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情理观 Q主 第一章文人临水:感性的情感系统 人与水的关系是由对立恐惧走向亲近欣赏的。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条件下,浩瀚、汹涌 的水常常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这时人们不可能对它产生美感。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自 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 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如《淮南子·精卫填海》中所写的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如《淮南子·女娲补天》“……水 浩洋而不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海水危险、可怕,不可让人产生美感。后来随着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水对人类的威胁逐渐减轻,人水关系才发 展到亲近与欣赏,于是就渐次出现了以“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为内容的音乐、绘画和 文艺作品,这时的“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进入了文人的情感世界。 水之于深情惜别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君子之别浓于水。以水为意象,抒写离“乡”之恋、朋友 惜别,是水文化的一大功用。 以李白为例,在他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四百七十多个,平均每两三首 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写惜别的为数不少。下面就李白的三首借别诗做简单的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写的是太白游谭之后,在汪伦家勾留的数日里,汪伦及其村民常以美酒款待 应酬完毕,太白未及特意向汪伦辞行,便解舟启航。不料汪伦知其归期,便带了一帮村民 手拉着手,踩着节拍来为太白送行。这让太白始料不及太白当时正处于“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迷惘时刻面对这份醇厚的友情感动不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漂向何方,都将对这份人世间的温情永志不忘。潭水再深,不 及汪伦情深,这恐怕是潭水所能表达的最高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将挚友孟浩然送上一叶扁舟,扁舟扬帆起航,渐地 远去,最后迷失在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 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 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 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金陵酒肆留别》诗人面对金陵子弟的热情送行,留时痛饮,走时驻足。“请君试问东
水文化情理观 Q 主 第一章 文人临水:感性的情感系统 人与水的关系是由对立恐惧走向亲近欣赏的。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条件下,浩瀚、汹涌 的水常常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这时人们不可能对它产生美感。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自 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 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如《淮南子·精卫填海》中所写的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如《淮南子·女娲补天》“……水 浩洋而不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海水危险、可怕,不可让人产生美感。后来随着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水对人类的威胁逐渐减轻,人水关系才发、 展到亲近与欣赏,于是就渐次出现了以“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为内容的音乐、绘画和 文艺作品,这时的“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进入了文人的情感世界。 一、水之于深情惜别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君子之别浓于水。以水为意象,抒写离“乡”之恋、朋友 惜别,是水文化的一大功用。 以李白为例,在他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四百七十多个,平均每两三首 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写惜别的为数不少。下面就李白的三首惜别诗做简单的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写的是太白游谭之后,在汪伦家勾留的数日里,汪伦及其村民常以美酒款待。 应酬完毕,太白未及特意向汪伦辞行,便解舟启航。不料汪伦知其归期,便带了一帮村民, 手拉着手,踩着节拍来为太白送行。这让太白始料不及.太白当时正处于“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迷惘时刻,面对这份醇厚的友情感动不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漂向何方,都将对这份人世间的温情永志不忘。潭水再深,不 及汪伦情深,这恐怕是潭水所能表达的最高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将挚友孟浩然送上一叶扁舟,扁舟扬帆起航,渐地 远去,最后迷失在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 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 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 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金陵酒肆留别》诗人面对金陵子弟的热情送行,留时痛饮,走时驻足。“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极言情之恳切,意之绵长。沈德潜于《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末句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以上三首诗,同是以水寄情,但角度各异。《赠汪伦》重写水的“深度”,《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重写水的“广度”,《金陵酒肆留别》重写水的“长度”。多姿多态的离情别意, 同中求变的笔法,李白可谓写水的“魔丈”。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波光里金柳(新娘)的艳影,那在水底招摇的青荇,那 榆荫下犹如碎虹的一潭清泉……一切都是“轻轻的”“悄悄的”,犹如秋叶之静美,本想疯 狂寻梦的诗人,却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因为静美于心,不忍放歌,因为分别在即,不能 放歌,只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生于斯,长于斯。全诗以水之静美,极言自己再 别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无奈奈何。 二、水之于男女别恋 俗语有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水,像一杯酒,似涩非涩,似苦非苦,似甜非甜 这是一种凄苦惆怅的水文化,是一首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血泪之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廷筠《秋思》)这首词写思妇天天倚 楼远眺,望人不归的绝望和坚持。用“独”写形、用“望”拟态。在她的秋波里:余辉脉脉, 不忍退去;绿水悠悠,含恨无穷:芳草离离,肝肠寸裂。真是“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又如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源于《孟子·尽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经历过雄浑 壮观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宋玉《高唐赋》里“巫 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说,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里,诗人 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除此女子,纵是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也 不能让他心动。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 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坚贞的爱情。李商隐《无题》诗:“春蚕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的贞不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维、李商隐写的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 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 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而水再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的中,宛然成了一个爱情的勇士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 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他们的爱情会有重重艰难 险阻,而“小鱼”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爱的人,相反相成间流露出 诗人的一腔赤诚。即不管处境多艰,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 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了,那么“我”也就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诗人裴多菲 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撼地。 成语“望穿秋水、鱼水之欢、水性杨花”,讲的是男女倾慕之情。水性的温柔清纯、悠 远绵长,波光的潋滟多情、浪花的飞扬激昂,无不让文人墨士遐思冥想。他们择水而居,临 水而咏,江河湖海无不寄托着他们的绵绵情丝。 《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让人遐思无限。美 丽佳人,被一河阻隔,那飘渺的水域种升腾起来的朦胧,那漂碧淸波里幻化岀的妩媚,怎不 让人春心荡漾?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极言情之恳切,意之绵长。沈德潜于《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末句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以上三首诗,同是以水寄情,但角度各异。《赠汪伦》重写水的“深度”,《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重写水的“广度”,《金陵酒肆留别》重写水的“长度”。多姿多态的离情别意, 同中求变的笔法,李白可谓写水的“魔丈”。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波光里金柳(新娘)的艳影,那在水底招摇的青荇,那 榆荫下犹如碎虹的一潭清泉……一切都是“轻轻的”、“悄悄的”,犹如秋叶之静美,本想疯 狂寻梦的诗人,却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因为静美于心,不忍放歌,因为分别在即,不能 放歌,只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生于斯,长于斯。全诗以水之静美,极言自己再 别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无奈奈何。 二、水之于男女别恋 俗语有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水,像一杯酒,似涩非涩,似苦非苦,似甜非甜。 这是一种凄苦惆怅的水文化,是一首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血泪之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廷筠《秋思》)这首词写思妇天天倚 楼远眺,望人不归的绝望和坚持。用“独”写形、用“望”拟态。在她的秋波里:余辉脉脉, 不忍退去;绿水悠悠,含恨无穷;芳草离离,肝肠寸裂。真是“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又如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源于《孟子·尽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经历过雄浑 壮观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宋玉《高唐赋》里“巫 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说,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里,诗人 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除此女子,纵是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也 不能让他心动。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 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坚贞的爱情。李商隐《无题》诗:“春蚕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的贞不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维、李商隐写的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 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 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而水再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的中,宛然成了一个爱情的勇士。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 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他们的爱情会有重重艰难 险阻,而“小鱼”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爱的人,相反相成间流露出 诗人的一腔赤诚。即不管处境多艰,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 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了,那么“我”也就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诗人裴多菲 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撼地。 成语“望穿秋水、鱼水之欢、水性杨花”,讲的是男女倾慕之情。水性的温柔清纯、悠 远绵长,波光的潋滟多情、浪花的飞扬激昂,无不让文人墨士遐思冥想。他们择水而居,临 水而咏,江河湖海无不寄托着他们的绵绵情丝。 《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让人遐思无限。美 丽佳人,被一河阻隔,那飘渺的水域种升腾起来的朦胧,那漂碧清波里幻化出的妩媚,怎不 让人春心荡漾?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 竹枝词是巴渝流行的一种民歌中,声调宛转动人。本词写的是一位初恋少女追慕心目中 的白马王子,可不确知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 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流水如镜。在这种撩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耳熟 的的歌声,原来是心上人从江边走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点意思。这,给了她 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梅雨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有些 捉摸不透。全词以形象朴素的语言,将初恋少女的迷惘、眷恋、不安和期待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生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的是一河隔断同通行路,两地相思共一心的苦水。至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推陈出 新,赞美了天上人间的浪漫爱情:“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 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从中国古今诗文中看,水能承载千变万化的人类情感,是一种极不定性的文学意象。但 为其不定性,才演绎了中国水文化的多姿多态。 水之于离人心上秋 “愁”,又名“心上秋”,因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得名。词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对“愁”做出了贴切而有合理的解释,更为透彻的是又于“心 上秋”前加“离人”修饰,准确地表现出离人怕秋,遇秋成“愁”的意韵。自孔子“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以来,水便又成了愁的催生剂。当悲苦哀愁袭上心头,文人经常想到水,向水 倾吐郁于心中的苦水。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物化和视化的效果。如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晩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的李清照,追怀往事,痛 不欲生。满腔愁苦,喷涌而岀:“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闻说——也拟—只恐”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李清照泛舟双溪的心理历程。愁重舟轻, 令人撕心裂肺。 愁重之人当首推南唐李煜。平时李煜“好声色,不恤政事”,被俘归宋后,他写的《相 见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到了泣血无泪的 程度。“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对转瞬即逝的宫廷生活的留恋:“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则包含着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浩叹 李煜归宋三年,所作《虞美人》,故国之思显露,宋太宗便密令毒死李煜。因此,《虞美 人》就等于是他的绝命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一问一答,万斛愁恨,如怨如慕。“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次 流露出对纸醉金迷生活的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舂水向东流”,愁恨如江水肆 溢,让人痛不欲生 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寄愁于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扁舟客他乡,睹水见漂泊。 25岁的李白,离蜀出有,穿巴渝,过三峡,来楚地,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渡远荆门外, 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 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夜晩,宽阔平静的江面投下月亮的倩影,如天降明镜,熠熠生辉 清晨,原野上空,云蒸霞蔚,美如海市蜃楼。江山多娇,李白思绪万千,忽而生思乡幽情: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流行的一种民歌中,声调宛转动人。本词写的是一位初恋少女追慕心目中 的白马王子,可不确知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 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流水如镜。在这种撩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耳熟 的的歌声,原来是心上人从江边走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点意思。这,给了她 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梅雨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有些 捉摸不透。全词以形象朴素的语言,将初恋少女的迷惘、眷恋、不安和期待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的是一河隔断同通行路,两地相思共一心的苦水。至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推陈出 新,赞美了天上人间的浪漫爱情:“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 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从中国古今诗文中看,水能承载千变万化的人类情感,是一种极不定性的文学意象。但 为其不定性,才演绎了中国水文化的多姿多态。 三、水之于离人心上秋 “愁”,又名“心上秋”,因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得名。词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对“愁”做出了贴切而有合理的解释,更为透彻的是又于“心 上秋”前加“离人”修饰,准确地表现出离人怕秋,遇秋成“愁”的意韵。自孔子“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以来,水便又成了愁的催生剂。当悲苦哀愁袭上心头,文人经常想到水,向水 倾吐郁 于心中的苦水。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物化和视化的效果。如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的李清照,追怀往事,痛 不欲生。满腔愁苦,喷涌而出:“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闻说---也拟---只恐”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李清照泛舟双溪的心理历程。愁重舟轻, 令人撕心裂肺。 愁重之人当首推南唐李煜。平时李煜“好声色,不恤政事”,被俘归宋后,他写的《相 见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到了泣血无泪的 程度。“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对转瞬即逝的宫廷生活的留恋;“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则包含着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浩叹。 李煜归宋三年,所作《虞美人》,故国之思显露,宋太宗便密令毒死李煜。因此,《虞美 人》就等于是他的绝命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一问一答,万斛愁恨,如怨如慕。“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次 流露出对纸醉金迷生活的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恨如江水肆 溢,让人痛不欲生。 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寄愁于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扁舟客他乡,睹水见漂泊。 25岁的李白,离蜀出有,穿巴渝,过三峡,来楚地,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渡远荆门外, 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 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夜晚,宽阔平静的江面投下月亮的倩影,如天降明镜,熠熠生辉; 清晨,原野上空,云蒸霞蔚,美如海市蜃楼。江山多娇,李白思绪万千,忽而生思乡幽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以水来抒写愁情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韶华 易逝之感;白居易《长相思》中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是闺 中怀人之怨;辛弃疾《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报报国无门之恨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人生失意之 愁:余光中的“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两岸分离之忧。 仿佛中国人的一切忧愁只有付诸江河湖海,才算找到了归宿;仿佛中国人的一切苦难, 只有交给水,才能演奏出一首首悲歌怨曲,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 疾《念奴娇》)。 四、水之于宦海浮沉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育人,人必爱山水。这种山水之恋随着仕途进退、时代更替 而愈益浓烈。仕人迁客,于宦海之中,或浮或沉,或喜或悲,大都怡情山水。于是涌现出了 不计其数的讴歌祖国河山的壮美篇章,为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起了不容忽视的 作用 游于宦海的仕人迁客,因各自心态所致,其临水之情亦异。 无意于仕途又强入仕途的,心如止水。如袁宏道,他生性耿直,酷爱山水,在出任吴县 县令的两年间,曾七次上书辞职,可说史无前例。《满井游记》有云:“于时冰皮始解,波 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此美景,让 他神清气爽,并决定“余之游将自此始”。在这里,袁宏道的尘世俗务被明净的清水洗涤殆 尽。又如他在《极乐寺纪游》写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 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作者一路游来,桥下之水柔如白练,两水夹 堤,堤似水中洲。水之净之柔,堤之孤之傲,优美的景色又令作者“叹西湖胜境”,“了 此山水一段情障”。这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旅行。袁宏道能从沉重的俗务中断然抽身,来到一 个陌生的世界,多么惬意。人生在世,诚然有很重的拖累,但我们总可以偷得闲暇,到那轻 松与欢颜的世界去。水是这世界的托底,水荡起深藏的童趣与顽劣。袁宏道是真正飘逸于灵 山秀水的君子,他的文章已化作匹匹绸缎,装点着五千年华夏的锦绣河山。 谢灵运,出生华门,自幼聪颖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后因权臣徐羡之猜忌,被逐出京 都,谪守永嘉,是年冬,久病不愈。次年春登楼观景,轻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池塘里的春草因池的避风、塘的滋养又发荣滋长生,园里柳树上 唱歌的鸟儿又换了新的一茬,来表述时间流逝,新陈代谢的必然。结句“持操岂独古,无闷 征在今!”以典明志,免遭祸端。 水,洗去了尘世对这两位仕人心灵的污染,引领着他们超越人世的功利,回到了自然 回到了水边。水,滋润了袁宏道的心;水,拯救了谢灵运的灵魂。 孟浩然则有别于袁宏道,40岁游京师前,有用世之志。所作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有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 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四句,气势雄浑壮阔,象征着盛唐蒸蒸日上的国 势,暗含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后四句以隐喻手法,抒引荐之渴望,既不失尊 又写明了意旨。好像在说,英明的张丞相啊,您能亲自主持国政,我真是钦佩不已;不 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您左右,对你只能徒生敬意了 素味平生,而毛遂自荐,真是水淄急而壮人胆。 至此,孟倍受张九龄和王维的欣赏,虽应进士举不第,但颇有诗名。一日,于王维内署 巧遇玄宗,玄宗问孟有何新作,孟即朗诵五律:“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念到“不才明主弃” 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终被放归襄阳故里,隐士终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以水来抒写愁情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韶华 易逝之感;白居易《长相思》中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是闺 中怀人之怨;辛弃疾《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报报国无门之恨;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人生失意之 愁;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两岸分离之忧。 仿佛中国人的一切忧愁只有付诸江河湖海,才算找到了归宿;仿佛中国人的一切苦难, 只有交给水,才能演奏出一首首悲歌怨曲,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辛弃 疾《念奴娇》) 。 四、水之于宦海浮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育人,人必爱山水。这种山水之恋随着仕途进退、时代更替 而愈益浓烈。仕人迁客,于宦海之中,或浮或沉,或喜或悲,大都怡情山水。于是涌现出了 不计其数的讴歌祖国河山的壮美篇章,为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起了不容忽视的 作用。 游于宦海的仕人迁客,因各自心态所致,其临水之情亦异。 无意于仕途又强入仕途的,心如止水。如袁宏道,他生性耿直,酷爱山水,在出任吴县 县令的两年间,曾七次上书辞职,可说史无前例。《满井游记》有云: “于时冰皮始解,波 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此美景,让 他神清气爽,并决定“余之游将自此始”。在这里,袁宏道的尘世俗务被明净的清水洗涤殆 尽。又如他在《 极乐寺纪游》写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 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作者一路游来,桥下之水柔如白练,两水夹 堤,堤似水中洲。水之净之柔,堤之孤之傲,优美的景色又令作者“叹西湖胜境”, “了 此山水一段情障”。这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旅行。袁宏道能从沉重的俗务中断然抽身,来到一 个陌生的世界,多么惬意。人生在世,诚然有很重的拖累,但我们总可以偷得闲暇,到那轻 松与欢颜的世界去。水是这世界的托底,水荡起深藏的童趣与顽劣。袁宏道是真正飘逸于灵 山秀水的君子,他的文章已化作匹匹绸缎,装点着五千年华夏的锦绣河山。 谢灵运,出生华门,自幼聪颖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后因权臣徐羡之猜忌,被逐出京 都,谪守永嘉,是年冬,久病不愈。次年春登楼观景,轻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池塘里的春草因池的避风、塘的滋养又发荣滋长生,园里柳树上 唱歌的鸟儿又换了新的一茬,来表述时间流逝,新陈代谢的必然。结句“持操岂独古,无闷 征在今!”以典明志,免遭祸端。 水,洗去了尘世对这两位仕人心灵的污染,引领着他们超越人世的功利,回到了自然, 回到了水边。水,滋润了袁宏道的心;水,拯救了谢灵运的灵魂。 孟浩然则有别于袁宏道,40岁游京师前,有用世之志。所作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有云:“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 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气势雄浑壮阔,象征着盛唐蒸蒸日上的国 势,暗含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后四句以隐喻手法,抒引荐之渴望,既不失尊 严,又写明了意旨。好像在说,英明的张丞相啊,您能亲自主持国政,我真是钦佩不已;不 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您左右,对你只能徒生敬意了。 素昧平生,而毛遂自荐,真是水湍急而壮人胆。 至此,孟倍受张九龄和王维的欣赏,虽应进士举不第,但颇有诗名。一日,于王维内署, 巧遇玄宗,玄宗问孟有何新作,孟即朗诵五律:“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念到“不才明主弃” 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终被放归襄阳故里,隐士终生
无缘仕途的孟浩然,悲愤茫然,牢骚满腹。他在《早寒江上有怀》写道:“……我家襄 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望孤帆远 去无法偕同的怅惘和欲归不得的郁积。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的孟浩然,并没有像李白一样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直呼“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是心澄如水。他在《夜归鹿门歌》中说:“山寺鸣钟昼已 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闻钟声,望抢渡,神情 自若,心态平和,并唤起了联想: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隐居)了。孟浩然是幸福的, 也是幸运的,他能够走出功利,走向“无闷”。 仕人之中,也不乏引吭高歌,渴望大展宏图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显曹操气吞山河之霸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抒苏轼万丈之豪情:“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李白东山再起之渴望 第二章圣哲临水:理性的哲理天堂 水在承载人类情感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性的光芒。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的《秋水》(节选)是以水说理见长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河伯“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望洋兴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河伯见到大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先的自满是多么幼稚可笑。不过,当意识了自己的错 误时,他能及时自我反省,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了河伯的反省,海神若因势利导教育河伯:“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文章由河到海,由海至于天地,最后海神若强调: 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 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时空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情理上,阅历 有限,知识无限;认识上,大小贵贱,绝非一成不变 从教材中汲取知识,吸收营养,启迪智慧,时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类似《秋水》 一样给人开启情智的优美诗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屡见不鲜。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启发人们:为了理想,为了成功,拼死一决 “水中捞月”,启发人们:不要白费力气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饮水思源”,启发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本。 “水至清则无鱼”,启发人们:对人不要太计较太苛刻,否则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启发人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锲而不舍,就 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启发人们:学习贵在不断积累,只有时时补充 新知,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舂”,启发人们:没落、腐朽事物丝毫不能阻挡历 史前进的车轮;进步的、新生的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启发人们:现在常常用以比喻人的阅历视野 广阔了,追求的目标就会相应提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启发人们:要想望得远,必 须站得高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启发人们:要自强不息,不 因年老而悲观。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启发人们:趋近美好的人或事,就会优先取
无缘仕途的孟浩然,悲愤茫然,牢骚满腹。他在《早寒江上有怀》写道:“……我家襄 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望孤帆远 去无法偕同的怅惘和欲归不得的郁积。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的孟浩然,并没有像李白一样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直呼“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是心澄如水。他在《夜归鹿门歌》中说:“山寺鸣钟昼已 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闻钟声,望抢渡,神情 自若,心态平和,并唤起了联想: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隐居)了。孟浩然是幸福的, 也是幸运的,他能够走出功利,走向“无闷”。 仕人之中,也不乏引吭高歌,渴望大展宏图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显曹操气吞山河之霸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抒苏轼万丈之豪情;“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李白东山再起之渴望。 第二章 圣哲临水:理性的哲理天堂 水在承载人类情感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性的光芒。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的《秋水》(节选)是以水说理见长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河伯“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望洋兴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河伯见到大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先的自满是多么幼稚可笑。不过,当意识了自己的错 误时,他能及时自我反省,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了河伯的反省,海神若因势利导教育河伯:“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文章由河到海,由海至于天地,最后海神若强调: “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 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时空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情理上,阅历 有限,知识无限;认识上,大小贵贱,绝非一成不变。 从教材中汲取知识,吸收营养,启迪智慧,时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类似《秋水》 一样给人开启情智的优美诗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屡见不鲜。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启发人们:为了理想,为了成功,拼死一决。 “水中捞月”, 启发人们:不要白费力气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饮水思源”, 启发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本。 “水至清则无鱼”, 启发人们:对人不要太计较太苛刻,否则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启发人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锲而不舍,就 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 启发人们:学习贵在不断积累,只有时时补充 新知,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发人们:没落、腐朽事物丝毫不能阻挡历 史前进的车轮;进步的、新生的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启发人们:现在常常用以比喻人的阅历视野 广阔了,追求的目标就会相应提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启发人们:要想望得远,必 须站得高。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启发人们:要自强不息,不 因年老而悲观。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启发人们:趋近美好的人或事,就会优先取
得某种地位或利益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启发人们:正义的事业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涤荡 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邪恶势力终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启发人们:纵使你才能被埋没,纵使你身处困 境,也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发人们:为人处世要有大海一样的宽阔胸襟,以容纳 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启发人们:党员干部要代表群众利益,从群众中来,道群 众中去;脱离群众就会危及自身。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格言),启发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启发人们:运动的事物最具生命力或不易受侵蚀 第三章文外关水: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I.2008年第1期总第419期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山水意象的文化构成与山水文化的起源赵辉陈江敬 IL浅论水文化与生命起源、审美观念、文化类型作用关系李川 II华文出版社东轩书趣文丛文人临水张耀南 IV.从文学中感受水文化的魅力——《100篇咏水诗文》评介尉天骄 水文化情理观 Q主 第一章文人临水:感性的情感系统 人与水的关系是由对立恐惧走向亲近欣赏的。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条件下,浩瀚、汹涌 的水常常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这时人们不可能对它产生美感。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自 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 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如《淮南子·精卫填海》中所写的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如《淮南子·女娲补天》“……水 浩洋而不息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海水危险、可怕,不可让人产生美感。后来随着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水对人类的威胁逐渐减轻,人水关系才发、 展到亲近与欣赏,于是就渐次出现了以“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为内容的音乐、绘画和 文艺作品,这时的“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进入了文人的情感世界。 、水之于深情惜别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君子之别浓于水。以水为意象,抒写离“乡”之恋、朋友 惜别,是水文化的一大功用。 以李白为例,在他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四百七十多个,平均每两三首 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写惜别的为数不少。下面就李白的三首借别诗做简单的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得某种地位或利益。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启发人们:正义的事业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涤荡 一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邪恶势力终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启发人们:纵使你才能被埋没,纵使你身处困 境,也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启发人们:为人处世要有大海一样的宽阔胸襟,以容纳 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启发人们:党员干部要代表群众利益,从群众中来,道群 众中去;脱离群众就会危及自身。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格言),启发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启发人们:运动的事物最具生命力或不易受侵蚀。 第三章 文外关水: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I.2008年第1期总第419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山水意象的文化构成与山水文化的起源 赵辉 陈江敬 II.浅论水文化与生命起源、审美观念、文化类型作用关系 李川 III.华文出版社 东轩书趣文丛 文人临水 张耀南 IV. 从文学中感受水文化的魅力——《100篇咏水诗文》评介 尉天骄 水文化情理观 Q 主 第一章 文人临水:感性的情感系统 人与水的关系是由对立恐惧走向亲近欣赏的。在生产力极端底下的条件下,浩瀚、汹涌 的水常常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这时人们不可能对它产生美感。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自 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就像 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如《淮南子·精卫填海》中所写的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如《淮南子·女娲补天》“……水 浩洋而不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海水危险、可怕,不可让人产生美感。后来随着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水对人类的威胁逐渐减轻,人水关系才发、 展到亲近与欣赏,于是就渐次出现了以“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为内容的音乐、绘画和 文艺作品,这时的“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进入了文人的情感世界。 一、水之于深情惜别 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君子之别浓于水。以水为意象,抒写离“乡”之恋、朋友 惜别,是水文化的一大功用。 以李白为例,在他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四百七十多个,平均每两三首 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写惜别的为数不少。下面就李白的三首惜别诗做简单的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写的是太白游谭之后,在汪伦家勾留的数日里,汪伦及其村民常以美酒款待。 应酬完毕,太白未及特意向汪伦辞行,便解舟启航。不料汪伦知其归期,便带了一帮村民, 手拉着手,踩着节拍来为太白送行。这让太白始料不及太白当时正处于“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迷惘时刻,面对这份醇厚的友情感动不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漂向何方,都将对这份人世间的温情永志不忘。潭水再深,不 及汪伦情深,这恐怕是潭水所能表达的最高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将挚友孟浩然送上一叶扁舟,扁舟扬帆起航,渐地 远去,最后迷失在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 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 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 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金陵酒肆留别》诗人面对金陵子弟的热情送行,留时痛饮,走时驻足。“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极言情之恳切,意之绵长。沈德潜于《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末句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以上三首诗,同是以水寄情,但角度各异。《赠汪伦》重写水的“深度”,《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重写水的“广度”,《金陵酒肆留别》重写水的“长度”。多姿多态的离情别意 同中求变的笔法,李白可谓写水的“魔丈”。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波光里金柳(新娘)的艳影,那在水底招摇的青荇,那 榆荫下犹如碎虹的一潭清泉……一切都是“轻轻的”、“悄悄的”,犹如秋叶之静美,本想疯 狂寻梦的诗人,却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因为静美于心,不忍放歌,因为分别在即,不能 放歌,只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生于斯,长于斯。全诗以水之静美,极言自己再 别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无奈奈何 二、水之于男女别恋 俗语有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水,像一杯酒,似涩非涩,似苦非苦,似甜非甜 这是一种凄苦惆怅的水文化,是一首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血泪之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廷筠《秋思》)这首词写思妇天天倚 楼远眺,望人不归的绝望和坚持。用“独”写形、用“望”拟态。在她的秋波里:余辉脉脉, 不忍退去;绿水悠悠,含恨无穷:芳草离离,肝肠寸裂。真是“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又如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源于《孟子·尽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经历过雄浑 壮观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宋玉《高唐赋》里“巫 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说,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里,诗人 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除此女子,纵是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也 不能让他心动。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写的是太白游谭之后,在汪伦家勾留的数日里,汪伦及其村民常以美酒款待。 应酬完毕,太白未及特意向汪伦辞行,便解舟启航。不料汪伦知其归期,便带了一帮村民, 手拉着手,踩着节拍来为太白送行。这让太白始料不及.太白当时正处于“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迷惘时刻,面对这份醇厚的友情感动不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漂向何方,都将对这份人世间的温情永志不忘。潭水再深,不 及汪伦情深,这恐怕是潭水所能表达的最高主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将挚友孟浩然送上一叶扁舟,扁舟扬帆起航,渐地 远去,最后迷失在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 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 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 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金陵酒肆留别》诗人面对金陵子弟的热情送行,留时痛饮,走时驻足。“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极言情之恳切,意之绵长。沈德潜于《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末句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以上三首诗,同是以水寄情,但角度各异。《赠汪伦》重写水的“深度”,《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重写水的“广度”,《金陵酒肆留别》重写水的“长度”。多姿多态的离情别意, 同中求变的笔法,李白可谓写水的“魔丈”。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波光里金柳(新娘)的艳影,那在水底招摇的青荇,那 榆荫下犹如碎虹的一潭清泉……一切都是“轻轻的”、“悄悄的”,犹如秋叶之静美,本想疯 狂寻梦的诗人,却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因为静美于心,不忍放歌,因为分别在即,不能 放歌,只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生于斯,长于斯。全诗以水之静美,极言自己再 别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无奈奈何。 二、水之于男女别恋 俗语有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水,像一杯酒,似涩非涩,似苦非苦,似甜非甜。 这是一种凄苦惆怅的水文化,是一首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血泪之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廷筠《秋思》)这首词写思妇天天倚 楼远眺,望人不归的绝望和坚持。用“独”写形、用“望”拟态。在她的秋波里:余辉脉脉, 不忍退去;绿水悠悠,含恨无穷;芳草离离,肝肠寸裂。真是“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又如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源于《孟子·尽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经历过雄浑 壮观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宋玉《高唐赋》里“巫 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说,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里,诗人 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除此女子,纵是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也 不能让他心动。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
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坚贞的爱情。李商隐《无题》诗:“春蚕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的贞不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维、李商隐写的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 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 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而水再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的中,宛然成了一个爱情的勇士。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 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他们的爱情会有重重艰难 险阻,而“小鱼”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爱的人,相反相成间流露出 诗人的一腔赤诚。即不管处境多艰,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 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了,那么“我”也就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诗人裴多菲 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撼地 成语“望穿秋水、鱼水之欢、水性杨花”,讲的是男女倾慕之情。水性的温柔清纯、悠 远绵长,波光的潋滟多情、浪花的飞扬激昂,无不让文人墨士遐思冥想。他们择水而居,临 水而咏,江河湖海无不寄托着他们的绵绵情丝。 《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让人遐思无限。美 丽佳人,被一河阻隔,那飘渺的水域种升腾起来的朦胧,那漂碧清波里幻化出的妩媚,怎不 让人春心荡漾?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流行的一种民歌中,声调宛转动人。本词写的是一位初恋少女追慕心目中 的白马王子,可不确知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 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流水如镜。在这种撩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耳熟 的的歌声,原来是心上人从江边走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点意思。这,给了她 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梅雨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有些 捉摸不透。全词以形象朴素的语言,将初恋少女的迷惘、眷恋、不安和期待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生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的是一河隔断同通行路,两地相思共一心的苦水。至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推陈出 新,赞美了天上人间的浪漫爱情:“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 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从中国古今诗文中看,水能承载千变万化的人类情感,是一种极不定性的文学意象。但 为其不定性,才演绎了中国水文化的多姿多态。 三、水之于离人心上秋 “愁”,又名“心上秋”,因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得名。词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对“愁”做出了贴切而有合理的解释,更为透彻的是又于“心 上秋”前加“离人”修饰,准确地表现出离人怕秋,遇秋成“愁”的意韵。自孔子“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以来,水便又成了愁的催生剂。当悲苦哀愁袭上心头,文人经常想到水,向水 倾吐郁于心中的苦水。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物化和视化的效果。如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坚贞的爱情。李商隐《无题》诗:“春蚕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的贞不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 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维、李商隐写的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 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 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 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而水再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的中,宛然成了一个爱情的勇士。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 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的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他们的爱情会有重重艰难 险阻,而“小鱼”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爱的人,相反相成间流露出 诗人的一腔赤诚。即不管处境多艰,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 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了,那么“我”也就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诗人裴多菲 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撼地。 成语“望穿秋水、鱼水之欢、水性杨花”,讲的是男女倾慕之情。水性的温柔清纯、悠 远绵长,波光的潋滟多情、浪花的飞扬激昂,无不让文人墨士遐思冥想。他们择水而居,临 水而咏,江河湖海无不寄托着他们的绵绵情丝。 《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让人遐思无限。美 丽佳人,被一河阻隔,那飘渺的水域种升腾起来的朦胧,那漂碧清波里幻化出的妩媚,怎不 让人春心荡漾?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流行的一种民歌中,声调宛转动人。本词写的是一位初恋少女追慕心目中 的白马王子,可不确知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 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流水如镜。在这种撩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耳熟 的的歌声,原来是心上人从江边走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有点意思。这,给了她 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梅雨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有些 捉摸不透。全词以形象朴素的语言,将初恋少女的迷惘、眷恋、不安和期待刻画得入木三分。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的是一河隔断同通行路,两地相思共一心的苦水。至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推陈出 新,赞美了天上人间的浪漫爱情:“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 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从中国古今诗文中看,水能承载千变万化的人类情感,是一种极不定性的文学意象。但 为其不定性,才演绎了中国水文化的多姿多态。 三、水之于离人心上秋 “愁”,又名“心上秋”,因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得名。词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对“愁”做出了贴切而有合理的解释,更为透彻的是又于“心 上秋”前加“离人”修饰,准确地表现出离人怕秋,遇秋成“愁”的意韵。自孔子“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以来,水便又成了愁的催生剂。当悲苦哀愁袭上心头,文人经常想到水,向水 倾吐郁 于心中的苦水。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物化和视化的效果。如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的李清照,追怀往事,痛 不欲生。满腔愁苦,喷涌而岀:“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闻说—-也拟——只恐”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李清照泛舟双溪的心理历程。愁重舟轻, 令人撕心裂肺 愁重之人当首推南唐李煜。平时李煜“好声色,不恤政事”,被俘归宋后,他写的《相 见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到了泣血无泪的 程度。“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对转瞬即逝的宫廷生活的留恋:“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则包含着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浩叹 李煜归宋三年,所作《虞美人》,故国之思显露,宋太宗便密令毒死李煜。因此,《虞美 人》就等于是他的绝命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问一答,万斛愁恨,如怨如慕。“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次 流露出对纸醉金迷生活的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恨如江水肆 溢,让人痛不欲生。 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寄愁于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扁舟客他乡,睹水见漂泊 25岁的李白,离蜀出有,穿巴渝,过三峡,来楚地,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渡远荆门外, 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 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夜晩,宽阔平静的江面投下月亮的倩影,如天降明镜,熠熠生辉 清晨,原野上空,云蒸霞蔚,美如海市蜃楼。江山多娇,李白思绪万千,忽而生思乡幽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以水来抒写愁情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韶华 易逝之感:白居易《长相思》中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是闺 中怀人之怨;辛弃疾《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报报国无门之恨;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人生失意之 愁;余光中的“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两岸分离之忧。 仿佛中国人的一切忧愁只有付诸江河湖海,才算找到了归宿:仿佛中国人的一切苦难, 只有交给水,才能演奏出一首首悲歌怨曲,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 疾《念奴娇》 四、水之于宦海浮沉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育人,人必爱山水。这种山水之恋随着仕途进退、时代更替 而愈益浓烈。仕人迁客,于宦海之中,或浮或沉,或喜或悲,大都怡情山水。于是涌现出了 不计其数的讴歌祖国河山的壮美篇章,为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起了不容忽视的 作用。 游于宦海的仕人迁客,因各自心态所致,其临水之情亦异 无意于仕途又强入仕途的,心如止水。如袁宏道,他生性耿直,酷爱山水,在出任吴县 县令的两年间,曾七次上书辞职,可说史无前例。《满井游记》有云:“于时冰皮始解,波 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此美景,让 他神清气爽,并决定“余之游将自此始”。在这里,袁宏道的尘世俗务被明净的清水洗涤殆 尽。又如他在《极乐寺纪游》写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 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作者一路游来,桥下之水柔如白练,两水夹 堤,堤似水中洲。水之净之柔,堤之孤之傲,优美的景色又令作者“叹西湖胜境”,“了 此山水一段情障”。这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旅行。袁宏道能从沉重的俗务中断然抽身,来到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的李清照,追怀往事,痛 不欲生。满腔愁苦,喷涌而出:“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闻说---也拟---只恐”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李清照泛舟双溪的心理历程。愁重舟轻, 令人撕心裂肺。 愁重之人当首推南唐李煜。平时李煜“好声色,不恤政事”,被俘归宋后,他写的《相 见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以说是到了泣血无泪的 程度。“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对转瞬即逝的宫廷生活的留恋;“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则包含着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浩叹。 李煜归宋三年,所作《虞美人》,故国之思显露,宋太宗便密令毒死李煜。因此,《虞美 人》就等于是他的绝命词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一问一答,万斛愁恨,如怨如慕。“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次 流露出对纸醉金迷生活的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恨如江水肆 溢,让人痛不欲生。 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寄愁于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扁舟客他乡,睹水见漂泊。 25岁的李白,离蜀出有,穿巴渝,过三峡,来楚地,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渡远荆门外, 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 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夜晚,宽阔平静的江面投下月亮的倩影,如天降明镜,熠熠生辉; 清晨,原野上空,云蒸霞蔚,美如海市蜃楼。江山多娇,李白思绪万千,忽而生思乡幽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国古今诗文中,有许多以水来抒写愁情的。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韶华 易逝之感;白居易《长相思》中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是闺 中怀人之怨;辛弃疾《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报报国无门之恨;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人生失意之 愁;余光中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两岸分离之忧。 仿佛中国人的一切忧愁只有付诸江河湖海,才算找到了归宿;仿佛中国人的一切苦难, 只有交给水,才能演奏出一首首悲歌怨曲,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辛弃 疾《念奴娇》) 。 四、水之于宦海浮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水育人,人必爱山水。这种山水之恋随着仕途进退、时代更替 而愈益浓烈。仕人迁客,于宦海之中,或浮或沉,或喜或悲,大都怡情山水。于是涌现出了 不计其数的讴歌祖国河山的壮美篇章,为继承与发扬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的起了不容忽视的 作用。 游于宦海的仕人迁客,因各自心态所致,其临水之情亦异。 无意于仕途又强入仕途的,心如止水。如袁宏道,他生性耿直,酷爱山水,在出任吴县 县令的两年间,曾七次上书辞职,可说史无前例。《满井游记》有云: “于时冰皮始解,波 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此美景,让 他神清气爽,并决定“余之游将自此始”。在这里,袁宏道的尘世俗务被明净的清水洗涤殆 尽。又如他在《 极乐寺纪游》写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干匹, 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作者一路游来,桥下之水柔如白练,两水夹 堤,堤似水中洲。水之净之柔,堤之孤之傲,优美的景色又令作者“叹西湖胜境”, “了 此山水一段情障”。这是一次洗心革面的旅行。袁宏道能从沉重的俗务中断然抽身,来到一
个陌生的世界,多么惬意。人生在世,诚然有很重的拖累,但我们总可以偷得闲暇,到那轻 松与欢颜的世界去。水是这世界的托底,水荡起深藏的童趣与顽劣。袁宏道是真正飘逸于灵 山秀水的君子,他的文章已化作匹匹绸缎,装点着五千年华夏的锦绣河山 谢灵运,出生华门,自幼聪颖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后因权臣徐羡之猜忌,被逐出京 都,谪守永嘉,是年冬,久病不愈。次年春登楼观景,轻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池塘里的春草因池的避风、塘的滋养又发荣滋长生,园里柳树上 唱歌的鸟儿又换了新的一茬,来表述时间流逝,新陈代谢的必然。结句“持操岂独古,无闷 征在今!”以典明志,免遭祸端。 水,洗去了尘世对这两位仕人心灵的污染,引领着他们超越人世的功利,回到了自然, 回到了水边。水,滋润了袁宏道的心;水,拯救了谢灵运的灵魂。 孟浩然则有别于袁宏道,40岁游京师前,有用世之志。所作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有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 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四句,气势雄浑壮阔,象征着盛唐蒸蒸日上的国 势,暗含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后四句以隐喻手法,抒引荐之渴望,既不失尊 严,又写明了意旨。好像在说,英明的张丞相啊,您能亲自主持国政,我真是钦佩不已;不 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您左右,对你只能徒生敬意了。 素味平生,而毛遂自荐,真是水急而壮人胆 至此,孟倍受张九龄和王维的欣赏,虽应进士举不第,但颇有诗名。一日,于王维内署 巧遇玄宗,玄宗问孟有何新作,孟即朗诵五律:“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念到“不才明主弃 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终被放归襄阳故里,隐士终生 无缘仕途的孟浩然,悲愤茫然,牢骚满腹。他在《早寒江上有怀》写道:“……我家襄 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望孤帆远 去无法偕同的怅惘和欲归不得的郁积。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的孟浩然,并没有像李白一样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直呼“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是心澄如水。他在《夜归鹿门歌》中说:“山寺鸣钟昼已 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闻钟声,望抢渡,神情 自若,心态平和,并唤起了联想: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隐居)了。孟浩然是幸福的, 也是幸运的,他能够走出功利,走向“无闷”。 仕人之中,也不乏引吭高歌,渴望大展宏图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显曹操气吞山河之霸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抒苏轼万丈之豪情:“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李白东山再起之渴望。 第二章圣哲临水:理性的哲理天堂 水在承载人类情感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性的光芒。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的《秋水》(节选)是以水说理见长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河伯“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望洋兴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河伯见到大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先的自满是多么幼稚可笑。不过,当意识了自己的错 误时,他能及时自我反省,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了河伯的反省,海神若因势利导教育河伯:“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文章由河到海,由海至于天地,最后海神若强调: “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 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个陌生的世界,多么惬意。人生在世,诚然有很重的拖累,但我们总可以偷得闲暇,到那轻 松与欢颜的世界去。水是这世界的托底,水荡起深藏的童趣与顽劣。袁宏道是真正飘逸于灵 山秀水的君子,他的文章已化作匹匹绸缎,装点着五千年华夏的锦绣河山。 谢灵运,出生华门,自幼聪颖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后因权臣徐羡之猜忌,被逐出京 都,谪守永嘉,是年冬,久病不愈。次年春登楼观景,轻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通过描写池塘里的春草因池的避风、塘的滋养又发荣滋长生,园里柳树上 唱歌的鸟儿又换了新的一茬,来表述时间流逝,新陈代谢的必然。结句“持操岂独古,无闷 征在今!”以典明志,免遭祸端。 水,洗去了尘世对这两位仕人心灵的污染,引领着他们超越人世的功利,回到了自然, 回到了水边。水,滋润了袁宏道的心;水,拯救了谢灵运的灵魂。 孟浩然则有别于袁宏道,40岁游京师前,有用世之志。所作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有云:“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 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气势雄浑壮阔,象征着盛唐蒸蒸日上的国 势,暗含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后四句以隐喻手法,抒引荐之渴望,既不失尊 严,又写明了意旨。好像在说,英明的张丞相啊,您能亲自主持国政,我真是钦佩不已;不 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您左右,对你只能徒生敬意了。 素昧平生,而毛遂自荐,真是水湍急而壮人胆。 至此,孟倍受张九龄和王维的欣赏,虽应进士举不第,但颇有诗名。一日,于王维内署, 巧遇玄宗,玄宗问孟有何新作,孟即朗诵五律:“北阕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念到“不才明主弃” 时,玄宗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终被放归襄阳故里,隐士终生。 无缘仕途的孟浩然,悲愤茫然,牢骚满腹。他在《早寒江上有怀》写道:“……我家襄 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望孤帆远 去无法偕同的怅惘和欲归不得的郁积。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然而,痛定思痛之后的孟浩然,并没有像李白一样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直呼“人生在 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是心澄如水。他在《夜归鹿门歌》中说:“山寺鸣钟昼已 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诗人闻钟声,望抢渡,神情 自若,心态平和,并唤起了联想: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隐居)了。孟浩然是幸福的, 也是幸运的,他能够走出功利,走向“无闷”。 仕人之中,也不乏引吭高歌,渴望大展宏图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显曹操气吞山河之霸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抒苏轼万丈之豪情;“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李白东山再起之渴望。 第二章 圣哲临水:理性的哲理天堂 水在承载人类情感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性的光芒。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的《秋水》(节选)是以水说理见长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河伯“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望洋兴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河伯见到大海之后,才知道自己原先的自满是多么幼稚可笑。不过,当意识了自己的错 误时,他能及时自我反省,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了河伯的反省,海神若因势利导教育河伯:“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文章由河到海,由海至于天地,最后海神若强调: “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 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