的时候被嫂子郑氏抚养,等到嫂子去世了,韩愈为她穿齐缳的 丧服一周年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深入掌握了文章的奥妙,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有开创 性的作家不出现了,他写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自从贞元末
- 7 - 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 2.C 3.C 解析:C 项诗句选 自《相扑儿》,描写的是相扑. 4.D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传媒中冷清的相声回到群众、回归生活,与观众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切磋,这使得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A 项文段中并没有说相声创作。B 项文段中没 有提到相声的表演形式。C 项周末相声俱乐部火爆只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一个引子,怎 样使相声获得新生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内容。 5. D 解析:通过读图了解该漫画大意,重点看图片上的文字“公牛挤奶”,公牛怎么可能有奶, 再挤也挤不出奶.再看所给选项,这幅漫画不涉及态度和能力的问题,而是挤奶的对象是错 的,排除 A 项;公牛本身没有奶,怎么会有“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挤奶也和保护动物无 关,排除 B 项;给公牛挤奶,也算“不走寻常路”,不涉及“因循守旧”,排除 C 项;只有 D 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为准确,给公牛挤奶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情况。 二、文言文阅读 《韩公行状》译文 公名愈,字退之,郡望在昌黎县。出生三年父亲就去世了,在兄长韩会的家中被抚养长 大。等到长大了读书学习,能记识其他学生学习的知识,二十五岁时考上了进士。 元和十三年秋天,因为军队长期长期驻守,叛贼还未消灭,皇帝任命裴丞相兼任淮西节 度使来招抚讨伐叛军。丞相请韩愈一同前往,作为行军司马,跟随丞相驻扎在郾城县。韩愈 指导蔡州的精兵都 聚集在边界上,拉抗拒官军,守卫蔡州城的人都是年老体弱的,而且不超 过一千人,立刻禀报丞相,请用三千士兵抄小路潜行奇袭,攻入蔡州城,一定能生擒吴元济。 丞相还没有来得及施行韩愈的计策,李愬就已经从唐州的文城栅率领他的士兵趁着夜晚潜入 蔡州,果然擒得了吴元济。蔡州已经平定了,一个百姓叫柏耆的用计略进见韩愈,韩愈和他 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于是禀报丞相说:“淮西的叛军被消灭了,王承宗胆已经被吓破 了,可以不用劳烦派遣众人,适合派一个善辩之人奉上您的书信,阐明利害来招抚他,他一 定会拜服。”丞相认为他说得对。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阐明了祸患和益处, 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而到了镇州。王承宗果然大为惊恐,上表请求割让德州和棣州来献 给朝廷。丞相回到京城,韩愈升迁为刑部侍郎。 过了一年多,佛骨从凤翔传到京城,传递到京城各个寺庙公开瞻拜。当时有百姓烧焦手 指和头顶来祈求福报的,韩愈上疏说:“自伏羲到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都没有佛教,然而这 些君主很多活到一百岁,还有超过一百岁的。自从佛法传入中国,帝王信奉佛法,年寿不能 久长。梁武帝信奉佛法最为勤谨,然而国家大乱。请圣上烧毁丢弃佛骨。”奏疏进入内廷,皇 帝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后来迁移到袁州当刺史,百姓用儿女给人当奴隶的,韩愈都计算他们 做工的酬劳来抵偿他们卖身的钱,将他们放出去回到自己家中。 入京城升迁为国子祭酒。有一位教授,能讲解《礼》但是容貌丑陋,其他学官大多数是 豪族子弟,排斥他不让他一起就餐。韩愈命令手下说:“召唤这个教授来,和祭酒一起吃饭。” 学官们从此不敢轻视这位教授。韩愈奏请朝廷任命有学问的人做学官,每天让他们会聚在一 起对生员讲课。生员奔走相告,听说后纷纷欢喜地说:“韩愈来当祭酒,国子监不寂寞了。” 韩愈为人禀性淳厚,性格豁达开朗,议论问题多考虑主要方面,与人交友,态度始终不 变,不问贵贱升沉。同姓宗族和异姓亲戚以及朋友的女儿,凡是失去父母的,共有十人,韩 愈都为她承办婚嫁 。韩愈年幼的时候被嫂子郑氏抚养,等到嫂子去世了,韩愈为她穿齐缞的 丧服一周年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深入掌握了文章的奥妙,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有开创 性的作家不出现了,他写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自从贞元末
年到今天,后辈的士人,那些有志学习写作古文的,没有不把韩愈看作法式楷模的。 6.A(老:历时长久) 7.A(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是他自己想出的计谋,只是与韩愈的计策暗合) 8.(1)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阐明了祸患和益处,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 到了镇州。(4分,“占”1分,“为”1分,“袖”1分,通顺1分) (2)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有开创性的作家不出现了,他写的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 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4分,“每”1分,“作者”1分,“效”1分,“固”1分) 奇谋制敌,知人善任,巧妙护才,中兴古文。(4分,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上阙描绘了春天逝去、花木零落、梅雨连绵、柳絮飘飞(1分),衰败凄凉的残春 之景(2分)。 (2)比喻(1分),把心比作那双丝编制的网,中间有千万个连心结(1分);表现了爱情 受到抑制时抑郁不舒的心境和对爱情贤贞不移的信念(2分)。 (3)借景抒情(1分)。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1分),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幽怨和寂寞 之情(1分):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一) 12.被收留的冉阿让偷了教堂里的银器,卞福汝主教认为银器本属于穷人不必追究,并在 警察面前为冉阿让开脱,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冉阿让。(这四个主要情节必须有,一个1 分,少一个扣1分,如语句不简明适当扣分) 13.对比衬托(1分)。马格洛大娘的愤愤不平(1分)、警察对冉阿让的恶狠狠(1分)、冉 阿让震惊和失语(1分)都衬托出了卞福汝主教的仁慈宽容(2分) 14.冉阿让刚从被指认为小偷的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2分),惊喜(悲喜)、愧疚(羞愧) 后悔,百感交集(2分) 15.内涵: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善的一面:任何灵魂都可以救赎(3分)。用意:肯定 和鼓励冉阿让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做人;温暖和感化冉阿让,使他看到心灵的高贵和前途 的希望(一点1分,两点3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6.(1)家学师道(或“父辈的身传言教”);(2)战斗生活经历:(3)江南士子在晚明时 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每点2分) 17.(1)舍弃学业投身抗清大业:(2)大骂投降清廷的洪承畴:(3)狱中作《南冠草》:(4) 慷慨赴死。(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8.(1)诗文天才;(2)爱国志士;(3)人格楷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 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8 - 年到今天,后辈的士人,那些有志学习写作古文的,没有不把韩愈看作法式楷模的。 6.A(老:历时长久) 7.A(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是他自己想出的计谋,只是与韩愈的计策暗合) 8.(1)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阐明了祸患和益处,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 到了镇州。(4 分,“占”1 分,“为”1 分,“袖”1 分,通顺 1 分) (2)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有开创性的作家不出现了,他写的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 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4 分,“每”1 分,“作者”1 分,“效”1 分,“固”1 分) 奇谋制敌,知人善任,巧妙护才,中兴古文。(4 分,每点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1)上阙描绘了春天逝去、花木零落、梅雨连绵、柳絮飘飞(1 分),衰败凄凉的残春 之景(2 分)。 (2)比喻(1 分),把心比作那双丝编制的网,中间有千万个连心结(1 分);表现了爱情 受到抑制时抑郁不舒的心境和对爱情贤贞不移的信念(2 分)。 (3)借景抒情(1 分)。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1 分),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幽怨和寂寞 之情(1 分);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略 五、现代文阅读:(一) 12. 被收留的冉阿让偷了教堂里的银器,卞福汝主教认为银器本属于穷人不必追究,并在 警察面前为冉阿让开脱,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冉阿让。(这四个主要情节必须有,一个 1 分,少一个扣 1 分,如语句不简明适当扣分) 13. 对比衬托(1 分)。马格洛大娘的愤愤不平(1 分)、警察对冉阿让的恶狠狠(1 分)、冉 阿让震惊和失语(1 分)都衬托出了卞福汝主教的仁慈宽容(2 分)。 14.冉阿让刚从被指认为小偷的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2 分),惊喜(悲喜)、愧疚(羞愧)、 后悔,百感交集(2 分)。 15.内涵: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善的一面;任何灵魂都可以救赎(3 分)。用意:肯定 和鼓励冉阿让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做人;温暖和感化冉阿让,使他看到心灵的高贵和前途 的希望(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6.(1)家学师道(或“父辈的身传言教”);(2)战斗生活经历;(3)江南士子在晚明时 代所表现出的群体人格效应。(每点 2 分) 17.(1)舍弃学业投身抗清大业;(2)大骂投降清廷的洪承畴;(3)狱中作《南冠草》;(4) 慷慨赴死。(一点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四点 6 分) 18.(1)诗文天才;(2)爱国志士;(3)人格楷模。(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 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