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安 徽 省 安 师 大 附 中 2012 届 高 三 第 一 次 摸 底 考 试 ( 语 文 ) 参 考 答 案
参考答案 A(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2.C(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 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 董源的画作;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 3.B(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 的情操。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4.D(是:正确) 5.B(①是写自己的愿望;②是写自己开始读古人书;⑤是要欧阳修理解自己 的苦心) 6.C(后一个分句表述有误,应该是“没有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别 人不如自己,就认为自己的学问可以了”) 7.(1)尹公在朝廷上上下奔走,在战场上效力。(得分点:驰骋、兵革、句式) (2)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忧什么呢?(得分点:如、然、句式) (3)不了解内情的人,又会以为我是在自卖自夸,用来求得别人的赏识。(得分 点:知、以为、求人、知己) 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 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 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 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 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10.(1)竞周容以为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任意不是而攻守之势异 也(4)少无适俗韵(5)川泽纡其骇瞩(6)飞湍瀑流争喧豗(7)忽到庞公栖 隐处(8)天涯霜雪霁寒霄 11.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1分)以假设 句为题,既别具匠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2分)又可以因事即理,层层深 ,阐发观点(2分)。 12.承上启下,自然过渡(2分),印证作者的观点,阐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为 普遍的意义(2分),说明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 生命力是永恒的(或“说明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 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说明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 是无穷的”)(2分)。 13.(1)运用简单的比喻和排比,(1分)写出本不相识的听众们因为有共同的 文化情感和经验,在听戏的过程中灵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抚慰,痛苦得以升华, 并找到同类而拥有了归属(2分)。 (2)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1分)而“柔 弱”和“强韧”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似是柔弱 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 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2分) 14.①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动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 泪水就是代表着对故园以及远在故园的亲人的深切思念。②接下来作者笔锋 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
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伊底帕 斯》与《李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④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把笔力集中到由 此引发的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 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每点2分) 15.B。读音分别为:zhen、ga、xin 16.B(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八字还没一撤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任凭:听凭。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17.A⑤和②句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④句引出新能源话 题,①和③分别介绍了新能源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前景。) 18 [序号 修改 ①“每年”调至“以700前 ②」“悬殊”就包含“很大”的意思,“很大”删除 “增强”改为“提高” ④“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种句式留一种就可以了 ⑤删除“它” 19.(1)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 识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要从加强教育的角度) (2)为了创建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应从自己做起,从文明行路,文明骑车 做起。(要从提醒每一位市民做文明人的角度) 20.答案略(4分) 21.[写作提示]材料作文首先就是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生发出自己的 感悟。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对“三乐”具体内容的理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从人与 人,人与亲情的角度来说,体现的是天伦之乐。二乐是从个人的修养来说,做人要做到问心 无愧。第三乐是从个人理想的传播与实现来说。 比如写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要点出现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父母不 理解”的社会问题,写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人”可与瘦肉精、爆炸西瓜等社会热 点结合,点出作为人的“责任”与“气节”。 如果是选择议论文,最忌讳分析无力度,说理单薄。如果选择因果论证,则一定要将材 料作为论据,针对社会现实,内因与外因分析相结合,得出较为深刻的结论,最后重构“三 乐”的价值。如果选择记叙文,则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文末要有点睛之笔,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