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 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 “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 “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 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 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 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 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 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 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 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 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 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 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 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 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 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 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 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 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 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 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 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 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晢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 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 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 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 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 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
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 考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 “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 “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 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 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 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 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 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 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 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 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 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 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 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 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 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 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 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 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 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 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 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 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 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 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 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 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 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
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 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 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 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 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 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 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 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 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 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 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 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答案】 1.B 【解析】 1.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张冠李戴,原文是说“他分别 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即尧舜禹为“王道” 的代表,“春秋五霸”为“霸道”的代表,选项中把二者顺序说颠倒了。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因果颠倒,根据原文第三 段可知,“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 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是原因,“《孟子》成‘经’之难可见 斑”是结果
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 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 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 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 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 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 “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 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 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 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 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 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张冠李戴,原文是说“他分别 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即尧舜禹为“王道” 的代表,“春秋五霸”为“霸道”的代表,选项中把二者顺序说颠倒了。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因果颠倒,根据原文第三 段可知,“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 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是原因,“《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 斑”是结果
3.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 三段,“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 的”,这一思想是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本”,而不是“王道”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创造病 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 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一一桌、椅、小巧的玩艺 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 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 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 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 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 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 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 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 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 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 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 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 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 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 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 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 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 个天蓝的扣子,夏天一一配上长白手套一一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 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 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 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 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 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 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 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 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 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 三段,“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 的”,这一思想是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本”,而不是“王道”。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创造病 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 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桌、椅、小巧的玩艺 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 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一 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 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 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 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 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 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 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 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 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 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 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 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 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 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 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 个天蓝的扣子,夏天——配上长白手套——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 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 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 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 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 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 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 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 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 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 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 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 月还清。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 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 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 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 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 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 期成块白纸,买了话匣和没买有什么分别呢?马上去再买新片是不敢想的,这个 月的下半已经很难过去了 看着那个机器,他们有点说不出的后悔。把它送回去损失一个月的钱与那三张片 子,是个办法,可他们俩连讨论这个事都不敢,因为买来时的欣喜是那么高。青 年是不肯认错,更不肯认自己呆蠢的。他们相对愣着,几乎不敢再瞧那个机器; 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块心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讲述了杨家夫妇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 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 去擦片子”就表现出她对留声机的珍爱。 C.“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运用了拟人手法;“拉他的袖口”形象生动地表 达出冬季即将到来的意思 D.杨家夫妇虽然没钱买大衣和皮包,但是他们深爱着对方,愿意放弃购置自己必 需的物品,去成全爱人。 E.小说把平凡的话语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 了简单的、有力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以“创造病”为题的妙处。 (4)小说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分别表现出杨家夫妇怎样的人生态度?请找出两处简 要分析。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CE (2)①从杨家夫妇心中的小疙瘩写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把生活中遇 到的问题比作小疙瘩,把最终结果比作花,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③ 小说第一段点出“创造”,与文题照应。④初步展现人物性格。从他们的家里到 处是这样的花,以及小疙瘩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在意在生活 中创造美 (3)①一语双关。“创造病”,既指主人公不恰当的“创造”是一种病,又指主 人公为自己创造了心病。②新颖别致,引人深思。“创造”是褒义词,“病”可 不是好事,这样的组合新奇有趣,发人深省。③揭示小说主旨。年轻人面对生活 时,要放弃虚荣心,不可为了创造美而给生活制造不必要的麻烦。④与情节发展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 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 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 月还清。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 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 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 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 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 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 期成块白纸,买了话匣和没买有什么分别呢?马上去再买新片是不敢想的,这个 月的下半已经很难过去了。 看着那个机器,他们有点说不出的后悔。把它送回去损失一个月的钱与那三张片 子,是个办法,可他们俩连讨论这个事都不敢,因为买来时的欣喜是那么高。青 年是不肯认错,更不肯认自己呆蠢的。他们相对愣着,几乎不敢再瞧那个机器; 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块心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讲述了杨家夫妇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 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 去擦片子”就表现出她对留声机的珍爱。 C.“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运用了拟人手法;“拉他的袖口”形象生动地表 达出冬季即将到来的意思。 D.杨家夫妇虽然没钱买大衣和皮包,但是他们深爱着对方,愿意放弃购置自己必 需的物品,去成全爱人。 E.小说把平凡的话语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 了简单的、有力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以“创造病”为题的妙处。 (4)小说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分别表现出杨家夫妇怎样的人生态度?请找出两处简 要分析。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CE (2)①从杨家夫妇心中的小疙瘩写起,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把生活中遇 到的问题比作小疙瘩,把最终结果比作花,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③ 小说第一段点出“创造”,与文题照应。④初步展现人物性格。从他们的家里到 处是这样的花,以及小疙瘩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在意在生活 中创造美。 (3)①一语双关。“创造病”,既指主人公不恰当的“创造”是一种病,又指主 人公为自己创造了心病。②新颖别致,引人深思。“创造”是褒义词,“病”可 不是好事,这样的组合新奇有趣,发人深省。③揭示小说主旨。年轻人面对生活 时,要放弃虚荣心,不可为了创造美而给生活制造不必要的麻烦。④与情节发展
相照应。主人公种种行为都与“创造”有关,种种心理也因“创造”而起。⑤突 显人物特点。主人公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致病,人物的性格与之相关。 (4)心理描写表现出的杨家夫妇的人生态度有:①“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 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人活着就要创造美 丽;②“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只考虑当 下;③“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 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④“要买就买下得去的, 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不能在面子上让人看不起 ①“人活着就要创造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为世界的美丽作贡献, 但创造美丽并不仅仅是创造外在的美;②“只考虑当下”,人应该活在当下,脚 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但不能一点也不考虑明天;③“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但不切实际的享受生活就不合适了;④“不能在 面子上让人看不起”,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人之常情,但过于在意进而影响到自己 的生活则不可取。 【解析】(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A,“戏谑、夸张的漫画 式手法”和“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理解错误,本文语言幽默但不戏谑 夸张,情节舒缓有致,并不曲折紧张;B,这一细节主要是刻画杨太太夫妇初得 留声机的欣喜之情,说“珍爱”不够准确;D,“他们深爱着对方”理解有误, 根据原文第五段,他们是“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只是为牺牲可 以不买”。(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2)本题考査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背景,再加上作品主题,几个方面互为作用,相 辅相成。本文第一段是交代杨家夫妇家庭生活状况,可称之为环境背景,那么在 内容上,它会对其它几要素起作用,从中找到叙写的要点,如“小疙 瘩”“花”“创造”等,分别对应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另外,从全文来 看,这里的“小疙瘩”是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花”指矛盾最后的结果,使用 了比喻,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3)本题考査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目是小说 的“文眼”,好的题目能对小说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如本文题目“创造病” 从内容上看,“创造”贯穿整个情节,“病”直指男女主人公性格,“创造病 的内涵即是小说主旨,可见,以此为题实为巧妙;而更巧的是,“创造病”既可 作为偏正短语理解,又可作为动宾短语理解,两种理解各有深意,因此,从技巧 上来说,这是一语双关;从感情色彩来看,褒贬组合,新颖别致。 (4)本题考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问,需要先从 文中找到心理描写,然后解读出蕴含的人生态度。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可选 取指向性较为明显的,如想买东西时为自己找的借口,买了之后面对欠债的自我 安慰,买非必需品留声机时的“穷大方”,这些“借口”“自我安慰”“穷大 方”正是人生态度的反映。第二问是探究题,可联系自身,谈谈对这些人生态度 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一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相照应。主人公种种行为都与“创造”有关,种种心理也因“创造”而起。⑤突 显人物特点。主人公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致病,人物的性格与之相关。 (4)心理描写表现出的杨家夫妇的人生态度有:①“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 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人活着就要创造美 丽;②“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只考虑当 下;③“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 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④“要买就买下得去的, 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不能在面子上让人看不起。 ①“人活着就要创造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为世界的美丽作贡献, 但创造美丽并不仅仅是创造外在的美;②“只考虑当下”,人应该活在当下,脚 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但不能一点也不考虑明天;③“要趁着年轻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但不切实际的享受生活就不合适了;④“不能在 面子上让人看不起”,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人之常情,但过于在意进而影响到自己 的生活则不可取。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A,“戏谑、夸张的漫画 式手法”和“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理解错误,本文语言幽默但不戏谑 夸张,情节舒缓有致,并不曲折紧张;B,这一细节主要是刻画杨太太夫妇初得 留声机的欣喜之情,说“珍爱”不够准确;D,“他们深爱着对方”理解有误, 根据原文第五段,他们是“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只是为牺牲可 以不买”。(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 (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背景,再加上作品主题,几个方面互为作用,相 辅相成。本文第一段是交代杨家夫妇家庭生活状况,可称之为环境背景,那么在 内容上,它会对其它几要素起作用,从中找到叙写的要点,如“小疙 瘩”“花”“创造”等,分别对应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另外,从全文来 看,这里的“小疙瘩”是指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花”指矛盾最后的结果,使用 了比喻,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题目是小说 的“文眼”,好的题目能对小说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如本文题目“创造病”, 从内容上看,“创造”贯穿整个情节,“病”直指男女主人公性格,“创造病” 的内涵即是小说主旨,可见,以此为题实为巧妙;而更巧的是,“创造病”既可 作为偏正短语理解,又可作为动宾短语理解,两种理解各有深意,因此,从技巧 上来说,这是一语双关;从感情色彩来看,褒贬组合,新颖别致。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问,需要先从 文中找到心理描写,然后解读出蕴含的人生态度。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可选 取指向性较为明显的,如想买东西时为自己找的借口,买了之后面对欠债的自我 安慰,买非必需品留声机时的“穷大方”,这些“借口”“自我安慰”“穷大 方”正是人生态度的反映。第二问是探究题,可联系自身,谈谈对这些人生态度 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 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 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 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 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髙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 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 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 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 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 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 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 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 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 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 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 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 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 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 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 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 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 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 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 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 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 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 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 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 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 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 2006 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 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 10 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 过 10 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 31 个省 700 多个市都已 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 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 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 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 10 年的 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 去,需要总结过去 10 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 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 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 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 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 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 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 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 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 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 到 6 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 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 到 12 岁小学教育阶段是 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 到 18 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 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 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 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 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 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 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 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 4%。 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 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 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 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 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
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 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 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 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髙,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 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 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 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记者由李克强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 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D.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 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 国家的。 E.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 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2)邬书林认为要提倡全民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3)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4)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 读率。 【答案】(1)AE (2)①国家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加 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全民阅读条件;③按照阅读规律办理,养成阅读习惯;④ 专家学者要做好阅读表率并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①有条理。如:邬书林在谈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使用了“首 先”“其次”“第三”这样的词语,层次清晰。②有说服力。如:邬书林在谈全 民阅读情况及新技术提升阅读效能等问题时,列举数据,既客观又有说服力。③ 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我国全民阅读的相关问题。如:对近十年来开展全民阅 读活动做得如何持肯定态度;对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承认问题确实存在,并 指出亟待提升。 (4)原因:①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存在文盲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经历了较长的 过程,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②统计指标还不完善。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 式的阅读数据尚未纳入其中。 做法:①提高阅读意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不仅能获取知 识,而且能提髙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国民素质。②注重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要 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更要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子阅读。③遵循阅读规律, 制定阅读计划,努力做到终身阅读。 【解析】(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认为阅读主 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理解错误,原文中邬书林说“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 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 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C,“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
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 量比原来增长了 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 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 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 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 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 10 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 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 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记者由李克强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 1/10” 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D.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 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 国家的。 E.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 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2)邬书林认为要提倡全民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3)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4)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 读率。 【答案】(1)AE (2)①国家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加 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全民阅读条件;③按照阅读规律办理,养成阅读习惯;④ 专家学者要做好阅读表率并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①有条理。如:邬书林在谈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使用了“首 先”“其次”“第三”这样的词语,层次清晰。②有说服力。如:邬书林在谈全 民阅读情况及新技术提升阅读效能等问题时,列举数据,既客观又有说服力。③ 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我国全民阅读的相关问题。如:对近十年来开展全民阅 读活动做得如何持肯定态度;对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承认问题确实存在,并 指出亟待提升。 (4)原因:①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存在文盲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经历了较长的 过程,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②统计指标还不完善。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 式的阅读数据尚未纳入其中。 做法:①提高阅读意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不仅能获取知 识,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国民素质。②注重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要 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更要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子阅读。③遵循阅读规律, 制定阅读计划,努力做到终身阅读。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认为阅读主 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理解错误,原文中邬书林说“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 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 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C,“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
重视”无中生有。D,“一定会超过”理解错误,原文是说“一定会赶上”。(答 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 区域,题目所问“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其实就是记者提的第三个问题,那么答 题区域就是邬书林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这段话中“打好这三个基础”前的三 句话即是分别从国家、各级政府、全民三个角度提出的做法,另外不要忽略本段 最后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为 一篇访谈文章,邬书林的回答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从这个角度来看,邬 书林的语言严谨规范,有理有据。可抓住他的回答中的突出特点,如“首先”“其 次”“第三”,可见条理清晰:“1/10”“80%”等数据,可见严谨有说服力 “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可见客观公正。 (4)本题考査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第一问,可从文中 总结归纳,倒数第二段邬书林的回答中前两点即是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第二问 可结合文本相关信息和自身实际,文中第五段和最后一段都谈到国民阅读的经验 和方法,分别从阅读意识和阅读方式的角度概括即可。 评卷人「得分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 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 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 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 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 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 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 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 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 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 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 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 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 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 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 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 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重视”无中生有。D,“一定会超过”理解错误,原文是说“一定会赶上”。(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 区域,题目所问“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其实就是记者提的第三个问题,那么答 题区域就是邬书林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这段话中“打好这三个基础”前的三 句话即是分别从国家、各级政府、全民三个角度提出的做法,另外不要忽略本段 最后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为 一篇访谈文章,邬书林的回答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从这个角度来看,邬 书林的语言严谨规范,有理有据。可抓住他的回答中的突出特点,如“首先”“其 次”“第三”,可见条理清晰;“1/10”“80%”等数据,可见严谨有说服力; “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可见客观公正。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第一问,可从文中 总结归纳,倒数第二段邬书林的回答中前两点即是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第二问, 可结合文本相关信息和自身实际,文中第五段和最后一段都谈到国民阅读的经验 和方法,分别从阅读意识和阅读方式的角度概括即可。 评卷人 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 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 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 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 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 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 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 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 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 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 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 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 ①云重赞构逆,令夷其 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 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 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②。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 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③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 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④,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7.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 书 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 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 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 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 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 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査验证据发现均 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9.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答案】 7.A 9.(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 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解析】 6.本题考査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 并比较选项,辅助判断。本题四个选项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两点:“刺史赵皋及契 丹大将杨耨姑”和“击走之”。分析这两点,前句中的“及”表明并列关系,说 明“赵皋”和“杨耨姑”都是“杀”的对象,因此在“杨耨姑”后断开;后句中 “之”是代词,代指契丹兵,是“击走”的对象,因此在“之”后断开。由此可 判断C为正确选项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 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7.下列对文中加标注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 书。 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 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C.乾德,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 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 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 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 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 赞仍然率领所辖军队奋力作战。 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 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 9.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答案】 6.C 7.A 8.D 9.(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 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 并比较选项,辅助判断。本题四个选项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两点:“刺史赵皋及契 丹大将杨耨姑”和“击走之”。分析这两点,前句中的“及”表明并列关系,说 明“赵皋”和“杨耨姑”都是“杀”的对象,因此在“杨耨姑”后断开;后句中 “之”是代词,代指契丹兵,是“击走”的对象,因此在“之”后断开。由此可 判断 C 为正确选项
7.本题考査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 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 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之后提拔他为刺史”理 解错误,原文是说“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即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 9.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需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 字字落实,尤其注意得分点:(1)“密”:暗中;“市”:买;“构逆”:谋反 “夷”:铲平,消除,这里指诛杀;(2)“禽”:通“擒”;“鞫问”:审问 “弃市”:死刑的一种,这里指处以死刑。 【备注】【参考译文】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髙强,作战勇 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乾佑年间,节度使 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 叛乱平息后,重赞凭借军功兼任端州刺史。后周初年,重赞转任护圣左厢都指挥 使。不久,出朝为郑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广顺年间,升任义成军节度使。 期间,黄河曾屡次决口,他亲自率领年轻力壮的男子,堵住了大程、六合两大堤 的决口,得到太祖颁诏褒奖。 周世宗柴荣出师征北汉刘崇,让重赞担任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 进统所部居周师战阵西侧,樊爱能和何徽部居东侧。战斗开始后,樊爱能、何徽 临阵逃走,只有白重赞与李重进率部拼力作战。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 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北汉并州军大败。战后,世宗诛杀了樊爱能等人, 白重赞则凭借战功被任为保大军节度使。等到周世宗率军征太原时,让河阳节度 使刘伺担任随驾都部署,任命白重赞做他的副将。(大军行进途中,)忻州监军闻 讯杀死忻州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举忻州全城投降周师。(然忻州虽降) 而契丹军势仍然很强盛。于是世宗命白重赞和符彦卿率部攻击契丹军并打退了他 们。世宗得胜还京后,改任白重赞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校检太尉。接着周师征讨 淮南,世宗使重赞率三千护卫亲军驻防颖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营马步军虞候, 不久升任彰义军节度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 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 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 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 把情况汇报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 晓此事。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 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 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 要详细査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 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开宝二年,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开宝三年, 白重赞去世,享年62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7.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 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 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之后提拔他为刺史”理 解错误,原文是说“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即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需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 字字落实,尤其注意得分点:(1)“密”:暗中;“市”:买;“构逆”:谋反; “夷”:铲平,消除,这里指诛杀;(2)“禽”:通“擒”;“鞫问”:审问; “弃市”:死刑的一种,这里指处以死刑。 【备注】【参考译文】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 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乾佑年间,节度使 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 叛乱平息后,重赞凭借军功兼任端州刺史。后周初年,重赞转任护圣左厢都指挥 使。不久,出朝为郑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广顺年间,升任义成军节度使。 期间,黄河曾屡次决口,他亲自率领年轻力壮的男子,堵住了大程、六合两大堤 的决口,得到太祖颁诏褒奖。 周世宗柴荣出师征北汉刘崇,让重赞担任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 进统所部居周师战阵西侧,樊爱能和何徽部居东侧。战斗开始后,樊爱能、何徽 临阵逃走,只有白重赞与李重进率部拼力作战。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 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北汉并州军大败。战后,世宗诛杀了樊爱能等人, 白重赞则凭借战功被任为保大军节度使。等到周世宗率军征太原时,让河阳节度 使刘伺担任随驾都部署,任命白重赞做他的副将。(大军行进途中,)忻州监军闻 讯杀死忻州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举忻州全城投降周师。(然忻州虽降) 而契丹军势仍然很强盛。于是世宗命白重赞和符彦卿率部攻击契丹军并打退了他 们。世宗得胜还京后,改任白重赞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校检太尉。接着周师征讨 淮南,世宗使重赞率三千护卫亲军驻防颖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营马步军虞候, 不久升任彰义军节度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 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 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 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 把情况汇报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 晓此事。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 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 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 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 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开宝二年,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开宝三年, 白重赞去世,享年 62 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