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一中高一语文上期第二次 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A(A兀wu铢zB呱guD恸tong)(3分) 2.B(A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 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语出《国语·吴语》),现 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B.首当其冲:当:承当 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 到灾难。出自《汉书·五行志下》。C.为富不仁:靠剥 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D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 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后来人们就 把这种连锁反应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骨牌效 应”。)(3分)
兴宁一中高一语文上期第二次 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A(A兀wù 铢zī B呱ɡū D恸tònɡ)(3分) 2.B(A.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 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语出《国语·吴语》),现 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B. 首当其冲:当:承当, 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 到灾难。出自《汉书·五行志下》。C.为富不仁:靠剥 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D.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 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后来人们就 把这种连锁反应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骨牌效 应”。) (3分)
3.B(A花一年时间内”句式杂糅,改为“花 年时间”;C成分残缺,“满足”对应宾语 “需求”。住房后加上“需求”。D“选择铁路 作为..交通工具”有问题,“铁路”不是 “交通工具”。) 4.D(依据事物的逻辑联系,如(1)依据观 察顺序,由大堤至湖心桥畔再到大湖之内;(2 ④先讲“埋没”,再说“出自”“花色”“莲 文言文5.A(幸:宠信) 6.B【解析】(B代词,他的。A动词,担任; 介词,为了,因为。C介词,因为;连词,表 修饰。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
• 3.B(A“花一年时间内”句式杂糅,改为“花 一年时间”;C成分残缺,“满足”对应宾语 “需求”。住房后加上“需求”。 D“选择铁路 作为……交通工具”有问题 ,“铁路”不是 “交通工具”。) • 4.D(依据事物的逻辑联系,如(1)依据观 察顺序,由大堤至湖心桥畔再到大湖之内;(2) ④先讲“埋没”,再说“出自”“花色”“莲 心”) • 文言文 5.A (幸:宠信) • 6.B 【解析】(B代词,他的。A动词,担任; 介词,为了,因为。C介词,因为;连词,表 修饰。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 • 7.A【解析】 应为“灌孟
8.c【解析】(灌夫“被窦太后免了官”错,原意是 “过了几年以后,灌夫因犯法被免了官”。) 9.(1)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 客日数十百人倧宗族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颍川 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爟灌氏族。(错漏3 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①灌何将军认为灌夫勇敢而有义气,恐怕他战 死,就报告了太尉,于是太尉坚决阻止他再去。 (“壮义”,为意动用法1分;“亡夫”,灌夫战死, 古今异义1分;“止”,阻止1分;) ②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下,楚人一把火,可 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变成焦土!(被动句1 分、“古今异义“可惜”1分词类活用“焦土”1 分
• 8.C 【解析】(灌夫“被窦太后免了官”错,原意是 “过了几年以后,灌夫因犯法被免了官”。) • 9. (1)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 客日数十百人/宗族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颍川 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错漏3 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 (2)①灌何将军认为灌夫勇敢而有义气,恐怕他战 死,就报告了太尉,于是太尉坚决阻止他再去。 (“壮义”,为意动用法1分;“亡夫”,灌夫战死, 古今异义1分;“止”,阻止1分;) • ②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下,楚人一把火,可 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变成焦土!(被动句1 分、“古今异义“可惜”1分 词类活用 “焦土”1 分 )
古诗译文 【译文】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 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 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 之高
• 古诗译文 • 【译文】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 • 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 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 •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 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 之高
古诗鉴赏 10、(1)①清新、阴凉、散发出淡淡清香 的竹子形象。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 洗竹净,风送竹香。③作者以竹自喻和喻 严郑公,表达对高洁情操的赞美。(根据 题意,本题只要求概括出竹子的形象特点 就行。本诗标题为“咏竹”,是一首咏物 诗。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 写竹阴阴凉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水洗 刷后的洁净和细香四溢,第四联是寄托寓 ,发出感叹。抓住一到三联的三个关键 词“新”“凉”“香”,就能准确概括竹 子的形象特征.一点一分。)
• 古诗鉴赏 • 10、(1)①清新、阴凉、散发出淡淡清香 的竹子形象。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 洗竹净,风送竹香。③作者以竹自喻和喻 严郑公,表达对高洁情操的赞美。(根据 题意,本题只要求概括出竹子的形象特点 就行。本诗标题为“咏竹”,是一首咏物 诗。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 写竹阴阴凉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水洗 刷后的洁净和细香四溢,第四联是寄托寓 意,发出感叹。抓住一到三联的三个关键 词“新”“凉”“香”,就能准确概括竹 子的形象特征.一点一分。)
(2)①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2分)②“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 大的渐进过程。(1分)③“晚”字则写出了竹 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1分)(如果答侧面 写出了竹的特点—翠绿,竹影婆娑,即从手法 上进行赏析,也可得分) 默写11、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②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 (2)①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2分)②“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 大的渐进过程。(1分)③“晚”字则写出了竹 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1分)(如果答侧面 写出了竹的特点——翠绿,竹影婆娑,即从手法 上进行赏析,也可得分) • 默写11、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②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12A、E(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 选不给分。B.混淆或然与必然,原文“他认为, 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 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 判”。C.张冠李戴,被批评者得到的启示应该 更多,原文“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 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D.强加因果, 原文“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 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 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 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原句是作者对乔姆斯 基批评的评价,文中无“因热爱而批评”之意 ·13B(以偏概全,原文“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 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 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 12.A、E(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 选不给分。B.混淆或然与必然,原文“他认为, 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 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 判”。C.张冠李戴,被批评者得到的启示应该 更多,原文“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 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D.强加因果, 原文“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 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 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 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原句是作者对乔姆斯 基批评的评价, 文中无“因热爱而批评”之意。 • 13.B(以偏概全,原文“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 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 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14①一个伟大的批评者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 社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改进;②对自己国家的批评不 是敌视,而是认同、热爱;③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可 以帮助一个国家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 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④他本身的存在,表明了一个社会开明的程度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本题是“局部”题,答案在出题点的前后来整合。) 15①对知识分子的天职的深刻而全面的认识;②给 批评者所需要的正确姿态提供了范例;③给被批评 者以诸多的启示和有益的思考;④以实际行动证明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⑤对建设公民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意义。(答对一点 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本题着 眼“全篇”命题,答案宜从相关段落的中心句中找 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结尾、中间)
• 14.①一个伟大的批评者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 社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改进;②对自己国家的批评不 是敌视,而是认同、热爱;③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可 以帮助一个国家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 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④他本身的存在,表明了一个社会开明的程度。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本题是“局部”题,答案在出题点的前后来整合。) • 15.①对知识分子的天职的深刻而全面的认识;②给 批评者所需要的正确姿态提供了范例;③给被批评 者以诸多的启示和有益的思考;④以实际行动证明 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⑤对建设公民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意义。(答对一点 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本题着 眼“全篇”命题,答案宜从相关段落的中心句中找。 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结尾、中间)
16、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② 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③凸显主题,总领 全文。(答出对比或层递手法,给1分;答出“壶口的 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给2分, 两点都答对给3分。)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C (1)善于从题干中得到启示。中国的水—黄河 壶口的黄河,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文章的核心 内容,“从.写到 再写到…”,这不是“层进 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写“壶口的黄河”,文章 开头却写中国其他地方的水,这当然是对比!"(2)善 于从文章中心这个角度思考。可以说,文章的一切都 是为主题服务的,用这种思维来思考,层进、对比当 然也是为主题服务的。(3)善于从表现手法的表达效 果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比,能突出其中一方的特色, 层进,也能凸显最后出现的对象
• 16、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② 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③凸显主题,总领 全文。(答出对比或层递手法,给1分;答出“壶口的 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给2分, 两点都答对给3分。) •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C。 (1)善于从题干中得到启示。中国的水——黄河—— 壶口的黄河,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文章的核心 内容,“从……写到……再写到……”,这不是“层进” 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写“壶口的黄河”,文章 开头却写中国其他地方的水,这当然是对比!(2)善 于从文章中心这个角度思考。可以说,文章的一切都 是为主题服务的,用这种思维来思考,层进、对比当 然也是为主题服务的。(3)善于从表现手法的表达效 果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比,能突出其中一方的特色, 层进,也能凸显最后出现的对象
17、参考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 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 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 (3)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 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点 明手法1分,分析每点给2分。第(3)点中答出“使人 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烘托壸口黄河的气势” 给1分。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剖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C。 (1)善于从题干中得到启示。题干“通过主观感受来 写壶口的黄河”,已经暗示考生这是侧面烘托(或侧面 描写、衬托)的手法。进一步思考:侧面烘托了壶口的 黄河的什么?(2)善于从文章中心这个角度思考。全 文歌颂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和旺盛的生命力,第四段恰恰 是渲染主观感受,从侧面对此作了烘托
• 17、参考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 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 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 (3)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 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点 明手法1分,分析每点给2分。第(3)点中答出“使人 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 给1分。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C。 (1)善于从题干中得到启示。题干“通过主观感受来 写壶口的黄河”,已经暗示考生这是侧面烘托(或侧面 描写、衬托)的手法。进一步思考:侧面烘托了壶口的 黄河的什么?(2)善于从文章中心这个角度思考。全 文歌颂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和旺盛的生命力,第四段恰恰 是渲染主观感受,从侧面对此作了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