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2010届第四次月考 清代词学普遍提倡尊体理论,为了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 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伴随着推尊词体"风潮的高涨被广泛用来 高三语文试题 评论词人词作。在清人的词学观念中,词与诗是同等重要的,“知人论世”成为他们分析作品优劣的 重要手段之 清人不仅用知人论世"批评模式来评论各家词人词作,而且对词体发展初期的词人也能客观看 小题3分,共9分) 待。承着清代词论家对词体认识的提高及对词的推重,知人论世"吡批评模式在词论中的正面、积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的意义愈加明显。可以说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选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有删改 陈丽丽 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党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 A.“知人论世”是指把作品、社会和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的 世"以来,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就词学理论而言 种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 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了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四位 B.“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体现了儒家“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一直 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四家 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 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知 C.“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以儒家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使这种文学批评模 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 式在词学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局限性 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D.“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随着以诗人词、以文入词的深化,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积极 当词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 的意义 期 ,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知 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帶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較起来,词 A.从现存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知人论 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词便被视为艳科,这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 世”的烙印 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的知人论世说 B.在早期词作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 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 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 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仅以儒家的观点来 C.在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具有了 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正面、积极的意义,二者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家正统的立场上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 D.“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 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 尊词体”等思想的发展 作的分析常有失窖观。由此可知,“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兔地表现岀一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种局限性与矛盾,这种状况在词学批评的前期尤为突出。 A.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有很大局限性,因而词与 当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有一定积极意 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义。比如,北宋末期,有过南渡经历的词人,其作品内容风格在南渡前后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人 B.“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在进行批评分析时,只有不回避独特的社会背景及词 们在进行批评分析时,通常无法回避这段独特的社会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众所周知 人的人生经历,才能使批评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岳飞、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大多溢着一种慷慨悲壮、抑塞不平之气,这与他们抗金将领的身份密不可 C.凭借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去“知人论世”,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 分,因此在品评岳飞的《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时,就不能抛开靖康之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 评价中,是导致对一些词作的分析有失客观的原因 家园之情、功名之心 D.清代词学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 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模式已经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词论中,使“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2010 届第四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一、(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陈丽丽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党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 世”以来,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就词学理论而言, 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了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四位 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四家, 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知 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 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当词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 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知 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较起来,词 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词便被视为艳科,这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 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 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 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仅以儒家的观点来 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 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 作的分析常有失客观。由此可知,“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 种局限性与矛盾,这种状况在词学批评的前期尤为突出。 当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有一定积极意 义。比如,北宋末期,有过南渡经历的词人,其作品内容风格在南渡前后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人 们在进行批评分析时,通常无法回避这段独特的社会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众所周知, 岳飞、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大多溢着一种慷慨悲壮、抑塞不平之气,这与他们抗金将领的身份密不可 分,因此在品评岳飞的《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时,就不能抛开“靖康之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 家园之情、功名之心。 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模式已经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清代词学普遍提倡尊体理论,为了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 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伴随着“推尊词体”风潮的高涨被广泛用来 评论词人词作。在清人的词学观念中,词与诗是同等重要的,“知人论世”成为他们分析作品优劣的 重要手段之一。 清人不仅用“知人论世”批评模式来评论各家词人词作,而且对词体发展初期的词人也能客观看 待。承着清代词论家对词体认识的提高及对词的推重,“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的正面、积极 的意义愈加明显。可以说“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 (选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有删改) 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是指把作品、社会和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的一 种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 B.“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体现了儒家“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一直 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 C.“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以儒家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使这种文学批评模 式在词学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局限性。 D.“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随着以诗人词、以文入词的深化,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积极 的意义。 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存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知人论 世”的烙印。 B.在早期词作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 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 C.在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具有了 正面、积极的意义,二者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D.“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 尊词体”等思想的发展。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有很大局限性,因而词与 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B.“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在进行批评分析时,只有不回避独特的社会背景及词 人的人生经历,才能使批评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C.凭借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去“知人论世”,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 评价中,是导致对一些词作的分析有失客观的原因。 D.清代词学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 词论中,使“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 1 页 共 8 页 第 2 页 共 8 页
小题3分,共9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完成4~6题 A.新城役某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遗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 书剑侠事 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 [清]王士祯 B.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 新城令崔想,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 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日 C.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著红销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年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 “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日:“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 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D.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边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奄里的老妪,面尼庵剑侠就 从侄鹩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 官银数干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 是她的女儿。 主要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 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 若红销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 三、(23分) 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鐍山而入役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 (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3分) 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销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 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日:“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 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日:“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日:"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 果内文言文翻译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日:“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译文 市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干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日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日:“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 红销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明脖李梦阳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尘古渡迷飞輓⊕,向日横空冷战场。 A.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结束:装束,打扮 闻道期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B.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鄣子仪,曾经平 C.验之,良是 良:确实 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蔷,被封为汾阳王 D.罗拜谢去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5.下列各组词了中加点词语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章邱西之新店 语尝终日而思矣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D.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足为外人道也 第3页共8页 第4页共8页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 书 剑 侠 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 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 “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 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 主要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 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 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役 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 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 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 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 “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 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 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结束:装束,打扮 B.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比:等到 C.验之,良.是 良:确实 D.罗.拜谢去 罗:弯腰 5.下列各组词了中加点词语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章邱西之.新店 A. 山门砉然而.辟 乃夜驰之.沛公军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 D. 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城役某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遭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 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下。 B.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 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C.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著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年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 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D.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边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奄里的老妪,而尼庵剑侠就 是她的女儿。 三、(23 分) 7.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3 分) 译文: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 分) 译文: 课内文言文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分) 译文: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 分) 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①,向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 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 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第 3 页 共 8 页 第 4 页 共 8 页
9.默写填空(二选一)(5分) 窗框雕有简单的民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囯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 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酸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蝶也会因了惹的窗花飘进来,在里逅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葎藤,顾看墙壁爬上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口,吹奏起淡祟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蚰们、蝈蝈们,还有本见不到面的无名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占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 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耳能听见千秋 我站在窗前,嗅着淡燚的松木气和从外深远的天地飄來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窖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百露横江 一苇之所如, 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友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囱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 河浩瀚,展开了它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以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 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客远,天道永恒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0.在第一段中,作者揭示了“木格花會”的哪些特征?(4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窗是松木儲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甪够嗅到的乡气息的一 11.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阐释“天地生命的颜色”的内涵。(5分) 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毎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椓、榆木的门燉、璺米的木勺、舀水的葫芦瓢 就连睥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井成种厚的勻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 老中国的气息。 12.第五、六段写作者想象母亲在窗前的盼望,这里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态?(5分) 就这样,一部分松木走进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着母亲,也怡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 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干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 13.文中提到众多的植物与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肃静与活发;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 却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睇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一鲜美的麻 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前,看眼这蘂园,内心就有了鵪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乱而丢失或少 五、语言知识应用(29分) 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颤色。 14.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种下的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绿成这一大 大大落落 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B.翘楚连翘翘尾巴翘首以待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变成 C.露骨露天露宿 崭露头角 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巒台,等她接收。我知遴母亲这一生是有 D.活塞瓶塞不塞不流乱塞一气 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遥远的地方转投寄来一封 15.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两边的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第5页共8页 第6页共8页
9.默写填空(二选一)(5 分) (一)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二)苏轼《赤壁赋》片段填空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百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 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 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 老中国的气息。 就这样,一部分松木走进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 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 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 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 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 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种下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 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 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接收。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 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遥远的地方辗转投寄来一封 封素笺。 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 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 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 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 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 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 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一个山脊上。银 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 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10.在第一段中,作者揭示了“木格花窗”的哪些特征?(4 分) 11.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阐释“天地生命的颜色”的内涵。(5 分) 12.第五、六段写作者想象母亲在窗前的盼望,这里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态?(5 分) 13.文中提到众多的植物与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五、语言知识应用(29 分) 14.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落.差 着落. 回落. 大大落.落 B.翘.楚 连翘. 翘.尾巴 翘.首以待 C.露.骨 露.天 露宿. 崭露.头角 D.活塞. 瓶塞. 不塞.不流 乱塞.一气 15.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边的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第 5 页 共 8 页 第 6 页 共 8 页
B.最为人诟病的是陈水扁政权的屡屡失德,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并不为过。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修 C.断句取义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利了 鲁侍萍 那用不着了 我依然会莫名其妙地沉偭于浮想联翩的非现实场景之中。 “嗯":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08春晚”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摔腹大笑,在这笑声 2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幅画面,前两幅已写出,请续写后两幅。要求:(1)按照 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诗意来设计场景和燕子的神态动作:(2)想象合理:(3)每幅画面的字数不超过35个字。(4 B.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 保守思想。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C.美国中情局直接在“不友好国家搞颠覆活动影响不太好,于是成立了国家民主基金会这样一 个非政府组织的机构,堂而皇之地在全球资助美式“民主”运动。 熟知茅高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 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画面一:草堂书裔非常低矮狭窄。燕子唧喳喳地飞来,在熟悉的地方筑巢育雏 A.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财长的表态很难不被外界当作窥探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窗口,尤其 画面二:燕子从江上飞到屋内,又从屋内飞到江上。一时间,燕子频繁地飞来飞去 是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除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外,并没有更多信息透露给外界。 画面三: B.中国正在向“白色污染”宣战,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月11日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 画面四: 产品,禁止在全国使用销售和生产 21.从1978年到2008年,历史记下了中国的奇迹,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巨变。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 C.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故事发生于一块被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岸青埂峰”下的顽石,所以 0周年,特出一期宜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1)采用对偶句式,且上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下句分别含有“三十载”和“数百年”的字样:(2)每句不少于15个字(6分) D.美国学者经过20年的观察,发现癌症患者大抵都有因为父母失和或自己青少年时曾有感情 句 伤,而产生郁郁寡欢、孤懈内向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将“柬埔寨 为“简补寨”作饭店名 六、(60分) ②穿过树林,前面是一条 曲折的小路 22.作文 ③这个公司去年还是个亏损企业,由于狠煞了公费吃喝风,仅从嘴边就找回了万元人民币 用眼镜或手套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让物串起一系列的人和事 A.篡改曼延结余 B.篡改蔓延结余 C.窜改蔓延节余 D.窜改曼延节余 19.“言心心声”,简单的语气词里往往隐藏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根据《雷雨》的剧情和上下 的意思,分别写出下边台词中“嗯”和“哦“潜在的内容。(4)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成?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
B.最为人诟病的是陈水扁政权的屡屡失德,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并不为过。 C.断句取义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利了。 D.我依然会莫名其妙地沉愐于浮想联翩的非现实场景之中。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08 春晚”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 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 B.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 ....的 保守思想。 C.美国中情局直接在“不友好”国家搞颠覆活动影响不太好,于是成立了国家民主基金会这样一 个非政府组织的机构,堂而皇之 ....地在全球资助美式“民主”运动。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 ....的行为,公安交通部 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财长的表态很难不被外界当作窥探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窗口,尤其 是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除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外,并没有更多信息透露给外界。 B.中国正在向“白色污染”宣战,国家发改委于 2008 年 1 月 11 日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 产品,禁止在全国使用销售和生产。 C.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故事发生于一块被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岸青埂峰”下的顽石,所以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D.美国学者经过 20 年的观察,发现癌症患者大抵都有因为父母失和或自己青少年时曾有感情 创伤,而产生郁郁寡欢、孤僻内向。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将“柬埔寨” 为“简补寨”作饭店名。 ②穿过树林,前面是一条 曲折的小路。 ③这个公司去年还是个亏损企业,由于狠煞了公费吃喝风,仅从嘴边就找回了万元人民币 的 。 A.篡改 曼延 结余 B.篡改 蔓延 结余 C.窜改 蔓延 节余 D.窜改 曼延 节余 19.“言心心声”,简单的语气词里往往隐藏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根据《雷雨》的剧情和上下 文的意思,分别写出下边台词中“嗯”和“哦”潜在的内容。(4)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嗯”: “哦”: 2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幅画面,前两幅已写出,请续写后两幅。要求:(1)按照 诗意来设计场景和燕子的神态动作;(2)想象合理;(3)每幅画面的字数不超过 35 个字。(4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画面一:草堂书斋非常低矮狭窄。燕子唧唧喳喳地飞来,在熟悉的地方筑巢育雏。 画面二:燕子从江上飞到屋内,又从屋内飞到江上。一时间,燕子频繁地飞来飞去。 画面三: 画面四: 21.从 1978 年到 2008 年,历史记下了中国的奇迹,世界目睹了中国的巨变。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特出一期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1)采用对偶句式,且上 下句分别含有“三十载”和“数百年”的字样;(2)每句不少于 15 个字(6 分) 上句: 下句: 六、(60 分) 22.作文 用“眼镜”或“手套”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让物串起一系列的人和事。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21.上句:三十载沧桑巨变,世界震惊,功在改革:下句:数百年困顿全消 缘于创新 22.评分建议:1.文题即线索。人和事要有内在的联系,文章呈现的脉胳是 2.立意要明确。或以小见大,或咏物抒怀,或比喻析理,一 1.AB项,“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有误:C项,“避免了同限性 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 积极的意义”有误 2.D“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思想的发展”的说法在文 3.A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开头,可以看出该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 “地”.C项,互相/你。D项,替朐 6.C[解析]A项目,役某是菜阳的,是在逆旅主人的引 自己住到尼庵的:B项,文中没有表现出男子武功 高强,也没有经过打斗:D项,前后只是两个 以的但是独立讲述的事情 7.(1)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 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 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 2)差役们彼此告诚不能睡觉,点头灯烛,手拿弓箭、刀来等天亮 8.(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 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析]此题考查鉴贫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判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题要辨识修辞并赏析其作用。(2)题, 回答时应注意注释和尾联的议论,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对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出评判 10.(1)飘散松木的清香。(2)融入植物的魂灵。(3)富有乡村(民间)气息。(4)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解析]在答题区域内筛选和整合相关信息,意思对即可 11.指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鲜活、质朴、浓烈的生命意识 解析】根据前后文对植物的描写,构想其深刻的内涵 12.欣喜愉悦、积极乐观。 解析】根据“那经她的手”句、“等她接收”句来分析人物的心态 3.(1)丰富了透过木格花窗眺望的内容,(2)突出了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的主题。(3)生动活泼的描写了浓郁 的乡土文化氛围 解析]分析作用,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丰富内容,突出主题方面:二是从有什么样的阅读效果方面 C[解析A:大大落落huB:翘尾巴qoC:不塞不流se B[解析1A:副 Ce 16.C[解析]A:付诸东流: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B:举棋不定:喻做事犹豫不决,和保守思想不搭配 C: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还可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D: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同在此处望文生义 17.A[解析旧B:语序不当,应为:“生产、销售和使用” C:搭配不当:“发生”应改为“发端 D:缺少容语,句未应加上“的性格 18.D[解析窜改:指改动书籍、文件、古书中的文字,不含贬义 基改:用作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历史等含贬义 延:连绵不断,中性词 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含贬义 余:名词,结存 余:用节约而剩下的财物 19.“嗯”:说亲戚有点冒失(唐突),得转换话题。“哦":别再假惺惺了 20.画面三:只见衔着泥的燕子有时忙乱中松开嘴,泥点掉下来弄脏了主人的琴和书 画面四:另一些喂雏的燕子迅速地追捕和接近飞虫,不时碰着草堂主人的身体
参 考 答 案 1.A B 项,“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有误;C 项,“避免了局限性”有误;D 项,“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 积极的意义”有误。 2.D “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思想的发展”的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 3.A 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开头,可以看出该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 4.D [解析]罗:图绕。 5.B [解析]A 项,的/到。 B 项,均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 C 项,互相/你。 D 项,替/向。 6.C [解析]A 项目,役某是菜阳的,是在逆旅主人的引导下而非自己住到尼庵的;B 项,文中没有表现出男子武功 的高强,也没有经过打斗;D 项,前后只是两个有些相似的但是独 立讲述的事情。 7.(1)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 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 (2)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头灯烛,手拿弓箭、刀来等天亮。 8.(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 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判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题要辨识修辞并赏析其作用。(2)题, 回答时应注意注释和尾联的议论,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对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出评判。 10.(1)飘散松木的清香。(2)融入植物的魂灵。(3)富有乡村(民间)气息。(4)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解析] 在答题区域内筛选和整合相关信息,意思对即可。 11.指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鲜活、质朴、浓烈的生命意识。 [解析] 根据前后文对植物的描写,构想其深刻的内涵。 12.欣喜愉悦、积极乐观。 [解析] 根据“那经她的手”句、“等她接收”句来分析人物的心态。 13.(1)丰富了透过木格花窗眺望的内容。(2)突出了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的主题。(3)生动活泼的描写了浓郁 的乡土文化氛围。 [解析] 分析作用,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丰富内容,突出主题方面;二是从有什么样的阅读效果方面。 14.C [解析]A:大大落落 luō B:翘尾巴 qiào C:不塞不流 sè 15.B [解析]A:副 B: C:厉 D:湎 16.C [解析]A:付诸东流: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B:举棋不定:喻做事犹豫不决,和保守思想不搭配 C: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还可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D: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同在此处望文生义 17.A [解析]B:语序不当,应为:“生产、销售和使用” C:搭配不当:“发生”应改为“发端” D:缺少容语,句未应加上“的性格” 18.D [解析]窜改:指改动书籍、文件、古书中的文字,不含贬义 篡改:用作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历史等含贬义 曼延:连绵不断,中性词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含贬义 结余:名词,结存 节余:用节约而剩下的财物 19.“嗯”:说亲戚有点冒失(唐突),得转换话题。“哦”:别再假惺惺了。 20.画面三:只见衔着泥的燕子有时忙乱中松开嘴,泥点掉下来弄脏了主人的琴和书。 画面四:另一些喂雏的燕子迅速地追捕和接近飞虫,不时碰着草堂主人的身体。 21.上句:三十载沧桑巨变,世界震惊,功在改革;下句:数百年困顿全消,中华崛起,缘于创新。 22.评分建议:1.文题即线索。人和事要有内在的联系,文章呈现的脉胳是清晰的。 2.立意要明确。或以小见大,或咏物抒怀,或比喻析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0 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00 字 ▲600 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800 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2010届第四次月考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高三语文答题卷 10.(4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答案 13.(6分) 7.文言文翻译(10分) (1)(3分) 五、语言知识表达(14分) (2)(3分) 19.(4分) (3)(4分) 8.诗歌阅读(8分) 画面三: (1)(4分) 如: 画面四: (2)(4分) 21.(6分) 9.默写填空(二选一)(5分) (一)1
(1)(3 分) (2)(3 分) (3)(4 分) (1)(4 分) (2)(4 分) 10.(4 分) 11.(5 分) 12.(5 分) 13.(6 分) 19.(4 分) “嗯”: “哦”: 20.(4 分) 画面三: 画面四: 21.(6 分) 上句: 下句: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2010 届第四次月考 高三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18 答案 7.文言文翻译(10 分) 8.诗歌阅读(8 分) 9.默写填空(二选一)(5 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五、语言知识表达(14 分) (一)1. 2. 3. , 。 4. (二) 。 , 。 。 。 原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