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全国卷二)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 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 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 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 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 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 简要分析。 (09年全国卷二)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 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 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心
•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 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 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心。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图墨 Y 楼隱岳 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全景 理选 www.iz.cn
登岳阳楼全景
阳楼景
岳阳楼夜景
「背景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写作背景 背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探究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楼对今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时照背 的’的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喜强心 悦调情 登作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今 昔 的 心 情 作 对 照 , 强 调 登 楼 时 的 喜 悦 探究
2、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惑,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 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 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赏析 “坼” “浮”二字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 诗人有不灭的 无垠,烟波 济世的博大胸 浩淼。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 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 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