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教学案答案 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 5《秋天的怀念 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明确: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2)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 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于1972年回到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 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3)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 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4)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 5)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剌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 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3、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 2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 第一部分(1段):第一次看花因我拒绝未看成,感悟母爱的宽容理解 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 第二部分(12-5):第二次看花,因母亲突然辞世未看成,感悟母爱的无私奉献 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 第三部分(6):第三次看花,由妹妹陪伴,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 “看花”一线贯穿,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2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四1明确: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 的怀念 辉煌;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 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 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2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 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看花我的态度 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三1(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2〔三次娪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 5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1)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 3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1 二单元教学案答案 5《秋天的怀念》 一、明确: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 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 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 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 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 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3、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 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 二、1、第一部分(1 段):第一次看花,因我拒绝未看成,感悟母爱的宽容理解。 第二部分(12-5):第二次看花,因母亲突然辞世未看成,感悟母爱的无私奉献。 第三部分(6):第三次看花,由妹妹陪伴,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看花”一线贯穿,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 的怀念。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 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 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 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看花 我的态度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我活着有什么劲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 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三 (1)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 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 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 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 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 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 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 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2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 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 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 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 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四 1 明确: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 辉煌;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 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 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2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 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 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三 1(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 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虔诚的信仰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 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 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4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5【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五、咏雪的名句1.白雪却嫌舂色晩,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韩愈《春雪》 2、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一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合作探究】 所以他只是撤娇,就是蹒着妈妈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 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喜爱、赞美。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3答: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4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元方求得完美;友人失信于人,不 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五、2、D3、B41看着妈妈工作12止让妈妈嗅到花香3将影子投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 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 5、快乐、天真、活泼、可爱想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回报母爱) 《荷叶母亲》 5答: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三)悟“荷”一领会伟大母爱 戎识车答案 1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B:红莲象 0玩妥;②取20指代事五:②指代王戎;指代夺子3见文。4李树长在路 征子女的形象。C: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坎珂、磨难 边:李树上果实屎却没人搞 2本文借景写人,托物抒情,借合叶为红莲遮蔽风雨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风雨,歌颂了母爱 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买。看到略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把树 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四艰辛的历程 路旁却有那么多果实,这背定是棵苦树”(那人)下李子〔尝一下),果然如此 参考答案:1、时间2、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 小时了了参考答案、 睁眼瞎”3、爱子,坚强的品质用意:希望儿子读书,自己再苦也无所谓4、离别感动感 (一)我君亻 激5、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6、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 (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②长大③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題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題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3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2 母亲: 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虔诚的信仰。 1、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 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 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 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 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喜爱、赞美。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 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五、2、D 3、B 4⑴看着妈妈工作 ⑵让妈妈嗅到花香⑶将影子投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5、快乐、天真、活泼、可爱 想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回报母爱) 《荷叶 母亲》 (三)悟“荷”——领会伟大母爱 1 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B:红莲象 征子女的形象。 C:风雨 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坎坷、磨难。 2 本文借景写人,托物抒情,借合叶为红莲遮蔽风雨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风雨,歌颂了母爱 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四艰辛的历程 参考答案: 1、时间 2、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 "睁眼瞎" 3、爱子,坚强的品质 用意:希望儿子读书,自己再苦也无所谓 4、离别 感动 感 激 5、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6、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 8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3 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 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4 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5【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五、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合作探究】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 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答: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 4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元方求得完美;友人失信于人,不 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 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 广。 5 答: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王戎识李 答案: 1①玩耍;②摘取 2①指代李五;②指代王戎;③指代李子 3 见译文。 4 李树长在路 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却没人摘。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把树 枝都压弯了。孩子们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王戎,答道:“李树长在 路旁却有那么多果实,这肯定是棵苦李树。”(那人)摘下李子(尝一下),果然如此。 小时了了参考答案、 (一)我君仆其 (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 ②长大 ③很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 ——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