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08年7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实际研究乡村社会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的人是()。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3.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4.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特殊家庭 2417
试卷代号 :2722 座位号【工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 Zoos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 30分) 1.在实际研究乡村社会并在理论方面作出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 出贡献 的人是( )。 A.杨开道 C.吴文藻 李景汉 费孝通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 ,1949年前 ,毛泽东关于农 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 )。 A.《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 I3.《兴国调查 》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3.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4.由父母 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核心家庭 联合家庭 F3.主干家庭 l.特殊家庭 2417
5.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A.泰罗制管理理论 B.科层制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家长制管理理论 6.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7.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8.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为(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分工的需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评判法 12.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国家政权组织 B.次级社会群体 C.初级社会群体 D.宗教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道德 B.习俗 C.社会舆论 D.宗教 2418
5.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大式是( )。 A.泰罗制管理理论 B.科层制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家长制管理理论 6.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 1977年 B. 1978年 C. 1979年 D. 1980年 7.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 8.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为(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分工 的需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评判法 12.社 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国家政权组织 C.初级社会群体 }3.次级社会群体 D.宗教组织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C.社会舆论 B.习俗 D.宗教 2418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劳动手段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科学技术 15.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 2419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劳动手段 劳动工具 B.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15.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传统发展战略 基本需求战略 A B.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 ,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 1.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2.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 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U.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3.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 A.群众性 C.基层性 E.广泛性 自治性 地域 性 2419
4.常用的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有( )。 A.收入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民族 E.权力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织 E.设备 得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 2.村民委员会 3.现代化生活方式() 4.越轨行为 5.社会现代化() 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 型方式。 B.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 罪的行为。 2420
4.常用的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有( A.收人 B.职业 .受教育程度 .权力 D.民族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念 C.文化 E.设备 B.规则 D.组织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 (每题 2分,总计 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 ( 2.村民委员会 3.现代化生活方式( ) 4.越轨行为 5.社会现代化 ( 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 型方式。 B.是指村民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C.是指 20世纪 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 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 良运动。 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 罪的行为。 2420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乡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分) 2.集镇的作用(7分)》 3.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党的十六大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农村的实际,谈一谈 我国建立杜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任务和基本原则。 2421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 25分) .乡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分) .集镇的作用(7分) .乡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党的十六大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农村的实际,谈一谈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任务和基本原则。 2421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一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D 2.A 3.D 4.B 5.D 6.C 7.A 8.B 9.B 10.D 11.C 12.A 13.A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CE 2.BCD 3.ABCD 4.ABCE 5.ABDE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C: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 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2分) 2.村民委员会:B: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分) 3.现代化生活方式: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 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方式。(2分) 4.越轨行为: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 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2分) 5.社会现代化: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 条件的过程。(2分)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参考答案 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包括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 2422
试卷代号 :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Zoos年 z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z分,总计 30分) 1. D 2. A 3. D 4. B 5. D 6. C 7. A 8. B 9. B 10. D 11.C 12.A 13.A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CE 2. BCD 3. ABCD 4. ABCE 5. ABDE 三、配伍题(每题 2分 ,总计 10分) 1.乡村建设运动:C:是指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 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2分) 2.村民委员会:B: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2分) 3.现代化生活方式:A: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 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方式。(Z分) 4.越轨行为:E: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 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2分) 5.社会现代化:D: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 条件的过程。(2分) 四、简答题 (总计 25分) 1.参考答案 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包括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 2422
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 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2分) 学习社会规范。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 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2分) 确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杜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 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分)》 培养社会角色。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 社会的目标。(2分) 2.参考答案 (1)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分) (2)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政治中心的作用。(2分) (3)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1分) (4)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1分) (5)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1分) 3.参考答案 第一,普遍性。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问题。 (2分) 第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些社 会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社会问题则是地区性的。(2分) 第三,时代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社会问题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代, 不同时代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2分) 第四,多因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会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自然、社会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造成的。(2分) 第五,关联性。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会造成其他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2分) 2423
维持 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 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2分) 学习社会规范。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 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 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2分) 确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 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分) 培养社会角色。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 社会的目标。(2分) 2.参考答案 (1)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分) (2)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政治中心的作用 。<2分) (3)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1分) (4)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1分) <5)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1分) 3.参考答案 第一,普遍性。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问题。 (2分) 第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些社 会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社会问题则是地区性的。(2分) 第三,时代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社会问题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代, 不同时代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2分) 第四,多因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会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自然、社会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造成的。(2分) 第五,关联性。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会造成其他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2分) 2423
五、论述题(20分) 必要性: 第一,乡村风险的加大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第二,乡村社会进步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保障农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分) 任务: 第一,发展经济是建立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第二,建设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分) 基本原则: 第一,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第二,乡村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标准。 第三,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 做法。 第四,乡村社会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做法,自助为主、互济为辅。(6分) 联系实际(6分略) 2424
五、论述题(20分) 必要性 : 第一,乡村风险的加大要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第二,乡村社会进步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保障农民住 活、维持社会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分) 任务 : 第一,发展经济是建立乡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第二,建设乡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分) 基本原则: 第一 ,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第二,乡村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标准。 第三,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 做法。 第四,乡村社会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做法,自助为主、互济为辅。(6分) 联系实际(C6分略)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