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制冷装置设计》第3讲 制冷负荷的计算(1)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652.5KB,团购合买
第一节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一、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水文、风向、潮位等; 2、库房平面图、剖面图; 3、各冷间的进货量; 4、各冷间设计温度、相对湿度要求。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 (一)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以当地较长一段时间(近10~2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 1、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应取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五天的日平均温度(称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2、计算通风换气耗冷量时,应以每年最热月下午2点的月平均温度的历年平均值(即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摩设计 华国激m

冷 库 设 计

冷库设计 第三讲库房冷负荷的计算

第三讲 库房冷负荷的计算 冷库设计

冷库设计 第一节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水文、风向、潮位等; 2、库房平面图、剖面图 3、各冷间的进货量; 4、各冷间设计温度、相对湿度要求 设计参数的确定 (一)室外计算温度(t外)的确定 以当地较长一段时间(近10~2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 1、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应取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五天的日平均温 度(称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2、计算通风换气耗冷量时,应以每年最热月下午2点的月平均温度的 历年平均值(即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冷库设计 第一节 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一、基础资料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 (一)室外计算温度(t外)的确定 以当地较长一段时间(近10~20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 1、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应取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五天的日平均温 度(称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2、计算通风换气耗冷量时,应以每年最热月下午2点的月平均温度的 历年平均值(即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1、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水文、风向、潮位等; 2、库房平面图、剖面图; 3、各冷间的进货量; 4、各冷间设计温度、相对湿度要求

冷库设计 第一节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二)邻室计算温度(t邻)的确定 若邻间是冷藏间时,则按其设计库温来计算 若邻间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则应取该冷间空库保温的温度,即冷却 间按10%,冻结间按-10°C计算 若该冷间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 (三)室外计算相对湿度的确定 校核高温侧是否结露时,选用“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计算“通风换气”和“开门”热量时,取“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 度

冷库设计 第一节 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二)邻室计算温度(t邻)的确定 若邻间是冷藏间时,则按其设计库温来计算; 若邻间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则应取该冷间空库保温的温度,即:冷却 间按10 ℃ ,冻结间按-10℃计算; 若该冷间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 ℃计算。 (三)室外计算相对湿度的确定 校核高温侧是否结露时,选用“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计算“通风换气”和“开门”热量时,取“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 度

冷库设计 第一节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四)货物进出库时温度的确定 1、货物进库时的温度 (1)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35℃计算,已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4℃计算; (2)从外库调入的冻结货物温度按-8~-10℃计算 (3)冷藏车、船运来的冰鲜鱼虾温度取+15°℃,经整理后进入冷加工间 的温度则按鱼(虾)的用水温度 (4)鲜蛋、果蔬的进货温度,应按当地食品进库旺月的月平均温度,或 按室外计算温度乘以季节修正系数n1o 2、货物出库温度应根据冷库规模、产品品种以及产品冷加工工艺要求来 定,无具体要求时,下列数据可参考: (1)肉类从冷却间出库时温度可按+4℃; (2)肉类、鱼品从冻结间(或再冻间)出库时的温度可按-15℃计; (3)冷却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0°C; (4)冻结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18° (五)货物冷加工时间r的确定 参考表2-1-2

冷库设计 (四)货物进出库时温度的确定 1、货物进库时的温度 (1)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35℃计算,已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4℃计算; (2)从外库调入的冻结货物温度按-8~-10℃计算; (3)冷藏车、船运来的冰鲜鱼虾温度取+15℃,经整理后进入冷加工间 的温度则按鱼(虾)的用水温度; (4)鲜蛋、果蔬的进货温度,应按当地食品进库旺月的月平均温度,或 按室外计算温度乘以季节修正系数n1。 2、货物出库温度应根据冷库规模、产品品种以及产品冷加工工艺要求来 定,无具体要求时,下列数据可参考: (1)肉类从冷却间出库时温度可按+4℃; (2)肉类、鱼品从冻结间(或再冻间)出库时的温度可按-15℃计; (3)冷却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0℃; (4)冻结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18 ℃。 (五)货物冷加工时间г的确定 参考表2-1-2 第一节 计算的基础资料和一般规定

冷库设计 第一节冷间生产能力和贮藏吨位的计算 冷库的设计规模 冷库贮藏吨位可按下式计算 G ∑VF· G—各冷库贮藏吨位(t; 1000 v—一各冷藏间或贮冰间的公称容积(m3); 冷藏间或贮冰间的容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中的值;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3),按表2-1-4选用 冷藏间、贮冰间的容积利用系数 冷戴间公称容积(m) 〔高低温分别汇总 贮冰间净高(m) 50e~1000 ≤4.20 l00l~2000 0,50 4.21~5.00 20I~10000 5.01~6.0 10001~15000 0.60 >6.00

冷库设计 第一节 冷间生产能力和贮藏吨位的计算 三、冷库的设计规模 1000 V r i i i G   冷库贮藏吨位可按下式计算 =  G——各冷库贮藏吨位(t); Vi——各冷藏间或贮冰间的公称容积(m3); ηi —— 冷藏间或贮冰间的容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中的值; ri——食品的计算密度(kg/m3 ),按表2-1-4选用

冷库设计 第二节冷间内各项冷负荷的确定 库房耗冷量,即在单位时间里必须从库房内取走的热 量,根据产生的热源不同,库房耗冷量有下列五项内容: Q1—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Q2一货物热量; Q3—通风换气热量; Q4—电动机运转热量; Q5—操作热量

冷库设计 库房耗冷量,即在单位时间里必须从库房内取走的热 量,根据产生的热源不同,库房耗冷量有下列五项内容: Q1—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Q2—货物热量; Q3—通风换气热量; Q4—电动机运转热量; Q5—操作热量。 第二节 冷间内各项冷负荷的确定

冷库设计 第二节库房热量计算 围护结构传入热量Q1 Q1=k.F·a(tn-tn) Q1—围护结构传入热量(W); K—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 a——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 tW—一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内测计算温度(℃)

冷库设计 一、围护结构传入热量Q1 ( ) 1 w n Q = K F a t −t 第二节 库房热量计算 Q1——围护结构传入热量(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 F——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 a——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 tw——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 tn——围护结构内测计算温度(℃)

冷库设计 第二节库房热量计算 (一)传热系数K的确定 K 6—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厚度,m; 入—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附录二 n、a一库房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放热系数W/m2K,表2-2-1 R-—围护结构的总热阻,m2K/W,在确定隔热层厚度时常要用到 《规范》所推荐的R值。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放热系数aa 围护结构部位及环境条件 无防风设_的星面外墙的表面 aW/m·K)a(w/m,K) 冷网上为图樱或常遵房间的顶棚的外表面外播外部 紧邻其它建筑物的外表面 11.6 外墙和顶棚的内表面、内墙和楼板的表面,地面的 1冻结问、冷却间设有强力通风装置时 17.445 2冷却物冷藏间设有强力通风装置时 11.63 3冻结物冷藏间设送风的冷却设备时 14 ,冷回无机送风装置时 地面下为通风架空层 8.14 注:地面下为通风加热管遭和直接辅设于士壤上的地面以及半地下空外境埕入地下的部位,外表面政热 系蹩均可不计

冷库设计 1 1 1 i w i n K a a   = + +  (一)传热系数K的确定 第二节 库房热量计算 δi——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厚度,m; λi——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附录二 an、aw——库房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放热系数W/m2•K,表2-2-1。 R0——围护结构的总热阻,m 2•K/W,在确定隔热层厚度时常要用到 《规范》所推荐的R0值

冷库设计 第二节库房热量计算 (二)传热面积F的确定 1、屋面和地坪的面积; 2、楼板面积; 3、墙面积。 i8 屋面、地面、楼面、外堰和 内墙长宽度示意图 外墙和内墙高度示意图

冷库设计 (二)传热面积F的确定 第二节 库房热量计算 1、屋面和地坪的面积; 2、楼板面积; 3、墙面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