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三 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①。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②燕支③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骢:指黑色的骏马。②虏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是他们现在离别之地 (1)请结合全诗思考一下,“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 (2)第一句诗中以“飞蓬”喻“行子”,有人认为“对飞蓬”三字“气馁不称”,应改为“去 从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诗歌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3)“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文言文阅读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 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 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 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 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 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 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 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 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 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
1 训练三 江苏省泰州中学 鞠景祥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①。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②燕支③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骢:指黑色的骏马。②虏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是他们现在离别之地。 (1)请结合全诗思考一下,“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2)第一句诗中以“飞蓬”喻“行子”,有人认为“对飞蓬”三字“气馁不称”,应 改为“去 从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 2、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 (2)诗歌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答: (3)“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二、文言文阅读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 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 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 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 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 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 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 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 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 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
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 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 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 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 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县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分)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屐,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 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 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 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 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分)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分) 现代文阅读 太朴山 许俊文 越是名山,越懒得去,委实是我的气场太小,又害怕喧闹,故而敬而远之。相反,一些 名不见经传的山,倒像走亲戚似的,一去再去。太朴山就是其 我不清楚山名的来历,太朴,也许就是大朴吧?大朴之物,必存大美焉,人工不可为, 应是天造地设,又不曾被人染过指的。 太朴山好,不仅仅止于名字。山上山下,沟沟壑壑,我所见到的,无非是一些石头、树 木、溪水。然而,当它们被我的目光和心灵摄取之后,觉得那石、那树、那水是太朴山所独 有的:你若把它们换一个地方,哪怕稍微挪动一下,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这使我想起城市 里那些移栽的树,虽然它们还保持着树木的基本形态,但已然是另一层意义的树了。我就干
2 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 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 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 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 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4.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 分)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 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 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 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 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 分) 答: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 分) 答: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太 朴 山 许俊文 越是名山,越懒得去,委实是我的气场太小,又害怕喧闹,故而敬而远之。相反,一些 名不见经传的山,倒像走亲戚似的,一去再去。太朴山就是其一。 我不清楚山名的来历,太朴,也许就是大朴吧?大朴之物,必存大美焉,人工不可为, 应是天造地设,又不曾被人染过指的。 太朴山好,不仅仅止于名字。山上山下,沟沟壑壑,我所见到的,无非是一些石头、树 木、溪水。然而,当它们被我的目光和心灵摄取之后,觉得那石、那树、那水是太朴山所独 有的;你若把它们换一个地方,哪怕稍微挪动一下,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这使我想起城市 里那些移栽的树,虽然它们还保持着树木的基本形态,但已然是另一层意义的树了。我就干
过一件蠢事。三年前去太朴时,看中了一株紫色杜鹃,实在割舍不下,就将其挖回栽在花盆 里。次年春天,花是开了,却显然没有它在山野开得那么浑朴自然,那么耐人寻味。个中原 因我虽弄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染指了。你想想,那株原生态的杜鹃,吐纳的是太 朴山的浑沦之气,而当它一旦脱离了那样的气场,即使活着,那也是苟活 我避名山而亲太朴,似与那里的石头有关。太朴山虽与江南佛教名山九华山粘粘连连, 暗通气脉,但此山的石头却与九华山迥异,一个黑硬、粗砺、峥嵘,构成一座名山的体量和 气质:一个圆融、苍润、拙朴,成全了太朴山的简淡与空灵。我说它简淡,是因为那些经岁 月打磨的石头,已经熄灭了欲望,磨平了棱角,它们扁也好,圆也奷,都遵循着大道从简 返璞归真的至理,虽栖居幽壑,这里几尊,那里几坨,或坐,或立,或倚,或躺,但姿态和 表情都是安详、静谧的,仿佛阅尽云雨风霍的智者,只存一抹淡定在胸。石与石,有的则爱 独处,长久地沉溺于冥思,仿如世外高人,任你千呼万唤,任你春光撩人,它一点都不为所 动;有的则喜群聚,呼朋唤友,你倚我靠,甚至石上叠石,看上去亲密无间,却又谐者自谐, 憨者自憨,不像我们人类,聚在一起总是彼此攻讦,相互挤兑,凭空生出许多是非来,想收 拾都难。 多石的太朴山,对树木的生长是一种严酷的限定。然而,恰恰是这种限定,给了树木以 意想不到的勇气。盘桓于太朴山中,我没有见到像模像样的大树,更不用说参天了,但你并 不能因此而漠视那些树木的精神高度,它们的身躯可以不伟岸,可它们的根脉却表现出罕见 的骁勇和顽强 好山必有好水。太朴山的水是一种精灵的化身,有了它,一座山的气脉就被打通了。我 曾缘着一条且歌且舞的溪流寻找过它的源头。那清溪,用九曲十八弯是难以言状的,它既像 条青蛇扭动着柔软的身躯,时而没入榛莽,时而又从石缝中蹿出:又似一道白色的闪电 从悬崖上跌落,迅疾划过细长的石槽:……总之,要想目睹它的完整形态,那是不可能 大自然就是这样,它会把一些细节隐藏起来,让你在寻寻觅觅中悟道参禅,还心灵一份安静。 想人生在世,杂色浊目,乱象迷心,变化着种种的感觉,究竟能在我们的记忆里保存多 久,谁也无法把握。但是,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 味。 譬如太朴山 7.文章写太朴山,为什么从名山写起? 答 文中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法的好处。 请简要赏析第五节中画线的句子。 10.“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味。”作者从太朴山 品味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
3 过一件蠢事。三年前去太朴时,看中了一株紫色杜鹃,实在割舍不下,就将其挖回栽在花盆 里。次年春天,花是开了,却显然没有它在山野开得那么浑朴自然,那么耐人寻味。个中原 因我虽弄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染指了。你想想,那株原生态的杜鹃,吐纳的是太 朴山的浑沦之气,而当它一旦脱离了那样的气场,即使活着,那也是苟活。 我避名山而亲太朴,似与那里的石头有关。太朴山虽与江南佛教名山九华山粘粘连连, 暗通气脉,但此山的石头却与九华山迥异,一个黑硬、粗砺、峥嵘,构成一座名山的体量和 气质;一个圆融、苍润、拙朴,成全了太朴山的简淡与空灵。我说它简淡,是因为那些经岁 月打磨的石头,已经熄灭了欲望,磨平了棱角,它们扁也好,圆也好,都遵循着大道从简、 返璞归真的至理,虽栖居幽壑,这里几尊,那里几坨,或坐,或立,或倚,或躺,但姿态和 表情都是安详、静谧的,仿佛阅尽云雨风霜的智者,只存一抹淡定在胸。石与石,有的则爱 独处,长久地沉溺于冥思,仿如世外高人,任你千呼万唤,任你春光撩人,它一点都不为所 动;有的则喜群聚,呼朋唤友,你倚我靠,甚至石上叠石,看上去亲密无间,却又谐者自谐, 憨者自憨,不像我们人类,聚在一起总是彼此攻讦,相互挤兑,凭空生出许多是非来,想收 拾都难。 多石的太朴山,对树木的生长是一种严酷的限定。然而,恰恰是这种限定,给了树木以 意想不到的勇气。盘桓于太朴山中,我没有见到像模像样的大树,更不用说参天了,但你并 不能因此而漠视那些树木的精神高度,它们的身躯可以不伟岸,可它们的根脉却表现出罕见 的骁勇和顽强。 好山必有好水。太朴山的水是一种精灵的化身,有了它,一座山的气脉就被打通了。我 曾缘着一条且歌且舞的溪流寻找过它的源头。那清溪,用九曲十八弯是难以言状的,它既像 一条青蛇扭动着柔软的身躯,时而没入榛莽,时而又从石缝中蹿出;又似一道白色的闪电, 从悬崖上跌落,迅疾划过细长的石槽;……总之,要想目睹它的完整形态,那是不可能的。 大自然就是这样,它会把一些细节隐藏起来,让你在寻寻觅觅中悟道参禅,还心灵一份安静。 想人生在世,杂色浊目,乱象迷心,变化着种种的感觉,究竟能在我们的记忆里保存多 久,谁也无法把握。但是,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 味。 譬如太朴山。 7.文章写太朴山,为什么从名山写起? 答: 8.文中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法的好处。 答: 9.请简要赏析第五节中画线的句子。 答: 10. “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味。”作者从太朴山 品味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