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9 课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界总人口 国人口 60.55亿 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其他国 匚中囯辑地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 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 年为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 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 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 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 的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 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 20 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 6000 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 年为 6 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 9000 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 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 蛋白质的 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 够 300 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 的 1000 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 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 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1)人 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2)地球还有广阔 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 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 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 7 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 1~2 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 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 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 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 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 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 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
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 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 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 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 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 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 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 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髙,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 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 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 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 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 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 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 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 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 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 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 3~6 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综合运用了 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 3 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 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 4~6 段)逐一说明。 第 4 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 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 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 40 公顷土地生 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 5 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 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 6 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 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 如:第 2 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 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 3 段首句“当然,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 “粮食”。第 4 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 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 5 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 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 物”。第 6 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 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 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 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 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 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 虹”“飞虹”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 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 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 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 600~1000 万吨石油,1 万吨汞,25 万吨铜, 390 万吨锌,30 万吨铅和 100 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 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 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 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 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 “禁渔”的目的吗? 2.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 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 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 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 “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 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 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