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0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试卷 语文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2、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加试题,共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 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联袂/抉择 提防/金榜题名 洗濯/擢发难数 B.屏气/屏风 慰藉/声名狼藉 纤维/纤尘不染 C.参与/赠与 微薄/厚古薄今 暴雨/一暴十寒 D.臭名/铜臭 绿荫/绿林好汉方便/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 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B.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取得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这种依靠 “土地财政”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C.陕西乾陵的一块“无字碑”,忠实地诠释着盛唐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 也成就了两篇令我们拍手称快的高考满分作文。 D.季羡林先生所走的学术之路,在国内鲜有同行者,他是我国梵语研究的开拓者, 是东方学研究的一代宗师,能望其项背者甚少。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 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 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 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 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4.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 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 样改的理由。(5分)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天一传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 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
江苏省无锡市 2010 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试卷 语文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加试题,共 2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3、 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联袂/抉择 提防/金榜题名 洗濯 /擢发难数 B.屏气 / 屏风 慰藉 / 声名狼藉 纤维 / 纤尘不染 C.参与 / 赠与 微薄 / 厚古薄今 暴雨 / 一暴十寒 D.臭名 / 铜臭 绿荫 / 绿林好汉 方便 / 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 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B.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取得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这种依靠 “土地财政”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C.陕西乾陵的一块“无字碑”,忠实地诠释着盛唐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 也成就了两篇令我们拍手称快的高考满分作文。 D.季羡林先生所走的学术之路,在国内鲜有同行者,他是我国梵语研究的开拓者, 是东方学研究的一代宗师,能望其项背者甚少。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 30 字)(4 分) 6 月 10 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 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 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 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 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 样改的理由。(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江天一传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 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 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 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 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 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 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 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 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 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 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 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 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 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 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 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 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①③⑤ B.②④⑤ 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 才有好文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 穷,家人又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 ,天一率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 呢?”在刑场,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
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 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 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 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 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 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 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 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 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 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 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 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 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 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 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 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 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 才有好文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 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 穷,家人又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 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 一,天一率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 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 呢?”在刑场,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联系全诗,说说“令人长忆谢玄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独学而无友, 。(《礼记》) (7)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羌去何处? 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最近 却频频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 过杰出的贡献。但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 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做“云朵上的村寨”。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 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 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全是灾民。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 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 而独特的一套。他们悠长而幽怨的羌笛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的索桥 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伴:他们的羌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
(2)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 分) (2)联系全诗,说说“令人长忆谢玄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______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羌 去 何 处? 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最近 却频频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 过杰出的贡献。但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 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做“云朵上的村寨”。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 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 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全是灾民。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 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 而独特的一套。他们悠长而幽怨的羌笛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的索桥 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伴;他们的羌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
雄劲又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 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 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 歪,羌族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一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鸟儿的影子也不见。 全然一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 县城中央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 馆员、十余位正在举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 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陡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 但这一次,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没呀。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 肃立默哀。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及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 这里的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毁。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 返家园吗?如果不行,必须迁徙。积淀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 的山川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 何在全新的环境找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 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 的文化大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 的是对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 寨,经过重新修建后,应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 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 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 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 羌文化,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惚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 他会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11.根据(1)一(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5分) 12.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 由。(6分) 13.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分) 14.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雄劲又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 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一 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 歪,羌族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鸟儿的影子也不见。 全然一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 县城中央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 馆员、十余位正在举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 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陡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 但这一次,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没呀。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 肃立默哀。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一。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及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 这里的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毁。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 返家园吗?如果不行,必须迁徙。积淀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 的山川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 何在全新的环境找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 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 的文化大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 的是对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 寨,经过重新修建后,应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一 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 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 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 羌文化,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惚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 他会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11.根据(1)—(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5 分) 12.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 由。(6 分) 13.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 分) 14.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 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 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 和历史的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 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 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 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 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 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 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 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 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 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 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 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 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 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 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 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 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 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己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 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 的厚重,而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 直奔主题的各种功利心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 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 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 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 和历史的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 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 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 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 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 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 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 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 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 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 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 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 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 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 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 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 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 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 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 的厚重,而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 直奔主题的各种功利心阅读
D.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 竿见影,所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16.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6分) 17.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髙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 么?结合文本概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拒绝攀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无锡市200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答卷 语文(加试 2010.1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制卷单位: 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加试题为选考历史的考生做。2.考生直接在加试题试卷上答 题 3.加试题共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丕之静者乃能见微血知著且晕而风 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 利害夺其外也 20.写出上文中常用的一个成语。(2分) 答2答 作者认为人事变化难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代表人物觉慧富有朝气, 是作家极力褒扬的人物,作家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 B.《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黛玉初进贾府光彩照人,贾宝玉对 她的印象是“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 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D.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吴妈是《阿Q正传》中的几个人物,阿Q的精神胜 利法就是自欺欺人以求安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 的
D.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 竿见影,所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16.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6 分) 17.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 么?结合文本概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 分) 七、作文(70 分) 18.请以“拒绝攀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 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无锡市 2009 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答卷 语文(加试 题) 2010.1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制卷单位: 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加试题为选考历史的考生做。2.考生直接在加试题试卷上答 题。 3.加试题共 40 分,考试时间为 30 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 天 下 之 静 者 乃 能 见 微 而 知 著 月 晕 而 风 础润 而 雨 人 人 知 之 人 事 之 推 移 理 势 之 相 因,其疏阔而难知,变 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 利害夺其外也。 20. 写出上文中常用的一个成语。(2 分) 答: 21.作者认为人事变化难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代表人物觉慧富有朝气, 是作家极力褒扬的人物,作家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 B.《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 3 回,黛玉初进贾府光彩照人,贾宝玉对 她的印象是“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 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D.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吴妈是《阿 Q 正传》中的几个人物,阿 Q 的精神胜 利法就是自欺欺人以求安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 的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梳妆匣是欧也 妮母亲临终留给女儿的,里面的首饰作为女儿将来结婚的礼物。 23.简答题(10分) (1)杜甫《蜀相》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是《三国 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6分) 简述《老人与海》中是如何描写老人是英雄的。(4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条名叫“信念”的狗 李良旭 2008年末,美国著名杂志《人物》周刊破天荒地让一条狗登上了它的封面。这 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严肃的《华盛顿邮报》对这条狗这样描述:“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 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它是早就藏好了眼泪 和悲伤,却只表露笑容的一种幸福。它的名字叫信念,它是一条只有两条腿的、 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的狗。” 时间追溯到5年前。一天,一户人家的母狗产下一条雌狗,让主人和母狗吓了一 大跳:它只有后面两条腿 母狗见是一只“怪物”,于是拒绝哺乳。主人见状,也心生厌恶,狠心地将它丢 弃了。冷清的街道上,这条小狗凄凉的吠叫声像婴儿啼哭。有人走近一看,是条 奇丑无比的小狗,便侧身走开了。小狗的叫声渐渐弱下去,就要淹没在这尘世间 了。这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发现了它。她弯下腰去看,小狗有着毛茸茸的 身子,用一条后腿奋力地支撑着想站起来,一双眼睛还挂着泪珠。 小姑娘心生爱怜,将这条小狗紧紧地抱在怀里。小狗乖顺地依偎着她,很快安静 下来。 在小姑娘的精心照料下,这只小狗不仅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学会了像人一 样用仅有的两条腿直立行走,煞是可爱。小姑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信念。 它的眼神如母亲一般慈祥贴心,它常和孩子们玩赛跑游戏,并为那些孤独寂寞的 老人带去了久违的欢笑;它常和主人在少管所矜持而严肃地走路,把那些被管制 的孩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它还成为美国受伤士兵的“心理医生”一它身着迷彩 服,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逗得人们开怀大笑;它还到电视台作为特殊嘉宾,接 受主持人的采访。 它的故事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因为这样,从来只关注各界名流的《人物》周 刊,竟然把封面的位置留给了这条叫“信念”的狗。 “信念”做到的,我们人类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信念”给我们人类上的很 好的一课:不能用四条腿行走也没关系,那就直立起来行走。这样,还能看到远 处的风景呢! 24.这条名叫“信念”的狗登上《人物》周刊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 分) 25.本文叙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是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梳妆匣是欧也 妮母亲临终留给女儿的,里面的首饰作为女儿将来结婚的礼物。 23.简答题(10 分) (1)杜甫《蜀相》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是《三国 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6 分) (2) 简述《老人与海》中是如何描写老人是英雄的。(4 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6 题。 一条名叫“信念”的狗 李良旭 2008 年末,美国著名杂志《人物》周刊破天荒地让一条狗登上了它的封面。这 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严肃的《华盛顿邮报》对这条狗这样描述:“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 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它是早就藏好了眼泪 和悲伤,却只表露笑容的一种幸福。它的名字叫信念,它是一条只有两条腿的、 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的狗。” 时间追溯到 5 年前。一天,一户人家的母狗产下一条雌狗,让主人和母狗吓了一 大跳:它只有后面两条腿。 母狗见是一只“怪物”,于是拒绝哺乳。主人见状,也心生厌恶,狠心地将它丢 弃了。冷清的街道上,这条小狗凄凉的吠叫声像婴儿啼哭。有人走近一看,是条 奇丑无比的小狗,便侧身走开了。小狗的叫声渐渐弱下去,就要淹没在这尘世间 了。这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发现了它。她弯下腰去看,小狗有着毛茸茸的 身子,用一条后腿奋力地支撑着想站起来,一双眼睛还挂着泪珠。 小姑娘心生爱怜,将这条小狗紧紧地抱在怀里。小狗乖顺地依偎着她,很快安静 下来。 在小姑娘的精心照料下,这只小狗不仅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学会了像人一 样用仅有的两条腿直立行走,煞是可爱。小姑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信念。 它的眼神如母亲一般慈祥贴心,它常和孩子们玩赛跑游戏,并为那些孤独寂寞的 老人带去了久违的欢笑;它常和主人在少管所矜持而严肃地走路,把那些被管制 的孩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它还成为美国受伤士兵的“心理医生”—它身着迷彩 服,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逗得人们开怀大笑;它还到电视台作为特殊嘉宾,接 受主持人的采访。 它的故事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因为这样,从来只关注各界名流的《人物》周 刊,竟然把封面的位置留给了这条叫“信念”的狗。 “信念”做到的,我们人类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信念”给我们人类上的很 好的一课:不能用四条腿行走也没关系,那就直立起来行走。这样,还能看到远 处的风景呢! 24.这条名叫“信念”的狗登上《人物》周刊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 分) 25.本文叙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作用?(6 分)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样,还能看到远处 的风景呢!”这句话的理解。(6分) 无锡市200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评分标准 1.D(A mei /jue di/ti zhuo; B. bing/ping jie/ji xian; C yu/yu bao/p;D.chou/xi1/l0bian/pian)2.B(A项的“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B项的“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 期的收效;C项的“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可改为“拍手称道”;D项的“望其项背”意谓赶得上对方达到的成就或境界, 但一定要用于否定形式。) 3.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 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 消费行为”每点为1分) 4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1分)。编者改 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2 分),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2分) 5.C(附:归附)。6.B(①说明其勤劳,③说明其勇敢,⑥说明其重情)。7.C (“烧杀抢掠”是狼兵所为,天一去抵抗的也是狼兵)。8.(1)下雨天,全身被 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在通顺翻译出大意前提下 关注得分点,以下同。“淋漓、蛇伏和敝盖”各1分);(2)不久,清兵攻打 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已而、援兵、登陴和怠 各1分);(3)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无法挽回,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 弟弟天表(“为、遽和属”各1分)。9.(1)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 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2分);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 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2分)。“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 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2分)。(2)身处暗世(浊世)、知音难遇、 遭到排挤后孤寂郁闷(4分)。10.(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 畏途巉岩不可攀;(3)奈何取之尽锱铢;(4)问君能有几多愁;(5)寄蜉蝣 于天地;(6)则孤陋而寡闻;(7)岁岁年年人不同。11.历史悠久、人口稀少 居住高山深谷、文化独具魅力与神秘(对1点1分,对2点3分,对3点4分, 4点全对5分)。12.第一线的羌文化研究学者几乎全军覆没;世代居住的村寨 多已震毁,很难找回历史的生态和文化的灵魂:羌文化在此次地震中遭到近乎毁 灭性的打击(或:地震的破坏对于羌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每 点2分)。13.运用想象、比喻、拟人手法(1分),化虚为实(1分),把受地 震破坏的羌族文化比喻为一个老者离去的背影(1分),借此表达对羌族文化受 破坏的惋惜之感(1分),既隐含了作者对保护羌文化遗产深深的担忧之情(1 分),又表示了对修复羌文化遗产的期待(1分)。14.羌民族遭受巨大灾难后, 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 承下去:表达了作者对羌民生活、羌文化保护传承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每点 2分)。15.D(这种功利心的阅读不承载精神重负,文化含量低,收获不可能格 外宝贵和难忘)。16.“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 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心、实用心上说的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样,还能看到远处 的风景呢!”这句话的理解。(6 分) 无锡市 2009 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评分标准 语 文 2010.1 1.D (A.mèi /jué dī /tí zhuó ;B. bǐnɡ /pínɡ jiè / jí xiān ; C. yù/yǔ bó bào/pù ;D. chòu /xiù lǜ /lù biàn /pián ) 2.B(A 项的“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B 项的“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 期的收效;C 项的“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可改为“拍手称道”;D 项的“望其项背”意谓赶得上对方达到的成就或境界, 但一定要用于否定形式。) 3.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 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 消费行为”每点为 1 分) 4.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1 分)。编者改 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2 分),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2 分)。 5.C(附:归附)。6.B(①说明其勤劳,③说明其勇敢,⑥说明其重情)。7.C (“烧杀抢掠”是狼兵所为,天一去抵抗的也是狼兵)。8.(1)下雨天,全身被 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在通顺翻译出大意前提下, 关注得分点,以下同。“淋漓、蛇伏和敝盖”各 1 分);(2)不久,清兵攻打 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已而、援兵、登陴和怠” 各 1 分);(3)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无法挽回,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 弟弟天表(“为、遽和属”各 1 分)。9.(1)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 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2 分);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 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2 分)。“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 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2 分)。(2)身处暗世(浊世)、知音难遇、 遭到排挤后孤寂郁闷(4 分)。10.(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 畏途巉岩不可攀;(3)奈何取之尽锱铢;(4)问君能有几多愁;(5)寄蜉蝣 于天地;(6)则孤陋而寡闻;(7)岁岁年年人不同。11.历史悠久、人口稀少、 居住高山深谷、文化独具魅力与神秘(对 1 点 1 分,对 2 点 3 分,对 3 点 4 分, 4 点全对 5 分)。12.第一线的羌文化研究学者几乎全军覆没;世代居住的村寨 多已震毁,很难找回历史的生态和文化的灵魂;羌文化在此次地震中遭到近乎毁 灭性的打击(或:地震的破坏对于羌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每 点 2 分)。13.运用想象、比喻、拟人手法(1 分),化虚为实(1 分),把受地 震破坏的羌族文化比喻为一个老者离去的背影(1 分),借此表达对羌族文化受 破坏的惋惜之感(1 分),既隐含了作者对保护羌文化遗产深深的担忧之情(1 分),又表示了对修复羌文化遗产的期待(1 分)。14.羌民族遭受巨大灾难后, 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 承下去;表达了作者对羌民生活、羌文化保护传承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每点 2 分)。15.D(这种功利心的阅读不承载精神重负,文化含量低,收获不可能格 外宝贵和难忘)。16.“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 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心、实用心上说的
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前后各3分) 17.“这”指代“无用的阅读”(1分);“无用”是从功用心上讲的,虽没有 功用心,却具有精神价值(1分);“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 用(1分),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1分),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1分), 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1分) 8.作文评分参照2009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加试题:19.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 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错1处扣1分)。20. 见微知著。21.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22.BE(“举止言谈不俗,身体 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是众人对黛玉的印象;梳妆匣是 查理作为定情物托付欧也妮保管的。)23.(1)三顾茅庐(1分);刘备听说诸 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冈去请(1分);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1分) 第3次刘备精心准备而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1分);刘备不敢惊动他, 直到他醒来,才与之促膝长谈(1分);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1分)。(2) 老人与大马林鱼、凶鲨进行对比(1分);大马林鱼、凶鲨强壮有力,是海中的 无敌将领,为所欲为(1分);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面临强大对手不畏惧, 多次交锋搏斗(1分);老人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证明了自己是胜利者(1分)。 24它是一种力量:给迷路者指路(它是一盏路灯);自信乐观;意志坚强;(对 2点得1分,对3点得2分,对4点得3分。)25.倒叙(2分)。制造悬念(造 成轰动效应)(2分),吸引读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分)。26.对比(对 照)(2分)。缺陷不可怕,战胜它,并努力就能实现目标(2分);不自卑, 坚定信念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2分 附译文(一):事情有它必然的趋向和终点,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 有那些冷静客观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将会发生的大变化。月亮 四周出现光环,预示着天要刮风;柱石表面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 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们疏远广阔而难以理解 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的程度,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 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喜爱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 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附译文(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扶养弟弟天表, 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 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 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 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 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 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 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 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 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 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 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 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
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前后各 3 分)。 17.“这”指代“无用的阅读”(1 分);“无用”是从功用心上讲的,虽没有 功用心,却具有精神价值(1 分);“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 用(1 分),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1 分),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1 分), 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1 分)。 18.作文评分参照 2009 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加试题:19. 惟 天 下 之 静 者/ 乃 能 见 微 而 知 著 /月 晕而 风/ 础 润 而 雨/ 人 人 知 之 /人事 之 推 移/ 理 势 之 相因(错 1 处扣 1 分)。20. 见微知著。21.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22.B E(“举止言谈不俗,身体 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是众人对黛玉的印象;梳妆匣是 查理作为定情物托付欧也妮保管的。)23.(1)三顾茅庐(1 分);刘备听说诸 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冈去请(1 分);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1 分); 第 3 次刘备精心准备而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1 分);刘备不敢惊动他, 直到他醒来,才与之促膝长谈(1 分);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1 分)。(2) 老人与大马林鱼、凶鲨进行对比(1 分);大马林鱼、凶鲨强壮有力,是海中的 无敌将领,为所欲为(1 分);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面临强大对手不畏惧, 多次交锋搏斗(1 分);老人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证明了自己是胜利者(1 分)。 24.它是一种力量;给迷路者指路(它是一盏路灯);自信乐观;意志坚强;(对 2 点得 1 分,对 3 点得 2 分,对 4 点得 3 分。)25.倒叙(2 分)。制造悬念(造 成轰动效应)(2 分),吸引读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 分)。26.对比(对 照)(2 分)。缺陷不可怕,战胜它,并努力就能实现目标(2 分);不自卑, 坚定信念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2 分)。 附译文(一):事情有它必然的趋向和终点,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 有那些冷静客观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将会发生的大变化。月亮 四周出现光环,预示着天要刮风;柱石表面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 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们疏远广阔而难以理解, 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的程度,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 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喜爱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 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附译文(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扶养弟弟天表, 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 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 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 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 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 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 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 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 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 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 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 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
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 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 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 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 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 里地势特别平坦,这是适宜在那里构筑关口的,多派兵驻守,你和别的县相互配 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 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 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其余的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 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 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 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 祸将是全家族人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 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 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 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 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 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 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而佥事金声也在这一天被杀害 附三:2009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操作标准 类卷:63——70切题,语言好。 二类卷:56——62切题,语言较好。 三类卷:42——55基本切题,语言一般 四类卷:28—-41严重偏题,语言差 五类卷:27分以下严重跑题,语言差。 说明:字数不足100,0--5分 200左右,6——10分 300左右,11-—20分 400左右,21--30分 500左右,31—-40分 600左右,41—-46分 有问题卷,格调低下,不超过15分
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 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 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 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 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 里地势特别平坦,这是适宜在那里构筑关口的,多派兵驻守,你和别的县相互配 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 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 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其余的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 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 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 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 祸将是全家族人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 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 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 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 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 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 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而佥事金声也在这一天被杀害。 附三:2009 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操作标准 一类卷:63——70 切题,语言好。 二类卷:56——62 切题,语言较好。 三类卷:42——55 基本切题,语言一般。 四类卷:28——41 严重偏题,语言差。 五类卷:27 分以下 严重跑题,语言差。 说明:字数不足 100,0——5 分 200 左右,6——10 分 300 左右,11——20 分 400 左右,21——30 分 500 左右,31——40 分 600 左右,41——46 分 有问题卷,格调低下,不超过 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