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任仕兴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 3、分析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 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探险者的目光.多少年来,无 数的登山家健儿前仆后继,展示着他们挑战极限的勇气。2003年5月日本70岁老翁攀越珠 峰,2006年5月15日新西兰无腿健儿登上了珠峰。面对今天,再回顾往事:1960年3 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5120米的地方建起了大本营,参加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 人员。5月24日精选的四名队员开始向顶峰冲击。25日英勇的中国健儿成功登顶,创造 了世界登山史上的一个奇迹。《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一经典历史时刻的回顾 (板书课题—一登上地球之巅,巅,山顶。巅峰对决,引申为高手之间的较量。作者一一郭 超人)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概括登山队员登上主峰的经过 前面我们讲过概括一件事用“谁+干什么”,这叫要素法。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对 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如本文,中国人登上珠穆朗玛峰。这种方法叫标题扩展法。现在我们的 任务是概括登山队员登上主峰的经过,也就是攀登过程。在记叙性文章里通常就是情节 老师对全文的情节作了划分。 冲顶出发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1 《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 任仕兴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 3、分析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 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探险者的目光.多少年来,无 数的登山家健儿前仆后继,展示着他们挑战极限的勇气。2003 年 5 月日本 70 岁老翁攀越珠 峰,2006 年 5 月 15 日新西兰无腿健儿登上了珠峰。面对今天,再回顾往事:1960 年 3 月 19 日中国登山队在 5120 米的地方建起了大本营,参加活动的共有 214 名队员和工作 人员。5 月 24 日精选的四名队员开始向顶峰冲击。25 日英勇的中国健儿成功登顶,创造 了世界登山史上的一个奇迹。《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一经典历史时刻的回顾。 (板书课题——登上地球之巅,巅,山顶。巅峰对决,引申为高手之间的较量。作者——郭 超人)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1、概括登山队员登上主峰的经过。 前面我们讲过概括一件事用“谁+干什么”,这叫要素法。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对 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如本文,中国人登上珠穆朗玛峰。这种方法叫标题扩展法。现在我们的 任务是概括登山队员登上主峰的经过,也就是攀登过程。在记叙性文章里通常就是情节。 老师对全文的情节作了划分。 1——2 冲顶出发; 3——8 9——13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14—15 登顶成功 要求大家用四字短语来概括3--21段的内容。 在概括之前,先告诉大家一种新的方法一一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 的词语来进行概括。(3-8)“一寸一寸地上升”,“人梯”,“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 长达三个小时”;(9——13)“寒风凄厉”,“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砭骨的大风雪”,“崔巍的悬崖”,“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14-—15)“他决定 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16—-21)“21 段内容”。 经过交流、讨论后,明确 冲顶出发; 3-8 (征服难关) (连满留守) 14--15(留氧与人) 16——21(无氧攀登) 22--23登顶成功 2、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在冲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10、11、12、)风雪砭骨、体力不支、氧气匮乏、夜晚攀登 3、他们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 (11、15、22)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崇高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为国 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局部探究 1、文章详写刘连满,写了那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氧与人。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意志顽强、勇于牺牲的 2、1)刘连满与奥茨终止与队友前进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身体原因) 2)怎样理解他们的决定?(他们在死亡面前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荣辱与安危,考虑 的是集体的存亡与荣誉,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景物描写的作用: A、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岀隐约的轮廓。王富 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 出巨大努力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2 14——15 16——21 22——23 登顶成功 要求大家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3——21 段的内容。 在概括之前,先告诉大家一种新的方法——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 的词语来进行概括。(3---8)“一寸一寸地上升”,“人梯”,“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 长达三个小时”;(9——13)“寒风凄厉”,“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 “砭骨的大风雪”,“崔巍的悬崖”,“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14——15)“他决定, 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16——21)“21 段内容”。 经过交流、讨论后,明确: 1——2 冲顶出发; 3——8 (征服难关) 9——13 (连满留守) 14——15 (留氧与人) 16——21 (无氧攀登) 22——23 登顶成功 2、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在冲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10、11、12、) 风雪砭骨、体力不支、氧气匮乏、夜晚攀登 3、他们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 (11、15、22)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崇高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为国 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局部探究 1、文章详写刘连满,写了那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氧与人。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意志顽强、勇于牺牲的 人。 2、 1)刘连满与奥茨终止与队友前进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身体原因) 2)怎样理解他们的决定?(他们在死亡面前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荣辱与安危,考虑 的是集体的存亡与荣誉,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景物描写的作用: A、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 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 出巨大努力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 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C、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 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问:文中A、B、C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A.表示顶峰还很遥远,烘托战士们攀爬山岩的艰难。B.表示顶峰正 在眼前,烘托战士们攀上顶峰的决心和信心。C.显示顶峰已被踩在脚下,烘托战士们终 于攀上顶峰时的喜悦心情。这三处描写还表现了中国登山队员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勇 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山顶,巅峰对决) 冲顶出发 团结协作 (要素法、标题扩展法) 征服难关 坚强意志 (关键词句组合法) 连满留守 献身精神 留氧与人 为国争光 无氧攀登 登顶成功 、刘连满与奧茨 (比较阅读)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心情) (刻画人物形象)
通江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 3 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 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C、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 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问:文中 A、B、C 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A.表示顶峰还很遥远,烘托战士们攀爬山岩的艰难。B.表示顶峰正 在眼前,烘托战士们攀上顶峰的决心和信心。 C.显示顶峰已被踩在脚下,烘托战士们终 于攀上顶峰时的喜悦心情。这三处描写还表现了中国登山队员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勇 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山顶,巅峰对决) 一、 冲顶出发 团结协作 (要素法、标题扩展法) 征服难关 坚强意志 (关键词句组合法) 连满留守 献身精神 留氧与人 为国争光 无氧攀登 登顶成功 二、刘连满与奥茨 (比较阅读)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心情) (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