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 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 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文言文阅读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 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 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 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 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 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已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 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 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 《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 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晩,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 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 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 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 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 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1 训练一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 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 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二、文言文阅读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 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 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 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 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 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 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 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 《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 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 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 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 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 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 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 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 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 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 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 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4、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之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 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 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 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 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三、现代文阅读 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 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淸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 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浄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 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 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 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 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来户人家,一百多人得 2
2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 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 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 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 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 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4、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之.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 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 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 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 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三、现代文阅读 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 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 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 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 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 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 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来户人家,一百多人得
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 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 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 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 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 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来春做种子 的黄豆。傍晩,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 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 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 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 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借,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 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莱渣。原来,头天夜里, 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 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 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 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 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 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 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 来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夜来(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 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 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4分) 答 8、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表达特色。(4分) 9、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10、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6分)
3 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 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 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 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 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 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 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来春做种子 的黄豆。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 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 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 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 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 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 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原来,头天夜里, 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 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 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 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 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 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 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 来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夜来(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 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 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4 分) 答: 8、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表达特色。(4 分) 答: 9、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 分) 答: 10、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6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