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设计 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对力和运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 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 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 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 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 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一一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 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计划共7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课时 4力学单位制 「1课时 5牛顿第三定律 1课时 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课时 7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牛顿第一定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 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 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做牛顿第二定 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 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 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示范教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设计 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对力和运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 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 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 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 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 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 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 计划共 7 课时: 1 牛顿第一定律 1 课时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课时 3 牛顿第二定律 1 课时 4 力学单位制 1 课时 5 牛顿第三定律 1 课时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 课时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 课时 1 牛顿第一定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 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 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做牛顿第二定 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 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 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 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 滑块等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常识导入 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 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 2.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 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牛耕地的画面:牛耕地时,牛拉着犁前进:;牛停止拉犁,犁也停止运动.边 播放边介绍,牛拉犁,犁前进:牛停犁也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 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 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理想实验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力撒物不停 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 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 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 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 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瞠的子弹等等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 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 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 滑块等.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常识导入 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 1993 年 7 月 1 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 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 2.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 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牛耕地的画面:牛耕地时,牛拉着犁前进;牛停止拉犁,犁也停止运动.边 播放边介绍,牛拉犁,犁前进;牛停犁也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 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 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 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 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 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 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 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
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岀小球在毛巾 上滚动的距离 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岀小球在桌面 上滚动的距离: 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 玻璃上滚动的距离 三次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 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课件展示)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边播放边介绍)要动态出以下效果 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渐远. 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下面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 (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 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微小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 置的速度 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 学生回答问题 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 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3.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 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一一惯性定律
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 上滚动的距离; 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 上滚动的距离; 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 玻璃上滚动的距离. 三次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 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课件展示)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边播放边介绍)要动态出以下效果: 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渐远. 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下面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 (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 演示 1:利用气垫导轨微小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 置的速度. 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 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 学生回答问题: 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 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3.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 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 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 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做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 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 三、惯性与质量 演示2: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 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 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 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 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 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 讨论交流: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 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 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 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 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答案:D 2.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是否觉得用力不停地蹬,车才会匀速前进,一旦不 用力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 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 顿第一定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 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 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做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 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 三、惯性与质量 演示 2: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 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 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 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 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 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 讨论交流: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 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 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 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 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答案:D 2.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是否觉得用力不停地蹬,车才会匀速前进,一旦不 用力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 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 顿第一定律.
3.有一仪器中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金属块,两端与弹簧相连接 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当汽车启动时,哪只灯亮?当汽车急刹车时,哪只灯亮?为什么? 车的后部十车的前部 绿灯Q红灯 后弹簧M前弹簧 解答:当汽车启动时,汽车的速度变大了,而金属块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而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从而使绿灯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所以启动时绿灯亮;反之,刹车时, 汽车的速度变小了,而金属块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而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 从而使红灯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所以刹车时红灯亮.当汽车匀速行驶时,弹簧将使金属块复 位,两灯均不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70页“问题与练习”1、2、3题 2.阅读科学漫步,思考讨论惯性参考系 板书设计 1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惯性定律 惯性与质量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 (或定义) 2.伽利略的观点 3.笛卡儿的观点 状态,直到有外力追使/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物体不受外力时, 运动状态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 通过学习人类对运动原因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1)一切物体在任何 和力关系的认识,体会(2)外力的作用是迫状态下都有惯性 说明 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 (2)惯性是物体的固 和正确思想的来之不|动状态,说明力是改交/有性质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的惯性只与 (3)一切物体都有保|质量有关 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 活动与探究 课题:比较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有一仪器中电路如图所示,其中 M 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金属块,两端与弹簧相连接, 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当汽车启动时,哪只灯亮?当汽车急刹车时,哪只灯亮?为什么? 解答:当汽车启动时,汽车的速度变大了,而金属块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而相对于汽车向后运动,从而使绿灯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所以启动时绿灯亮;反之,刹车时, 汽车的速度变小了,而金属块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而相对于汽车向前运动, 从而使红灯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所以刹车时红灯亮.当汽车匀速行驶时,弹簧将使金属块复 位,两灯均不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 70 页“问题与练习”1、2、3 题. 2.阅读科学漫步,思考讨论惯性参考系. 板书设计 1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惯性定律 惯性与质量 内容 (或定义)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伽利略的观点 3.笛卡儿的观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说明 通过学习人类对运动 和力关系的认识,体会 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和正确思想的来之不 易 (1)物体不受外力时, 运动状态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 使物体改变原来的运 动状态,说明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 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 (1)一切物体在任何 状态下都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 有性质 (3)物体的惯性只与 质量有关 活动与探究 课题:比较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方法:在相同的路面上,穿相同运动鞋的甲、乙两人进行拔河比赛 原理:双方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双方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取决于双方给 地面的压力,而最大静摩擦力大的一方易获胜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习题详解 1.解答:(1)不能击中目标.因为投下的炸弹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跳起后,水平方向由于惯性始终与地球的速度相同. 2.解答:刹车停止时,人下部随车停止,而上部身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 变,致使向前倾倒而易发生事故 3.解答:该同学的错误在于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际上向上抛出的物体是 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的,不需要向上的作用力 4.解答:地球是一个惯性系,小车相对于地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 示,小车内的光滑平台上有一小球相对于地面静止.若选小车为参考系,则小球相对于小车 这一非惯性系,是做向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定律 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 设计点评 本节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引出束缚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让 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举例分析认识到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引出伽利略的观点,并通过实验 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引出牛顿的观点,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的概念.对 惯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 分析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课资料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现代汽车的设计十分重视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是保护乘员人身安全的两个重要装 道路交通事故多种多样,其中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的,大多是由于运动中的车辆与其他 物体(车辆或障碍物)发生碰撞.从力学观点看,运动的车辆受碰撞突然停止,但车内人员 在惯性的作用下仍以碰撞前的速度向前运动,结果在车内甚至冲出车外与刚性物体发生第二 次碰撞,因而造成伤害.设置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或减轻第二次碰撞对车 内人员的伤害 安全带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明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 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对乘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的V形三 点式设计.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收紧,一旦车辆紧急制动、发生碰撞甚至翻滚, 安全带因乘员身体的前冲而发生猛烈的拉伸,卷收器的自锁功能便立即发挥作用,瞬间卡住 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第二次碰撞 安全气囊是安全带的辅助设施,于1990年问世.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控制模块会 对碰撞的严重程度立即作出判断,若确认安全带已不能承受,便在1/100秒内使气囊充气 让乘员的头、胸部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减轻伤害.最新式的汽车还安装了防侧撞 气囊,今后可能在汽车其他位置上也会装上安全气囊 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 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 二、扬场机分离谷物的道理 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跟谷粒混在一起.另外,谷粒
方法:在相同的路面上,穿相同运动鞋的甲、乙两人进行拔河比赛. 原理:双方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双方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取决于双方给 地面的压力,而最大静摩擦力大的一方易获胜.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习题详解 1.解答:(1)不能击中目标.因为投下的炸弹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跳起后,水平方向由于惯性始终与地球的速度相同. 2.解答:刹车停止时,人下部随车停止,而上部身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 变,致使向前倾倒而易发生事故. 3.解答:该同学的错误在于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际上向上抛出的物体是 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的,不需要向上的作用力. 4.解答:地球是一个惯性系,小车相对于地面向右以加速度 a 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 示,小车内的光滑平台上有一小球相对于地面静止.若选小车为参考系,则小球相对于小车 这一非惯性系,是做向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定律 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 设计点评 本节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引出束缚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让 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举例分析认识到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引出伽利略的观点,并通过实验 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引出牛顿的观点,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的概念.对 惯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 分析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备课资料 一、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现代汽车的设计十分重视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是保护乘员人身安全的两个重要装 置. 道路交通事故多种多样,其中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的,大多是由于运动中的车辆与其他 物体(车辆或障碍物)发生碰撞.从力学观点看,运动的车辆受碰撞突然停止,但车内人员 在惯性的作用下仍以碰撞前的速度向前运动,结果在车内甚至冲出车外与刚性物体发生第二 次碰撞,因而造成伤害.设置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或减轻第二次碰撞对车 内人员的伤害. 安全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发明的,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 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对乘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的 V 形三 点式设计.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收紧,一旦车辆紧急制动、发生碰撞甚至翻滚, 安全带因乘员身体的前冲而发生猛烈的拉伸,卷收器的自锁功能便立即发挥作用,瞬间卡住 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第二次碰撞. 安全气囊是安全带的辅助设施,于 1990 年问世.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控制模块会 对碰撞的严重程度立即作出判断,若确认安全带已不能承受,便在 1/100 秒内使气囊充气, 让乘员的头、胸部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减轻伤害.最新式的汽车还安装了防侧撞 气囊,今后可能在汽车其他位置上也会装上安全气囊. 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 约 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 60%. 二、扬场机分离谷物的道理 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跟谷粒混在一起.另外,谷粒
中也有瘪的,为了将它们跟饱满的谷粒分开,可以用扬场机进行分选 喂料斗 电动机 压辊 实石 皮带卷筒\和瘪谷子 草谷 屑 扬场机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谷粒和杂物被送进喂料斗后落在传送带上,由圆柱形的压 辊压紧,使它们随着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以相当大的初速度抛出去.按质量大小排列,小石子 质量最大,饱满谷粒质量次之,瘪谷粒和草屑质量最小.这样,它们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 小石子的反向加速度最小,飞得最远:而瘪谷粒和草屑的反向加速度最大,飞得最近,饱满 谷粒的反向加速度居中,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落下.在露天用木锨扬场时,往往使谷物迎风抛 出,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也可使谷物跟杂物分离
中也有瘪的,为了将它们跟饱满的谷粒分开,可以用扬场机进行分选. 扬场机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谷粒和杂物被送进喂料斗后落在传送带上,由圆柱形的压 辊压紧,使它们随着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以相当大的初速度抛出去.按质量大小排列,小石子 质量最大,饱满谷粒质量次之,瘪谷粒和草屑质量最小.这样,它们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 小石子的反向加速度最小,飞得最远;而瘪谷粒和草屑的反向加速度最大,飞得最近,饱满 谷粒的反向加速度居中,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落下.在露天用木锨扬场时,往往使谷物迎风抛 出,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也可使谷物跟杂物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