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临汾一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长治二中)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 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 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 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 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 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 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 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 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 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 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 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 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 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 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 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 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 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 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 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 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髙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 为“第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 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 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 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 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 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 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 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山西省四校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临汾一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长治二中)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 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 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 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 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 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 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 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 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 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 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 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 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 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 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 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 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 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 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 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 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 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 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 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 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 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 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 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 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 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 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 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 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 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 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 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 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 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 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 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 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 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 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 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 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 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 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 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 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 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 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 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
(选 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 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 明展开对话了。 B. 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 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 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 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 话。 D.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 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 诸国。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 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 对话。 B. 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 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 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 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 的过程。 D. 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 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 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 话与融合。 B.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 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 识。 C.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 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 分。 D. 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4~7 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 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 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
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 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 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 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 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 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 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 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 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 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 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 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 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 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 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髙行周津遺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 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 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 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分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 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 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 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 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 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 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 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 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 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 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 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 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 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 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 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 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 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 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 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 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B. 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C. 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D. 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 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 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C. 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 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D. 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 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 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 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 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5分) 译文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5分)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 是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运用夸张 的手法从人的角度极写蜀道之高危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 愿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A. 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 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 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 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C. 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 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 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 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7. 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5 分) 译 文: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 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 分) 9. 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 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运用夸张 的手法从人的角度极写蜀道之高危。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 愿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窖鹿 田洪波 老甄挖的鹿窖一连七天都扑了空,这让老甄有些急,离筹集鹿品进京献贡的日期 越来越近,他几乎每天都要把指头扳几个来回。他呆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小心翼翼査看自己挖的鹿窖是否出现了破绽,可每次总是把头摇了又摇 鹿窖就挖在马鹿经常出没的山道上,被枯树枝、浮土和草皮覆盖着。鹿窖的中间 和顶部摆有两层井字形的木杆,两层木杆相距四尺左右,上大下小。担心窖到的 马鹿受伤,老甄甚至心细地在窖里悬了一张“网床”,以使马鹿掉下去时四肢能 完好无损地被“网床”兜住。他还在鹿窖上放了盐,撒上了人尿,增加气味吸引 马鹿。 但马鹿好像与老甄捉起了迷藏,一连多天都没有动静 老甄多少有些泄气,索性坐在鹿窖一侧,拿出烟锅抽起烟来。烟是上等的烟,但 老甄却抽得没滋没味,下意识地叹出声。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抬头,突然看到了一头定定瞅向自己的马鹿。 老甄打眼便知,那是一头带了崽的母鹿,它一点平日里的警觉也没有,似乎被老 甄布下的鹿窖气味迷住了,只是犹豫地面向着老甄,两只耳朵不时忽闪着。 老甄的心深渊似地沉了一下。他知道,一贯小心谨慎的马鹿之所以敢与他面对, 完全是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所致。他虽然被伏历哈色坎48家猎户推为进京献 贡代表,但他也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那会让他不安,一如他当年逃荒 到这伏历哈色坎时一样。 那会儿,伏历哈色坎已是皇家围场禁区,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开垦荒地,并 小心捕猎,用野兽皮换回油盐、布匹、棉花、针线、锅碗刀勺等,日子才一天天 有了色彩。老甄尤其擅长窖鹿,渐渐在伏历哈色坎一带窖出了名气和地位。今年 他已窖到了十九头鹿,还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了 早几天,猎户头领交待老甄说,如此次按期完成皇家猎场所要求进献的鹿数,光 绪帝很有可能给伏历哈色坎增加拨付的银两,将其正式建为皇家鹿苑。届时,老 甄甚至有可能被封为七品鞑官,那样的话,他的祖坟可就冒了青烟了,这不能不 让老甄动心 老甄轻轻扔掉烟锅站起身,瞅着母鹿慢慢往后退。他不想惊动它,他只是希望它 能跟着他往前走。一点点走进他的陷阱。老甄的面色很难看。他有些矛盾,既希 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危险,又期望它能够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 以老甄的判断,如果母鹿掉进陷阱,它所怀的幼崽必死无疑。这未免有些残忍。 但老甄这会满脑子充斥的全是封官晋爵的事… 有一会儿,他甚至闭了眼睛往后退,他清楚地知道陷阱的路线。 母鹿低下头去嗅盐碱,它似乎很沉醉那个气味,有些贪婪地循着那股气味慢慢往 前走。 就这样,母鹿往前走,老甄往后退。 老甄在心里祈祷着,他知道他就要大功告成了。他甚至打定主意,封了官他就洗 手不干了,再娶一个二房,给他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 但母鹿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惊骇地瞅向老甄,老甄起始没明白,等他回头看 时,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他再往后退,就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了。老甄的脸都吓白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窖 鹿 田洪波 老甄挖的鹿窖一连七天都扑了空,这让老甄有些急,离筹集鹿品进京献贡的日期 越来越近,他几乎每天都要把指头扳几个来回。他呆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小心翼翼查看自己挖的鹿窖是否出现了破绽,可每次总是把头摇了又摇。 鹿窖就挖在马鹿经常出没的山道上,被枯树枝、浮土和草皮覆盖着。鹿窖的中间 和顶部摆有两层井字形的木杆,两层木杆相距四尺左右,上大下小。担心窖到的 马鹿受伤,老甄甚至心细地在窖里悬了一张“网床”,以使马鹿掉下去时四肢能 完好无损地被“网床”兜住。他还在鹿窖上放了盐,撒上了人尿,增加气味吸引 马鹿。 但马鹿好像与老甄捉起了迷藏,一连多天都没有动静。 老甄多少有些泄气,索性坐在鹿窖一侧,拿出烟锅抽起烟来。烟是上等的烟,但 老甄却抽得没滋没味,下意识地叹出声。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抬头,突然看到了一头定定瞅向自己的马鹿。 老甄打眼便知,那是一头带了崽的母鹿,它一点平日里的警觉也没有,似乎被老 甄布下的鹿窖气味迷住了,只是犹豫地面向着老甄,两只耳朵不时忽闪着。 老甄的心深渊似地沉了一下。他知道,一贯小心谨慎的马鹿之所以敢与他面对, 完全是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所致。他虽然被伏历哈色坎 48 家猎户推为进京献 贡代表,但他也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那会让他不安,一如他当年逃荒 到这伏历哈色坎时一样。 那会儿,伏历哈色坎已是皇家围场禁区,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开垦荒地,并 小心捕猎,用野兽皮换回油盐、布匹、棉花、针线、锅碗刀勺等,日子才一天天 有了色彩。老甄尤其擅长窖鹿,渐渐在伏历哈色坎一带窖出了名气和地位。今年 他已窖到了十九头鹿,还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了。 早几天,猎户头领交待老甄说,如此次按期完成皇家猎场所要求进献的鹿数,光 绪帝很有可能给伏历哈色坎增加拨付的银两,将其正式建为皇家鹿苑。届时,老 甄甚至有可能被封为七品鞑官,那样的话,他的祖坟可就冒了青烟了,这不能不 让老甄动心。 老甄轻轻扔掉烟锅站起身,瞅着母鹿慢慢往后退。他不想惊动它,他只是希望它 能跟着他往前走。一点点走进他的陷阱。老甄的面色很难看。他有些矛盾,既希 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危险,又期望它能够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 以老甄的判断,如果母鹿掉进陷阱,它所怀的幼崽必死无疑。这未免有些残忍。 但老甄这会满脑子充斥的全是封官晋爵的事…… 有一会儿,他甚至闭了眼睛往后退,他清楚地知道陷阱的路线。 母鹿低下头去嗅盐碱,它似乎很沉醉那个气味,有些贪婪地循着那股气味慢慢往 前走。 就这样,母鹿往前走,老甄往后退。 老甄在心里祈祷着,他知道他就要大功告成了。他甚至打定主意,封了官他就洗 手不干了,再娶一个二房,给他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 但母鹿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惊骇地瞅向老甄,老甄起始没明白,等他回头看 时,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他再往后退,就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了。老甄的脸都吓白了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他惊奇地望向母鹿,望向这个似乎很通人性的生灵。他又犯 起了犹豫,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制止母鹿踏进他的陷阱……老甄把嘴唇都不自觉地 咬出了血,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犹疑之间,“咕咚”一声,母鹿掉进了老甄的鹿窖。随着一声哀鸣,老甄 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甄最终在猎户头领那里得到了赞赏,但老甄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只是机 械地忙着备车进京。 二十只高大健壮的马鹿被分装在二十个笼子里,其他猎户筹备的鹿品也装了满满 两车,被护贡兵丁护送着浩浩荡荡开向京城。 无论老甄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那头母鹿似疯了般,不断将头别向笼子。 两天后,那头母鹿终于在笼子里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 把,护贡兵头目恼怒不已,下令将他关在了笼子里。 第二天早起,护贡兵丁发现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他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似 有什么问题难解一样。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自然段写老甄为窖鹿心急如焚,为后文尽管老甄内心矛盾但仍不放弃埋 下伏笔。老甄对封官进爵的渴望彻底打败了他内心的挣扎,这突显了老甄的虚伪。 B.老甄为窖鹿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连苦等好几天,还承受着感情上的煎熬, 可是母鹿却固执地撞死在笼子里,想到前功尽弃,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C.母鹿很有灵性,它仿佛看透了老甄挣扎的内心,因此一贯小心谨慎的它放松 了警惕,并且在老甄即将掉落悬崖的一刹那提醒了他,可还是没能逃脱被捕的命 D.老甄在母鹿被捕后并不高兴,尤其是母鹿决绝地撞死在笼子里使他的内心产 生了极大的愧疚和痛苦,最终选择死亡,文章结尾虽在意料之外,但亦在情理之 中 E.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质朴,但是展示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却震撼人心, 文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做了全方位的展 示 (2)主人公老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结尾“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这样的安排是在情理之中的。请 简要分析。(6分) (4)请从社会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的角度探究这篇小说的主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 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 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 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 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 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 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硏究成功是多年硏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 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他惊奇地望向母鹿,望向这个似乎很通人性的生灵。他又犯 起了犹豫,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制止母鹿踏进他的陷阱……老甄把嘴唇都不自觉地 咬出了血,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犹疑之间,“咕咚”一声,母鹿掉进了老甄的鹿窖。随着一声哀鸣,老甄 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甄最终在猎户头领那里得到了赞赏,但老甄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只是机 械地忙着备车进京。 二十只高大健壮的马鹿被分装在二十个笼子里,其他猎户筹备的鹿品也装了满满 两车,被护贡兵丁护送着浩浩荡荡开向京城。 无论老甄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那头母鹿似疯了般,不断将头别向笼子。 两天后,那头母鹿终于在笼子里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 一把,护贡兵头目恼怒不已,下令将他关在了笼子里。 第二天早起,护贡兵丁发现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他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似 有什么问题难解一样。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第一自然段写老甄为窖鹿心急如焚,为后文尽管老甄内心矛盾但仍不放弃埋 下伏笔。老甄对封官进爵的渴望彻底打败了他内心的挣扎,这突显了老甄的虚伪。 B. 老甄为窖鹿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连苦等好几天,还承受着感情上的煎熬, 可是母鹿却固执地撞死在笼子里,想到前功尽弃,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C. 母鹿很有灵性,它仿佛看透了老甄挣扎的内心,因此一贯小心谨慎的它放松 了警惕,并且在老甄即将掉落悬崖的一刹那提醒了他,可还是没能逃脱被捕的命 运。 D. 老甄在母鹿被捕后并不高兴,尤其是母鹿决绝地撞死在笼子里使他的内心产 生了极大的愧疚和痛苦,最终选择死亡,文章结尾虽在意料之外,但亦在情理之 中。 E. 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质朴,但是展示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却震撼人心, 文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做了全方位的展 示。 (2)主人公老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的结尾“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这样的安排是在情理之中的。请 简要分析。(6 分) (4)请从社会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的角度探究这篇小说的主旨。(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 年 10 月 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 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 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 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 月 6 日上午,一直不愿 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 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 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 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 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 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 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 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 事中药硏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一青蒿 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硏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 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 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 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 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 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 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 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⑤我国从1967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硏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 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 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 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 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 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査阅文 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 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 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髙温的情况下,青蒿的 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 提髙: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 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⑥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⑦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⑧“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 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 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 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 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⑨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 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 意 相关链接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 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 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 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 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 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 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 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 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 界约数 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 2 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 命。特别是上世纪 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 越美军因疟疾减员 80 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 20 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 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 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⑤我国从 1967 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 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 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 年,39 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 了以 640 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 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 200 多种中药的 380 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 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 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 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 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 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 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⑥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⑦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⑧“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 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 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 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 样一个例子。”这是 2011 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⑨2015 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 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 意。 相关链接:
①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 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 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 一日潜心科硏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 (2015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曾被称为三无 科学家》) 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 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 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 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 献给世界。 (2015年12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 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③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 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 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 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 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 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 的代号。 (好搜百科)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 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 B.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 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 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 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 D.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 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 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 (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 (3)请分析文本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 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女驸马》是一个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民间传说,可与梁祝、孟姜女、白蛇 传等传统才子佳人的故事并驾齐驱
①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 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 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 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 (2015 年 12 月 4 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 曾被称为三无 科学家》) 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 523 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 523 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 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 523 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 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 献给世界。 (2015 年 12 月 8 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 ——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③523 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 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 世纪 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 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 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 年 5 月 23 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 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 的代号。 (好搜百科)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 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 B. 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 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 C. 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 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 D. 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 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E.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 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 (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 分) (3)请分析文本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 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女驸马》是一个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民间传说,可与梁祝、孟姜女、白蛇 传等传统才子佳人的故事并驾齐驱
B.今天,全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李婷不孚 众望,以2:1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C.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生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是什么效果?震撼! D.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 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 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 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 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这如同生 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 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这全是观点和态 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 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 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 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D.只要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16.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 意。(6分)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 “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的俄 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 17.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 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 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 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答③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⑤ 改为 六、写作(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B. 今天,全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李婷不孚 众望,以 2:1 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C. 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生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是什么效果?震撼! D. 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 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 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 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 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 怀。 D.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 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这如同生 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 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这全是观点和态 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 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 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 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 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 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 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D. 只要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16.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3 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 意。(6 分)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 “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 19 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的俄 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 12 月 25 日在北京开展。 17. 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 回信,其中有 5 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 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 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答:①_______改为_______ ②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______ 改为_______ ④_______改为 _________ ⑤_______改为_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陋室的阳台上有两棵盆栽铁树,花盆虽然不漂亮,但铁树总生长着。时间一久, 主干就显得有些朝外空旷的空间倾斜。陋室主人为了让铁树的主干生长挺直,过 几个月就将铁树连同花盆一起转换一下方向。过了一段时间,铁树的主干就生长 端正了。但再过一段时间,铁树又向外倾斜。陋室主人就又重复着同样的举动 这样一来,铁树就生长得又高又端正。陋室主人常常端详着,心里美滋滋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1.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 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C(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 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 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5.B(“填沟壑”是死的自谦的说法) 6.B(应是“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 7.(1)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以”“故”“寻”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以”译成依据、遵循、按 照均可;“故”译成以前、原先、旧的均可;“寻”译为不久 或者:颜衎没有接到书信,因此按规矩去做,不久被属吏诉讼。(“以 故”“规”“寻”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以故”译成因此、因为这个缘 故:“规”名做状,按规矩;“寻”译为不久。) (2)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 病为由推辞不去。(“服除”“津遣”“赴阙”“辞”各1分,大意1分。“服 除”译成守丧期满,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均可:“津遣”译成资助遣送;“赴阙” 译成入朝;“辞”译成推辞。) 参考译文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 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 靠政绩而闻名。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 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 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 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 塞前面所做的事。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 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 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 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祖进贡。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 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 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守判
陋室的阳台上有两棵盆栽铁树,花盆虽然不漂亮,但铁树总生长着。时间一久, 主干就显得有些朝外空旷的空间倾斜。陋室主人为了让铁树的主干生长挺直,过 几个月就将铁树连同花盆一起转换一下方向。过了一段时间,铁树的主干就生长 端正了。但再过一段时间,铁树又向外倾斜。陋室主人就又重复着同样的举动。 这样一来,铁树就生长得又高又端正。陋室主人常常端详着,心里美滋滋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1.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 2 世纪到 7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C(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 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 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4.A 5.B (“填沟壑”是死的自谦的说法) 6.B (应是“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 7.⑴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 (“以”“故”“寻”被动句式各 1 分,大意 1 分。“以”译成依据、遵循、按 照均可;“故”译成以前、原先、旧的均可;“寻”译为不久。) 或者:颜衎没有接到书信,因此按规矩去做,不久被属吏诉讼。(“以 故”“规”“寻”被动句式各 1 分,大意 1 分。“以故”译成因此、因为这个缘 故;“规”名做状,按规矩;“寻”译为不久。) ⑵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 病为由推辞不去。(“服除”“津遣”“赴阙”“辞”各 1 分,大意 1 分。“服 除”译成守丧期满,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均可;“津遣”译成资助遣送;“赴阙” 译成入朝;“辞”译成推辞。) 参考译文: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 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 靠政绩而闻名。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 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 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 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 塞前面所做的事。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 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 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 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祖进贡。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 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 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