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命题:忻州一中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文人认为进入作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涵泳”与“玩味”的无声接 受方式,注重悉心揣摸与反复咀嚼,如嚼橄榄,如品香茗。“涵泳”这一概念由 朱熹率先提出,他认为诗的“语言有个血脉流通,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 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话底意思也”。诗的意象是一个活的整 体,内部有血脉贯通流转,而读诗之人反复涵泳感受,就会领悟到贯通整体的内 在血脉,如果多引外来道理对诗进行分解,必然破坏作品的艺术生命,感受不到 诗人的真正意思。与此同时,朱熹认为读诗要“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强调接 受者细腻感受的重要性。清代况周颐对此认识更为深入,“读诗之法,取前人名 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往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 泳玩索之”。接受者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 品的意境,沉入其中,思而得之,感而契之 其二,与“涵泳”和“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相补充的是“熟读”与“讽咏”的 有声接受方式,通过反复的吟咏讽诵逐渐悟入作品。明代胡应麟曾将文学作品分 成“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两个层面,他认为,“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 象风神,无方可执”。前者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有迹可循,能进行规范化的分析, 是进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后者是形式所暗示的意蕴与旨趣,不可坐实, 具有不确定性,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这就决定了读者只能在“熟读”和“讽 咏”中通过语言的节奏、声调与韵律去领略它。严羽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 须歌之抑扬,涕浃满襟,然后方识《离骚》。”沈德潜说:“读者静气按节,密 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都说明了读者按照作品 语言的节奏、声调去髙吟低唱,紧咏慢吟,从而领会到作品的妙处与味道。桐城 派散文家对此有更深入认识,刘大櫆认为读散文之法,重在音节揣摸,摸透了音 节,也就把握了作品内在风神,因此桐城派极力标举髙声诵读 无论是无声的接受方式,还是有声的接受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领会作者的 旨趣与作品的神韵,需要接受者以己之心参与作品的创造,为此,古代文人又推 出了“以意逆志”的观点。“以意逆志”并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是一种具体的接 受方式,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方式之中的一般接受原则。“意”是接受者的思想 情感,“志”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意逆志”是接受者从自己 主观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国古代的接受者对此有较深 入认识,梅尧臣的“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观点就强调了要以己之意去领 会作者之心;王夫之说,“读古人文字须以心入古文中”,才能得其神髓。这些 文学接受观,高扬了读者的主体性,承认了读者可以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理 解作品,不一定要与作者之意相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以“涵泳”和“玩味”作为阅读作品的方式,注重的是对作品进行悉心揣摸 与反复咀嚼,这是一种无声的接受方式
山西省忻州一中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 康杰中学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命题:忻州一中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 康杰中学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代文人认为进入作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涵泳”与“玩味”的无声接 受方式,注重悉心揣摸与反复咀嚼,如嚼橄榄,如品香茗。“涵泳”这一概念由 朱熹率先提出,他认为诗的“语言有个血脉流通,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 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话底意思也”。诗的意象是一个活的整 体,内部有血脉贯通流转,而读诗之人反复涵泳感受,就会领悟到贯通整体的内 在血脉,如果多引外来道理对诗进行分解,必然破坏作品的艺术生命,感受不到 诗人的真正意思。与此同时,朱熹认为读诗要“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强调接 受者细腻感受的重要性。清代况周颐对此认识更为深入,“读诗之法,取前人名 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往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 泳玩索之”。接受者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 品的意境,沉入其中,思而得之,感而契之。 其二,与“涵泳”和“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相补充的是“熟读”与“讽咏”的 有声接受方式,通过反复的吟咏讽诵逐渐悟入作品。明代胡应麟曾将文学作品分 成“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两个层面,他认为,“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 象风神,无方可执”。前者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有迹可循,能进行规范化的分析, 是进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后者是形式所暗示的意蕴与旨趣,不可坐实, 具有不确定性,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这就决定了读者只能在“熟读”和“讽 咏”中通过语言的节奏、声调与韵律去领略它。严羽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 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方识《离骚》。”沈德潜说:“读者静气按节,密 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都说明了读者按照作品 语言的节奏、声调去高吟低唱,紧咏慢吟,从而领会到作品的妙处与味道。桐城 派散文家对此有更深入认识,刘大櫆认为读散文之法,重在音节揣摸,摸透了音 节,也就把握了作品内在风神,因此桐城派极力标举高声诵读。 无论是无声的接受方式,还是有声的接受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领会作者的 旨趣与作品的神韵,需要接受者以己之心参与作品的创造,为此,古代文人又推 出了“以意逆志”的观点。“以意逆志”并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是一种具体的接 受方式,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方式之中的一般接受原则。“意”是接受者的思想 情感,“志”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意逆志”是接受者从自己 主观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国古代的接受者对此有较深 入认识,梅尧臣的“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观点就强调了要以己之意去领 会作者之心;王夫之说,“读古人文字须以心入古文中”,才能得其神髓。这些 文学接受观,高扬了读者的主体性,承认了读者可以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理 解作品,不一定要与作者之意相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以“涵泳”和“玩味”作为阅读作品的方式,注重的是对作品进行悉心揣摸 与反复咀嚼,这是一种无声的接受方式
B.“涵泳”这一阅读方式是朱熹率先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涵泳就能把诗读得通 畅,否则就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C.清代的况周颐认为,在阅读诗歌时接受者要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 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品的意境 D.“熟读”与“讽咏”是古人阅读作品的另一种方式,注重的是反复的吟咏讽 诵逐渐悟入,这是一种有声的接受方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的胡应麟认为,文学作品的“体格声调”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是读者进 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B.“兴象风神”是作品所蕴含的意蕴和旨趣,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具有不确 定性,应该有其相应的领略方法。 C.严羽和沈德潜的话都说明了领悟作品时诵读的重要性,读者要通过高吟低唱 紧咏慢吟去领会作品的妙处与味道。 D.“以意逆志”指的是无声或有声的接受方式,领会作者的旨趣与作品的神韵, 以己之心参与作品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在读诗的认识上,既从诗的整体贯通上要求读诗之人须反复涵泳感受, 也从“玩味义理,咀嚼滋味”上强调接受者去细腻感受。 B.刘大櫆认为读散文重在从揣摸音节上去把握作品内在风神,这与胡应麟认为 读者应该通过节奏等去领略作品的意蕴与旨趣是一致的。 C.从“以意逆志”的原则出发,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就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 入作品中,从而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成一致 D.梅尧臣和王夫之都强调了要领会文章的神髓,必须用“心”,必须充分发挥 读者的主体性,读者要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理解作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 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 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 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岀战,贼莫敢当其 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岀,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 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 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咸以彼众 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颕川孤危,势非 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 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岀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 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 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
B.“涵泳”这一阅读方式是朱熹率先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涵泳就能把诗读得通 畅,否则就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C.清代的况周颐认为,在阅读诗歌时接受者要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 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品的意境。 D.“熟读”与“讽咏”是古人阅读作品的另一种方式,注重的是反复的吟咏讽 诵逐渐悟入,这是一种有声的接受方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代的胡应麟认为,文学作品的“体格声调”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是读者进 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B.“兴象风神”是作品所蕴含的意蕴和旨趣,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具有不确 定性,应该有其相应的领略方法。 C.严羽和沈德潜的话都说明了领悟作品时诵读的重要性,读者要通过高吟低唱、 紧咏慢吟去领会作品的妙处与味道。 D.“以意逆志”指的是无声或有声的接受方式,领会作者的旨趣与作品的神韵, 以己之心参与作品的创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在读诗的认识上,既从诗的整体贯通上要求读诗之人须反复涵泳感受, 也从“玩味义理,咀嚼滋味”上强调接受者去细腻感受。 B.刘大櫆认为读散文重在从揣摸音节上去把握作品内在风神,这与胡应麟认为 读者应该通过节奏等去领略作品的意蕴与旨趣是一致的。 C.从“以意逆志”的原则出发,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就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 入作品中,从而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成一致。 D.梅尧臣和王夫之都强调了要领会文章的神髓,必须用“心”,必须充分发挥 读者的主体性,读者要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理解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4~7 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 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 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 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 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 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 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咸以彼众我寡, 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 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 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 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 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
“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 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柘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 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爵,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 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文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 评价。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C.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 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 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 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 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 责搜捕劫犯盜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 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 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柘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 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爵,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 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 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文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 评价。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C.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 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 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 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 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 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 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髙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 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8.柳诗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做简析。(5分) 9.两诗都写到了“山”,诗人借此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表达出自己心中国破家亡之痛与身世飘零之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査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 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8.柳诗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做简析。(5 分) 9.两诗都写到了“山”,诗人借此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 “ , ” 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 ” 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 , ” 表达出自己心中国破家亡之痛与身世飘零之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 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 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 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 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 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 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 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 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 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 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 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 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 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 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 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 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 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 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 伏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6分)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 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 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 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 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 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 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 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 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 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 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 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 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 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 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 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 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 伏。 E.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 分)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6 分)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村上春树:跑着跑着,明白了坚持的可贵 跑步进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准确说来是1982年的秋天。那时我33 岁 我关店歇业之后,也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便将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志野。那 带当时还是野草茂密的乡间,附近连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也没有,道路却是齐齐 整整。因为自卫队的基地就在附近,为了方便车辆来去,道路建得很是完备。恰 好我家近处有一个日本大学理工学部的操场,大清早那儿的400米跑道可以自由 地(或说擅自地)使用。因此,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一一也许是 别无他选一一选择了跑步。 成为职业小说家,让人觉得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闭店歇业后,开始了小 说家生涯,我和太太一一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我们决定,太 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变暗了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生活、 正经人的生活。不再从事服务业了,今后我们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 不见。我们以为,这样一种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伤大雅。此话好像重 复再三了: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于是, 我们从长达七年的“开”的生活,急转直下改为“闭”的生活。 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 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 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 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 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 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一一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才会为 更多的读者欢迎。而这,不才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不才是第一优 先事项么?这种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变。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 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将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 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开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跑不了太长的距离。20分钟,最多也就30 分钟左右,我记得,就跑这么一点点,便气喘吁吁地几乎窒息,心脏狂跳不已 两腿颤颤巍巍。因为很长时间不曾做过像样的运动,本也无奈。跑步的时候被邻 居看到,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就和为那个偶尔加在姓名后面的、带括号的“小说 家”头衔难为情一样。然而坚持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积极地接受了跑步这事儿, 与之相应,跑步的距离一点一点地增长。跑姿一类的东西也得以形成,呼吸节奏 变得稳定,脉搏也安定下来了。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 尽量不间断。 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 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我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来了 合用而结实的跑步鞋、便于奔跑的运动服、一块秒表,还买了专为初练跑步的人 写的入门书,读了。如此这般,人渐渐演变成了跑步者。 我是那种什么事儿都不做也会渐渐发胖的体质。这种体质或许也是一种幸运。比 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 等费劲的人生啊!然而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髙水平,身 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村上春树:跑着跑着,明白了坚持的可贵 跑步进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准确说来是 1982 年的秋天。那时我 33 岁。 我关店歇业之后,也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便将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志野。那一 带当时还是野草茂密的乡间,附近连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也没有,道路却是齐齐 整整。因为自卫队的基地就在附近,为了方便车辆来去,道路建得很是完备。恰 好我家近处有一个日本大学理工学部的操场,大清早那儿的 400 米跑道可以自由 地(或说擅自地)使用。因此,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也许是 别无他选——选择了跑步。 成为职业小说家,让人觉得最高兴的,是可以早睡早起。闭店歇业后,开始了小 说家生涯,我和太太——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彻底改变生活形态。我们决定,太 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变暗了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生活、 正经人的生活。不再从事服务业了,今后我们只见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人则尽量 不见。我们以为,这样一种小小的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伤大雅。此话好像重 复再三了: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的人,有必要在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于是, 我们从长达七年的“开”的生活,急转直下改为“闭”的生活。 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 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 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 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 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 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才会为 更多的读者欢迎。而这,不才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不才是第一优 先事项么?这种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变。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 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将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 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开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跑不了太长的距离。20 分钟,最多也就 30 分钟左右,我记得,就跑这么一点点,便气喘吁吁地几乎窒息,心脏狂跳不已, 两腿颤颤巍巍。因为很长时间不曾做过像样的运动,本也无奈。跑步的时候被邻 居看到,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就和为那个偶尔加在姓名后面的、带括号的“小说 家”头衔难为情一样。然而坚持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积极地接受了跑步这事儿, 与之相应,跑步的距离一点一点地增长。跑姿一类的东西也得以形成,呼吸节奏 变得稳定,脉搏也安定下来了。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 尽量不间断。 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 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我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来了 合用而结实的跑步鞋、便于奔跑的运动服、一块秒表,还买了专为初练跑步的人 写的入门书,读了。如此这般,人渐渐演变成了跑步者。 我是那种什么事儿都不做也会渐渐发胖的体质。这种体质或许也是一种幸运。比 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 等费劲的人生啊!然而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 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
和饮食,也无须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为数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 人,每每随着年龄増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便会 松弛,骨质便会变弱。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 这样的观点或许也适用于小说家的职业。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 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 ˉ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无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 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此言非自夸: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 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 无法企及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打算 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然而,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 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 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一个水源变得匮乏时,也能果决而迅疾地移到下一个 闲话休提。我就这样开始了跑步。33岁,是我当时的年龄,还足够年轻,但不 能说是“青年”了。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样的年龄,我开始了长跑 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出发点上一一虽然为时已晚 (节选自村上春树《当我谈跑 步时我谈些什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 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他25岁时开爵士乐酒吧,1982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 也开始了长跑。此后三十多年,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的 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 (摘自“百度百科”) ②集体性的运动不对我胃口。我发现,假如我能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做一件事, 切就都会变得轻松很多。而且,跑步用不着同伴,也不像打网球那样需要特别的 场地。你只要有一双跑鞋就够了。柔道也不适合我;我不是斗士。而长跑无关乎 战胜别人。你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不涉及其他任何人,然而你会处于一种内在 的斗争之中:我比上一次更强了吗?一次次地将自己推向使用极限,这就是跑步 的精髓所在。跑步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永远不会弃我而去,我能够应付得了它, 这一点跟我的性格是一致的。 (村上春树答《明镜周刊》记者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为了成为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才在关店歇业之后,将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 志野。 B.村上春树认为人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有规划,否则生活就会失当无序。 C.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每天的坚持,跑步给予了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乃至人 生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D.村上春树认为小说家构筑与读者“观念性”的人际关系是最有意义的 E.33岁才站在小说家的出发点上的村上春树自认“为时已晚”,表达了遗憾之
和饮食,也无须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为数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 人,每每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便会 松弛,骨质便会变弱。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 这样的观点或许也适用于小说家的职业。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 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 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无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 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此言非自夸: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 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 无法企及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打算 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然而,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 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 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一个水源变得匮乏时,也能果决而迅疾地移到下一个 去。 闲话休提。我就这样开始了跑步。33 岁,是我当时的年龄,还足够年轻,但不 能说是“青年”了。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样的年龄,我开始了长跑 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出发点上——虽然为时已晚。 (节选自村上春树《当我谈跑 步时我谈些什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村上春树(1949 年 1 月 12 日-),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 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他 25 岁时开爵士乐酒吧,1982 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 也开始了长跑。此后三十多年,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的 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 (摘自“百度百科”) ②集体性的运动不对我胃口。我发现,假如我能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做一件事,一 切就都会变得轻松很多。而且,跑步用不着同伴,也不像打网球那样需要特别的 场地。你只要有一双跑鞋就够了。柔道也不适合我;我不是斗士。而长跑无关乎 战胜别人。你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不涉及其他任何人,然而你会处于一种内在 的斗争之中:我比上一次更强了吗?一次次地将自己推向使用极限,这就是跑步 的精髓所在。跑步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永远不会弃我而去,我能够应付得了它。 这一点跟我的性格是一致的。 (村上春树答《明镜周刊》记者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为了成为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才在关店歇业之后,将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 志野。 B.村上春树认为人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有规划,否则生活就会失当无序。 C.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每天的坚持,跑步给予了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乃至人 生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D.村上春树认为小说家构筑与读者“观念性”的人际关系是最有意义的。 E.33 岁才站在小说家的出发点上的村上春树自认“为时已晚”,表达了遗憾之 情
(2)村上春树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择了跑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3)作为一篇小说家的人生自传,本文在内容安排与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请 简要回答。(6分) (4)村上春树成为著名作家的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阐述。(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 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②据美国媒体报道,扎克伯格的女儿才两个月大,刚当上爸爸的扎克伯格就已经 要教宝贝女儿学游泳啦! ③2015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 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机不可失 A.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时不我待 B.时不我待 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 C.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迫不及待 D.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 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 B.近日,“魏则西事件”广泛受到网民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査组进驻百度公司展开调查。 C.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 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査 D.法国巴黎暴恐事件和多名犯罪嫌疑人集体涉案事件的发生,中东难民群体在 欧洲社会的形象遭遇重大危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分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 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成功。 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 ①②③④⑤⑥ 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 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 是基于汉族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A.①⑥⑤④③② B.⑤③④②①⑥
(2)村上春树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择了跑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 分) (3)作为一篇小说家的人生自传,本文在内容安排与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请 简要回答。(6 分) (4)村上春树成为著名作家的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阐述。(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 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______。 ②据美国媒体报道,扎克伯格的女儿才两个月大,刚当上爸爸的扎克伯格就已经 _____要教宝贝女儿学游泳啦! ③2015 年 5 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 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机不可失,______。 A.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时不我待 B.时不我待 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 C.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迫不及待 D.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 17 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 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 B.近日,“魏则西事件”广泛受到网民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展开调查。 C.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 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 D.法国巴黎暴恐事件和多名犯罪嫌疑人集体涉案事件的发生,中东难民群体在 欧洲社会的形象遭遇重大危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 称。 , ; , 。 , 。中国于 2010 年 11 月 16 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成功。 ① 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 ② 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③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④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 ⑤ 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 ⑥ 是基于汉族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A.①⑥⑤④③② B.⑤③④②①⑥
C.④③⑤②①⑥ D.①⑥④③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5分)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需要信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一对辩证关 系 计划中也兼容市场。 后者 主要依靠计划“有形的手”来分配资源。受经济模式属性影响,就发展信用经济 而言 17.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 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请阅读下面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査数 据,完成各题。(6分)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A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每个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能出现具 体数字。(4分) ①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4月3日,杭州女子弯弯(网名)在北京一酒店遭陌生人强行拖拽,4月5 日凌晨,“弯弯”发帖公布这一事件并向警方报案求助。4月6日,涉事酒店首 次公开向“弯弯”和公众道歉,并承认管理服务不到位。不过,发布会持续时间 不到5分钟便匆匆收场。北京当地警方已经对弯弯做了笔录,并展开调査。弯弯 说她已经委托律师,准备用法律手段维权。网上,对此事的争论也很多,甚至有 人质疑“是否为炒作”。但是,更多是理性分析和对弯弯站出来维权的点赞。 对这一事件,你怎么看?请就事件中任意一方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 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16届高三年级第四次四校联考(A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否则就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不当,绝对化。朱熹强调的是涵咏对解 读诗文的重要性,而并非唯一性。 2.D原文说“以意逆志”并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是一种具体的接受方式,而是 贯穿于各种具体方式之中的一般接受原则
C.④③⑤②①⑥ D.①⑥④③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5 分)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需要信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一对辩证关 系。 ① ,计划中也兼容市场。 ② ,后者 主要依靠计划“有形的手”来分配资源。受经济模式属性影响,就发展信用经济 而言, ③ 。 17.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 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请阅读下面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 据,完成各题。(6 分) 项 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每个结论不超过 15 个字,不能出现具 体数字。(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6 年 4 月 3 日,杭州女子弯弯(网名)在北京一酒店遭陌生人强行拖拽,4 月 5 日凌晨,“弯弯”发帖公布这一事件并向警方报案求助。4 月 6 日,涉事酒店首 次公开向“弯弯”和公众道歉,并承认管理服务不到位。不过,发布会持续时间 不到 5 分钟便匆匆收场。北京当地警方已经对弯弯做了笔录,并展开调查。弯弯 说她已经委托律师,准备用法律手段维权。网上,对此事的争论也很多,甚至有 人质疑“是否为炒作”。但是,更多是理性分析和对弯弯站出来维权的点赞。 对这一事件,你怎么看?请就事件中任意一方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 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16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四校联考(A 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否则就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不当,绝对化。朱熹强调的是涵咏对解 读诗文的重要性,而并非唯一性。 2.D 原文说“以意逆志”并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是一种具体的接受方式,而是 贯穿于各种具体方式之中的一般接受原则
3.C“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成一致”分析不当,原文为“以意逆志”是接 受者从自己主观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C 5.B某祖某宗为庙号 6.D“未曾遭遇过败绩”错误。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时就曾兵败逃奔邺城 7.(1)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 文贵等人),宇文贵每次奋力反击,总是击败贼军。(5分,补充省略的主语、 “屯”“邀击”“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 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5分,“以”“争锋”“固”“可以”各1分, 句意通顺1分;“兵机倚伏”的翻译可灵活处理,“以”译为“用”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他的母亲在刚怀孕时,梦见有一位老人 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孩子,会使你长寿和富贵。”等到生下 来之后,样子和梦中的孩子长得很像,所以就用永贵作他的字。 他小时候跟着老师读书,曾放下书本感叹说:“男儿应当提着宝剑、骑着骏马纵 横疆场来博取公侯的封爵,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文学博士啊!”魏正光末年 贼军围攻夏州,刺史源子雍据城坚守,命宇文贵为统军。宇文贵前后经历数十次 战斗,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敢。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 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每次奋战,总是击败贼军。宇文贵后来跟从源子雍讨伐葛 荣,兵败逃奔邺城,遭到葛荣包围。贼军多次前来进攻,宇文贵总是从城上缒下 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芒。但是贼军实在众多,包围久久不能解除。于是 宇文贵就从地道悄悄出来,北上面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势,尔朱荣采纳他的建 议,于是宇文贵跟随尔朱荣在滏口活捉葛荣。 大统初年,他与独孤信进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献岀颍川投降,东魏派遣 将领尧雄、赵育率领两万士兵来攻打颍川。宇文贵从洛阳率二千人马前去救援, 大军驻扎在阳翟。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 “兵势变化,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尧雄等人必定认为颍川孤立危急, 力量不能与他们匹敌,而且认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 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如果颍川沦陷,我们在这里还能干什么?如果前进据守 颍川,有城池可以据守。尧雄见我们入城,出乎他的预料,(那么他们)进攻就 会犹豫不决,退兵又没有可能。然后(我们)与各军全力进击,即可所向披靡。 希望各位不要迟疑。”于是便进入颍川。尧雄等人率领军队逐渐向前推进,宇文 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阵势,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便持短 兵器步行着与敌人战斗。士兵都非常遵奉命令,尧雄大败,迅疾逃跑,赵育于是 投降。军队回师。魏文帝正在天游园,他命人把一只金制的酒器放在箭靶上,命 令在座的公卿们射箭,谁射中了就把金酒器赐给谁。宇文贵一箭射中,魏文帝笑 着说:“养由基的箭法精妙,正和你相当。”朝廷晋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十六年,他又升任为中外府左长史,晋位为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朝廷下诏命宇文贵代替尉迟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李光赐在盐 亭举兵反叛朝廷,跟他的同党一起进攻包围隆州;隆州人李柘也聚众造反,张遁 起兵响应。宇文贵便命叱奴兴救援隆州,又命成亚进攻李柘和张遁,情势紧迫 李、张二人投降,宇文贵将他们拘捕送往京师。宇文贵(因功)被任命为益州刺
3.C“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成一致”分析不当,原文为“以意逆志”是接 受者从自己主观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 C 5. B 某祖某宗为庙号。 6. D “未曾遭遇过败绩”错误。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时就曾兵败逃奔邺城。 7.(1)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 文贵等人),宇文贵每次奋力反击,总是击败贼军。(5 分,补充省略的主语、 “屯”“邀击”“辄”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 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5 分,“以”“争锋”“固”“可以”各 1 分, 句意通顺 1 分;“兵机倚伏”的翻译可灵活处理,“以”译为“用”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他的母亲在刚怀孕时,梦见有一位老人 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孩子,会使你长寿和富贵。”等到生下 来之后,样子和梦中的孩子长得很像,所以就用永贵作他的字。 他小时候跟着老师读书,曾放下书本感叹说:“男儿应当提着宝剑、骑着骏马纵 横疆场来博取公侯的封爵,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文学博士啊!”魏正光末年, 贼军围攻夏州,刺史源子雍据城坚守,命宇文贵为统军。宇文贵前后经历数十次 战斗,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敢。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 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每次奋战,总是击败贼军。宇文贵后来跟从源子雍讨伐葛 荣,兵败逃奔邺城,遭到葛荣包围。贼军多次前来进攻,宇文贵总是从城上缒下 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芒。但是贼军实在众多,包围久久不能解除。于是, 宇文贵就从地道悄悄出来,北上面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势,尔朱荣采纳他的建 议,于是宇文贵跟随尔朱荣在滏口活捉葛荣。 大统初年,他与独孤信进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献出颍川投降,东魏派遣 将领尧雄、赵育率领两万士兵来攻打颍川。宇文贵从洛阳率二千人马前去救援, 大军驻扎在阳翟。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 “兵势变化,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尧雄等人必定认为颍川孤立危急, 力量不能与他们匹敌,而且认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 一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如果颍川沦陷,我们在这里还能干什么?如果前进据守 颍川,有城池可以据守。尧雄见我们入城,出乎他的预料,(那么他们)进攻就 会犹豫不决,退兵又没有可能。然后(我们)与各军全力进击,即可所向披靡。 希望各位不要迟疑。”于是便进入颍川。尧雄等人率领军队逐渐向前推进,宇文 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阵势,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便持短 兵器步行着与敌人战斗。士兵都非常遵奉命令,尧雄大败,迅疾逃跑,赵育于是 投降。军队回师。魏文帝正在天游园,他命人把一只金制的酒器放在箭靶上,命 令在座的公卿们射箭,谁射中了就把金酒器赐给谁。宇文贵一箭射中,魏文帝笑 着说:“养由基的箭法精妙,正和你相当。”朝廷晋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十六年,他又升任为中外府左长史,晋位为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朝廷下诏命宇文贵代替尉迟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李光赐在盐 亭举兵反叛朝廷,跟他的同党一起进攻包围隆州;隆州人李柘也聚众造反,张遁 起兵响应。宇文贵便命叱奴兴救援隆州,又命成亚进攻李柘和张遁,情势紧迫, 李、张二人投降,宇文贵将他们拘捕送往京师。宇文贵(因功)被任命为益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