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线 名姓 校学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无锡市高三语文试卷附加题第页(共2页)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花部农谭》序 梨园共尚吴音,花部曲文俚质,余独好之。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 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殊无 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 慨,血气为之动荡。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有删改) 注:①吴音:特指发源于吴地的昆山腔。②花部: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 2.用P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2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 的《窦娥冤》、 的《汉宫秋》、 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3分) 24.与花部比较,焦循认为吴音有哪些不足?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二、名著阅读題(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得座碾坊”是指二老和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二老和 翠翠的婚姻,其实二老心里只想撑个渡船。 B.《三国演义》中,周瑜猛然想起了火攻曹操,但曹操的营垒坚实,人马战船数量太多, 又没有把握说服刘备联盟,于是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C.《茶馆》中,裕泰茶馆主人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底层人民只能卖儿 女讨生活,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无法维持生计等,反映 了旧中国的黑暗,康大力等人上西山暗示了旧中国的出路。 D.《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复仇时不可对王后有不利的图谋,只让 她去受上天的裁决和内心的刺痛。 E.《风波》中,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八一嫂的古道热肠、九斤老太的 固执保守、赵太爷的封建遗老形象在一条辫子掀起的风波中得以充分展示,小说以新近裹脚 的六斤一瘸一拐地在土场上来往结尾,意味深长 26.简答题(10分)
密封线 ______________ 名姓 ______________ 级班 ______________ 校学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无锡市高三语文试卷·附加题 第页(共 2 页)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江苏省无锡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 1.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共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 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 《花部农谭》序 焦 循 梨园共尚吴音,花部曲文俚质,余独好之。盖吴音①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 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殊无 足观。花部②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 慨,血气为之动荡。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有删改) 注:① 吴音:特指发源于吴地的昆山腔。 ② 花部: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 22. 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 分)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23.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________的《窦娥冤》、________的《汉宫秋》、________ 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3 分) 24. 与花部比较,焦循认为吴音有哪些不足?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 分) 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边城》中,“得座碾坊”是指二老和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二老和 翠翠的婚姻,其实二老心里只想撑个渡船。 B. 《三国演义》中,周瑜猛然想起了火攻曹操,但曹操的营垒坚实,人马战船数量太多, 又没有把握说服刘备联盟,于是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C. 《茶馆》中,裕泰茶馆主人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底层人民只能卖儿 女讨生活,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无法维持生计等,反映 了旧中国的黑暗,康大力等人上西山暗示了旧中国的出路。 D. 《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复仇时不可对王后有不利的图谋,只让 她去受上天的裁决和内心的刺痛。 E. 《风波》中,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八一嫂的古道热肠、九斤老太的 固执保守、赵太爷的封建遗老形象在一条辫子掀起的风波中得以充分展示,小说以新近裹脚 的六斤一瘸一拐地在土场上来往结尾,意味深长。 26. 简答题(10 分)
(1)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结社的经过。(5分) 2)《家》中有一段语言描写:“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 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这段话中的“我”是谁?“那条路”“新 的路”各是一条怎样的路?(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7~29题 近代以来,“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道扬镳并逐渐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 了许多尴尬。检视分途后的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文学之文”的辉煌与“文学之文” 审美特质关系不大,那些受读者欢迎的、影响大的“文学之文”,大多是具有“应用之文 的特征作品。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之间虽有一定界限,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以“文”或“文章”这个整体的名义出现,多数时候还因二者融合而相得益彰, 出现了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贾谊的《过秦论》等传世美文。“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 划界又诉讼纷纭。陈独秀认为文学之作品与应用文字的区别在于有无“美感”,有属前者无属 后者。“美感”是极具个性的抽象的东西,以之作为标准,难免见仁见智。对此,刘半农就曾 明确反对:“科学上应用之文字,皆当归λ文字范畴;必须列入文学范畴者,惟诗歌戏曲 小说杂文、历文传记三种而已;私人之日记信札,不能明定其属 范围或文 不滥用文学以侵害文字,斯为近理耳。”许多措辞微妙、婉转精致的碑、诔、铭、 颂、论、奏、说、函等应用文,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倘若统统排除在文学之外,中国 文学就真的只顾专咏风花雪月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途后还引发另一场争论: “应用文仅足供日常琐屑之用,美术文则关乎人生之存亡、风化之变化”,“应用之文字, 所以代记忆、代语言,苟名为人者,无不当习知之;美术之文字,则以典雅高古为贵,不特 非人人所必学,即号为学者亦可以不学”,“语文教育重‘文学之文’而轻‘应用之文’,造 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贻害无穷”。 (有删改) 27.“文学之文”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了哪些尴尬?请简要概括。(6分) 28.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应如何处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关系。(3分) 29.画线句中,刘半农是如何看待“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6分) 内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 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结社的经过。(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中有一段语言描写:“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 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这段话中的“我”是谁?“那条路”“新 的路”各是一条怎样的路?(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7~29 题。 近代以来,“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道扬镳并逐渐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 了许多尴尬。检视分途后的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文学之文”的辉煌与“文学之文”的 审美特质关系不大,那些受读者欢迎的、影响大的“文学之文”,大多是具有“应用之文” 的特征作品。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之间虽有一定界限,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以“文”或“文章”这个整体的名义出现,多数时候还因二者融合而相得益彰, 出现了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贾谊的《过秦论》等传世美文。“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 划界又诉讼纷纭。陈独秀认为文学之作品与应用文字的区别在于有无“美感”,有属前者无属 后者。“美感”是极具个性的抽象的东西,以之作为标准,难免见仁见智。对此,刘半农就曾 明确反对:“科学上应用之文字,皆当归入文字范畴;必须列入文学范畴者,惟诗歌戏曲、 小说杂文、历文传记三种而已;私人之日记信札,不能明定其属于文字范围或文学范围,要 惟得己则已,不滥用文学以侵害文字,斯为近理耳。”许多措辞微妙、婉转精致的碑、诔、铭、 颂、论、奏、说、函等应用文,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倘若统统排除在文学之外,中国 文学就真的只顾专咏风花雪月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途后还引发另一场争论: “应用文仅足供日常琐屑之用,美术文则关乎人生之存亡、风化之变化”,“应用之文字, 所以代记忆、代语言,苟名为人者,无不当习知之;美术之文字,则以典雅高古为贵,不特 非人人所必学,即号为学者亦可以不学”,“语文教育重‘文学之文’而轻‘应用之文’,造 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贻害无穷”。 (有删改) 27. “文学之文”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了哪些尴尬?请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应如何处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关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画线句中,刘半农是如何看待“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答 要 不 内 线 封 密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