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017-2018-2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増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 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 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 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 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 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 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 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髙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 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 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 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 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 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 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 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 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 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 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 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 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 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兰州 2017-2018-2 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 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 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 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 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 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 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 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 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 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 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 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 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 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 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 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 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 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 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 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 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 年 03 月 25 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 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 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尊其义”,在孔子反复 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中有所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 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3.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 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 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 仪之邦”的愿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 身的不是,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 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 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 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千净麻利快”, 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 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 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 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 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 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 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 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 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 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尊其义”,在孔子反复 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中有所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 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3.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 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 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 仪之邦”的愿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 身的不是,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 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 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 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 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 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 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 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 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 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 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 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
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汘,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 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 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 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 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 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 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 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 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 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 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 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 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 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注: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4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 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 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 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 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E.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描写苏七块的声音洪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 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是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 精湛,而且精于唱戏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 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这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 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 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 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 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 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 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 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 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 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 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 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 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 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 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 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注: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4 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 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 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 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 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E.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描写苏七块的声音洪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 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是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 精湛,而且精于唱戏。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 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这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 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 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 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 E.苏七块虽然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饭,不去迎合任何人,用 自己的特立独行演绎着一个个现实的人生传奇 6.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 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材料 2018年1月5日,合肥火车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女子以等丈 夫为由阻止列车关门发车。1月9日上午,合肥火车站派出所宣传部工作人员向 澎湃新闻证实,事发列车是G1747次开往广州南的列车,该趟列车属于铁路广州 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广州铁路公安局正在调查处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带着 孩子的妇女正在打电话,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 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材料二: 据安徽交通广播FM90.8最新消息,据了解,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G1747 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 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 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目前,该女子已交由铁路警方进一步处理。 材料三 安徽合肥一女子于近日强行阻碍高铁发车,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涉事女乘客还是 名教师。1月9日下午,该涉事女子罗某的主管部门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召开 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其的处理结果 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情后, 区教体局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置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和当事人了解了真实情 况。表示此行为极坏、影响恶劣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 、责成当事人罗某立即停职检査;二、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 出深刻检査,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三、区教体局举一反 三,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及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厉杜绝此类现 象再度发生。 材料四 @安徽铁路公安在线1月10日消息,1月5日16时44分,G1747次列车合肥 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 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1月10日上午, 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 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 以2000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 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原题为《情况通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涉事女子,强行阻止高铁关门发车,是为了等未及时检票上车的丈 夫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 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 E.苏七块虽然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饭,不去迎合任何人,用 自己的特立独行演绎着一个个现实的人生传奇。 6.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 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5 日,合肥火车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女子以等丈 夫为由阻止列车关门发车。1 月 9 日上午,合肥火车站派出所宣传部工作人员向 澎湃新闻证实,事发列车是 G1747 次开往广州南的列车,该趟列车属于铁路广州 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广州铁路公安局正在调查处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带着 孩子的妇女正在打电话,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 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材料二: 据安徽交通广播 FM90.8 最新消息,据了解,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 G1747 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 15 分钟,该女子 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 14 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 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 4 分钟。目前,该女子已交由铁路警方进一步处理。 材料三: 安徽合肥一女子于近日强行阻碍高铁发车,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涉事女乘客还是 一名教师。1 月 9 日下午,该涉事女子罗某的主管部门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召开 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其的处理结果。 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情后, 区教体局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置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和当事人了解了真实情 况。表示此行为极坏、影响恶劣。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 一、责成当事人罗某立即停职检查;二、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 出深刻检查,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三、区教体局举一反 三,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及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厉杜绝此类现 象再度发生。 材料四: @安徽铁路公安在线 1 月 10 日消息,1 月 5 日 16 时 44 分, G1747 次列车合肥 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 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1 月 10 日上午, 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 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第 77 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 95 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 以 2000 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 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原题为《情况通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涉事女子,强行阻止高铁关门发车,是为了等未及时检票上车的丈 夫
B.材料一,事发列车G1747次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列车的终点 站是广州南站。 C.材料二,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该趟列车驶入合肥站时已经处于晚点状态。涉 事女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说明网传消息部分不属实 D.材料三,涉事女子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教师,鉴于其行为影响恶劣,上级 主管部门决定对当事人给予撤职检查处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涉事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高铁关门发车,该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引发网 民的广泛关注。经多部门介入,目前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 B.事件发生后,涉事女子工作单位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 理,还举一反三,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査,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 发生 C.涉事女子阻止高铁关门发车,属于个人行为,且其教学工作并无过失。教育 主管部门处罚不当,属于反应过激。 D.涉事女子不仅是一名普通乘客,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 中,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另外,作为母亲,在自 己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E.网络媒体的发达,是这次事件能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 在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 9.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4分)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 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 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 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 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 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 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 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 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 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 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 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B.材料一,事发列车 G1747 次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列车的终点 站是广州南站。 C.材料二,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该趟列车驶入合肥站时已经处于晚点状态。涉 事女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说明网传消息部分不属实。 D.材料三,涉事女子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教师,鉴于其行为影响恶劣,上级 主管部门决定对当事人给予撤职检查处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涉事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高铁关门发车,该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引发网 民的广泛关注。经多部门介入,目前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 B.事件发生后,涉事女子工作单位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 理,还举一反三,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 发生。 C.涉事女子阻止高铁关门发车,属于个人行为,且其教学工作并无过失。教育 主管部门处罚不当,属于反应过激。 D.涉事女子不仅是一名普通乘客,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 中,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另外,作为母亲,在自 己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E.网络媒体的发达,是这次事件能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 在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 9.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 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 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 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 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 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 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 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 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 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 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 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 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 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 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予一以贯之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信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 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 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 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 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 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 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 己愿给他当管家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3分)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与邻翁登山亭 陆游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选取“槿篱”“夕照”“茅舍”“阴崖”一组意象营造岀幽静的氛围 B.“吾生扰扰实无乐”是诗人人生之路的概括,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 C.“人事悠悠那可谐?”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顺畅的感叹。 D.“忧患向来侵绿鬓”运用拟人手法,点出诗人因忧患而容颜衰老的事实。 E.“野老逢迎一散怀”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 15.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 分)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 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 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 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 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 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 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 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 己愿给他当管家。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3 分)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 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与邻翁登山亭 陆游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14.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首联选取“槿篱”“夕照”“茅舍”“阴崖”一组意象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B. “吾生扰扰实无乐”是诗人人生之路的概括,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 C. “人事悠悠那可谐?”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顺畅的感叹。 D. “忧患向来侵绿鬓”运用拟人手法,点出诗人因忧患而容颜衰老的事实。 E. “野老逢迎一散怀”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 奈。 15.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从听者感 受的角度,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 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一句来批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 情基调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17.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如黄钟大吕,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描 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中国例行到钓鱼岛巡航的战机遭到日本三架战机阻拦,在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 生的情况下,我军飞行员沉着应对。 杨遵仪院土淡泊名利、乐观豁达、谦虚谨慎、待人友善,光风霁月,其髙尚品质 激励着一代学子在学海中奋进不止。 这部新款苹果手机是外祖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简直成了她的掌上明珠,天天形 影不离,有事没事摆弄着这件宝物。 自从犯了错误以后,平时喜欢抛头露面的他觉得自惭形秽,指手画脚、侃侃而谈 的身影不见了,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都说学校食堂新来的这位大厨师手艺好,我却觉得名不副实,你尝尝他做的这道 菜,吃起来味同嚼蜡,令人难以下咽。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公平竞 争,才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活”起来 B.王源参加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是联合国规模、规格最高的青年参 与的活动,每年夏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C.在境外过年已逐渐成为新潮流,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春 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615万 D.2016年我省东部城市人口增幅显著,滨海市位列增幅第二位,其中二孩及以 上同比增幅143%,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店开业,老同学从远方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 小店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前来致谢,耽 误一下你的宝贵时间。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 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者感 受的角度,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 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3)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一句来批 评: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 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17.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如黄钟大吕,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描 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中国例行到钓鱼岛巡航的战机遭到日本三架战机阻拦,在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 生的情况下,我军飞行员沉着应对。 杨遵仪院士淡泊名利、乐观豁达、谦虚谨慎、待人友善,光风霁月,其高尚品质 激励着一代学子在学海中奋进不止。 这部新款苹果手机是外祖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简直成了她的掌上明珠,天天形 影不离,有事没事摆弄着这件宝物。 自从犯了错误以后,平时喜欢抛头露面的他觉得自惭形秽,指手画脚、侃侃而谈 的身影不见了,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都说学校食堂新来的这位大厨师手艺好,我却觉得名不副实,你尝尝他做的这道 菜,吃起来味同嚼蜡,令人难以下咽。 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公平竞 争,才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活”起来。 B. 王源参加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是联合国规模、规格最高的青年参 与的活动,每年夏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C. 在境外过年已逐渐成为新潮流,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春 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 615 万。 D. 2016 年我省东部城市人口增幅显著,滨海市位列增幅第二位,其中二孩及以 上同比增幅 143%,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小店开业,老同学从远方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 小店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前来致谢,耽 误一下你的宝贵时间。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 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某作家近日举行签名售书活动,他在书的扉页写道:鄙人才疏学浅,奉上力作 本,敬请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 的是,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 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 鸡”一说。任何动物的本能原本无所谓好坏,但自从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 门下的两名门客装鸡扮狗,偷盗狐裘,骗开城门之后,便成了人们对没什么大 本事或偷偷摸摸做事的人的一种讥讽与轻蔑 四、写作(60分)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一一维特根斯妇托尔斯 这两句表达形象、寓意深刻的名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 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诸民族都能认 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 2.D【解析】题中D项“秦汉之乱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 段说“秦汉之后,我们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3.D【解析】题中D项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不 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4.BE【解析】题中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 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 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E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 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5.DE【解析】A项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并没有说明他精于唱戏。B项运用的 是比喻,不是夸张。C项从小说结尾可见,苏七块只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并非无 同情心。) 6.【解析】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髙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 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 闪电,只听‘喀嚓喀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 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 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 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 活脱脱刻画了出来。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 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 “苏七块”。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 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7.D【解析】教育主管部门对涉事女子的处罚是“停职”而非“撤职
D.某作家近日举行签名售书活动,他在书的扉页写道:鄙人才疏学浅,奉上力作 一本,敬请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 的是 ,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 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 ,“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 鸡”一说。任何动物的本能原本无所谓好坏,但自从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 门下的两名门客装鸡扮狗,偷盗狐裘,骗开城门之后, 便成了人们对没什么大 本事或偷偷摸摸做事的人的一种讥讽与轻蔑。 四、写作(60 分) 21. 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 ——托尔斯泰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维特根斯坦 这两句表达形象、寓意深刻的名言,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 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 B 项“诸民族都能认 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 2. D 【解析】题中 D 项“秦汉之乱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 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3.D 【解析】题中 D 项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不 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4.BE 【解析】题中 B 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 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 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E 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 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5.DE 【解析】A 项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并没有说明他精于唱戏。B 项运用的 是比喻,不是夸张。C 项从小说结尾可见,苏七块只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并非无 同情心。) 6.【解析】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 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 闪电,只听‘喀嚓喀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 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 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 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 活脱脱刻画了出来。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 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 “苏七块”。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 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7.D 【解析】教育主管部门对涉事女子的处罚是“停职”而非“撤职
8.AD【解析】B选项,“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査”错误,原文 是“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査”。C选项,教育主管部 门的处理并不过激,该女子的行为违反了师德规范。E选项,网络自由便捷,并 不代表可以随意发表看法。 9.【解析】启示: 出行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作为公职人员,应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如若犯错,当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 批评 相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 人们应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谨慎面对网络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10.C【解析】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 后表转折连词“却”。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 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11.B【解析】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12.D【解析】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 “假使”的意思。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3分)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分) 13.【解析】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 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分 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修”“用”“丑”)(3分) 早上起来,暗中跟踪到丈夫所去的地方,全城没有人停步跟他说话。(“蚤”、 “施”“国”)(4分) 14.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隐含着诗 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分析有误,“吾生扰扰实无乐”体现的应是对现实艰难生 活的无限感慨。E项“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 奈”理解错误,“野老逢迎一散怀”应是尚有乡野老翁相处的宽慰。所以选B 项和E项。 15.【解析】由闲适转为悲愤、伤心,再由悲愤、伤心转为豁达。首联写自己居 住的环境,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颔联与颈联叙述自己历尽人生艰难,感 叹世事的无奈,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伤心。尾联联想到旧友凋零,自己尚有村野 老人相陪,排遺心中的苦闷,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5)噫吁嗤,危乎高哉 17.D【解析】“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使用正 确。“波诡云谲”指千姿万态,不可捉摸,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不能用来形容“场 面”。“光风霁月”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掌上明珠”比喻接受 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
8. AD 【解析】B 选项,“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错误,原文 是“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C 选项,教育主管部 门的处理并不过激,该女子的行为违反了师德规范。E 选项,网络自由便捷,并 不代表可以随意发表看法。 9.【解析】启示: 出行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作为公职人员,应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如若犯错,当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 批评。 相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 人们应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谨慎面对网络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10.C【解析】C 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 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 后表转折连词“却”。B 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 项 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11.B【解析】B 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12.D【解析】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 “假使”的意思。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3 分)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 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 分) 13. 【解析】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 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 分) 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修”“用”“丑”)(3 分) 早上起来,暗中跟踪到丈夫所去的地方,全城没有人停步跟他说话。(“蚤”、 “施”“国”)(4 分) 14. 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 项“隐含着诗 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分析有误,“吾生扰扰实无乐”体现的应是对现实艰难生 活的无限感慨。E 项“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 奈”理解错误,“野老逢迎一散怀”应是尚有乡野老翁相处的宽慰。所以选 B 项和 E 项。 15.【解析】由闲适转为悲愤、伤心,再由悲愤、伤心转为豁达。首联写自己居 住的环境,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颔联与颈联叙述自己历尽人生艰难,感 叹世事的无奈,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伤心。尾联联想到旧友凋零,自己尚有村野 老人相陪,排遣心中的苦闷,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 妄作 (5)噫吁嚱,危乎高哉 17. D 【解析】“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使用正 确。“波诡云谲”指千姿万态,不可捉摸,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不能用来形容“场 面”。“光风霁月”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掌上明珠”比喻接受 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
用正确。“味同嚼蜡”指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对象不当 18.A【解析】B搭配不当,应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髙”。C句式杂糅,“根据 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选其一。D不合逻 辑,要么“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要么“比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19.A【解析】B“于百忙之中”不得体,可改为“专程”;C“责成”不得体, 可改为“恳请;D“力作”不得体,可改为“拙作” 20.【解析】公鸡(雄鸡)在黎明打鸣(早上啼叫)的生物特性(动物本能)按 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鸡鸣狗盜”这个成语 21.【写作指导】 这两句名言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反映了两位名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 识。“站在高处 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远大的抱负、追求与梦想,也 可以理解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地位;“上帝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接近, 以及有利于自己走向辉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荣誉、掌声、赞语与 鲜花;而“贴在地面步行”则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前 行,不虚飘,不好高骛远。当然,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含意的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出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非简单套路化的议论,力求以真信人,以理服 人,以新怡人
用正确。“味同嚼蜡”指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对象不当。 18. A【解析】B 搭配不当,应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C 句式杂糅,“根据 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选其一。D 不合逻 辑,要么“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要么“比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19. A 【解析】B“于百忙之中”不得体,可改为“专程”;C“责成” 不得体, 可改为“恳请;D“力作”不得体,可改为“拙作” 20.【解析】公鸡(雄鸡)在黎明打鸣(早上啼叫)的生物特性(动物本能) 按 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鸡鸣狗盗”这个成语 21. 【写作指导】 这两句名言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反映了两位名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 识。“站在高处”,“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远大的抱负、追求与梦想,也 可以理解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地位;“上帝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接近, 以及有利于自己走向辉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荣誉、掌声、赞语与 鲜花;而“贴在地面步行”则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前 行,不虚飘,不好高骛远。当然,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含意的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出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非简单套路化的议论,力求以真信人,以理服 人,以新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