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 、什么是边塞战争诗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 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 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 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 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 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边塞战争诗的特点: 1.反映主题 (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揭露将领的腐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 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 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边塞战争诗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 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 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 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 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 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 1.反映主题: (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 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 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烘托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 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 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四、边塞战争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 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 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四、边塞战争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 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朿,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 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 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 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 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 堪秋色入金疮。”借一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 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 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 边塞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 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 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 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 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 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 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 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 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 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 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 边塞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 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 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 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 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迴异于中原的风光。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五、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六、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七、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解题技巧方法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 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 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五、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六、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七、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解题技巧方法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 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 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 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 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 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 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 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 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 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 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 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 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 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 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 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 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 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 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 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 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 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 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 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 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 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 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 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 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 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
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 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 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 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 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 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 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 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②元和十二年, 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 藩帅吴元济。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天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 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 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 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 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 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 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 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 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 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②元和十二年, 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 藩帅吴元济。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天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 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 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C.诗歌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 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D.“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 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E.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 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B项,“渲染岀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说法不恰当,应是“渲 染出蔡州和平安宁的气氛。C项,“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说 法错误,应是“表现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欣慰”。故选BC 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官军入城人 不知”既点明李愬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血刃,平定了蔡州,也点明平 定蔡州后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满蕴赞美之情。②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 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忽惊”“重见”等词的运用以及“十二载”的具体 释义,体现了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喜以及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的期望 【解析】 题干是“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是 考査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可以根据对诗歌内容进 行具体分析得出。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仔细阅 读后四句,再结合注释②③进行分析本诗的后四句,即可得出答案。本诗的后四 句“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是 叙老人语,“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 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历史即将翻过 这黑暗的一页,老人于迟暮之年而出乎意料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 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 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
C.诗歌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 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D.“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 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E.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 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B 项,“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说法不恰当,应是“渲 染出蔡州和平安宁的气氛。C 项,“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说 法错误,应是“表现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欣慰”。故选 BC。 2.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官军入城人 不知”既点明李愬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血刃,平定了蔡州,也点明平 定蔡州后军队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满蕴赞美之情。②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 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忽惊”“重见”等词的运用以及“十二载”的具体 释义,体现了百姓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喜以及对国家重新走向繁荣的期望。 【解析】 题干是“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是 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可以根据对诗歌内容进 行具体分析得出。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仔细阅 读后四句,再结合注释②③进行分析本诗的后四句,即可得出答案。本诗的后四 句“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是 叙老人语,“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 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历史即将翻过 这黑暗的一页,老人于迟暮之年而出乎意料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 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 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
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所以本诗的后 四句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 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一是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答 题时,先指出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 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 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 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 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 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题,结合诗歌下注释对诗歌后四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①通碣石②,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③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①塞垣:指边塞。后也指长城、边关城墙。②竭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 ③金岫:指金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空间上写边疆战线漫长、战事紧张,交代了戍边将士们不能回归故乡 的原因 B.颈联写将士渴望与明月一道探访亲人却不能,有张若虚名句“愿逐月华流照 君”之意。 C.尾联直抒胸臆,希望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它们会捎去自己 的思念。 D.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清冷孤寂,表现了将士们戍守边疆的决心和对家中亲人的 惦念 【答案】C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 査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査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
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所以本诗的后 四句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李愬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队破 城后号令严明的赞美;一是对蔡州平定的无比欣慰和对国家中兴的殷切希望。答 题时,先指出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 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 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 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 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 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题,结合诗歌下注释对诗歌后四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①通碣石②,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③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注】①塞垣:指边塞。后也指长城、边关城墙。②竭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 ③金岫:指金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空间上写边疆战线漫长、战事紧张,交代了戍边将士们不能回归故乡 的原因。 B.颈联写将士渴望与明月一道探访亲人却不能,有张若虚名句“愿逐月华流照 君”之意。 C.尾联直抒胸臆,希望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它们会捎去自己 的思念。 D.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清冷孤寂,表现了将士们戍守边疆的决心和对家中亲人的 惦念。 【答案】C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 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 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尾 联直抒胸臆”错误,从尾联来看,“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征夫、闺妇 在边关,一在内地,天各一方,相思尤深,只能托付明月,寄语闺妇,希望能 时时思念,情思遥深,托物传情,可见抒情很委婉,不属于直抒胸臆。 4.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歉)。有 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 【答案】①“寄言闺中妇”是说将士们寄语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 雁,它们会捎去思念。②寄书谢中妇”是说将士寄信向家中的妻子道歉,害得 妻子见大雁南归而发忧思。③“寄书谢中妇”既照应了颔联的“孤”,又关涉了 颈联“断(因战事紧张造成了家中妻子的孤单,也使自己随月光探访亲人的愿望 都不能实现。这样写,表现了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爱的交织,使戍边将士的形象更 为丰满。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 歉)。有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观点,即认可题干中的哪一种,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表达的情感、塑 造的形象、使用的技巧等角度陈述理由。“寄言闺中妇”,这是说将士们告诉“闺 中妇”,要“时看鸿雁天”,即常常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因为鸿雁会捎去双方 的思念,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寄书谢中妇”,“书”指信件,“谢”意思是“道 歉”,这是说将士们借助信件来表达自己对“闺中妇”的歉疚之意,而这种歉疚 在上面也交代了原因,如颔联“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二人远隔千里,倍 显孤独,如颈联“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这说明边关战事的紧张,这也是 造成二人难以见面的原因,由此可知,如果使用“寄书谢中妇”,好像与诗歌的 前面几联的关联更密切。考生也可以选取“寄言闺中妇”来分析
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 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 项,“尾 联直抒胸臆”错误,从尾联来看,“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征夫、闺妇, 一在边关,一在内地,天各一方,相思尤深,只能托付明月,寄语闺妇,希望能 时时思念,情思遥深,托物传情,可见抒情很委婉,不属于直抒胸臆。 4.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歉)。有 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 【答案】①“寄言闺中妇”是说将士们寄语家中的妻子,不时看看天上南归的鸿 雁,它们会捎去思念。②“寄书谢中妇”是说将士寄信向家中的妻子道歉,害得 妻子见大雁南归而发忧思。③“寄书谢中妇”既照应了颔联的“孤”,又关涉了 颈联“断(因战事紧张造成了家中妻子的孤单,也使自己随月光探访亲人的愿望 都不能实现。这样写,表现了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爱的交织,使戍边将士的形象更 为丰满。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有的版本把尾联中的‘寄言闺中妇’改为‘寄书谢中妇’(谢:道 歉)。有人认为‘寄书谢中妇’更好,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观点,即认可题干中的哪一种,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表达的情感、塑 造的形象、使用的技巧等角度陈述理由。“寄言闺中妇”,这是说将士们告诉“闺 中妇”,要“时看鸿雁天”,即常常看看天上南归的鸿雁,因为鸿雁会捎去双方 的思念,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寄书谢中妇”,“书”指信件,“谢”意思是“道 歉”,这是说将士们借助信件来表达自己对“闺中妇”的歉疚之意,而这种歉疚 在上面也交代了原因,如颔联“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二人远隔千里,倍 显孤独,如颈联“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这说明边关战事的紧张,这也是 造成二人难以见面的原因,由此可知,如果使用“寄书谢中妇”,好像与诗歌的 前面几联的关联更密切。考生也可以选取“寄言闺中妇”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 就是战争的征兆。③膦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 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骏马如疾风奔驰,写骏马实际上是突出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威武雄壮。 B.“渭桥”代指长安,“鸣″突出了快马加鞭,渲染了军务紧迫和士气旺盛。 C.“弯弓”“插羽”指开弓射箭,两个动作就描绘出从出发到克敌制胜的场面。 D.在作战的过程中,汉军的阵型被冲散了,军营成空,反映出战争的惨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査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重点把握诗歌描绘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D项,“阵 型被冲散,军营成空”错,是说战争结束。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 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①对将士们勇敢杀敌,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战士们辞家赴边,冲锋陷 阵,摧枯拉朽,大败敌人。②心中不平之情。能上“麒麟阁″的“只有”霍嫖姚 这样的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③对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礼赞。战 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 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 就是战争的征兆。③膦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 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骏马如疾风奔驰,写骏马实际上是突出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威武雄壮。 B.“渭桥”代指长安,“鸣”突出了快马加鞭,渲染了军务紧迫和士气旺盛。 C.“弯弓”“插羽”指开弓射箭,两个动作就描绘出从出发到克敌制胜的场面。 D.在作战的过程中,汉军的阵型被冲散了,军营成空,反映出战争的惨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重点把握诗歌描绘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D 项,“阵 型被冲散,军营成空”错,是说战争结束。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 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①对将士们勇敢杀敌,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战士们辞家赴边,冲锋陷 阵,摧枯拉朽,大败敌人。②心中不平之情。能上“麒麟阁”的“只有”霍嫖姚 这样的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③对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礼赞。战 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 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