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 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干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 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 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黜、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 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 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內在的因由:—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山西省四校 2011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 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 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 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黜、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 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 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毎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岀世的宗教。作为岀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亨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 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 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 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 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 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 警惕,结党营私ˆ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 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 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 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 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 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 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 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 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 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
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 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C.墨家思想中相信鬼神的观点,不足以成为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B.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 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4~7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干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 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 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日:“明府吉征,不宜 若此。”诩日:吾哀颖川,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干金。并为太守, 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 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 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 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D.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 A.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B.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C.墨家思想中相信鬼神的观点,,不足以成为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B.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 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 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 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 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 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 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 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 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 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 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 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过辄闭阁自责 辄:就B.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 祖:饯送 C.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D.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 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 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 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 不作 7.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5分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 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 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 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 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过辄.闭阁自责 辄:就 B.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 祖:饯送 C.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吊:哀悼 D.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 过:路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3 分)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 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 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 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 不作。 7.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5 分)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 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 子鱼我所欲也》 (4)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时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个指挥 干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牧《阿房宫赋》)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 子·鱼我所欲也》) (4)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 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 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 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 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哂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 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 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 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 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 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 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 1000 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 年), 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 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 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 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 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 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 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 道、筑堡、栽树ˆ。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 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干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岀于军 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 余亩,获粮数干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 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 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 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 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 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 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 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 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 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ˇ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 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 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 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 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 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 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 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 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 19000 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 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 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 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 年),左宗棠在参 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 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 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 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 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 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 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 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 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 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 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 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 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千领薪俸的冗员,兰州 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 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 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 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 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 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 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6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济时,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率先 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 示。(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竭蹶,他 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
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 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 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 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 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 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 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 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 织呢局在创办后仅 4 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 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 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 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 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 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 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 4 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6 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济时,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率先 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 示。(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竭蹶,他 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 ....啊!
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又对眼下的生活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C.只有具备洞幽烛微的慧眼,才能在审察了解事物时,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 些假相所迷惑。 D.蒋介石对戴笠十分重用,言听计从。但蒋介石很快发现戴笠的军统特务人数已达到 数十万之众,担心养虎成患,所以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 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B.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 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 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 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 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 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警见这绿影,感觉到种 喜悦,便亳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①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②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③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④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 以随意伸进伸出 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A.②④③⑤① B.①②④③⑤ ③⑤①②④ D.④③①②⑤ 16.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有一天晚上将近11点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还在教室上课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 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 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及网民中引发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 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 请你选择事件一方进行简要评论,并写出理由,并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6分)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①,②;③, 六、写作(60分)
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又对眼下的生活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 C.只有具备洞幽烛微 ....的慧眼,才能在审察了解事物时,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 一些假相所迷惑。 D.蒋介石对戴笠十分重用,言听计从 ....。但蒋介石很快发现戴笠的军统特务人数已达到 数十万之众,担心养虎成患,所以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 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B.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 的 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 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 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 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 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 。 。 。 。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 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①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②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③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④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 以随意伸进伸出 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A.②④③⑤① B.①②④③⑤ C.③⑤①②④ D.④③①②⑤ 16.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5 分) 有一天晚上将近 11 点,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还在教室上课,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 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锁门 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及网民中引发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 课时间到晚 9 时 30 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 10 时 30 分。 请你选择事件一方进行简要评论,并写出理由,并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6 分)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 ① , ② ; ③ , ④ 。 六、写作(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