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髙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e)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 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e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 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 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 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ing)史册的长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关于公元前3000前1700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 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 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士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 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 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 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 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 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 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 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 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 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 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 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 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 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 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 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25字)(3分)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è)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 不是凭飓风般的激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è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 代娴熟的手艺。 C.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ǔ)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 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 斗力,使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ǐng)史册的长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2~3 题。 关于公元前 3000~前 1700 年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知的要少得 多。在中国文明即将诞生的黄河中游地区,相当稠密的农业人口形成了,他们以粟 为主要食物。[甲]这些农民在一种特殊的土壤“黄土”上耕作,这种土壤由冰川 时期的风吹来的尘土 沉积而成,因此容易挖掘。黄土地区森林不多,因此,耕作技术与中东的刀耕火种 大相径庭。正因如此,加上粟在其他地方不是重要作物,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中 国的农业独立于中东农业而兴起,虽然中东独特的作物小麦和大麦也从很早的时 候就在黄土地区培植了。 在更南部的东南亚大河流域,公元前 2000 年代,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农业也取得了 更大的发展。[乙]在这些地区,季风是决定性因素:一年中有半年下雨。实际上这 半年几乎天天下雨,其他时间则是干旱。雨季和旱季的明显交替意味着当地有洪 涝,然后是土地逐步干旱。[丙]各种根茎作物天性都适合这种气候条件;水稻也是 如此,它是季风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沉积 B.大相径庭 C.虽然 D.逐 步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 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 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 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 一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 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 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各不超过 25 字)(3 分)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 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 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 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 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 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方法,不超过50字。(6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T~9题。(10分)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 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 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 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 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 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 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 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 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 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 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群体既可以成 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 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 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 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 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 能”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 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 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 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 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 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 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 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 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 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 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 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小姜通过 QQ 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 3 万元。 60 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 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 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 弊: 6.请根据画面的内容,为邮局写宣传语。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方法,不超过 50 字。(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10 分) 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 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地类似原 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响。群体 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作 用于群体的这些刺激因素同样作用于群体中的个体,这些个体也会随之产生反 应。而单独个体的大脑则会向他指示,接受冲动的摆布是不可取的。所以,单独个 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 群体兴奋的来源不同,他们表现出的冲动行为也不同: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 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由于这些冲动来势汹汹,因此,不管是个人利益还是性命攸 关的利益,都不足以控制他们。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 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这就解释了群体为何可以从 最血腥的狂热痴迷状态转瞬间转变为极具英雄气概。正因为如此 ,群体既可以成 为遭人唾弃的刽子手,也可以成为慷慨赴义的勇士。也只有群体,才能义无反顾地 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血洒战场。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他们难以统治,当公共权 力落到他们手里时尤其如此。此外,群体虽然狂热渴望某种东西,但不会渴望得太 久。他们的思想不能持久,他们的愿望也同样。 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由于人多势众,他们 觉得自己力大无比,所以就更是这样。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完全不认为会“不可 能” 或“做不到”;若是孤身一人时,他很清楚自己的言行,绝不可能去焚烧宫 殿或是洗劫商店。即便有了这样的想法,也会立刻遏制住这种蛊惑。因为,他是有 思想的,内心会有负罪感。但是,群体则不然。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 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了杀人越货的想法,恨不得马 上付诸行动,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 响。比如:拉丁民族的群体和英国人的群体就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最近法国历史 中的事件为这一点提供了生动的说明。25 年前,仅仅是一份据说某位大使受到侮 辱的电报被公之于众,就足以触犯众怒,结果是立刻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 后,关于谅山战役(一次无足轻重的战争)兵败的电文再次引起人们的怒火,由此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 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 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 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 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 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髙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 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 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 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 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 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 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 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 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 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 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一一谁家能有那么多那 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 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 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导致政府立刻垮台。就在同时,英国在远征喀土穆时遭受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 却只在英国引起了轻微的情绪,甚至连国防大臣都未被解职。 (选自勒庞《乌合之众》,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群体中的个体”和“单独个体”之间的区别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是( )(3 分) A.“群体中的个体”是伟大的,“单独的个体”是渺小的。 B.“群体中的个体”是无意识的,“单独的个体”是有意识的。 C.“群体中的个体”是感性的,“单独的个体”是理性的。 D.“群体中的个体”是主动的,“单独的个体”是被动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群体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原始人也是一样,他们按照 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为。 B.刺激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体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群体可由最血腥的狂热 痴迷瞬间转为具有英雄气概,所以群体难以统治。 C.群体的强大力量,使得身在其中的个体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负罪感,极有可能做 出杀人越货等罪大恶极的举动。 D.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可见群体行为 有可能表现得残酷,也有可能表现得怯懦。 9.概括选文提及的群体的基本特点。(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20 分) 雪中婚宴 刘成章 雄阔的陕北高原。纷纷扬扬的大片子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倾倒下来,到处一片洁 白。山呀,塬呀,梁呀,沟呀,河呀,路呀,村庄呀,这一切都难以分清,一切都失去了 平日里显著的界线。整个世界仿佛都结冻了,没有了一点儿活气。可是,在一户正 在办喜事的人家的院子里,人们围着一桌一桌的酒菜,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 雪就像给简陋的餐桌上铺了一块块洁白的桌布。 那场面别致极了,所有人的头上都落上了雪,他们的黑发就像浓白大雾中露出的 一些模糊的林梢,只有白发老者的头上看不见雪的踪影;人们的蓝的、黑的、花的 棉袄,也都被白雪逐渐吞没,而原先的颜色,只留下一丁点儿了。有的人戴上了连 衣帽;有的人把大棉袄顶在头上;还有人却被特殊照顾着,主人找来两三把伞让其 打着,不用问,那伞下定是些年轻婆姨,怀里还抱着乳毛未褪的吃奶娃娃。 院子边横着的一根圆木,已经变得又白又胖。 虽然刚端上来的菜肴顷刻就变得冰凉了,虽然伸出的筷子上都落上了雪花,但是, 正在宴饮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因为他们骨头里在往常的岁月磨砺中储 满了的生命烈焰,此刻正好散发于周身,仿佛周身正需要借此降降温的。 人们乐滋滋地大声猜拳了。还有人唱起了酒曲。 但主人还是满怀歉意的。他走上前来说:“唉,天气预报不准确,这雪又来得太突 然了,没来得及出去借帐篷布,抱歉抱歉!” 众人一哇声地说:“没甚!没甚!其实天冷能让咱多喝上几盅,好事一桩!” 记忆中,陕北的各种较大的筵席,都是在院子摆开阵仗的——谁家能有那么多那 么大的窑洞啊!近些年生活好了,不少人纷纷改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那当然显得 高档了,优雅了,但是,我却也还是乐见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陕北露天饮宴,特别 这是我此生头一遭碰上的雪中婚宴,它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故事,它对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 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 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 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 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 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 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 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 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 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 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 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髙,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飄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 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 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 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凌室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 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 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 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 职 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 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 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 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 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 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 圣人燮理之事也
我的震撼太强烈了,我太喜欢它了。它所展示出来的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 精神世界的旷世璀璨,足以让我沉醉三年! 在这块苍凉的土地上,总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安逸、不舒适的事情,然而,正是这 些事情,比如这婚宴中撒在人们头上的纷纷落雪,其实它们每一片都像一把明晃 晃的雕刀,它们是在雕琢着强健的灵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望着面前的粗犷质朴的雪中婚宴,我国古代诗家的无数对于雪的精彩形容,注满 我的心头。于是,我看见,千朵万朵的梨花,装饰着这一婚宴(梨花有着新娘不敢奢 望的婚纱的清纯之色);千颗万颗的盐粒,正在供婚宴的厨子们煎、炒、炸、烩(好 厨子一把盐哈);千只万只的白蝴蝶,欢舞着,旋转着,飞来,飞来,落在婚宴上每一 个诗情盎然的温热的地方(谁不喜欢这喜庆的精灵)。 一碟一碟的热腾腾的菜肴,不断地放上桌来,而就在这一放之间,已有数不尽的雪 花融入其内,给这些菜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香醇。而人们的筷子夹起的,应是这 天地间的精气,应是辈辈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 阻犹如左近的壶口瀑布一样永在沸腾的奋斗精神! 这精神,与柔弱无缘,与萎靡无缘,与颓丧和消沉无缘。 我猛然想起了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便向着大伙朗吟道:“欲将丸子夹,大 雪满碗筷。”(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 弓刀。”)引起一片笑声。 凌空降落的雪花是水在做着最浪漫的游戏吧,它飘飘悠悠地从天上落下来,一接 近院落就被沾上了红烧肉和炸油糕的浓香,而它又带着这浓香把每个宾客都塑成 了雪人,而众宾客,又以浓香的银白,与雪的院子、雪的村落、雪的山野融为一体。 世界上往日纷纭繁杂的色彩,似乎只剩下单一的白色了。 10.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雪中婚宴?(4 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 分) 12.赏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5 分) 13.文章是怎样以“雪中婚宴”来表现主题的?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凌 室 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而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①寒而藏之,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 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 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 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为能尽其 职。 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 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 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为凌室,候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 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 为瑞。公命斩之,纳诸室。及竣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感召之。时壬午冬 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 圣人燮理之事也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 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 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 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 注①冱(h):水因寒冷而冻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愆阳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日行北陆而藏冰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平己 ∫于凝阴冱寒而藏之 B{以勇气闻于诸侯 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济酷热 谨拜表以闻 吾为凌室 D(然此可为智者道为俗人言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 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 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 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 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分) (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 事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920题。(8分 枝春 除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α、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 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 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壸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 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 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是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 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以见 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全元文》) 注①冱(hù):水因寒冷而冻结。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燮理阴阳之一事 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愆阳 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董其役 董:通“懂”,懂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 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 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 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 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4 分) (2)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 事也。(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9~20 题。(8 分) 一 枝 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 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 减刘郎②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 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注①喧填:即“喧阗”,哄闹声。②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 19.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名 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 2分) 20.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 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 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 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 2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_ 。(2分) 2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 李密《陈情表》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 尺, (李白《蜀道难》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 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世也。”一一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一一李嘉诚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一一励志格言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1.BA项,“慧”应为“惠”。C项,“曲”应读“q”。D项,“艰”应为“坚 2.DD项,应改为“逐渐
注①喧填:即“喧阗”,哄闹声。②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 19.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元日》中的名 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 , 。”(2 分) 20.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21~22 题。(6 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 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 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 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 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韩非子·五蠹》) 2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 分) 2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 。 (《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 立, 。 (李密《陈情表》)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 尺, 。 (李白《蜀道难》)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 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李嘉诚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励志格言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1.B A 项,“慧”应为“惠”。C 项,“曲”应读“qū”。D 项,“艰”应为“坚”。 2.D D 项,应改为“逐渐
3.BB项,乙句第一处句号应改为逗号。 4.CA项,成分残缺,“落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B项,句式杂糅,“围绕……为 中心”杂糅。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一个省的文 化系统”之前。 5.参考答案利: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弊:易滋生 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解析新闻类压缩语段要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 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 6.答案示例远在天边还是近在指尖?写一封信仿佛开一扇门,让你用力拥抱思念 的人 解析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 同时注意一些修辞方法的要求。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的题目,注意突出主题“为 邮局写宣传语” 7.B从“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 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单独个体具有主宰 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等中可知,B项是正确的,其他几个 选项无依据。 8.DD项,“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 体现的是群体的种族特征。 9.参考答案①群体极易冲动。②群体表现多变(易变,不稳定)。③群体狂傲野蛮 (不可一世)。④群体特点受种族特点影响。 解析先圈出“群体”特点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如“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 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 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剌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 冲动”“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等,依据 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0.①很传统。这种露天饮宴在陕北流传了几千年,体现了一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 统。②很独特。雪中婚宴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完 美融合,给人以强烈震撼。③很质朴。酒席摆在露天院子里,雪花纷纷融入“热腾 腾的菜肴”,人们“乐滋滋”地喝酒猜拳,既质朴又热闹。④显气概。参加雪中婚 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他们的骨头在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生命烈焰, 粗犷而豪放。(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1.①联想拓展。由眼前的雪中婚宴联想到“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的许多事情, 拓展了文章意境,丰富了表现内容。②借景抒情。由婚宴中“纷纷落雪”之景的 触动,抒发了对拥有“强健的灵魂”的陕北人民的赞美之情。③揭示意蕴。以“ 把明晃晃的雕刀”比喻雪花,揭示了类似雪花的“艰难困苦”,能够“玉汝于 成”的深刻哲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①景观对比。如首段大雪仿佛把“整个世界”冻结成“没有了一点儿活气” 的自然之景与院子里人们“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的人文之景对比,突出了 雪中婚宴场面的喜庆和热闹。②人景对比。如菜肴顷刻变冰凉、筷子马上落满雪 花等与客人们依旧乐滋滋地饮酒、猜拳对比,展示了人们的兴奋和快乐。③事物 对比。如“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与“在院子摆开阵仗”举办婚宴对比,肯定了 这种婚宴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④神情对比。如主人“满怀歉意”的解释与客人异 口同声的“没甚!没甚!”对比,体现了陕北人纯朴、豪爽、大气等性格特点。⑤
3.B B 项,乙句第一处句号应改为逗号。 4.C A 项,成分残缺,“落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B 项,句式杂糅,“围绕……为 中心”杂糅。D 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一个省的文 化系统”之前。 5.参考答案 利: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 弊:易滋生 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解析 新闻类压缩语段要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 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 6.答案示例 远在天边还是近在指尖?写一封信仿佛开一扇门,让你用力拥抱思念 的人。 解析 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 同时注意一些修辞方法的要求。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的题目,注意突出主题“为 邮局写宣传语”。 7.B 从“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 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单独个体具有主宰 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等中可知,B 项是正确的,其他几个 选项无依据。 8.D D 项,“同样面对战败,拉丁民族的群体易怒,英国人的群体则较为冷淡” 体现的是群体的种族特征。 9.参考答案 ①群体极易冲动。②群体表现多变(易变,不稳定)。③群体狂傲野蛮 (不可一世)。④群体特点受种族特点影响。 解析先圈出“群体”特点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如“就这点而言,群体异乎寻常 地类似原始人。他们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不经过大脑,而是受刺激因素的影 响。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 冲动”“群体也像野蛮人一样,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容不下什么障碍”等,依据 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0.①很传统。这种露天饮宴在陕北流传了几千年,体现了一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 统。②很独特。雪中婚宴是“正史野史中都不曾记载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完 美融合,给人以强烈震撼。③很质朴。酒席摆在露天院子里,雪花纷纷融入“热腾 腾的菜肴”,人们“乐滋滋”地喝酒猜拳,既质朴又热闹。④显气概。参加雪中婚 宴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紧缩脖子”,他们的骨头在岁月磨砺中储满了生命烈焰, 粗犷而豪放。(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1.①联想拓展。由眼前的雪中婚宴联想到“这块苍凉的土地上”的许多事情, 拓展了文章意境,丰富了表现内容。②借景抒情。由婚宴中“纷纷落雪”之景的 触动,抒发了对拥有“强健的灵魂”的陕北人民的赞美之情。③揭示意蕴。以“一 把明晃晃的雕刀”比喻雪花,揭示了类似雪花的“艰难困苦”,能够“玉汝于 成”的深刻哲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2.①景观对比。如首段大雪仿佛把“整个世界”冻结成“没有了一点儿活气” 的自然之景与院子里人们“正在动着筷子,正在宴饮”的人文之景对比,突出了 雪中婚宴场面的喜庆和热闹。②人景对比。如菜肴顷刻变冰凉、筷子马上落满雪 花等与客人们依旧乐滋滋地饮酒、猜拳对比,展示了人们的兴奋和快乐。③事物 对比。如“在饭店举行各种饮宴”与“在院子摆开阵仗”举办婚宴对比,肯定了 这种婚宴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④神情对比。如主人“满怀歉意”的解释与客人异 口同声的“没甚!没甚!”对比,体现了陕北人纯朴、豪爽、大气等性格特点。⑤
精神对比。如“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等奔腾昂扬的奋斗精神 与“柔弱”“萎靡”“颓丧”“消沉”等精神状态对比,彰显了陕北人民的勇 敢、顽强、坚毅和气概。(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3.文章通过对“雪中婚宴”场景的描写,借助联想由此及彼、从外而内地拓展到 传统的习俗风情,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喜爱和对陕 北人民精神文化的由衷赞美。①扣住“雪中”。婚宴从开篇到结尾,都处于“雪 中”这一场景,“雪”贯串全篇,从“雪花”纷扬到天地一色,从“雪”落到餐 桌、人头、衣服到筷子、菜肴,从“雪中”的别致场面到“雪中”人们的精神气 度,人人都在“雪中”,事事均关“雪”,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沉醉”。②突 出“婚宴”。由标题可知,“婚宴”便是中心词,故文章笔墨着力泼洒在“婚宴 之上,院子、餐桌、菜肴等静态事物,猜拳、唱曲、吟诗、伸筷子、喝几盅等动态 行为,都渲染了“婚宴”的喜庆热闹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传统习俗的质朴与陕 北人民的粗犷,深化了作品主题。 14.DD项,董:督责,管理。 15.CC项,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B项,介词, 引出地点/介词,引出对象。D项,动词,担任/介词,对 16.BB项,不是各地都没有,是“而光独不然” 17.答案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 燮理之事。 解析解答断句题的前提是能够读懂大意,能分析短语结构,其后找岀标志性字 词 18.(1)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 (2)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 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参考译文凌室是用来贮藏冰块的。古时候,每当太阳运行到北陆虚宿时(即冬天) 人们就储藏冰块,所以《诗经·豳风》中有诗句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 送进冰窖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而藏冰、用冰,也是调和阴 阳的一件事。《周礼》中记载凌人掌管冰块之事,在阴气凝聚阴湿寒冷的地方藏 冰,在阳气浓郁的时候启用冰块。享受俸禄的人,赐予他们冰爽的食物丧祭,没有 不赐予的。贮藏它恰到时机,使用它也非常周密,因此冬天没有酷热,夏天没有阴 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 死于传染病。所以藏冰、用冰,是圣人调和阴阳辅佐(上天)的职责。上至宰相, 下至州郡长官,都被用来委任以调和的职责,一定不可出现气候失常、阴阳失调的 过失,这是尽到了他的职责 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的判官张 士政先生,在至正壬午年冬天,对光州监郡卜颜不花说:“我看京城和它附近的州 郡主管官员,在仲冬时节必定收藏冰块备用,酷热时节用来缓解溽暑。只有光州不 是这样。我作为掌管冰室的长官,等到有冰就封藏,可以吗?”监郡说:“可 以。”(张公)于是在光州城北门筑造冰室,命令属官万文宝监督建造工程。工程 还没完结,而傍晚就下起了大雪,平地上积雪超过一尺厚,层层冰雪堆得像土山, 人们都认为这很祥瑞。张公命令把冰砍下运输储藏到凌室,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 融化了。大概是一个念头真诚,把它感召来了。这时是壬午年冬天十二月。有的 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 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精神对比。如“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等奔腾昂扬的奋斗精神 与“柔弱”“萎靡”“颓丧”“消沉”等精神状态对比,彰显了陕北人民的勇 敢、顽强、坚毅和气概。(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3.文章通过对“雪中婚宴”场景的描写,借助联想由此及彼、从外而内地拓展到 传统的习俗风情,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喜爱和对陕 北人民精神文化的由衷赞美。①扣住“雪中”。婚宴从开篇到结尾,都处于“雪 中”这一场景,“雪”贯串全篇,从“雪花”纷扬到天地一色,从“雪”落到餐 桌、人头、衣服到筷子、菜肴,从“雪中”的别致场面到“雪中”人们的精神气 度,人人都在“雪中”,事事均关“雪”,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沉醉”。②突 出“婚宴”。由标题可知,“婚宴”便是中心词,故文章笔墨着力泼洒在“婚宴” 之上,院子、餐桌、菜肴等静态事物,猜拳、唱曲、吟诗、伸筷子、喝几盅等动态 行为,都渲染了“婚宴”的喜庆热闹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传统习俗的质朴与陕 北人民的粗犷,深化了作品主题。 14.D D 项,董:督责,管理。 15.C C 项,连词,表目的,用来。A 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B 项,介词, 引出地点/介词,引出对象。D 项,动词,担任/介词,对。 16.B B 项,不是各地都没有,是“而光独不然”。 17.答案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 燮理之事。 解析 解答断句题的前提是能够读懂大意,能分析短语结构,其后找出标志性字 词。 18.(1)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 (2)有的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 中掌管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参考译文 凌室是用来贮藏冰块的。古时候,每当太阳运行到北陆虚宿时(即冬天) 人们就储藏冰块,所以《诗经·豳风》中有诗句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 送进冰窖藏,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上韭菜和羔羊。”而藏冰、用冰,也是调和阴 阳的一件事。《周礼》中记载凌人掌管冰块之事,在阴气凝聚阴湿寒冷的地方藏 冰,在阳气浓郁的时候启用冰块。享受俸禄的人,赐予他们冰爽的食物丧祭,没有 不赐予的。贮藏它恰到时机,使用它也非常周密,因此冬天没有酷热,夏天没有阴 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雷鸣不伤人,霜雹不成灾,瘟疫不流行,百姓不 死于传染病。所以藏冰、用冰,是圣人调和阴阳辅佐(上天)的职责。上至宰相, 下至州郡长官,都被用来委任以调和的职责,一定不可出现气候失常、阴阳失调的 过失,这是尽到了他的职责。 淮水一带地区,有好几年没下雪了,并且连年饥荒。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的判官张 士政先生,在至正壬午年冬天,对光州监郡卜颜不花说:“我看京城和它附近的州 郡主管官员,在仲冬时节必定收藏冰块备用,酷热时节用来缓解溽暑。只有光州不 是这样。我作为掌管冰室的长官,等到有冰就封藏,可以吗?”监郡说:“可 以。”(张公)于是在光州城北门筑造冰室,命令属官万文宝监督建造工程。工程 还没完结,而傍晚就下起了大雪,平地上积雪超过一尺厚,层层冰雪堆得像土山, 人们都认为这很祥瑞。张公命令把冰砍下运输储藏到凌室,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 融化了。大概是一个念头真诚,把它感召来了。这时是壬午年冬天十二月。有的 人认为在隆冬季节劳役百姓,百姓有不能忍受的劳苦,这是不懂得《周礼》中掌管 凌室的人采冰的用意,是为了圣人协和调理阴阳的事情
我听说张公执政光州,稳定物价,体恤百姓,抑制豪强,扶持良善,去除积久的弊端, 审理滞留未申的冤狱,没有不协和调理的事情。况且建造冰室,贮藏和启用冰块, 观察阴阳寒暑的变化,来考察消长盛衰的道理,这也是为政最重大的事务。孔子著 《春秋》,不结冰的现象一定要写进去,当作奇异的事件记载下来,作为先王圣哲 治国教诲的话语。这大概不是平常人所知道的了。我因而写了《凌室记》这篇文 章,用来表现张公的为政之道,(张公)将来身居朝堂辅佐皇帝,完成教化,大概也 是以此为根本。所以不可以不记下来。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语言生动形象。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 渲染佳节的热闹。(2)场面生动形象。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⑨宴席上歌声清圆, 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其他合理的 分析可酌情给分) 21.参考答案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以法治国/法治 解析读懂材料内容是关键。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一则出自课外。课外 材料内容可以从课内的得到提示。 22.参考答案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 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 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 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着重考査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参考译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 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 顺 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老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 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 西,一起施加到他身上,然而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 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 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 刑罚 23.(1)风乎舞雩咏而归(②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3)使人听此凋 朱颜枯松倒挂倚绝壁(4)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5)仲尼厄而 作《春秋》乃赋《离骚》 24.略
我听说张公执政光州,稳定物价,体恤百姓,抑制豪强,扶持良善,去除积久的弊端, 审理滞留未申的冤狱,没有不协和调理的事情。况且建造冰室,贮藏和启用冰块, 观察阴阳寒暑的变化,来考察消长盛衰的道理,这也是为政最重大的事务。孔子著 《春秋》,不结冰的现象一定要写进去,当作奇异的事件记载下来,作为先王圣哲 治国教诲的话语。这大概不是平常人所知道的了。我因而写了《凌室记》这篇文 章,用来表现张公的为政之道,(张公)将来身居朝堂辅佐皇帝,完成教化,大概也 是以此为根本。所以不可以不记下来。 19.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语言生动形象。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 渲染佳节的热闹。(2)场面生动形象。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②宴席上歌声清圆, 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其他合理的 分析可酌情给分) 21.参考答案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 以法治国/法治 解析 读懂材料内容是关键。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一则出自课外。课外 材料内容可以从课内的得到提示。 22.参考答案 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 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 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 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参考译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 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 顺。 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老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 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 西,一起施加到他身上,然而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 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 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 刑罚。 23.(1)风乎舞雩 咏而归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使人听此凋 朱颜 枯松倒挂倚绝壁 (4)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5)仲尼厄而 作《春秋》 乃赋《离骚》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