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字
第二章 汉 字
汉字是汉民族创造、用以记录汉语 言的文字体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之 了解汉字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 定的汉文字理论知识,正确辨识汉字、掌 握字义,从而具备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 力,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基础。 汉字知识,也是阅读古代中医药书 籍、进而正确理解中医药理论的首要基础
汉字是汉民族创造、用以记录汉语 言的文字体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之一。 了解汉字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一 定的汉文字理论知识,正确辨识汉字、掌 握字义,从而具备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 力,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基础。 汉字知识,也是阅读古代中医药书 籍、进而正确理解中医药理论的首要基础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之一,距今约三千多年。 汉字演变的阶段分古文字 今文字。 甲骨文一金大一篆书—隶书 草书-—-行书—楷书一简化字 由小篆变化为隶书的过程称为 “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 重要的一次变革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之一,距今约三千多年。 汉字演变的阶段分古文字、 今文字。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草书---行书---楷书--简化字 由小篆变化为隶书的过程称为 “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 重要的一次变革
甲骨文 殷商时期刻写在鱼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商代后期字体的代表。主要是关于祭 祀、天时、年成、征伐、王事等方面的占 卜记录,又称卜辞、甲骨卜辞、殷墟文字、 殷墟书契等
甲骨文 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商代后期字体的代表。主要是关于祭 祀、天时、年成、征伐、王事等方面的占 卜记录,又称卜辞、甲骨卜辞、殷墟文字、 殷墟书契等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均已 具备。假借现象多; 形体结构没有定型,一字有多 种写法,异体字多; 线条瘦硬,笔画多方折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均已 具备。假借现象多; 形体结构没有定型,一字有多 种写法,异体字多; 线条瘦硬,笔画多方折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 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 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有些笔记杂录、稗官 野史、地方志中也有医著记载,非常分散。历史上中医 古籍流传很广,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都 有收藏,一些古籍在国内失传了,尚可在国外找到原本 或传本。 因此,作为研究其文献检索的面是十分广泛的。要 放开眼界。 4.瑕瑜互见,良莠相杂 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往往掺杂有封建迷信和违反 科学的糟粕,但是,不要轻率地给予否定
三、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 1.中医古典文献收集的原则 (1)学术性。搜集具有科学价值、在科研生产中 能起作用的文献。有一个收集者学术水平,对文献学术 水平的判断问题。 (2)针对性。收集文献要有的放矢。对于研究中 医药文献的具体专题要进行深入了解。要针对中医药学 的特点和专题研究的具体需要,确定收集的范围和重点。 问题是如何实现针对性
V己杞 ¥", 智 甫 且 丰 若。门 F出 尧山八子 嘉龙虢 阳 启召 刁 郭光 象會裒嵩冮 云奚彭。鲁韦马凤方任 {茵R8角② 柳史唐雷殷罗安乐
(3)系统性。要求按学科、专业书刊、资料内在 的历史连贯性去搜集,以反映它们发展演变的脉络;在 收集时应保持连贯和完整,不能时断时续,支离破碎。 系统性的相对性。 (4)科学性。运用先进技术,达到快、全、正。 (5)全面性。收集时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 开展,尽可能搜集与本研究专题有关的多方面资料,包 括正面与反面资料,以及相关学科的资料。收集资料忌 带主观性和片面性。收集者的“观点”应该从对文献资 料的研究或实践体会中得出,不是先定下某一观点,然 后按此观点去取舍资料,这样必然会拼屏与自己观点不 符合的文献资料而带有片面性
⊙时 齐 康川 个元)明 尹 狄(左 0羊 分2#乎 吉少
2.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方法 首先是计算机检索。可以利用中医古籍专业数据库、 不同单位的医学数据库,甚至是那些点击率高的不同数 据库。其次是传统的方法,包括计算机检索后进一步地 阅读。 (1)常用的中医古籍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中国医籍考》、 《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分省医籍考》、《四部总录 医药编》、《中国医籍提要》、《中国针灸荟萃》、 《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以上书籍中,《宋以前医籍考》 和《中国分省医籍考》主要用于查找古籍的源流,《四 部总录医药编》、《中国医籍提要》和《四库全书总 目·子部医家类》等主要用于查阅现存古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