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0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 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 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 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 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 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飛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 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 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 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 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 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黃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 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 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 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 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2010 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 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 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 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 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 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 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 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 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 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 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 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一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 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 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 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 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
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 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 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 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 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 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 性完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 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 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 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 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 “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 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干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日:“人命至重,死不
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 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 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 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 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 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 性完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 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3 分) .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 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 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 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 “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 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
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干五百土?”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 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 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遺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 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盜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盜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 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 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 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遺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 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日:“京 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日:“臣 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日:“何相见晚邪?”泣日:“通不能尽人臣之 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日:“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 劝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 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 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 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4分) 译
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 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 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 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 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 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 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 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 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 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 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 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3 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 劝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 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 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 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 分)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4 分) 译文: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 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晴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 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 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迸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 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 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 我们毎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 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 得已时,干万干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 雍 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 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 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出沙漠 沈 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 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 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 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 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 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 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 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
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 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孑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 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 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 我,到了黄昏,我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 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 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 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 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 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 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 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 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 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 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 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他把 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 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 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 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
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 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 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 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 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 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 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 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 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 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 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 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 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 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 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 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他把 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 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 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 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
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 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 达到了高潮。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6分) 答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什 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 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 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 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亨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 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 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 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 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 目……淡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 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 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 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 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 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 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 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 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 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 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 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 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 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 达到了高潮。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6分) 答: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什 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 年,他 23 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 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 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 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 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 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 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 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 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 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 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 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 40 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 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 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 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 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 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 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 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 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 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 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 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 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 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 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 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 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 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 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 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 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 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 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 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亨学者之名,实乃—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 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 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 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 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题目是《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 不同”之处。(6分) 答 (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 说说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 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B.虽然随着整治活动的不断深入,酒后驾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每况愈下,但我们 仍然不能麻痹大意,依然需要警钟长鸣 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 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他在 1924 年(31 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 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 1931 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 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 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 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 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 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 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 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 年 1 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 年 2 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 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 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 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 岁到 50 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 31 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 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 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梁漱溟 23 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 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 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 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 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本文题目是《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 不同”之处。(6 分) 答: (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 说说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 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 ....的各式猜测。 B.虽然随着整治活动的不断深入,酒后驾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每况愈下 ....,但我们 仍然不能麻痹大意,依然需要警钟长鸣。 C.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 雕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 ....,流连忘返
D.国家重拳击碎力拓“间谍门”,揪“内鬼”,除“外患”,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一条 让国人震惊的铁矿石贿赂链呼之欲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 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B.“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 通形象的可能性。 C.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幕,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 其实,目前各国最需要的是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 D.我国的文言文,受孕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具备密切联系实 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近秘鲁在利马的斜坡上竖起很多捕雾网,以收取一定量的 ,生活在利马的人不得不花费高于普通水价6倍 的价格购买卡车运进来的干净水 ①被迫要从数英里以外的安第斯山脉的冰川上取水 ②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肆无忌惮地浪费水的时候 ③秘鲁首都和周边山区很少下雨 ④但是安第斯山脉的冰川面积正在缩小 ⑤这使人们非常担心有一天这里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水荒 ⑥生活在这里的人 A.②⑥①④⑤③B.③⑥①④⑤②C.②⑥①③④⑤D.③⑥①⑤② 16.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 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 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 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绝对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 作中回报您以惊喜。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4)将 (5) 改为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喻体,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画线句相同,并 能够形成排比。(6分)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大花园里,飞来飞去,酿制甘甜的蜂 蜜 仄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仿声与心声 《叔苴子内篇》载:八哥产于南方,人们捕捉它以后训练其说话。久之,八哥能模仿 人说几句话了。它整天叫来叫去,也就是人教它的那几句。蝉在院子里树上鸣叫,八哥听 到后嘲笑它的叫声。蝉对八哥说:“你能说人话,固然非常好。但你说的话都是别人的, 没有一句是你自己的,哪儿像我这样自由自在地唱着自己的心声呢。”八哥低下了头很惭 愧,一生再没有模仿人说话。 请以“仿声与心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主立意,确定文体,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D.国家重拳击碎力拓“间谍门”,揪“内鬼”,除“外患”,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一条 让国人震惊的铁矿石贿赂链呼之欲出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 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B.“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 通形象的可能性。 C.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幕,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 其实,目前各国最需要的是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 D.我国的文言文,受孕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具备密切联系实 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最近秘鲁在利马的斜坡上竖起很多捕雾网,以收取一定量的 水。 , , 。 , 。 ,生活在利马的人不得不花费高于普通水价 6 倍 的价格购买卡车运进来的干净水。 ①被迫要从数英里以外的安第斯山脉的冰川上取水 ②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肆无忌惮地浪费水的时候 ③秘鲁首都和周边山区很少下雨 ④但是安第斯山脉的冰川面积正在缩小 ⑤这使人们非常担心有一天这里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水荒 ⑥生活在这里的人 A.②⑥①④⑤③ B.③⑥①④⑤② C.②⑥①③④⑤ D.③⑥①⑤②④ 16.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 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5 分) 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 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绝对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 作中回报您以惊喜。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喻体,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画线句相同,并 能够形成排比。(6 分)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大花园里 , 飞 来 飞 去 , 酿 制 甘 甜 的 蜂 蜜; , , , ;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 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 , , ,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仿声与心声 《叔苴子•内篇》载:八哥产于南方,人们捕捉它以后训练其说话。久之,八哥能模仿 人说几句话了。它整天叫来叫去,也就是人教它的那几句。蝉在院子里树上鸣叫,八哥听 到后嘲笑它的叫声。蝉对八哥说:“你能说人话,固然非常好。但你说的话都是别人的, 没有一句是你自己的,哪儿像我这样自由自在地唱着自己的心声呢。”八哥低下了头很惭 愧,一生再没有模仿人说话。 请以“仿声与心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自主立意,确定文体,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高三语文答案 1.A(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并不是“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2.D(A.“已经深刻地影响……”说法不当,原文是“正在深刻地影响……″。B.当代视觉 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只“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两种,应在“表现形式”前加上“重要的” 这一限制词。C.说法绝对,应把“必定忽视了”改为“往往忽视了”。) 3.C(根据原文“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 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可知,“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 体现”的说法错误。) 4.C(覆:复核、复查) 5.A(B项①言其调兵,并非显其“善战”;C项②言其为官刚正,非见其“忠心”:D项②言其 被唐高祖授予官职,并不能表明其“忠心”。) 6.C(“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分析有误。) 7.(1)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在安定驻扎,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 怯。(大意2分;次,驻扎:意,猜想;各1分。) (2)贼军未能发觉他们,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译 出大意2分;“贼未之觉”句式;引,率领;去,距离;徇,侵占;各1分) 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人复 核陇西牧的文簿,査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 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 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 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竟 然到这个地步。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 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他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 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 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 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 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 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 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晩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 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 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 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 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 能以死报国!”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 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 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 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遺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 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 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 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 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 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 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高三语文答案 1.A(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并不是“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2.D (A.“已经深刻地影响……”说法不当,原文是“正在深刻地影响……"。B.当代视觉 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只“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两种,应在“表现形式”前加上“重要的” 这一限制词。C.说法绝对,应把“必定忽视了”改为“往往忽视了”。) 3.C(根据原文“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 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可知,“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 体现”的说法错误。) 4.C (覆:复核、复查) 5.A(B 项①言其调兵,并非显其“善战”;C 项②言其为官刚正,非见其“忠心”;D 项②言其 被唐高祖授予官职,并不能表明其“忠心”。) 6.C(“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分析有误。) 7.(1)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在安定驻扎,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 怯。(大意 2 分; 次,驻扎;意,猜想;各 1 分。) (2)贼军未能发觉他们,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译 出大意 2 分;“贼未之觉”句式;引,率领;去,距离;徇,侵占;各 1 分) 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人复 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 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 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 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竟 然到这个地步。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 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他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 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 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 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 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 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 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 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 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 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 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 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 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 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 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 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 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 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 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 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 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8.(6分) 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 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 风飘扬(2分)。 9.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 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 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 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10.(每空1分,共6分)(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1)C、D(C、“我”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肇教授;D、说“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不当,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会出现同事之间的流血斗争。因为壶里装 是沙子,维护它只不过是维持一种信念。全答对5分,答对一项得2分) (2)①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我” 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串联起来:②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 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③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 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①3分;②③答出一点即得 3分] (3)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 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 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人物形 象概括4分,“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意思对即可)每项2分;情节说 明2分) (4)探究示例:①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 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②从肇教授设计安排“一壶水”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 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 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③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 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④从“我”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 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本题可以从故 事情节、人物两个方面探究,只要阐发的道理符合文本即可。上面的4点每点2分,仅供参 12.(1)B、D.(答对一个选项给2分,两个都答对给5分)(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 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C.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 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 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 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 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 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 不在学问。(2分,意思对即可)②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 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2分)梁漱溟有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 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②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 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③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 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 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4)要点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观点 1分,语言表述1分
8.(6 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 分) 天津桥下,春水溶 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 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 风飘扬(2 分)。 9.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 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 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 的感情。(手法 1 分,分析 2 分,感情 2 分) 10.(每空 1 分,共 6 分)(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1)C、D(C、“我”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肇教授;D、说“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不当,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会出现同事之间的流血斗争。因为壶里装的 是沙子,维护它只不过是维持一种信念。全答对 5 分,答对一项得 2 分) (2)①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 “我” 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串联起来;②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 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③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 “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①3 分;②③答出一点即得 3 分] (3)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 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 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人物形 象概括 4 分,“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意思对即可)每项 2 分;情节说 明 2 分) (4)探究示例:①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 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②从肇教授设计安排“一壶水”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 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这 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③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 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④从“我”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 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本题可以从故 事情节、人物两个方面探究,只要阐发的道理符合文本即可。上面的 4 点每点 2 分,仅供参 考。) 12.(1)B、D.(答对一个选项给 2 分,两个都答对给 5 分)(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 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 C.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 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 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 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 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 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 不在学问。(2 分,意思对即可)②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 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2 分)梁漱溟有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 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2 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②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 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③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 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 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 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4)要点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 2 分,观点 1 分,语言表述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