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役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 、概念阐释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 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 游之艰。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抒发漂泊无依 的孤苦、天涯沦落的哀伤,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对亲朋故友的思念及温馨家庭的憧憬,怀才不遇、仕 途不顺的幽怨等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 、常见意象 天涯、他乡、驿道、驿亭、故园、桑梓、寒山、烟、暝色、日暮高楼、远客、慈母、家书、双鲤、 (客〕船、马、杜鹃、鸿雁(归雁)、宿鸟、寒蝉、梧桐、秋叶(黄叶)、猿啼、沙鸥、浮萍、飞蓬、 杨柳、凄风、苦雨、月亮、斜阳、高楼、危栏、晩钟、灯漏、孤灯、无眠、醉酒、寒砧、捣衣· 例析:月亮—一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孤雁一一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寒蝉一一悲凉 猿猴一—伤感 落花一一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一一飘零;伤感。 黄叶一一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 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 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景物特点(常用术语):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 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 端午:五月初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1 羁旅行役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 一、概念阐释: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 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 游之艰。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抒发漂泊无依 的孤苦、天涯沦落的哀伤,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对亲朋故友的思念及温馨家庭的憧憬,怀才不遇、仕 途不顺的幽怨等等。 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 二、常见意象 天涯、他乡、驿道、驿亭、故园、桑梓、寒山、烟、暝色、日暮高楼、远客、慈母、家书、双鲤、 (客)船、马、杜鹃、鸿雁(归雁)、宿鸟、寒蝉、梧桐、秋叶(黄叶)、猿啼、沙鸥、浮萍、飞蓬、 杨柳、凄风、苦雨、月亮、斜阳、高楼、危栏、晚钟、灯漏、孤灯、无眠、醉酒、寒砧、捣衣…… 例析: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寒蝉——悲凉。 猿猴——伤感。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 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 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景物特点(常用术语):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 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 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验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亻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四、羁旅行役诗分类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吟》、王维《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王昌龄《闺怨》。 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五、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 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六、鉴赏方法点拨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 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 2.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 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 融的审美境界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七、教材中羁旅行役诗的篇目有:《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登岳阳楼》(杜 甫)、《菩萨蛮》(韦庄)、《旅夜书怀》(杜甫)、《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 八、学案练习 《登岳阳楼》杜甫 1、颔联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2、颈联的“有”和“无”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人凭轩泪流的原因有哪些? 4、清人仇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 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四、羁旅行役诗分类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游子吟》、王维《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王昌龄《闺怨》。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五、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 方入笔。 ①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②侧面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六、鉴赏方法点拨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 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 2.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 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 融的审美境界。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七、教材中羁旅行役诗的篇目有:《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登岳阳楼》(杜 甫)、《菩萨蛮》(韦庄)、《旅夜书怀》(杜甫)、《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 八、学案练习: 《登岳阳楼》杜甫 1、颔联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2、颈联的“有”和“无”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人凭轩泪流的原因有哪些? 4、清人仇兆鳌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5、尝试总结诗歌的主旨 《菩萨蛮》韦庄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置身美妙的诗境中。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 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旅夜书怀》杜甫 1、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2、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而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伟大的景象,那么诗人要写的到 底是孤独还是阔大? 3
3 5、尝试总结诗歌的主旨 《菩萨蛮》韦庄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如诗如画的意境,置身美妙的诗境中。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 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旅夜书怀》杜甫 1、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2、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而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伟大的景象,那么诗人要写的到 底是孤独还是阔大?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 什么?(4分)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 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虞美人》李煜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 什么?(4 分)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 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虞美人》李煜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抒发了 词人怎样的感情? 《苏幕遮》周邦彦 1、上阕写了那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3、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下阕写了什么情?
5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抒发了 词人怎样的感情? 《苏幕遮》周邦彦 1、上阕写了那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3、赏析一下这一首词的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下阕写了什么情?
5、《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 来的? 九、拓展练习: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十、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6
6 5、《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 来的? 九、拓展练习: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十、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