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低应变速率下锰硫比对低碳钢高温塑性的影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482.61KB,团购合买
研究了在低应速率(10-3/m)下锰硫比对低碳钢高温塑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测试温度下锰硫比对钢的高温塑性的影响不同。按其影响规律,可分为4个温度区域即:(1)1350~1400℃,锰硫比越高,塑性越差;(2)1000~1350℃,锰硫比对塑性无影响;(3)800~1000℃,锰硫比越高,塑性越好;(4)600~800℃,锰硫比越高,塑性越差,同时还对锰硫比对高温塑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I:10.13374/j.issn1001-053x.2000.05.009 第22卷第5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2 No.5 2000年10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0ct.2000 低应变速率下锰硫比对低碳钢 高温塑性的影响 刘新宇” 王新华) 王万军) 张丽珠》周有预)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北京,100083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430083 摘要研究了在低应变速率(10S)下锰硫比对低碳钢高温塑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 测试温度下锰疏比对钢的高温塑性的影响不同.按其影响规律,可分为4个温度区域即:(1) 1350-1400℃,锰硫比越高,塑性越差:(2)1000-1350℃,锰疏比对塑性无影响:(3)800~1000℃, 锰疏比越高,塑性越好:(4)600800℃,锰疏比越高,塑性越差.同时还对锰硫比对高温塑性的影 响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锰硫比:高温塑性:低碳钢 分类号TG142.14 文献标识码:A 锰疏比是影响钢的高温塑性的重要因素之 统.本文在高温拉伸实验的基础上,对锰硫比对 一.随着钢中S含量的增加,在RA-T曲线上, 低碳钢在低应变速率(10~/s)下高温塑性的影响 塑性槽宽度加大,深度增加.S含量引起的脆 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给出定性的解释. 化与钢的锰硫比有很大关系,提高锰硫比可以 阻止FeS等低熔点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形成. 1试样及实验方法 理论上要达到此目的,需锰硫比达到7,但由于 试样取自武钢、攀钢、宝钢生产的连铸板 S的偏析,需要更高的锰硫比.当锰硫比增加到 坯,截取位置为:试样的长度方向与铸坯长度方 60时,热塑性得到改善.目前关于S及锰硫 向垂直,与柱状晶成长方向平行,尽可能使试样 比对钢的高温塑性的影响大多是在较高应变速 的高温拉伸部位避开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位 率下得到的,而对S及锰硫比对低碳钢在低应 置.试样为中10mm×120mm.表1为试样的化学 变速率下的高温塑性的影响研究得还不够系 含量. 表1试样的化学含量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pecime % No C Si Mn 0 Al V Nb Ti 1 0.100 0.230 1.41 0.026 0.0050 0.042 0.038 0.046 0.019 2 0.104 0.204 0.84 0.012 0.0076 0.050 0 0.012 0 3 0.100 0.220 1.08 0.014 0.0082 0.012 0.045 0 4 0.150 0.220 0.47 0.028 0.0200 0.010 0 0 0 5 0.100 0.100 0,24 0.012 0.0130 0.020 0 0 0 6 0.100 0.190 0.34 0.017 0.0140 0.015 0 0 0 7 0.100 0.910 0.61 0.018 0.0130 0.012 0.024 0 0 8 0.150 0.280 1.32 0.014 0.0060 0.030 0 0.023 0 9 0.180 0.390 1.45 0.020 0.0040 0.028 0 0 0 10 0.085 0.220 0.36 0.010 0.0160 0 0 0 0 2000-01-18收稿男,28岁,博士生

第 卷 第 期 2 2 5 年 月 2 0 0 0 1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o r n a l U o f n v i e r t s y i o f c S i n n a e e e T d e c h n o l o g y B e j i n g i l V b . 2 2 N 0 . 5 o L e 2 0 0 低应 变速率下锰硫 比对低碳钢 高温 塑性 的影响 刘新宇 ` , 王新华 ` , 王万 军 ” 张丽珠 ` , 周有预 ”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 , 北京 , 10 〕 )8 3 2) 武汉钢铁集 团公司 , 武汉 , 4 3 00 83 摘 要 研 究 了在 低应 变速率 ( 10 一 3/ 5) 下锰硫 比对 低碳 钢 高温塑 性 的影 响 . 实 验结 果表 明 , 不 同 测试 温度 下锰 硫 比对钢 的 高温 塑性 的影响 不 同 . 按 其影 响规 律 , 可 分为 4 个温度 区域 即 : ( l) 1 3 5小 1 4 0 0 oC , 锰 硫 比越高 , 塑性 越差 : ( 2 ) 1 0 0小 1 3 5 0℃ , 锰 硫 比 对塑性 无影 响 : ( 3 ) 8 0 0 一 1 0 00 oC , 锰硫 比越 高 , 塑 性越 好 ; (4 )60 ) 8 0 ℃ , 锰 硫 比 越高 , 塑 性越 差 . 同时还对 锰硫 比 对 高温塑性 的影 响机理 进行 了分 析 . 关键词 锰硫 比 ; 高温 塑性 ; 低碳钢 分类号 T G 142 . 14 文 献标 识码 : A 锰硫 比是 影 响钢 的高温 塑性 的重要因 素之 一 随着 钢 中 S 含 量的增加 , 在 R A 一T 曲线上 , 塑 性槽宽度加大 , 深度增加 `1] . 5 含量 引起 的脆 化 与钢 的锰硫 比有 很大关系 , 提高锰硫 比可 以 阻 止 F es 等低熔点 化合物 在奥 氏体 晶 界 形 成 . 理 论上要 达到 此 目的 , 需锰硫 比达 到 7 , 但 由于 S 的 偏析 , 需要更 高的锰硫 比 . 当锰硫 比增加到 6 0 时 , 热 塑性得到改 善 【2川 . 目前关于 S 及锰硫 比对钢 的高温塑 性 的影 响大多是在较 高应 变速 率 下 得到 的阁 , 而 对 S 及 锰硫 比对低 碳钢 在低应 变 速 率下 的 高温 塑性 的影 响 研 究得 还不 够 系 统 . 本文在 高温 拉伸 实验 的基础上 , 对锰硫 比对 低碳钢在低应变速 率( 1-0 5/ )下高温塑性 的影响 进行 了 分析 , 并试 图给 出定性 的解释 . 1 试样及实验方法 试 样取 自武钢 、 攀钢 、 宝 钢 生产 的连铸 板 坯 , 截取位置为 : 试样的长度方 向与铸 坯长度方 向垂直 , 与柱状 晶成长方 向平行 , 尽 可能使试样 的高温拉伸部位 避开 铸 坯的 中心偏 析 、 疏松 位 置 . 试样 为拟o r n r n x lZ o ~ . 表 1 为试样 的化学 含量 . 表 l 试样的化学含量 aT b le 1 C h e m ica l e o m op s i iot n o f t h e s P ec im e N o C 5 1 M h P 5 A I V N b iT 1 0 . l 0 0 0 . 2 3 0 l . 4 l 0 . 0 2 6 0 . 0 0 5 0 0 . 04 2 0 . 0 3 8 0 . 0 4 6 0 . 0 1 9 2 0 . 1 04 0 . 2 0 4 0 . 84 0 . 0 1 2 0 . 0 0 7 6 0 . 0 5 0 0 0 . 0 1 2 0 3 0 . 1 0 0 0 . 2 20 l . 08 0 . 0 1 4 0 . 00 8 2 0 . 0 12 0 . 0 45 0 0 4 0 . 15 0 0 . 2 2 0 0 . 4 7 0 . 02 8 0 . 020 0 0 . 0 10 0 0 0 5 0 . l 0 0 0 . 10 0 0 . 24 0 . 0 12 0 . 0 l 3 0 0 . 0 20 0 0 0 6 0 . 10 0 0 . l 9 0 0 . 3 4 0 . 0 l 7 0 . 0 l 4 0 0 . 0 l 5 0 0 0 7 0 . l 0 0 0 . 9 l 0 0 . 6 l 0 . 0 l 8 0 . 0 l 3 0 0 . 0 12 0 . 0 2 4 0 0 8 0 . 1 50 0 . 2 8 0 1 . 32 0 . 0 14 0 . 00 6 0 0 . 0 3 0 0 0 . 02 3 0 9 0 . l 8 0 0 . 3 9 0 1 . 4 5 0 . 0 2 0 0 . 0 0 4 0 0 . 0 2 8 0 0 0 10 0 . 0 85 0 . 2 2 0 0 . 3 6 0 . 0 10 0 . 0 1 6 0 0 0 0 0 2 0 0 一 O卜 18 收稿 男 , 28 岁 , 博 士 生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2000. 05. 009

·42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是在美国DSI公司的 2实验结果及分析 Gleeble--l500试验机上进行的.测试时试样室用 氩气保护,试样水平放置,试样的高温加热区长 图1为在不同温度下试样拉断时的面缩率 度约10mm.试样在试样室夹持好后,在氩气气 (RA)与锰硫比的关系,各个图中的直线是用最 氛(Ar流量1L/min左右)下以10℃/s的速率升 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由图1可知,在1000 温,到达1350℃后保持5min,然后以3℃s的速 800℃,RA值随锰硫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具有比 率降温(个别试样升温)到预定的测试温度,保 较好的线性关系.在800℃以下,RA随锰硫比的 温2min后在该温度下进行拉伸,拉伸应变速率 增加而降低. 取为10~s.试样拉断后立即对拉断部位进行大 如果用图1中的直线的斜率(相关系数)K 量喷水冷却,以保持测试温度下试样的组织形 代表锰硫比对RA的影响,可以得出这种影响 貌.试样冷却后测量拉断部位截面积,计算得出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图2中还包括 面缩率RA 了图1中没有描述的温度,从图2可以看出,在 100a)a (c) (d) 80 上 t=1000℃ 1=950℃ 20 t=1100℃ 0 t=900℃ 100 e 100 200300400 8o t=850℃ (E) t=800℃ (g) 1=750℃ Mn/s(质量比) 图例 60 ●1#试样+6#试样 2o叶 02#试样 07#试样 ◆3#试样 ◆8#试样 20年 84#试样 9#试样 0100200300 40001002003004000 100200300400 。5#试样 ·10#试样 Mn/S(质量比) Mn/S(质量比) Mn/S(质量比) 图1不同温度下RA与锰硫比的关系 Fig.1 Influence of Mn/S mass ration on RA at different tempratures 0.20 硫比的提高钢的塑性变差 0.15 ●● 根据Fe-Mn-S系三元相图,可以计算出不 0.10 同温度下试样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硫化物及液 0.05 ● 相的量.关于Fe-Mn-S系三元相图的研究已 0.00 经比较成熟,在这里选用伊藤等人的数据.根 -0.05● -0.10 据伊藤的实验数据:液相、铁素体、奥氏体、富锰 -0.15 疏化物四相共存的温度为1371℃;液相、奥 -0.20 氏体、富锰疏化物、富铁硫化物四相共存温度为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004℃:在1004℃以下,液相消失,奥氏体、富 /℃ 锰硫化物、富铁硫化物三相共存:在1004℃~ 图2锰硫比对RA的影响随温度的变化 1371℃,奥氏体、富锰硫化物、液相三相共存:在 Fig.2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s on factor K,a function of 1371℃以上,液相、铁素体、富锰疏化物三相共 the influence of Mn/S mass ratio on RA 存 1350-1400℃锰硫比与RA负相关,即RA随锰 根据伊藤等人的三元相图,本研究的10个 疏比的提高而减小.测试温度为1000-1350℃ 钢种,无论在哪个温度,达到热力学平衡时都不 时,K几乎等于0,说明在此温度区间RA与锰 会出现液相和富铁硫化物:而在断口附近可以 疏比几乎没有关系.在825~1000℃之间,K大于 发现液相在高温存在的痕迹,见图3.从这些照 O,说明RA随锰疏比的提高而增大.在 片可以发现试样断裂前确实有液相存在,这说 600-825℃时,K小于0,说明在此温度区间随锰 明对S,Mn来讲,在本测试制度下,处于加热区

. 4 2 8 - 北 京 科 技 大 2 0 0 0 年 第 5期 高温 力学性 能测 试 是 在 美 国 D ls 公 司 的 G le e bl e- 15 0O试验机上进行 的 . 测 试时试样室 用 氢气保护 , 试样水平放置 , 试 样的高温加 热区 长 度 约 10 ~ . 试样在试样 室夹 持好后 , 在 氢 气 气 氛 ( iA 流量 I L /m in 左 右 ) 下 以 10 ℃ s/ 的速 率升 温 , 到达 1 3 50 ℃ 后 保持 s m in , 然后 以 3℃ s/ 的 速 率 降温 (个别试样升 温) 到预定 的测 试温度 , 保 温 Z m in 后 在该 温度下 进行拉伸 , 拉伸 应变速率 取 为 1-0 5/ . 试 样拉断后 立 即对拉 断部位 进行大 量喷 水冷却 , 以保持测 试温度 下试 样 的组 织形 貌 . 试样冷却 后 测 量拉断 部位截面积 , 计算得 出 面缩 率 RA . 学 学 报 实验结果及分析 10 0 k司石 俘 (b ) 图 1 为在不 同温 度下 试 样拉 断 时的面缩 率 ( RA ) 与锰硫 比 的关 系 . 各个 图 中的直线是用 最 小 二 乘 法回 归得 到 的 . 由 图 1 可知 , 在 1 0 0一 80 0 ℃ , R A 值随 锰硫 比 的增 加 而 增加 , 且具 有 比 较好的线性关系 . 在 8 0 0 ℃ 以下 , RA 随锰硫 比 的 增 加而 降低 . 如 果用 图 1 中的直 线的 斜率 (相 关系数 ) K 代表锰硫 比对 R A 的影 响 , 可 以得 出这 种影响 随 温度 的 变化 , 如 图 2 所 示 . 在 图 2 中还包括 了 图 1 中没有描 述的温度 . 从 图 2 可 以看 出 , 在 lc() . / 川画 二 t = 9 5 0 ℃ {{ 一 / / ` on 匕日卜 0 ù 46 罗ù丈名 t = 1 0 0 0℃ , _ , ,。。℃ …除 o t = 9 0 0℃ ` 0 0丽 t = 8 5 0℃ 墓 门 t = 7 50 ℃ 0 10 0 2 0 0 3 0 0 M 川 s( 质量 比 ) 1 0 0 2X() 3 0 0 4 0 0 M川 s( 质量 比 ) 图 例 今 l#试样 + 6#试样 0 2弃试样 0 #7 试样 . 3#试样 辛 #8 试样 . 4#试样 x g# 试样 0 5# 试 样 · 10#试样 八曰nCU0 0064 ,乙 4 0 0 0 2 0 0 3 0 0 40 0 0 10() 2 0 0 3 0 0 4 0 0 M 川 s( 质 量 比 ) M 川 s( 质 量 比 ) F i g . 1 . 气 . … . . . . . . 图 1 不同温度下 R A 与锰硫 比的关系 nI if u e n e e o f M 川 5 m a s r a t i o n o n R A a t di n沁er n t t e m P r a t u er s — 一 刃 硫 比 的提 高钢 的塑性变差 . 根据 eF 一 M n 一 S 系三 元相图 , 可 以计算 出不 … 6 0 0 8 0 0 1 0 00 t/ ℃ 1 2 0 0 1 4 0 0 图 2 锰硫 比对 R A 的影响随温度的变化 F ig · 2 I n if u e n e e o f t e m P e r a 恤esr o n fa e t o r K, a fu n e it o n o f t h e in fl u e n c e o f M川 5 m a s r a t in o n R A 1 3 5 0一 1 4 0 0 oC 锰硫 比 与 R A 负相 关 , 即 RA 随锰 硫 比 的提高而减 小 . 测 试温度 为 1 0 0 一 1 3 50 ℃ 时 , K 几乎等于 0 , 说 明 在此温度 区 间 RA 与锰 硫 比几乎没有 关系 . 在 8 25 一 1 0 0 0℃ 之间 , K 大于 0 , 说 明 R A 随 锰 硫 比 的 提 高 而 增 大 . 在 6 0 0一 8 2 5℃ 时 , K 小于 O , 说 明在 此温 度 区 间 随锰 同温度下 试样达到热力学平 衡 时 的硫化物及液 相 的量 . 关 于 eF 一 M h 一 S 系三元相 图的研究 已 经 比较 成熟 , 在这里选用 伊藤 等人 的数据 〔钊 . 根 据伊 藤的 实验数据 : 液相 、 铁素体 、 奥 氏体 、 富锰 硫化物 四 相 共 存 的温度 为 1 3 71 ℃ ; 液 相 、 奥 氏体 、 富锰硫 化物 、 富铁硫化物 四 相 共存温度 为 1 0 0 4 ℃ ; 在 1 0 0 4 ℃ 以下 , 液相 消失 , 奥 氏体 、 富 锰硫化物 、 富铁硫化物 三相共存 ; 在 1 0 04 ℃ - 1 37 1℃ , 奥 氏体 、 富锰硫化物 、 液相 三相共存 ; 在 1 37 1℃ 以上 , 液相 、 铁素体 、 富锰硫化物 三相共 存 . 根据伊藤 等人 的三 元相 图 , 本研究 的 10 个 钢 种 , 无论在 哪个温度 , 达到 热 力 学平衡 时都不 会 出 现液相 和 富铁硫 化物 ; 而 在断 口 附近可 以 发现 液相 在 高温存在 的痕迹 , 见 图 3 . 从这些照 片可 以发现试 样断裂 前确实有液 相存在 , 这说 明对 S , Mh 来讲 , 在本测试 制度下 , 处 于 加热 区 口nU口f0 `J ō U ō以f n ùō、 ù n ó 石, 11 ,卫.1八jnIU .二,乙l, . 自 …… “nUCn à“八”nUn ù 一 狱

Vol.22 No.5 刘新宇等:低应变速率下锰硫比对低碳锅高温塑性的影响 ·429 善,由于试样塑性较好,颈缩部很细.在试样颈 缩到一定程度时,颈缩处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液 相,导致断裂,所以,室温下的断口附近可以观 察到液相凝固的迹象, 测试温度降低到1004℃以下,发生S-Mn- F的包共晶反应,在奥氏体晶界处生成富铁的 硫化物.由于富铁硫化物与奥氏体之间的界面 能低,容易在晶界处以薄膜形态析出.这极大地 降低了奥氏体晶界的强度,并阻碍晶界的迁移, 使得动态再结晶难以发生,试样容易发生沿晶 断裂,高温延性降低.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在 1004到800℃之间,言铁硫化物随温度的降低 而增多,塑性也随着降低。 如果M如含量比较高,或者锰硫比大,S被 固定在硫化锰中,在钢中形成液相及富铁硫化 物的可能性就减小,从而提高钢的高温塑性, 在750-800℃时,随着锰疏比的提高,塑性 变差,但数据点比较乱,说明有可能与铁素体、 碳氮化物的析出有关的其他因赛在起作用.M 为扩大奥氏体区元素,并且,M山容易聚集在先 图3试样在高温断口处液相凝固的迹象.(@)T试样, 共析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界处,形成所谓的“合金 1300℃:)5试样,1200℃ 元意船头波”,阻碍了先共析铁素体的长大,容 Fig.3 SEM micro-photograph of fractured specimen 易形成较薄的铁素体膜,导致塑性降低, 以上仅对图2进行了定性的说明,其具体 的试样还远没有达到热力学平衡,这就需要从 的影响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研究 动力学角度进行分析,但是,定量的计算还比较 困难,现定性解释如下, 3结论 试样是从铸坯表层截取的,为铸态组织,由 于S在液固相变时发生偏析,导致试样中的S 在低应变速率(10s)下,锰殖比对低碳钢的 分布不均,在晶界处S的含量远高于晶内的S 高温塑性的影响可分为4个温度区域: 含量,晶界处富集的S就有可能促进液相及富 (1)1350-1400℃,RA值随着锰疏比的提高 铁硫化物的形成. 而降低.这是由于锰疏比高的钢种液相量大. 在1400℃附近,由于温度较高,S,P等杂质 (2)10041350℃,RA值与锰疏比无关.这 元素以液相形式在晶界处聚集.随着测试温度 一温度区间,对钢的高温塑性起主要作用的是 的降低,液相量减少,试样中的固相连接增加, 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试样的塑性提高,在这一温度区间,平衡相图上 (3)1004800℃,RA值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得 显示的平衡组成为液相、铁素体、富锰疏化物三 到改善.与在奥氏体晶界生成的富铁硫化物有 相共存。从杠杆定律来考忠,锰疏比高的钢种, 关 富锰殖化物的量少,液相量多,所以随着锰硫比 (4)600-800℃,RA值随着锰疏比的提高而 的增加钢的高温塑性变差, 降低.这一温度区间数据点比较乱,RA主要受 测试温度在1000-1350℃区间时,由于在 其他因素影响(如铁素体、碳氮化物的析出等) 此温度区间液相已经减少到一定程度,试样中 致谢: 固相比率大大增加,液相的作用已经不大.由于 本文的测试工作是在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 测试温度高,发生变形的周相中容易发生动态 室党紫九敏授和张艳高级工程师的大力协助下完成的, 再结晶,裂纹的扩展收到抑制,试样塑性得到改 在此表示感谢

·4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参考文献 5 Maehara Y,Nagamichi T.Effects of Sulfur on Hot DucTi- 1 Hirowo G Suzuki,Satoshi Nishimura,Jun Imamuraa,et al. lity of Niobium Containing Low Carbon Steels During Hot Ductility in Steel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Low Strain Rate Deformation.Mater Sci Technol,1991,7 (10:915 900 and 600'C.Tetsu-to-Hagane,1981,67:1180 2 Mintz B,Mohamed Z.Influence of Manganese and Sulfur 6 Yoichi Ito,Noboru Yonezawa,Kaichi Matsubara.The Ef- on Hot Ductility of Steels Heated Directly to Temperature. fect of Carb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utectic Conju- Mater Sci Technol,1989,5(12):1212 gation in the Fe-Mn-S System and the Equilibrium of Sul- 3 Abushoha R,Ayyad S,Mintz B.Influence of Cooling Rate fides in Solid Steels.Tetsu-to-Hagane,1979,65:1149 and MnS Inclusions on Hot Ductility of Steels.Mater Sci 7 Yoichi Ito,Noboru Yonezawa,Kaichi Matsubara.Eutectic Technol,.1998,14(3):227 Conjugation in Fe-Mn-S System,Tetsu-to-Hagane,1978, 4 Maehara Y,Yasumoto K,Tomono H.Surface Cracking 65:391 Mechanism of Continuously Cast Low Carbon Low Alloy 8 Hillert M.合金中的扩散性相变与合金热力学.李清 Steel Slabs.Mat Sci Technol,1990,6(9):793 斌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Effect of the Mn/S Mass Ratio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 of the Low Carbon Steel under Low Strain Rate LIU Xinyu,WANG Xinhua,WANG Wanjun,ZHOU Youyu 1)Metallurgy School,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Wuhan Iron Steel Corporation,Wuhan 430083,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the Mn/S mass ratio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 of the low carbon steel under low strain rate was researched.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Mn/S mass ratio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 of steel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effec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1)1350~1 400C,the greater the Mn/S mass ratio is,the poorer the ductility is;(2)1000~1 350C, the Mn/S mass ratio has no effect on the ductility;(3)800-1000C,the greater the ratio of the Mn versus S is, the better the ductility is;(4)600-800C,the greater the mass ratio of the Mn versus S is,the poorer the ductility is.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the Mn/S mass ratio on the high-temperature ductility is also analyzed. KEY WORDS Mn/S mass ratio;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low carbon steel

. 4 0 3 - 520 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参 考 文 献 ri H 1 o w o G S u 1 双水 , S a l o s h i N i s h i m u r s, Jun lm am u r a , 改 al . H o t D u e t il iyt in S et e l in ht e eT m P e r at ur e R an g e be tw e n 9 0 0 an d 6 0 0 ℃ . eT st u 一 ot 一 H ag an e , 1 9 8 1 , 6 7 : 1 1 8 0 2 M i n t z B , M ho am e d Z . I n fl u e n e e o f M an g an e s e an d S u l fur o n H o t D u ct i liyt o f Set e l s H e aet d D ier e tl y t o eT m P e ar tL ir e . M at e r S e i eT e hn o l , 19 8 9 , 5 ( 12 ) : 12 1 2 3 A b u s h o h a R, yA y a d S , M l n tZ B . hi fl u e n c e o f C o o lin g R a t e an d M l l S Inc l u s i o ns on H o t D u c t i liyt o f S t e e l s . M at e r S e i eT e hn o l , 1 9 9 8 , 14 ( 3) : 2 27 4 M ae har a Y, Y翻s um o t o K , oT m o n o H . Sur 几e e C acr k in g M e e h an i s m o f C o nt l n u o u s l y C ast L o w C ar b o n L o w A ll o y Set e l S lab s . M at S e i eT e hn o l , 1 9 9 0 , 6( 9 ) : 7 9 3 5 M ae h ar Y, N a g aJ叮 i e ih .T E fe cst o f s u l fur on Hot 功 e iT - l iyt o f N i o b i um C o n at i n ign oL w C ar ob n Set e l s D u r i n g L o w St 妞 i n Rat e D e fo mr at i o n . M a t e r S e i eT e hn o l , 1 9 9 1 , 7 ( 1 0 ) : 9 1 5 6 oY i e hi lot , N ob o ur yo n e z a v v a, K a i e ih M a st u b ar . hT e E -f fe ct o f C ar ob n o n ht e C o m op s it i o n o f ht e E u t e e it e C onj u - g at i o n in ht e F e 一 M n 一 5 S y s et m an d ht e E q u i li ibr um o f s u l - if d e s i n S o lid Set e l s . 介钻 u一。 一 H ag an e , 1 9 7 9 , 6 5 : 1 14 9 7 OY i c hi lot , N o b o ur OY n e z a w 礼 K a l e h i M ast ub ar . E u t e e ti e C o nj u g at i o n in F e 一 M n 一 5 Sy set m , 介st u 一 ot 一 H昭an e , 19 7 8 , 65 : 3 9 1 8 H il e rt M . 合 金 中的扩 散 性相变 与合 金热 力 学 . 李清 斌 译 . 沈 阳 : 辽 宁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 1 9 84 E fe e t o f t h e M 川5 M a s s R a t i o o n ht e H i g h eT m P e r a n ir e D u e t ili yt o f ht e L O w C a ht o l S t e e l u n d e r L o w S tr a i n R a t e LI U iX 即己 恻万G iX hn au l), 洲刃 G 肠’unj 1)n, 刀了O U oY州 u Z, 1 )M e alt l欺gy S c h o o l , U S T B e ij in g, B e ij in g l 0 0() 83 , C h in a Z )W ub an l r o n & S te l C o 耳均art i眠 Wu h an 4 3 0() 8 3 , C丘的a A B S T R A C T hT e e fe e t o f ht e M n /5 m a s s r a t i o o n ht e ih gh te m P e r a t ur e d u e ti lity o f ht e l ow e a r b o n s t e e l un de r l ow s atr in r ate w a s re s e acr h e d . hT e re s ult o f ht e e x P e r im e nts hs o w s ht at ht e M n /5 m a s s art i o ha s id fe r e nt e fe e t on ht e ih gh t e m P e r a t 理 e du e it lity o f s te e l un d e r d lfl 笼r e nt te m P e r a it 1r e s . hT e e fe e t e an b e e l a s s iif e d int o of ur e ate g o ir e s : ( l ) 1 3 5 0一 1 4 0 0 oC , ht e ger at e r het M n /5 m a s s r a t l o 1 5 , ht e Po o r er ht e d u c t iliyt i s : ( 2 ) 1 0 0 0一 1 3 5 0 oC , ht e M h /5 m a s s art i o h a s n o e fe e t on t h e d u e it l iyt : ( 3 ) 8 0 0一 1 0 0 0 oC , ht e gr e at e r ht e r at i o o f ht e M n v e r s u s s i s , ht e b e t e r ht e d u e t iliyt 1 5 ; ( 4 ) 6 0卜8 0 0 oC , 山e gr e at e r ht e m as s art i o o f ht e M n v e r s u s 5 1 5 , ht e Po or er ht e d u c it l iyt 1 5 . hT e m e e h an i s m o f the e fe e t o f ht e M 可5 m as s r at i o o n ht e hi hg 一 et m Pe r a n ir e du e t iliyt i s al s o an aly z e d . K E Y W O R D S M n/ S m a s s art i o : h ihg t e m ep r a tL ir e du e it liyt ; l o w e a br on s t e e l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