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结构与表意功能浅谈 樟木高中邓如桐 第一章词语、语句结构与表意功能 本章要论述的是词语、语句的结构极其表意的关系 第一节词语的结构极其表意功能 词语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情达意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词义,还需要对词语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这 两种情况,下面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调整语序,使词语的结构有所变化,会让人更易于理解词语的含 义。例如“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语序调整成为“瞻髙瞩远”,它的 含义就可以容易看出来了,它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眼光远大”的意 思。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司马迁的 《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屈平正道直行。”这里的“正道直行” 是什么意思?其实调整一下语序就不难理解了。把该词语调整为“道 正行直”,就可以知道是“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的意思了。总之, 词语结构的合理变化,会使其含义更易于理解。 词语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的变化。我们 调整词语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 让他们充分的表情达意。例如〈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第四册、2004年9月第一版、第190页)中有下面的一段话: 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今 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
汉语语言结构与表意功能浅谈 樟木高中 邓如桐 第一章 词语、语句结构与表意功能 本章要论述的是词语、语句的结构极其表意的关系。 第一节 词语的结构极其表意功能 词语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情达意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词义,还需要对词语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这 两种情况,下面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调整语序,使词语的结构有所变化,会让人更易于理解词语的含 义。例如“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语序调整成为“瞻高瞩远”,它的 含义就可以容易看出来了,它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眼光远大”的意 思。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司马迁的 《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屈平正道直行。”这里的“正道直行” 是什么意思?其实调整一下语序就不难理解了。把该词语调整为“道 正行直”,就可以知道是“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的意思了。总之, 词语结构的合理变化,会使其含义更易于理解。 词语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的变化。我们 调整词语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 让他们充分的表情达意。例如〈〈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第四册、2004 年 9 月第一版、第 190 页)中有下面的一段话: “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今 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
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的这一演讲,在当时被誉为最有特色 的演讲。透过演讲,我们分明的感到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既有对‘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勇敢战斗,决不屈服 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 组合,巧妙的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 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由此可见,词 语结构的变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让人领略到语言巨大的魅力。 又如“振奋精神”和“精神振奋”这两个词语,其文字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达的意义就有了较大的变化了。 “振奋精神”是动宾结构,“振奋”是动词,“精神”是名词,。“振奋 精神”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要求人们把精神 振作起来。由此可见,“振奋精神”是个祈使型的词语。而“精神振 奋”是主谓结构,“精神”是名词,“振奋”是形容词,它说的是精神 处于振奋、振作的状态。这个词语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的精神正处于 振奋、振作的状态,对这种状态持肯定、赞美的态度。由此可见,“精 神振奋”是状态型词语 由上可见,词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词性、词义及词语应用环境 的变化 第二节语句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句结构的恰当变化,会使句子的意思变得连贯,变得富于美感, 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下面的两段话:
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的这一演讲,在当时被誉为最有特色 的演讲。透过演讲,我们分明的感到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既有对‘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勇敢战斗,决不屈服 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 组合,巧妙的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 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由此可见,词 语结构的变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让人领略到语言巨大的魅力。 又如“振奋精神”和“精神振奋”这两个词语,其文字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达的意义就有了较大的变化了。 “振奋精神”是动宾结构,“振奋”是动词,“精神”是名词,。“振奋 精神”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要求人们把精神 振作起来。由此可见,“振奋精神”是个祈使型的词语。而“精神振 奋”是主谓结构,“精神”是名词,“振奋”是形容词,它说的是精神 处于振奋、振作的状态。这个词语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的精神正处于 振奋、振作的状态,对这种状态持肯定、赞美的态度。由此可见,“精 神振奋”是状态型词语。 由上可见,词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词性、词义及词语应用环境 的变化。 第二节 语句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句结构的恰当变化,会使句子的意思变得连贯,变得富于美感, 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下面的两段话:
1、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 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雨露。 在我记忆的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开放,而是在冰 天雪地里开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 育成长的不是春风雨露,而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 第一段话里说明“花”使“我终生难忘的特点。第一句说明花开 放的时间,第二句说明花开放的地点,第三句说明花开放的外在条件 “凛冽的北风”,第四句说明花成长的外在条件一—“人们的泪 水和心血滋育”。这四句话均用相反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但是, 由于句式不统一,结果损害了文段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读起来不 连贯,段意理解起来也不够爽快。第二段话的表达效果优化得多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结构基本一致,均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 达,第二句的结构仿用第一句句子内部的结构;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 也基本一致,也都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达,第四句句子 内部结构仿用第三句句子内部的结构。这段话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句 子结构整齐对称,音节和谐,读来让人感到十分顺畅,有如云行水上 之感,把文段的“终身难忘”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总之,语句结构的恰当调整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它能突出某种 形象,强化某种意绪或渲染某种气氛,它还能显示新颖奇特的形式美
1、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 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雨露。 2、在我记忆的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开放,而是在冰 天雪地里开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 育成长的不是春风雨露,而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 第一段话里说明“花”使“我终生难忘的特点。第一句说明花开 放的时间,第二句说明花开放的地点,第三句说明花开放的外在条件 ——“凛冽的北风”,第四句说明花成长的外在条件——“人们的泪 水和心血滋育”。这四句话均用相反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但是, 由于句式不统一,结果损害了文段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读起来不 连贯,段意理解起来也不够爽快。第二段话的表达效果优化得多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结构基本一致,均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 达,第二句的结构仿用第一句句子内部的结构;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 也基本一致,也都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达,第四句句子 内部结构仿用第三句句子内部的结构。这段话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句 子结构整齐对称,音节和谐,读来让人感到十分顺畅,有如云行水上 之感,把文段的“终身难忘”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总之,语句结构的恰当调整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它能突出某种 形象,强化某种意绪或渲染某种气氛,它还能显示新颖奇特的形式美
取得特殊的修辞功能 第二章语段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段,是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 一段话,或一个片段,它又称为句群、句组。语段要能够清楚明了的 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自己内部的各个句子按恰当合理的结构组织 起来,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对自己内部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节语段结构的种类 语段结构指的是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方式、层次 关系。语段结构的种类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 选择式、解说式、转折式、因果式等。下面对这些种类进行论述。 、总分语段。总分式语段由句子之间先总后分的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这段话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的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 操场上,欢乐的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这段话总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说,后二句是分说。整个语段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把春天人格化,即表现春天给小学生带来欢乐, 又表现作者对春天和小学生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还有总分总结构和 分总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总分式语段常安排为篇、章、节的起始段。 2、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由句子之间平行的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 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
取得特殊的修辞功能。 第二章 语段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段,是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 一段话,或一个片段,它又称为句群、句组。语段要能够清楚明了的 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自己内部的各个句子按恰当合理的结构组织 起来,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对自己内部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节 语段结构的种类 语段结构指的是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方式、层次 关系。语段结构的种类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 选择式、解说式、转折式、因果式等。下面对这些种类进行论述。 1、总分语段。总分式语段由句子之间先总后分的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这段话: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的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 操场上,欢乐的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这段话总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说,后二句是分说。整个语段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把春天人格化,即表现春天给小学生带来欢乐, 又表现作者对春天和小学生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还有总分总结构和 分总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总分式语段常安排为篇、章、节的起始段。 2、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由句子之间平行的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 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
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蕃神采 这段话总共有两个句子,是对井冈翠竹的描写。第一句从远处的角度 写出井冈翠竹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句从近处的角度写出井冈翠竹的 各种情态。这类语段呈横式结构,段中几句话分别叙述几件事、几种 情况,或分别论述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各种文体的文章均用此式构 段 3、承接式语段。承接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前句引出后句,后句紧 承前句的关系构成。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 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说,就在这里睡 觉,明天一早登山。 这是陆定一同志《老山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三个句子,按时间 先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成语段,表现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 困苦。这种语段句子见的关系,不管从时间看还是从事情看,都是“纵” 的关系,因此记叙性段落常用此式。 4、递进式语段。递进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已经发现的了数以千计的恒星,还会继 续发现新的恒星。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仪器不断的改进, 我们定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这段话有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递进式语段语句之间常用递进关系 的关联词“而且”“并且”、“况且”、“何况”“甚至”、“甚至于”等
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蕃神采。 这段话总共有两个句子,是对井冈翠竹的描写。第一句从远处的角度 写出井冈翠竹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句从近处的角度写出井冈翠竹的 各种情态。这类语段呈横式结构,段中几句话分别叙述几件事、几种 情况,或分别论述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各种文体的文章均用此式构 段。 3、承接式语段。承接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前句引出后句,后句紧 承前句的关系构成。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 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说,就在这里睡 觉,明天一早登山。 这是陆定一同志《老山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三个句子,按时间 先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成语段,表现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 困苦。这种语段句子见的关系,不管从时间看还是从事情看,都是“纵” 的关系,因此记叙性段落常用此式。 4、递进式语段。递进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已经发现的了数以千计的恒星,还会继 续发现新的恒星。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仪器不断的改进, 我们定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这段话有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递进式语段语句之间常用递进关系 的关联词“而且”、“并且”、“况且”、“何况”、“甚至”、“甚至于”等
等衔接 5、选择式语段。选择式语段由语段里的句子各提供一种情况, 表示供选择的一种关系。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因为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 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 或者轻描淡写的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这段话说的是人们在工作中的不良表现,由两个句子组成,表示选择 关系。选择式语段常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如语段中的“或者”) 衔接 解说式语段。解说式语段中后句对前句进行解释说明。例如 下面的一段话: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 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就成熟了。 这段话有三个句子组成,后两句与第一句之间体现为解说关系。说明 文和议论文中,常用此式段组段,对事物或观点进行解释、申述、证 明、阐发。 7、转折式语段。转折式语段中句子之间以转折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一段话: 他们大概正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雪地里放鞭炮吧。可是我却在 这里享受着“夏天”的欢乐,多有意思呀。这段话有两个句子组成, 说明两个地方不同的气候特点,是转折关系。转折式语段语句之间常 用“但”、“但是”“可是”、“却”“然而”“只是”“不过”等等关
等衔接。 5、选择式语段。选择式语段由语段里的句子各提供一种情况, 表示供选择的一种关系。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因为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 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 或者轻描淡写的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这段话说的是人们在工作中的不良表现,由两个句子组成,表示选择 关系。选择式语段常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如语段中的“或者”) 衔接。 6、解说式语段。解说式语段中后句对前句进行解释说明。例如 下面的一段话: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 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就成熟了。 这段话有三个句子组成,后两句与第一句之间体现为解说关系。说明 文和议论文中,常用此式段组段,对事物或观点进行解释、申述、证 明、阐发。 7、转折式语段。转折式语段中句子之间以转折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一段话: 他们大概正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雪地里放鞭炮吧。可是我却在 这里享受着“夏天”的欢乐,多有意思呀。这段话有两个句子组成, 说明两个地方不同的气候特点,是转折关系。转折式语段语句之间常 用“但”、“但是”、“可是”、“却”、“然而”、“只是”、“不过”等等关
联词衔接,常用于说明性语段, 8、因果式语段。因果式语段中句子之间以因果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一段话: 土地的长度和面积计算单位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 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寸。因为它代表一 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决不容侵犯,一寸土都是珍宝。 这段话说明一寸地的重要意义,由两个句子组成,是因果关系。这种 语段,可组成前因后果,常用“因为”、“所以”、“由于”“以致”之 类的关联词语衔接,说明性和议论性语段常用此式 第二节语段结构的变化 上节所述的8种语段结构中,承接式和递进式比较固定,一般没 有什么变化。其余六种语段结构往往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作恰当的变 动,一半取得某种表达效果。例如下面一段话: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 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目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 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 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这是翦伯赞《内蒙访古》一文中的一段话,它由两个句子组成, 是先果后因的关系。其实这段话可以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语意是没 有什么变化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先果后因的结构来表达呢?原因 之一就是由写作的范围重点来决定的,文章的材料是内蒙古历史古 迹,这一点可以从题目看得出来。我们读完文章,就可以知道本篇散
联词衔接,常用于说明性语段。 8、因果式语段。因果式语段中句子之间以因果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一段话: 土地的长度和面积计算单位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 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寸。因为它代表一 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决不容侵犯,一寸土都是珍宝。 这段话说明一寸地的重要意义,由两个句子组成,是因果关系。这种 语段,可组成前因后果,常用“因为”、“所以”、“由于”、“以致”之 类的关联词语衔接,说明性和议论性语段常用此式。 第二节 语段结构的变化 上节所述的 8 种语段结构中,承接式和递进式比较固定,一般没 有什么变化。其余六种语段结构往往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作恰当的变 动,一半取得某种表达效果。例如下面一段话: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 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目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 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 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这是翦伯赞《内蒙访古》一文中的一段话,它由两个句子组成, 是先果后因的关系。其实这段话可以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语意是没 有什么变化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先果后因的结构来表达呢?原因 之一就是由写作的范围重点来决定的,文章的材料是内蒙古历史古 迹,这一点可以从题目看得出来。我们读完文章,就可以知道本篇散
文采用了访问游记的形式来写,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和丰富的历史知 识自然的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当然首先介绍古迹在当前的情形,然 后再介绍古迹存在的意义价值。原因之二是跟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 作者这样由果溯因来表达,能够突出昭君墓的意义,能够充分表达作 者珍视民族团结的感情。 总之,语段内部结构的安排,是以表达需要为依据的,是以能够 充分的表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最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依据 的 第三章文章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书面语言。它是以一定 的结构形式构成的。在这里,我要叙述的只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 文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有顺叙法、空间置换法、因果法、联想 法等。下面对这些结构方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顺叙法。这个结构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层次,组 织材料,组成文章。例如《老山界》就是运用这种结构来写的: 1(1段)、写红军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2(2-32段)、翻山经过: 第一天: 下午,队伍沿山沟往上走 黑夜,从山脚往上进军
文采用了访问游记的形式来写,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和丰富的历史知 识自然的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当然首先介绍古迹在当前的情形,然 后再介绍古迹存在的意义价值。原因之二是跟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 作者这样由果溯因来表达,能够突出昭君墓的意义,能够充分表达作 者珍视民族团结的感情。 总之,语段内部结构的安排,是以表达需要为依据的,是以能够 充分的表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最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依据 的。 第三章 文章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书面语言。它是以一定 的结构形式构成的。在这里,我要叙述的只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 文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 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有顺叙法、空间置换法、因果法、联想 法等。下面对这些结构方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顺叙法。这个结构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层次,组 织材料,组成文章。例如《老山界》就是运用这种结构来写的: 1(1 段)、写红军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2(2-32 段)、翻山经过: 第一天: 下午,队伍沿山沟往上走 黑夜,从山脚往上进军
深夜,在半山上宿营 第二天: 黎明,继续爬山 下午,到山顶 下午,直到宿营地 3(33段)指出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由此可见,顺叙法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它是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法。 空间置换法。空间置换法,就是根据事情的变化而产生的空 间变化,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前到 后,从后到前;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来安排 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例如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就是用空间置换 法来写的,它的空间位置变化是 1、“我”回故乡途中所见 2、“我”在故乡的见闻 3、“我”离故乡的情景 、因果法。因果法就是先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再补写插 叙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也称为倒叙法。例 如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就是用这种结构方式来写的: 第一部分(1-3段)写曹操怒斩杨修(结果) 第二部分(4-9段)用”原来”一词过渡,插叙杨修平日里“侍才 放旷”多次冒犯曹操,表现曹杨两人平日的矛盾冲突,揭示杨修被杀 的原因,突出“身死因才误”的中心思想
深夜,在半山上宿营 第二天: 黎明,继续爬山 下午,到山顶 下午,直到宿营地 3(33 段)指出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由此可见,顺叙法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它是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法。 二、空间置换法。空间置换法,就是根据事情的变化而产生的空 间变化,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前到 后,从后到前;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来安排 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例如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就是用空间置换 法来写的,它的空间位置变化是: 1、“我”回故乡途中所见 2、“我”在故乡的见闻 3、“我”离故乡的情景 三、因果法。因果法就是先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再补写插 叙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也称为倒叙法。例 如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就是用这种结构方式来写的: 第一部分(1-3 段)写曹操怒斩杨修(结果) 第二部分(4-9 段)用”原来”一词过渡,插叙杨修平日里“侍才 放旷”多次冒犯曹操,表现曹杨两人平日的矛盾冲突,揭示杨修被杀 的原因,突出“身死因才误”的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10-12段)写曹操兵败厚葬杨修,掩盖其杀杨修的真正 动机,揭示曹操奸诈的为人。 四、联想法。联想法就是以作者联想变化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层次的结构方式。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方式 儿时被蜜蜂蜇过,对蜜蜂总是不大喜欢——化温泉吃荔枝蜜感到甜 美——联想到这“甜美”酿造者,想去看看蜜蜂—一参观养峰大厦, 了解蜜蜂的高尚品质,对蜜蜂发出由衷的赞美——结尾自己变成一只 小蜜蜂 以上所述的四种结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单独使用,往往是 综合运用的 第二节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并列法、承接法、总分法和递进法。下 面对它们进行论述 并列法。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这样的文章 就是用并列法来组织材料的。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的特 点,各从此之间的关系就是并列的: 外观:外壳、形状、重量 2、内部组织:膜、肉、核 二、承接法。承接法是按事物发展过程组织材料,各层之间前后 互相承接的结构方式。例如《景泰蓝的制作》就是用承接法来介绍工 序的 制胎——插丝—一烧焊——清洗
第三部分(10-12 段)写曹操兵败厚葬杨修,掩盖其杀杨修的真正 动机,揭示曹操奸诈的为人。 四、联想法。联想法就是以作者联想变化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层次的结构方式。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方式 :儿时被蜜蜂蜇过,对蜜蜂总是不大喜欢——化温泉吃荔枝蜜感到甜 美——联想到这“甜美”酿造者,想去看看蜜蜂——参观养峰大厦, 了解蜜蜂的高尚品质,对蜜蜂发出由衷的赞美——结尾自己变成一只 小蜜蜂。 以上所述的四种结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单独使用, 往往是 综合运用的。 第二节 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并列法、承接法、总分法和递进法。下 面对它们进行论述。 一、并列法。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这样的文章 就是用并列法来组织材料的。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的特 点,各从此之间的关系就是并列的: 1、外观:外壳、形状、重量 2、内部组织:膜、肉、核 二、承接法。承接法是按事物发展过程组织材料,各层之间前后 互相承接的结构方式。例如《景泰蓝的制作》就是用承接法来介绍工 序的: 1、制胎——插丝——烧焊——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