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OIL SCIENCE 课程编码:Z101211 总学分/总学时:3/48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8/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地质地貌 课程负责人:肖春花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开课单位:农学院资环系 大纲制定者:肖春花 大纲审定者: 大纲审定时间: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物质组成特点,土壤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物质转化及循环等。内容包括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 壤生物、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土壤性质与过程: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土壤胶体表面化学反应、土壤溶液(化学)反应和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循环: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 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等土壤利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士 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土壤资源与土壤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与评价, 掌握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在土壤科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必须支撑培养方 案中的毕业要求,应建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1,学习并掌握土壤作为农业基础要素的重要性及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达到培养目标专业素质要求。 2.学习土壤学知识体系土壤物质组成、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相关定义、概念、理论及相互转化作用, 掌握农业调控措施理论并能够科学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达到培养目标对土壤学专业知识的要求。 3.系统掌握土壤与生态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及影响因素调控措施,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对应用土壤学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一)素质要求中的专业素质要求:具备扎实的土壤学专业理论基础, 学以致用,有求实创新意识和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二)知识要求中专业知识的要求:具备扎实的土壤学专业理论知识。 了解和掌握土壤学专业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课程目标3支撑毕业要求(三)能力要求中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要求:具有土壤资源特点分析, 土壤肥力质量判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措施,土壤资源信息化,生态农业建设与土地规划的技术和能 力
1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OIL SCIENCE 课程编码:Z101211 总学分/总学时: 3/48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48/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地质地貌 课程负责人:肖春花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开课单位:农学院资环系 大纲制定者:肖春花 大纲审定者: 大纲审定时间: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物质组成特点,土壤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物质转化及循环等。内容包括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 壤生物、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土壤性质与过程: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土壤胶体表面化学反应、土壤溶液(化学)反应和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循环;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 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等土壤利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 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土壤资源与土壤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与评价, 掌握提高土壤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在土壤科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必须支撑培养方 案中的毕业要求,应建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1.学习并掌握土壤作为农业基础要素的重要性及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达到培养目标专业素质要求。 2.学习土壤学知识体系土壤物质组成、物理及化学性质的相关定义、概念、理论及相互转化作用, 掌握农业调控措施理论并能够科学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达到培养目标对土壤学专业知识的要求。 3.系统掌握土壤与生态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及影响因素调控措施,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对应用土壤学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 1 支撑毕业要求(一)素质要求中的专业素质要求:具备扎实的土壤学专业理论基础, 学以致用,有求实创新意识和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 支撑毕业要求(二)知识要求中专业知识的要求:具备扎实的土壤学专业理论知识。 了解和掌握土壤学专业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课程目标 3 支撑毕业要求(三)能力要求中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要求:具有土壤资源特点分析, 土壤肥力质量判断,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措施,土壤资源信息化,生态农业建设与土地规划的技术和能 力。
二、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预期擎习成效 知识点成能力 教学活动 学时 1。土壤矿物质概念、性质、特征 1.土壤矿物质组 课程目标 物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地位以及作用: 成及性质 1、2、3 3.了解改良土壤矿物质的理论与方 2.土壤矿物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法,为科学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士 3.土壤矿物质改良方法及理论: 壤奠定基础 1,堂握土填有机质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课程目标 2. 2.土壤有机质组 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途径。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成及性质 分析、研时、作业练习 1、2、3 3 了解有机质转化影响因素,对士 巴力及生态环境作用,了解土埔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及理论 掌握士生物组成相关定义棉 地他念、性质、特 3. 上壤生物对士土壤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影响土壤生物因素及对农业作 掌握土壤水组成相关定义概念 4.土壤水分组成 掌据士壤水分表达方式及含量计 课程案例 及性质 2。土壤水分对士壤肥力的作用: 研讨 6 了解土端水分运动律及遇控 3。十水分的调控施及理论 堂据土璃空气组成相关定义相 5.土壤空气及热 念,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空气概念、性质、特征、 2,掌损土热量相关定义概念及方 地位以及作用: 调控措施 2.土壤空气对士壤肥力的作用:
2 二、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点或能力 教学活动 学时 1.土壤矿物质组 成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矿物质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掌握矿物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了解改良土壤矿物质的理论与方 法,为科学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土 壤奠定基础 1.土壤矿物质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矿物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矿物质改良方法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4 学时 2.土壤有机质组 成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有机质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途径。 3.了解有机质转化影响因素,对土 壤肥力及生态环境作用,了解土壤 有机质含量调控措施,为科学认识 土壤和合理利用土壤奠定基础 1.土壤有机质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4 学时 3.土壤生物组成 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生物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物质间的相 互作用及转化影响因素,调控措施 1.土壤生物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影响土壤生物因素及对农业作 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4.土壤水分组成 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水组成相关定义概念, 组成特点; 2.掌握土壤水分表达方式及含量计 算 3.了解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调控措 施 1.土壤水分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水分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水分的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6 学时 5.土壤空气及热 量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空气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掌握土壤热量相关定义概念及对 调控措施 1.土壤空气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4 学时
3.土壤热量概念及特点 4.土壤空气及热量调控措施 1.土壤孔隙概念、性质、类型 1.掌握土壤孔隙性相关定义概念 6.土壤孔隙性 特征以及作用: 课程目标 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理论 及结构性 1、2、3 2.土壤结构概念、性质、类型、 2.掌握土壤结构性相关定义概念及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2学时 特征以及作用:: 对调控措施 3.土壤团粒结构特点及创造: 1,掌握士壤胶体组成相关定义概 1.土壤胶体概念、性质、特征 念,组成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讲解、课 7.土壤胶体组成 课程目标 地位以及作用: 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等方 理论 及性质 1、2、3 2.掌握土壤胶体类型,特点 2.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6学时 3.了解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特点的 3.土壤胶体调控措施及理论 影响及调控措施 1.掌握土壤酸碱性相关定义概念 1,土壤酸碱性概念、性质、特征 8.土壤酸碱性及 课程目标 组成特点: 地位以及作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理论 调控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1、2、3 2.了解土壤酸碱性产生原因及改良 2.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4学时 措施。 3.土壤酸碱性调控措施及理论 1.土壤耕性概念,土壤耕性判断指 9.土壤耕作性 课程目标 1.掌握土壤耕性相关定义概念,土 标: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壤耕性判断指标,土壤物理机械性: 理论 质 1、2、3 2. 土壤物理机械性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2学时 2.了解土壤耕性改良措施。 3 土壤耕性改良措施 1. 掌握土壤氮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土壤氮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1. 征、 10.土壤氮素营养 地位以及作用: 课程目标 念,组成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2.土壤氮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理论 及调控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1、2、3 2.了解氮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4学时 用: 提高土壤氮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3,土壤氮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1. 1. 掌握土壤磷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土壤磷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征、 地位以及作用: 11.土壤磷素营养 课程目标 念,组成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2 理论 土壤磷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及调控 1、2、3 2.了解磷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2学时 用: 提高土壤磷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3 土壤磷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3 3.土壤热量概念及特点 4.土壤空气及热量调控措施 6.土壤孔隙性 及结构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孔隙性相关定义概念, 组成特点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掌握土壤结构性相关定义概念及 对调控措施 1.土壤孔隙概念、性质、类型、 特征以及作用; 2.土壤结构概念、性质、类型、 特征以及作用;; 3.土壤团粒结构特点及创造;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7.土壤胶体组成 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胶体组成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掌握土壤胶体类型,特点 3.了解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特点的 影响及调控措施 1.土壤胶体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胶体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讲解、课 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等方 法 理论 6 学时 8.土壤酸碱性及 调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酸碱性相关定义概念, 组成特点; 2.了解土壤酸碱性产生原因及改良 措施。 1.土壤酸碱性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酸碱性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4 学时 9.土壤耕作性 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耕性相关定义概念,土 壤耕性判断指标,土壤物理机械性; 2.了解土壤耕性改良措施。 1.土壤耕性概念,土壤耕性判断指 标; 2.土壤物理机械性 3.土壤耕性改良措施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10.土壤氮素营养 及调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氮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了解氮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提高土壤氮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1.土壤氮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征、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氮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用; 3.土壤氮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4 学时 11.土壤磷素营养 及调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磷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了解磷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提高土壤磷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1.土壤磷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征、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磷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用; 3.土壤磷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1. 掌握士壤钾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1.土壤钾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征、地位以及作用: 12.土壤钾素营养 课程目标 念,组成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土壤钾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理论 及调控 1、2、3 2.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2.了解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2学时 用 提高土壤钾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3,土壤钾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1.掌握土壤微量元素营养相关定义 1,土壤微量元素营养概念、性质 特征、地位以及作用: 13.土壤微量元素 概念,组成特点: 课程目标 2.土壤微量元素营养对土,屁力的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理论 营养及调控 2.了解微量元素转化的影响因素,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1、2、3 作用: 2学时 了解提高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调控 3.土壤微量元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 途径 论+ 1,登握土壤质量相关定义概念,组 1.土壤质量概念、性质、特征、 14,土壤质量及诗 课程目标 成特点: 地位以及作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理论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登 1、2、3 2.了解土壤质量影响因素,为科学 土壤质量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2学时 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土壤奠定基础 3.土壤质量调控措施及理论: 1.掌握土壤污染相关定义概念,组 1.土壤污染概念、性质、特征、 15.土壤污染及调 课程目标 成特点: 地位以及作用: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理论 每 1,2、3 2.了解士壤污染影响因素及改良措 2.土壤污染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2学时 施,为科学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土 3,土壤污染调控措施及理论: 壤奠定基础 说明:1.预期学习成效指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可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词汇多层次表达。 2.知识点或能力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教学活动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设计,如:课堂教授、课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小设计、社会调查、实验等等。 4
4 12.土壤钾素营养 及调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钾素营养相关定义概 念,组成特点; 2.了解钾素转化的影响因素,了解 提高土壤钾素营养的调控途径 1.土壤钾素营养概念、性质、特 征、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钾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作 用; 3.土壤钾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13.土壤微量元素 营养及调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微量元素营养相关定义 概念,组成特点; 2.了解微量元素转化的影响因素, 了解提高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调控 途径 1.土壤微量元素营养概念、性质、 特征、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微量元素营养对土壤肥力的 作用; 3.土壤微量元素营养调控措施及理 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14.土壤质量及调 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质量相关定义概念,组 成特点; 2.了解土壤质量影响因素,为科学 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土壤奠定基础 1.土壤质量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质量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质量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15.土壤污染及调 控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土壤污染相关定义概念,组 成特点; 2.了解土壤污染影响因素及改良措 施,为科学认识土壤和合理利用土 壤奠定基础 1.土壤污染概念、性质、特征、 地位以及作用; 2.土壤污染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3.土壤污染调控措施及理论; 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授、课程案例 分析、研讨、作业练习 理论 2 学时 说明:1.预期学习成效指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可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词汇多层次表达。 2.知识点或能力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教学活动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设计,如:课堂教授、课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小设计、社会调查、实验等等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 2.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的完成进行考评: 3.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绩综合考评: 四、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和课程期末考试。具体 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以此,将在 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3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按照所分配的英文文 献进行翻译讲解,期间要进行2次分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 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0%。 3、课程作业。课程作业根据同学书写质量、作业的准确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课程作业 占总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卷 面成绩未达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2011年出版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吕军、《土壤改良与培肥》、浙江大学出版社 徐秋芳、《土壤学》、浙江农林大学出版社
5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目标 1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进行综合考评; 2.课程目标 2 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的完成进行考评; 3.课程目标 3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绩综合考评; . 四、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 4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程作业和课程期末考试。具体 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以此,将在 总评成绩中扣除 2 分。无故缺勤 3 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按照所分配的英文文 献进行翻译讲解,期间要进行 2 次分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讨论课采 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及汇报人。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 10%。 3、课程作业。课程作业根据同学书写质量、作业的准确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课程作业 占总成绩的 20%。 4、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 60%。期末考试卷 面成绩未达 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2011 年出版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吕军、《土壤改良与培肥》、浙江大学出版社 徐秋芳、《土壤学》、浙江农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