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 2010年秋学期高三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附加题,共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卷上 4.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泥沙/泥古不化拾级/拾金不昧载誉/载歌载舞 B.涤纶/羽扇纶巾弱冠/冠冕堂皇臭气/乳臭未干 C.纤维/纤尘不染薄饼/妄自菲薄横祸/横生枝节 D.屏障/屏气凝神臧否/否极泰来艾草/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傅雷当年翻译《高老头》时,极其负责,力求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 修改得体无完肤 B.当年有学校打算为他父亲钱基博百年诞辰开纪念会,钱钟书就致函不以为意,认为 这是在“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讲谈不痛不痒之话”。 C.中国足球涉赌的领队、裁判一个接一个被处理,主管足协的官员谢亚龙等人已被公 安部立案侦查,大批网民弹冠相庆 D.删改后的阅读文本,读起来使人感到情节突兀,因为原作的伏笔文字都被命题人删 除了,只有看了原作,这困惑之处才冰释前嫌。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并概括出印尼政府考虑迁都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5个字) (4分) 雅加达在十五世纪时还是个小渔村,历经荷兰、英国、日本的殖民统治,经历了五 百多年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但目前雅加达面临很多难题,如城市基本功能不足,人口 超过1200万,来自各地的流动人口挤压着城市空间,同时还引发了不少社会治安问题 另外,雅加达如今的地理环境也令人担忧,有地层下陷和海水倒灌入侵地下水等问题。 世界银行研究预测,十五年后海平面可能上涨到总统府门前。为此,印尼政府考虑迁都 位于雅加达以南50公里的绒果尔成了新首都最有可能的备选地。 4.假如今天是父亲(母亲)节,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父亲(母亲)的感激、祝福的话
江苏省无锡市 2010 年秋学期高三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附加题,共 2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卷上。 4.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 ) A.泥.沙/泥.古不化 拾.级/拾.金不昧 载.誉/载.歌载舞 B.涤纶./羽扇纶.巾 弱冠./冠.冕堂皇 臭.气/乳臭.未干 C.纤.维/纤.尘不染 薄.饼/妄自菲薄. 横.祸/横.生枝节 D.屏.障/屏.气凝神 臧否./否.极泰来 艾.草/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傅雷当年翻译《高老头》时,极其负责,力求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 修改得体无完肤 ....。 B.当年有学校打算为他父亲钱基博百年诞辰开纪念会,钱钟书就致函不以为意 ....,认为 这是在“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讲谈不痛不痒之话”。 C.中国足球涉赌的领队、裁判一个接一个被处理,主管足协的官员谢亚龙等人已被公 安部立案侦查,大批网民弹冠相庆 ....。 D.删改后的阅读文本,读起来使人感到情节突兀,因为原作的伏笔文字都被命题人删 除了,只有看了原作,这困惑之处才冰释前嫌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并概括出印尼政府考虑迁都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 5 个字) (4 分) 雅加达在十五世纪时还是个小渔村,历经荷兰、英国、日本的殖民统治,经历了五 百多年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但目前雅加达面临很多难题,如城市基本功能不足,人口 超过 1200 万,来自各地的流动人口挤压着城市空间,同时还引发了不少社会治安问题。 另外,雅加达如今的地理环境也令人担忧,有地层下陷和海水倒灌入侵地下水等问题。 世界银行研究预测,十五年后海平面可能上涨到总统府门前。为此,印尼政府考虑迁都, 位于雅加达以南 50 公里的绒果尔成了新首都最有可能的备选地。 4.假如今天是父亲(母亲)节,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父亲(母亲)的感激、祝福的话
必须用两个比喻,50字左右。(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 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 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 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 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 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 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 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孑方思尽其才, 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 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 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 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必须用两个比喻,50 字左右。(5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 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 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 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 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 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 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 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 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 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 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 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 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 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 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 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 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3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4分)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干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 境的哪一句诗?(2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 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 分) (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 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 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 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 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 48 岁。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 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3 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4 分)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 境的哪一句诗?(2 分)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沙场秋患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2)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诗外传》)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成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地连冋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岀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一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 分)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沙场秋患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2)苟非吾之所有, 。 (苏轼《赤壁赋》)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乘骐骥以驰骋兮, 。 (屈原《离骚》)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树欲静而风不止, 。 (《韩诗外传》) (7)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坳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成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 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 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 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 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 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 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 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 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 都要演绎一场岀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岀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1.简要概括“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4分) 1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6分) 13.概括小说中运用的两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 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 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 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 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1.简要概括“陆地上的船长”这个标题的好处。(4 分) 12.简要分析小说中船长的形象。(6 分) 13.概括小说中运用的两组对比,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 分) 14.本文写了“陆地上的船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
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 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 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 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 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 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团的“游客的天堂 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 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 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④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 中的历史文化吧。 ⑤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 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 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 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 西都往里边塞 ⑥-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 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⑦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 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部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 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
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 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 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③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 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 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 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 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 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 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④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 中的历史文化吧。 ⑤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 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 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 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 西都往里边塞。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 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⑦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 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部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 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
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 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 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岀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⑨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 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 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 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 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⑩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 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 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 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 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 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 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⑩-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 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⑩2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5.简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表现及其后果。(6分) 16.概括“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一文的思路。(6分)
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 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⑧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 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⑨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 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 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 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 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⑩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 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 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 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 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 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 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 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⑾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 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⑿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5.简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表现及其后果。(6 分) 16.概括“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一文的思路。(6 分)
17.依据文本,概括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6分) 七、作文题(70分 18.“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看清……”,这是一首儿歌中的句子,提醒人们过马路要 遵守交通 规则。其实,在人生道路上何尝不应如此呢!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悟或体会 请以“停与行”为题,写一篇不少子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附加题为选考历史的考生做 2.考生直接在附加题试卷上答题 3.附加题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喜 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 隐喻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 赵殿成《王 右丞集笺注·终南山》) 20.文中的“黄山谷”、“杜子美”指哪两位诗人?(2分) 21.概括上文中作者的读诗主张。(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 顽强,能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公平的命运挑战 B.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祖父、天保、傩送这些善良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 幸福,但这并不违背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表现人性的善良、美好。 C.觉新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刻画的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的悲剧典型,他虽接 触过新思潮,但“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只能维持封建统治的权威 D.《哈姆莱特》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主人公形象,由于哈姆 莱特的性格缺陷,错失了多次复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被刺死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能成为暴发户,一是他继承了三笔巨额遗产,二是 他精于算计,善于投资经营,生活极为吝啬,把金钱看得比亲人还重要。 23.简答题(10分) (1)“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很精彩的场面,请简述其故事。(5分)
17.依据文本,概括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6 分) 七、作文题(70 分) 18.“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看清……”,这是一首儿歌中的句子,提醒人们过马路要 遵守交通 规则。其实,在人生道路上何尝不应如此呢!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悟或体会。 请以“停与行”为题,写一篇不少子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附加题为选考历史的考生做。 2.考生直接在附加题试卷上答题。 3.附加题共 40 分,考试时间为 30 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 - 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 喜 穿 凿 者 弃 其 大 旨 取 其 发 兴 于 所 遇 林 泉 人 物 草木 虫 鱼 以 为 物 物 皆 有 所 托 如 世 间 商 度 隐 喻 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 (赵殿成《王 右丞集笺注·终南山》) 20.文中的“黄山谷”、“杜子美”指哪两位诗人?(2 分) 21.概括上文中作者的读诗主张。(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雷雨》中的鲁侍萍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 顽强,能大胆地向封建势力和不公平的命运挑战。 B.在沈从文的笔下,翠翠、祖父、天保、傩送这些善良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 幸福,但这并不违背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表现人性的善良、美好。 C.觉新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刻画的封建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的悲剧典型,他虽接 触过新思潮,但“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只能维持封建统治的权威。 D.《哈姆莱特》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主人公形象,由于哈姆 莱特的性格缺陷,错失了多次复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被刺死。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能成为暴发户,一是他继承了三笔巨额遗产,二是 他精于算计,善于投资经营,生活极为吝啬,把金钱看得比亲人还重要。 23.简答题(10 分) (1)“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很精彩的场面,请简述其故事。(5 分)
(2)概括说说《红楼梦》中潇湘馆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 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髙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 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岀。如果说目前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 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髙能源效率。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増长潜 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 制。十—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 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种重要措 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 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 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 作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 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24.依据材料,概括“节约型社会”的特点。(3分) 25.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能源环境严峻在哪里?请概括说明。(6分) 26.依据材料分析,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B(A项 ni/ni she/ shi zai;B项ln/ guan guan/guan chou/xii;C项 xian bao
(2)概括说说《红楼梦》中潇湘馆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5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6 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努力。政府应以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以强大的市场力量逼 迫市场主体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使 能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目前这一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高增长带有客观必然性, 那么,能源低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降低能耗强度的根本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 力,但不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就不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 制。十一五《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的目标,实现这一 目标需要全社会的行动,但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力量的驱动。 面对能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是实现节能目标的一种重要措 施。但面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极其复杂状况,以政府人员的判断层层下达指 标,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包括价格、法规、技术标准、经济激励等措 施,通过市场起作用,着重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市场主体的节能环保是一种经济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要素价格和环境监管起着关键的 作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通过市场充分地反映稀缺程度和严格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 附以税费的激励,是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24.依据材料,概括“节约型社会”的特点。(3 分) 25.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能源环境严峻在哪里?请概括说明。(6 分) 26.依据材料分析,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应该采取的措施。(6 分) 参考答案 1.B(A 项 ní/nì shè/shí zài; B 项 lún/guān guàn/guān chòu/xiù; C 项 xiān b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