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 百家 子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孟 子
孟子原文 目录 孟子序说 卷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梁惠王章句下 卷 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离娄章句上 卷八离娄章句下 ………53 卷九万章章句上 卷十万章章句下………………………69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尽心章句下 ……103
孟子原文 ·1· 目录 孟子序说 ………………………………………………………1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3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9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17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24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31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37 卷七 离娄章句上…………………………………………44 卷八 离娄章句下…………………………………………53 卷九 万章章句上…………………………………………62 卷十 万章章句下…………………………………………69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76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84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92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103
孟子原文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 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 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 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 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 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 不详。”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 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 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 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 必自孟子始。” 又曰:“扬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 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 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 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 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 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或
孟子原文 ·1·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 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 , 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 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 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 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 孔子传 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 不详。” 又曰 :“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 :“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 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 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 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 必自孟子始。” 又曰 :“扬子云曰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 如也。’夫杨墨行, 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 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 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 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 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或
孟子原文 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 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 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 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日:“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 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 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 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 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 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 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 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 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 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 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 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 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 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孟子原文 ·2· 问于程子曰 :“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 :“未敢便道他 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 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 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 :“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 :“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 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 自任。” 又曰 :“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 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 圣之次也。” 或曰 :“英气见于甚处?”曰 :“但以孔子之言 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 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 :“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 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 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 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 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 性非所先’,可谓误矣。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 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 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孟子原文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 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 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 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膺麋鹿,曰:“贤者亦 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 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 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 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 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 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原文 ·3·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 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 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 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 :“贤者亦 乐此乎?” 孟子对曰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 云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 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 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 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 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 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 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
孟子原文 ·4· 三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 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 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 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四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
孟子原文 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 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五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 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 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 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 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 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 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 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原文 ·5· 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也。” 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 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五 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 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 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 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 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 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 :‘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 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 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原文 沛然谁能御之?” 七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 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 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 “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龀曰,王坐于堂上,有牵 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 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 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 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 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 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日:“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
孟子原文 ·6· 沛然谁能御之?’” 七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 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 御也。”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 :“可。”曰: “何由知吾可也?”曰 :“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 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 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 :“有之。” 曰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 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 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 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 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 “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曰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 :“否。”“今恩足以及禽兽
孟子原文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 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 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 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 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 心加诸彼而己。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 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 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 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 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岂为是哉?”日:“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 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 “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 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 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 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 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
孟子原文 ·7·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 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 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 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 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于掌。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 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 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 吾所大欲也。”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 :“为肥 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 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岂为是哉?” 曰 :“否。吾不为是也。”曰 :“然则王之 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 “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 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 :“可得闻与?”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 :“楚人胜。”曰:“然 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 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 何以异于邹敌楚 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