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 成分,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 (catalysts),具有许多与蛋白质相同的物理化学 o 性质 1.两性离子的性质:氨基酸 2.酶具有胶体性质:大分子 3.热稳定性较差:次级键 4.可溶解性:亲疏水性 5.酶的变性:次级键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 成分,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 (catalysts),具有许多与蛋白质相同的物理化学 性质。 1. 两性离子的性质:氨基酸 2. 酶具有胶体性质:大分子 3. 热稳定性较差:次级键 4. 可溶解性:亲疏水性 5. 酶的变性:次级键 酶
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的优缺点: ·优点:高效、专一、条件温和、可控。 ·缺点:不稳定、难回收、难提纯。 ·固定化酶: ·利用物理及化学的处理方法,将水溶性酶或细胞与固 体的水不溶性支持物(或称载体)相结合,使其既不 溶于水,又能保持酶和微生物的活性
• 酶催化反应的优缺点: • 优点:高效、专一、条件温和、可控。 • 缺点:不稳定、难回收、难提纯。 • 固定化酶: • 利用物理及化学的处理方法,将水溶性酶或细胞与固 体的水不溶性支持物(或称载体)相结合,使其既不 溶于水,又能保持酶和微生物的活性。 酶催化反应
固定化酶起源 1953年,Grubhofev和Schleith首先开始了酶固 定化研究,并第一次实现了酶的固定化。 1960年,日本的千畑一郎开始了氨基酰化酶固定 化研究,开始了将固定酶应用在工业上的第一步 1969年,千畑一郎成功地将氨基酰化酶反应用于 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实现了酶连续反应的工 业化。这是世界上固定化酶用于工业的开端 。 1973年,千烟一郎再次在工业上成功地固定化大 肠杆菌细胞,成功实现了L一天冬氨酸连续生产
1953年,Grubhofev和Schleith首先开始了酶固 定化研究,并第一次实现了酶的固定化。 1960年,日本的千畑一郎开始了氨基酰化酶固定 化研究,开始了将固定酶应用在工业上的第一步。 1969年,千畑一郎成功地将氨基酰化酶反应用于 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实现了酶连续反应的工 业化。这是世界上固定化酶用于工业的开端。 1973年,千畑一郎再次在工业上成功地固定化大 肠杆菌细胞,成功实现了L-天冬氨酸连续生产。 固定化酶起源
固定化酶方法 热处 载体结合法 交联 法 包埋法 (细 胞) 物理 离子 共价 吸附 结合 网格 微囊 法 法 法 型 型
固定化酶方法 载体结合法 物理 吸附 法 离子 结合 法 共价 结合 法 交联 法 包埋法 网格 型 微囊 型 热处 理 (细 胞)
吸附法(adsorption) ·常用有机载体 纤维素、骨胶原、火棉胶及面筋、蔗渣等 ·常用无机载体 氧化铝、硅藻土、沸石、高岭土、多孔玻璃、硅 胶等
吸附法(adsorption) • 常用有机载体 纤维素、骨胶原、火棉胶及面筋、蔗渣等 • 常用无机载体 氧化铝、硅藻土、沸石、高岭土、多孔玻璃、硅 胶等
共价结合法(Covalent) 重氮法是将带芳香族氨基的载体,先用NaNO, 和稀盐酸酸处理成重氮盐衍生物,再在中性偏碱 (H8-9)条件下与酶蛋白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固 定化酶 卤代烃烷基化反应具有卤素取代的芳香环或含 有卤素取代的杂环的高聚物以及含有卤乙酰基的 高聚物,可以通过烷基化、芳香基化,在碱性条 件下,与酶分子上的氨基、酚基、巯基等反应。 最普遍的基团是:氨基、羧基以及苯环,且被 偶联的基团应是酶活性的非必需基团
共价结合法(Covalent) • 重氮法 是将带芳香族氨基的载体,先用NaNO2 和稀盐酸酸处理成重氮盐衍生物,再在中性偏碱 (pH8-9)条件下与酶蛋白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固 定化酶。 • 卤代烃烷基化反应 具有卤素取代的芳香环或含 有卤素取代的杂环的高聚物以及含有卤乙酰基的 高聚物,可以通过烷基化、芳香基化,在碱性条 件下,与酶分子上的氨基、酚基、巯基等反应。 • 最普遍的基团是:氨基、羧基以及苯环,且被 偶联的基团应是酶活性的非必需基团
交联法 基本原理是酶分子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 得到三维的交联网状结构;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 酶分子与惰性蛋白间或酶分子与载体间进行交联 反应,把酶蛋白分子彼此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网 络结构的固定化酶。 常用的交联试剂是戊二醛和双耦联苯胺-2,2'二磺 酸,常与吸附法或包埋法配合使用
交联法 • 基本原理是酶分子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 得到三维的交联网状结构; •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 酶分子与惰性蛋白间或酶分子与载体间进行交联 反应,把酶蛋白分子彼此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网 络结构的固定化酶。 • 常用的交联试剂是戊二醛和双耦联苯胺-2,2’-二磺 酸,常与吸附法或包埋法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