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反馈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是 A.跻身 侪辈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眼睑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禅让 阐释 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剂验忌创 D.悲怆 寒伧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象 擀面杖 旁证博 弃之如敝履 引B事C悖 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 吃一堑,长一智 玷污 杀风景 并行不 口惠而实不至 D.辐射 忘年交 棉里藏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3.依次填入卜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 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 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 共存B.发徉地证明并存C.发源 地证明 共存D.发祥地表明并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止确的一句 是 A.包括冈村宁次住内的那些在当时手握先进武器装备、熟谙西方军事理论的日 本“名将”们,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也无能为力。 B.帮助别人,要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能暴风骤雨般生吞活剥地去解 决问题
山东济宁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反馈练习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是 ( ) A.跻身 侪辈 剂 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入殓 眼睑 验 证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禅让 阐释 忌 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悲怆 寒伧 创 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肇事 擀面杖 旁证博 引 弃之如敝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 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杀风景 并行不 悖 口惠而实不至 D.辐射 忘年交 棉里藏 针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3.依次填入卜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 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 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徉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 地 证明 共存 D.发祥地 表明 并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止确的一句 是 ( ) A.包括冈村宁次住内的那些在当时手握先进武器装备、熟谙西方军事理论的日 本“名将”们,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也无能为力。 B.帮助别人,要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能暴风骤雨般生吞活剥地去解 决问题
C.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宫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 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面,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D.9月11日,作为河畔球场的不可一世的切尔西兵不血刃,竟然以0:3大比 分载到在米德尔斯堡队手上,如此不堪一击,的确尴尬。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止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 服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 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刚刚过去的特人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13位普通 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 里特殊的温暖 D.我省约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 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 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 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 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 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 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 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 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 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丕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 人以此些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 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 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 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 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 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 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 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 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 什么。孔于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 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 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C.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宫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 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面,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D.9 月 11 日,作为河畔球场的不可一世的切尔西兵不血刃,竟然以 0:3 大比 分载到在米德尔斯堡队手上,如此不堪一击,的确尴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止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 服。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 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刚刚过去的特人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 13 位普通 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 里特殊的温暖。 D.我省约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 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9 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 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 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 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 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 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 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 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 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 人以此些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 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 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 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 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 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 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 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 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 什么。孔于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 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 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 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 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各项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 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 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 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下列各项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 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对方。 B.“己所不欲,勿施丁人”要求人们不要把白己感剑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 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 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冈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 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8.文意,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 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止确全面的一项 是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 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白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 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 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白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白己,后者才是考虑他 人 9.综观全文,以下对文意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礼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将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止确处 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已”的准则是一致的 这个是思想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 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 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各项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 是 ( )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 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 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下列各项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 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对方。 B.“己所不欲,勿施丁人”要求人们不要把白己感剑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 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 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冈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 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8.文意,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 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止确全面的一项 是 (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 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白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 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 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白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白己,后者才是考虑他 人。 9.综观全文,以下对文意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礼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将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止确处 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已”的准则是一致的, 这个是思想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 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和弘扬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载? 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 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 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 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 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 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更而不知石 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 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 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 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裹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 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 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 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 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 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传播 B.余颇疑其反白汲汲于斤世之名者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待:凭借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 势 胜势:兵家争 胜的形势 11.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A.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 洞庭君览毕, 以袖掩面而泣口 B.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因以君之官,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C.君皆不能止也,乃米以记属于余 先发制人,后发 制于人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 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和弘扬。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载? 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 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 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 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 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 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更而不知石 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 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 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 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裹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 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 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 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 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 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被:传播 B.余颇疑其反白汲汲于斤世之名者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待:凭借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 势 胜势:兵家争 胜的形势 11.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是 ( ) A.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 洞庭君览毕, 以袖掩面而泣口 B.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因以君之官,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C.君皆不能止也,乃米以记属于余 先发制人,后发 制于人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今媪尊长 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 是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臼然风 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冈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 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卜人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 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利羊祜、杜预的名字 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洋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3分)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白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4 分) (3)既周以同廊之壮,义人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松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4 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不得多选)(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杜甫《登高》) 台难(融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自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春光融 (杜牧《阿房宫 赋》)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4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 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 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 友,表达哀思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今媪尊长 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 是 ( )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臼然风 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冈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 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卜人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 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利羊祜、杜预的名字一 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洋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3 分)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白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4 分) (3)既周以同廊之壮,义人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松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4 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不得多选)(6 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 。(杜甫《登高》)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 , 。(自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 , 。(杜牧《阿房宫 赋》) (4)寄蜉蝣于天地,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4 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 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 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 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 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2分) 17.某学校高二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 个“多背一公厅”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 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 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4分) 多背一公 ;(2分) 多背一公 斤 (2分) 1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 翠柳迎 地春锦香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 座凝 万山金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的 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漾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 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 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 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鹤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 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 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 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 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 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 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 分) (2)你对上述现象 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2 分) 17.某学校高二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 一个“多背一公厅”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 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 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4 分) 多背一公 斤, ;(2 分) 多背一公 斤, 。(2 分) 1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 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 地 翠柳迎 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 锦 座凝 香 万山金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的 地方。 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漾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 杭州 1 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 岁时,才同我的 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 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鹤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 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 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 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 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 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 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 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 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 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 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 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 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ν丁咚 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 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 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 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 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 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 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 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 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 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 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 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室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 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 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 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9.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丐剑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 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二个故乡的内心感受义 有哪些相似性。(4分) 20.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丁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4 分) 21.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米白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同答:“故乡在 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5分) 22.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 内容简要探究。(5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 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 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 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 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 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 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 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 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 v 丁咚 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 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 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 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l 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 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 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 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 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 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 19 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 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 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 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 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 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 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 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9.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丐剑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 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二个故乡的内心感受义 有哪些相似性。 (4 分) 20.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丁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4 分) 21.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米白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同答:“故乡在 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5 分) 22.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 内容简要探究。(5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 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 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 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项中“剂”和“霁”均读j:B项中“睑”和“俭”均读jian:;C项 中“箪”和“殚”均读dan) 2.C(A项中“证”为“征”:B项“吊”为“掉”:D项“棉”,“溪”分别 为“绵”“蹊”,) 3.B(“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 方;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岀的地方。“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表明真实性。“并 存”指同时存在;“共存”,指共同存在。) 4.C(“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褒 贬失当,应改为“一筹莫展”或“束手无策”: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 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句中讲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与“生 吞活剥”的语意完全不符;“兵不血刃”形容战事顺利,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 这一成语应该用在胜利者一方。) 5.D(A.表意重复,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语序不当,应该把 “特大的”放到“冰灾雪灾”前面。) 6.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 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这句话。A项所说“道德黄金律” 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文中说,“道德黄金律”是 “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的,并不是人们主观上针对什么情况提出的。B项 缩小了概念的外延,“道德黄金律,,是较大范围的概念,“待人态度和方式的 标准”仅仅是“道德黄金律’’中一方面的体现,并非“道德黄金律”的全部 另外,“相同”一词也不妥,原文是“大致相近”。D项的毛病与B项一样,也 是缩小了概念的外延,另“世界性理论”一词也不妥,故为错项。 7.A(“对方”一词不对,应是“别人”。B.C.D三项的表述符合第一.第二 段中相应的内容。) 8.C(依据是原文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 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等表述。A项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 者是‘及人’,是发展”的表述与原文不符。B项中的“两种模式”.“被动的 层次低”.“主动的,层次高”等表述均不合原文意思。D项中的“两种方 法”.“考虑自己”.“考虑他人”的说法不合原文意思。) 9.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其它各项依据原文可以 推断出来。) 0.D(“胜势”在此是“美好景致”。) 11.D(“而”均为连词,表递进。A“以”分别为“因为”.“用”,B“因” 分别为表原因.表结果,C“于”分别是表对象.表被动。) 12.B(“在此与吴激战”误) 13.(1)然而它在荆州特别著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些人的原因吗?(3分) (2)难道不是说明他们都太珍爱自己的名声而过于无穷思虑吗?或者因为 过于重视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4分)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 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A 项中“剂”和“霁”均读 jì;B 项中“睑”和“俭”均读 jiǎn;C 项 中“箪”和“殚”均读 dān) 2.C(A 项中“证”为“征”:B 项“吊”为“掉”:D 项“棉”,“溪”分别 为“绵”“蹊”,) 3.B(“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 方;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表明真实性。“并 存”指同时存在;“共存”,指共同存在。) 4.C(“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褒 贬失当,应改为“一筹莫展”或“束手无策”: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 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句中讲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与“生 吞活剥”的语意完全不符;“兵不血刃”形容战事顺利,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 这一成语应该用在胜利者一方。) 5.D(A.表意重复,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语序不当,应该把 “特大的”放到“冰灾雪灾”前面。) 6.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 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这句话。A项所说“道德黄金律” 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文中说,“道德黄金律”是 “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的,并不是人们主观上针对什么情况提出的。B 项 缩小了概念的外延,“道德黄金律,,是较大范围的概念,“待人态度和方式的 标准”仅仅是“道德黄金律’’中一方面的体现,并非“道德黄金律”的全部; 另外,“相同”一词也不妥,原文是“大致相近”。D 项的毛病与 B 项一样,也 是缩小了概念的外延,另“世界性理论”一词也不妥,故为错项。) 7.A(“对方”一词不对,应是“别人”。B.C.D 三项的表述符合第一.第二 段中相应的内容。) 8.C(依据是原文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 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等表述。A 项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 者是‘及人’,是发展”的表述与原文不符。B 项中的“两种模式”.“被动的, 层次低”.“主动的,层次高”等表述均不合原文意思。D 项中的“两种方 法”.“考虑自己”.“考虑他人”的说法不合原文意思。) 9.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其它各项依据原文可以 推断出来。) 10.D(“胜势”在此是“美好景致”。) 11.D(“而”均为连词,表递进。A“以”分别为“因为”.“用”,B“因” 分别为表原因.表结果,C“于”分别是表对象.表被动。) 12.B(“在此与吴激战”误) 13.(1)然而它在荆州特别著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些人的原因吗? (3 分) (2)难道不是说明他们都太珍爱自己的名声而过于无穷思虑吗?或者因为 过于重视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 (4 分)
(3)在四周修建了壮观的回廊之后,又将后轩扩大,使它能与亭子相 称。(3分) 14.(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 功立业的志向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 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人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 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 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 《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 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⑥轩举:昂扬貌。⑦汝:指鹰。[讲解]词的题目为“鹰 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 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 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儿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 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 “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 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 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 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 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 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 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 “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15.(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6.【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要求考生能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 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表达。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均是围绕清明节 祭奠一事展开的。两则材料中,材料1侧重阐述的是近几年清明节祭奠出现的趋 势,材料2则侧重讲今年清明节祭奠所出现的新变化,材料1与材料2之间存在 着时间的前后关系,而事件本身则出现变化,通过筛选、提取与概括,不难得出 答案 (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 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解析】本题考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 点,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作答时,考生首先要回答出自己 对清明节祭奠形式的看法,如赞同或反对,然后多角度阐述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 阐述时,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影响应该成为佐证观点的重点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 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 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3)在四周修建了壮观的回廊之后,又将后轩扩大,使它能与亭子相 称。 (3 分) 14.(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 功立业的志向。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 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人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 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 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 《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 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⑥轩举:昂扬貌。⑦汝:指鹰。[讲解]词的题目为“鹰”, 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 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 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儿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 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 “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 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 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 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 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 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 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 “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15.(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6.【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要求考生能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 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表达。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均是围绕清明节 祭奠一事展开的。两则材料中,材料 l 侧重阐述的是近几年清明节祭奠出现的趋 势,材料 2 则侧重讲今年清明节祭奠所出现的新变化,材料 1 与材料 2 之间存在 着时间的前后关系,而事件本身则出现变化,通过筛选、提取与概括,不难得出 答案。 (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 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 点,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作答时,考生首先要回答出自己 对清明节祭奠形式的看法,如赞同或反对,然后多角度阐述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 阐述时,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影响应该成为佐证观点的重点。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 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 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7.示例:①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片关爱的绿阴:②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盏希望 的明灯。(本题意在考察情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简明连贯,切合情境,切合对 象得体,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为有文采有创意,每句2分) 18.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 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 仄起平落等等 19.三个故乡的景色都很美,充满诗情画意。(2分)内心感受都是陌生的、茫 然的、有些隔膜。(2分) 20.小兴安岭。(1分)因为那里是我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1分)是经历了 十年的岁月,(1分)“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 来,’的地方。(1分) 21.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1分)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 斗足迹的地方,(2分)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精神家园。(2分) 22.示例:(1)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作者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 州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与喜爱并随之相生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 行对比,(2分)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 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创造自己精神的家园过程。(2分)(如 答“欲扬先抑”,“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3.作文参照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较小的一座 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著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两个人吗?那两个人是谁呢?是羊祜 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靠荆州,把它作为军事重地, 而羊祜社预二人相继镇守在这里,最终削平东吴,完成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 劳业绩已经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人。至于他们遗留下来的功劳事迹,广泛传扬于江 汉之间,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尤为深挚。大概是元 凯凭他的武功,叔子凭他的仁德,二人的所为虽然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却很怀疑他们是在急切追求自己后世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传说羊叔子曾登 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代的士人都已 湮没无闻了,因此他联想到自己而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料想到这座山是因 为自己才出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 块投到汉水深处。(他)知道山峦沟壑会有变化,但不知道石碑也有磨灭的时候 (这传说)难道不说明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从而过分地无穷无尽地思考自 己的功名了吗?恐怕是(他们)太看重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人传说是羊叔子当年游历休息的地方。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 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 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知府。第二年,依据亭子旧有的规模,加以扩大、更新 既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观的回廊,又扩展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 相称。史君辉闻名于当今,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满意 于他的行政措施,喜欢跟从着他游览,于是就根据史君的官衔名号,为后轩命名 为光禄堂;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来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 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做法,于是他便嘱咐我写一篇亭记。我认为,史君
17.示例:①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片关爱的绿阴;②多背一公斤,就多一盏希望 的明灯。(本题意在考察情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简明连贯,切合情境,切合对 象得体,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为有文采有创意,每句 2 分) 18.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 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 仄起平落等等。 19.三个故乡的景色都很美,充满诗情画意。(2 分)内心感受都是陌生的、茫 然的、有些隔膜。(2 分) 20.小兴安岭。(1 分)因为那里是我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1 分)是经历了 二十年的岁月,(1 分)“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 来,’的地方。(1 分) 21.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1 分)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 斗足迹的地方,(2 分)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精神家园。(2 分) 22.示例:(1)运用了对比手法(1 分)。作者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 州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与喜爱并随之相生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 行对比,(2 分)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 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创造自己精神的家园过程。(2 分)(如 答“欲扬先抑”,“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3.作文参照 2009 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较小的一座 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著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两个人吗?那两个人是谁呢?是羊祜 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靠荆州,把它作为军事重地, 而羊祜社预二人相继镇守在这里,最终削平东吴,完成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 劳业绩已经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人。至于他们遗留下来的功劳事迹,广泛传扬于江 汉之间,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尤为深挚。大概是元 凯凭他的武功,叔子凭他的仁德,二人的所为虽然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却很怀疑他们是在急切追求自己后世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传说羊叔子曾登 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代的士人都已 湮没无闻了,因此他联想到自己而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料想到这座山是因 为自己才出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 块投到汉水深处。(他)知道山峦沟壑会有变化,但不知道石碑也有磨灭的时候。 (这传说)难道不说明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从而过分地无穷无尽地思考自 己的功名了吗?恐怕是(他们)太看重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人传说是羊叔子当年游历休息的地方。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 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 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知府。第二年,依据亭子旧有的规模,加以扩大、更新; 既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观的回廊,又扩展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 相称。史君辉闻名于当今,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满意 于他的行政措施,喜欢跟从着他游览,于是就根据史君的官衔名号,为后轩命名 为光禄堂;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来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 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做法,于是他便嘱咐我写一篇亭记。我认为,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