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大都推崇直觉,且对之每有议论,诸如 体”“顿悟”“禅定”“觉”“意会”等概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直觉的涵义,或说与 直觉思维有关。这些直觉性的概念,有的是儒家提出的,有的是道家提出的,有的是释家提 出的,还有的是各家通用的,这就说明,直觉在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获得了普 遍性的意义。 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创作、艺 术欣赏都强调“神似”,而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重视含蓄、隐 而不露,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和审美传统,这与直觉思维都有直接的关 系。例如,欧阳修在评论画作时说:“古画画意不近形。”苏东坡也反对作画“形似”,而 强调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把形似之画作视为幼稚、不成熟之作。叶燮认为 诗歌创作和评价原则应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 无果,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严羽称诗歌欣赏 的原则为“诗道在妙悟”。一些艺术评论家指出,中国的艺术以“表现为主”,不大重视“摹 仿”。这一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倾向,显然是在直觉思维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 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 上,它未能从整体思维中分化出一个单纯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 础上,并且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生命领域。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人生哲 学的高度发展,但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缺乏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模糊性、 跳跃性、非系统性的局限。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必然会对实证科学 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要实现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 更新,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精确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东方中国人的思维方 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 。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看,应该是:直觉→理智(逻辑分析)→直觉。前 个直觉是素朴的,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后一个直觉是经历过逻辑分析这一必要环节而
2019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大都推崇直觉,且对之每有议论,诸如 “体”“顿悟”“禅定”“觉”“意会”等概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直觉的涵义,或说与 直觉思维有关。这些直觉性的概念,有的是儒家提出的,有的是道家提出的,有的是释家提 出的,还有的是各家通用的,这就说明,直觉在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获得了普 遍性的意义。 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创作、艺 术欣赏都强调“神似”,而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重视含蓄、隐 而不露,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和审美传统,这与直觉思维都有直接的关 系。例如,欧阳修在评论画作时说:“古画画意不近形。”苏东坡也反对作画“形似”,而 强调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把形似之画作视为幼稚、不成熟之作。叶燮认为 诗歌创作和评价原则应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 无果,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严羽称诗歌欣赏 的原则为“诗道在妙悟”。一些艺术评论家指出,中国的艺术以“表现为主”,不大重视“摹 仿”。这一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倾向,显然是在直觉思维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 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 上,它未能从整体思维中分化出一个单纯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 础上,并且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生命领域。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人生哲 学的高度发展,但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缺乏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模糊性、 跳跃性、非系统性的局限。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必然会对实证科学 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要实现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 更新,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精确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东方中国人的思维方 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 一。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看,应该是:直觉→理智(逻辑分析)→直觉。前 一个直觉是素朴的,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后一个直觉是经历过逻辑分析这一必要环节而
发展起来的直觉。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依然处在第一阶段,而西方哲学的直觉则 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而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因此,摆在中国哲学家面前的理论任务是 汲取逻辑方法的长处,以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达到科学的直觉的高度。 (摘编自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史上,多家流派都推祟直觉思维,并以“体”“顿悟”等不同概念来表达“直 觉”的内涵。 B.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诗贵“含蓄”,画求“神似” 是直觉思维的反映 C.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这导致了通过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有 诸多局限,不够科学精确。 D.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和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有对立也有联系,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 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随后从多个角度展开与直觉思维相关内容的 论述 B.文章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关于诗画创作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 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C.“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作对比来论证“直觉思维”的 不足和局限。 D.文章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需要转换与更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在思维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 B.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标准有重大的影响。 C.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特点,导致中国的人生哲学高度发展,而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 D.西方哲学的直觉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在这一方面要领先于中国传统哲学。 【答案】1.C2.D3.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发展起来的直觉。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依然处在第一阶段,而西方哲学的直觉则 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而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因此,摆在中国哲学家面前的理论任务是 汲取逻辑方法的长处,以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达到科学的直觉的高度。 (摘编自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哲学史上,多家流派都推崇直觉思维,并以“体”“顿悟”等不同概念来表达“直 觉”的内涵。 B.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诗贵“含蓄”,画求“神似”,也 是直觉思维的反映。 C. 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这导致了通过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有 诸多局限,不够科学精确。 D. 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和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有对立也有联系,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 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随后从多个角度展开与直觉思维相关内容的 论述。 B. 文章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关于诗画创作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 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C. “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作对比来论证“直觉思维”的 不足和局限。 D. 文章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需要转换与更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在思维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 B.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标准有重大的影响。 C. 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特点,导致中国的人生哲学高度发展,而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 D. 西方哲学的直觉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在这一方面要领先于中国传统哲学。 【答案】1. C 2. D 3. 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美贸易战 ①照大研眠 2018.38 201846 20184.16 5.3-4 熹征税 月23日起对进 类双玄在华协商 征收25% 0%的关税。 建议率为25%。 中兴制载。 VS 贸易磋商 8.44 刘鹤等赴美磋 浮 美国的 大力度反击 放态度;4月17日商务 停止互相加猛关税。将 亿美元)分别 始执行。 视美方反应而定。 口高梁实施临时反倾 材料二: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本次贸易摩擦的关注焦点。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 美国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自1992年中国扩大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相应的生产产能也转移到中国,尤其是终端环节。中国大量进口零部 件等半成品,经过组装后再出口到全世界。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 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部分是由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份额 较大,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大部分收益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 很少的加工收益。因此,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创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同 时,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增加了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财富 (摘编自许宪春《从贸易总值统计角度观察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材料三 美国在华的大量投资,为美国企业在资源和人力上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些虽然都为美国 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 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不是中美经贸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上升,并逐步进入美国占有传统优势的精密制造、创 新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对美国企业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美国商界的复杂情绪, 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 (摘编自《详解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一一比你以为的更复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本次贸易摩擦的关注焦点。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 美国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自 1992 年中国扩大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相应的生产产能也转移到中国,尤其是终端环节。中国大量进口零部 件等半成品,经过组装后再出口到全世界。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 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部分是由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份额 较大,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大部分收益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 很少的加工收益。因此,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创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同 时,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增加了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财富。 (摘编自许宪春《从贸易总值统计角度观察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材料三: 美国在华的大量投资,为美国企业在资源和人力上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些虽然都为美国 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 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不是中美经贸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上升,并逐步进入美国占有传统优势的精密制造、创 新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对美国企业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美国商界的复杂情绪, 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 (摘编自《详解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一—比你以为的更复杂》)
材料四: 中国的对外贸易有着美国无可比拟的量的优势。同样的贸易制裁额度,在中国对美出口 中所占的比例要小于在美国对华出口中所占比例,因此,就贸易本身而言,中国与美国相比 有更多底牌。此外,美国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中国对外贸易正走向多元化。近年 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密切。中国已经同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 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欧洲同是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重要支持力量,双边贸易交 往极为密切。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双方均选择以多边而非单边的手段 解决贸易争端。 国内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带来了充分的磋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消费 市场日益壮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电子商务解决了传统 贸易下地理距离的局限性,消除了国家壁垒,将各国更紧密地联在一起,全球的商品、要素 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不仅能 够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 牌: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增加进口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摘编自关照宇《应对贸易战,中国有筹码》)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中美贸易战由美国挑起,美方在关税金额上持续加码,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 内持续升级。中方则毫不示弱,积极反击,但基本保持与美对等额度,理性克制 B.美方的对华征税清单中,不仅有钢铁、铝这样的原材料产品,还有航空航天、信息技术 等高科技行业产品,甚至还对中兴这样的企业进行制裁,令人关注 C.中方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大豆、高粱这样的农产品,也包括汽车、飞机这样的高端制造 业产品,如果美方坚持打贸易战,中方称可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D.自2018年3月中美展开贸易博弈以来,两国有多次交锋,也展开了多次谈判磋商,双方 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有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贸易差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对华贸易的大数额逆差,并不就意味着美国在双边贸易处于劣势地位,其实双方是 互利共赢的。 B.中美目前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来是因经济差异,但实际上不是,它是由多方面深层的政 治原因造成的。 C.中国产品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增加了
材料四: 中国的对外贸易有着美国无可比拟的量的优势。同样的贸易制裁额度,在中国对美出口 中所占的比例要小于在美国对华出口中所占比例,因此,就贸易本身而言,中国与美国相比 有更多底牌。此外,美国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中国对外贸易正走向多元化。近年 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密切。中国已经同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 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欧洲同是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重要支持力量,双边贸易交 往极为密切。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双方均选择以多边而非单边的手段 解决贸易争端。 国内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带来了充分的磋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消费 市场日益壮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电子商务解决了传统 贸易下地理距离的局限性,消除了国家壁垒,将各国更紧密地联在一起,全球的商品、要素 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不仅能 够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 牌: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增加进口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摘编自关照宇《应对贸易战,中国有筹码》)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次中美贸易战由美国挑起,美方在关税金额上持续加码,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 内持续升级。中方则毫不示弱,积极反击,但基本保持与美对等额度,理性克制。 B. 美方的对华征税清单中,不仅有钢铁、铝这样的原材料产品,还有航空航天、信息技术 等高科技行业产品,甚至还对中兴这样的企业进行制裁,令人关注。 C. 中方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大豆、高粱这样的农产品,也包括汽车、飞机这样的高端制造 业产品,如果美方坚持打贸易战,中方称可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D. 自 2018 年 3 月中美展开贸易博弈以来,两国有多次交锋,也展开了多次谈判磋商,双方 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有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贸易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对华贸易的大数额逆差,并不就意味着美国在双边贸易处于劣势地位,其实双方是 互利共赢的。 B. 中美目前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来是因经济差异,但实际上不是,它是由多方面深层的政 治原因造成的。 C. 中国产品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增加了
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一张底牌 D.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双方都愿意选择协商共赢的非单边手段,成功解决 了各种贸易。 6.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中国是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 【答案】4.D5.A 6.①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②平等 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③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高粱 莫言① 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 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 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岀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 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 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 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 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 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一 日本来了一一同胞们准备好一一开始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 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 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 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 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 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
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一张底牌。 D. 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双方都愿意选择协商共赢的非单边手段,成功解决 了各种贸易。 6.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中国是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 【答案】4. D 5. A 6. ①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②平等 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③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高粱 莫言①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 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 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 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 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 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 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 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一 —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始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 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 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 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 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 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
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 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 我真切感到种性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 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 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 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 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 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 令人室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 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 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 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 “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 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 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 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 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 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 (有删改) 【注】①莫言:山东高密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选自其长篇小说《红高粱》的第 部分,文中的余占鳌就是“我父亲”的生父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 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B.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
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 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 我真切感到种性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 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 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 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 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 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 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 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 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 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 “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 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 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 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 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 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 (有删改) 【注】①莫言:山东高密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选自其长篇小说《红高粱》的第一 部分,文中的余占鳌就是“我父亲”的生父。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 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B. 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
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 C.广袤美丽、饱浸着鲜血的高粱地,是爱恨情愁的故事展开的背景,同时,充满旺盛生命 力的红高粱,也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化身。 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 遗憾,呼唤着强有力的生命形态 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9.小说的叙事很有特色,请从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D8.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写出了少 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把雾比作汹涌的海水,既点明了农民队伍清晨行军的环境,也暗示了 父亲内心的不安。把余司令比作船舷,写出了“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仰和在他身边所获得 的安全感。全句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离开母亲,走向战场的真切感受,使行军画 面更有感染力。 9.①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但是事件的亲历者却是“我父亲”,“我”是故事的旁 观者,这样既有亲历者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评论。(即同时运用了有限 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双重叙事视角,在亲历记录、评述间自由切换。)②小说的时间顺序被完 全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生父余司令带领农民对 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将祖孙三代的经 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故事的陌生化,吸引读者。(即叙事 上采用心理时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徴,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隐太子引为洗马。徵 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 蚤从徴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 内,访天下事。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徴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 非是。彦博曰:“徴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 徵。微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 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曰:“吾悟之矣!”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徵每谏我不从,我发
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 C. 广袤美丽、饱浸着鲜血的高粱地,是爱恨情愁的故事展开的背景,同时,充满旺盛生命 力的红高粱,也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化身。 D. 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 遗憾,呼唤着强有力的生命形态。 8.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9. 小说的叙事很有特色,请从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写出了少 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把雾比作汹涌的海水,既点明了农民队伍清晨行军的环境,也暗示了 父亲内心的不安。把余司令比作船舷,写出了“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仰和在他身边所获得 的安全感。全句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离开母亲,走向战场的真切感受,使行军画 面更有感染力。 9. ①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但是事件的亲历者却是“我父亲”,“我”是故事的旁 观者,这样既有亲历者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评论。(即同时运用了有限 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双重叙事视角,在亲历记录、评述间自由切换。)②小说的时间顺序被完 全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生父余司令带领农民对 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将祖孙三代的经 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故事的陌生化,吸引读者。(即叙事 上采用心理时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隐太子 ...引为洗马。徵 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 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 内,访天下事。由是拜尚书右丞 .....,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 非是。彦博曰:“徵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 徵。微见帝,谢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 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曰:“吾悟之矣!”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徵每谏我不从,我发
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目弟即 应须别陈谂顾不得微貝昔凝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些及后意非稷质以 裏尧舜也帝大笑。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就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 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帝令中郎 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及薨,帝临哭, 为之恸,罢朝五日。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益日文贞,给羽葆、鼓吹。将葬,其妻装辞 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蟾帷。帝登苑 西楼,望哭尽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B.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C.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D.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太子”指李建成,因他是被弑废太子,故追谥为“隐”,谥号是对人物生前事迹进 行评定、褒奖的称号 B.“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子时,其封地在今天的陕西西部,关中平原一带, 古称秦。 C.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唐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去世亦以此称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在做隐太子臣时,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应早做防 备之计,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也并不隐瞒。 B.魏徵君臣相知,深得信任。他身居要职,经常向太宗皇帝进谏,皇帝甚至把他带到内室 向他咨访天下政事,并把他与诸葛亮相比
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 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 事尧舜也帝大笑。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就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 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帝令中郎 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及薨.,帝临哭, 为之恸,罢朝五日。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益日文贞,给羽葆、鼓吹。将葬,其妻装辞 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帝登苑 西楼,望哭尽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B.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C.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D.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 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太子”指李建成,因他是被弑废太子,故追谥为“隐”,谥号是对人物生前事迹进 行评定、褒奖的称号。 B. “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子时,其封地在今天的陕西西部,关中平原一带, 古称秦。 C. 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 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唐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去世亦以此称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徵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在做隐太子臣时,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应早做防 备之计,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也并不隐瞒。 B. 魏徵君臣相知,深得信任。他身居要职,经常向太宗皇帝进谏,皇帝甚至把他带到内室 向他咨访天下政事,并把他与诸葛亮相比
C.魏徵进谏有道,知进知退。当他进谏而皇帝不接纳时,他就闭口不言,太宗皇帝还在 次宴会时问过他这样做的原因 D.魏徵俭朴节约,家风流传。他去世时,太宗皇帝非常哀痛,赐予髙规格丧礼仪仗,但他 的妻子以不符魏徵心意推辞,最后以较俭朴的形式下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2)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答案】10.D11.A12.C 13.(1)太宗身边有人诋毁魏徵庇护偏爱自己的亲属,太宗派遣温彦博调查审讯,(其实) 不是这样 (2)魏徵履行仁义,来辅佐我,想使我成为尧、舜之君,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 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 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 “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 思。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太宗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 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 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温彦博说:“魏征作为臣子,不能著明形迹,远避嫌疑,因而遭 到无端诽谤,这是应当责备的。”太宗就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说:“臣听 说君臣应当同心,这就叫作如同一体,怎能抛弃至公,只求形迹?如果上下全都如此,国家 兴亡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吃惊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后来,太宗在丹霄楼宴享 群臣,饮酒时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王圭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的确可恨,我能抛弃 旧怨,任用才士,无愧于古人。但魏征每次进谏,如我不从,我发话时总不马上回答,这是 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对头,就进谏:如不听从而马上回答,便怕就会这样照 办。”太宗说:“只管当即答应,再找机会陈说,难道不行?”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 ‘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过后又有话说。’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过 后又有话说’,这不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太宗大笑。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征 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
C. 魏徵进谏有道,知进知退。当他进谏而皇帝不接纳时,他就闭口不言,太宗皇帝还在一 次宴会时问过他这样做的原因。 D. 魏徵俭朴节约,家风流传。他去世时,太宗皇帝非常哀痛,赐予高规格丧礼仪仗,但他 的妻子以不符魏徵心意推辞,最后以较俭朴的形式下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2)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太宗身边有人诋毁魏徵庇护偏爱自己的亲属,太宗派遣温彦博调查审讯,(其实) 不是这样。 (2)魏徵履行仁义,来辅佐我,想使我成为尧、舜之君,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 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 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 “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 思。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太宗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 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 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温彦博说:“魏征作为臣子,不能著明形迹,远避嫌疑,因而遭 到无端诽谤,这是应当责备的。”太宗就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说:“臣听 说君臣应当同心,这就叫作如同一体,怎能抛弃至公,只求形迹?如果上下全都如此,国家 兴亡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吃惊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后来,太宗在丹霄楼宴享 群臣,饮酒时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王圭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的确可恨,我能抛弃 旧怨,任用才士,无愧于古人。但魏征每次进谏,如我不从,我发话时总不马上回答,这是 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对头,就进谏;如不听从而马上回答,便怕就会这样照 办。”太宗说:“只管当即答应,再找机会陈说,难道不行?”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 ‘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过后又有话说。’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过 后又有话说’,这不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 太宗大笑。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征 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
魏征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贞观 十七年,魏征病重,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 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等到去世,太宗亲自到魏征家中吊唁,哭得 非常悲伤,下令停止上朝五天。下令朝廷内外文武百官朝集使都去奔丧,谥号文贞,给羽葆、 鼓吹。将要下葬,魏征的夫人裴氏说:“魏征平生节俭,现在让他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 需仪仗、器物极多,不符合魏征的心意。”太宗答应了,于是只使用素车,用白布当做檐帷 太宗登上御苑中的西楼,望着魏征的灵柩痛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朱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注】①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 B.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 C.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 D.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 15.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14.C15.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 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制木为轮为喻,表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的句子是
魏征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贞观 十七年,魏征病重,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 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等到去世,太宗亲自到魏征家中吊唁,哭得 非常悲伤,下令停止上朝五天。下令朝廷内外文武百官朝集使都去奔丧,谥号文贞,给羽葆、 鼓吹。将要下葬,魏征的夫人裴氏说:“魏征平生节俭,现在让他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 需仪仗、器物极多,不符合魏征的心意。”太宗答应了,于是只使用素车,用白布当做幨帷。 太宗登上御苑中的西楼,望着魏征的灵柩痛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朱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①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注】①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 B. 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 C. 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 D. 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 15. 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 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制木为轮为喻,表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