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B) Situation And Policy (B) 课程代码:1984 学分数:2学分 学时数:48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2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本科专业/全校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制日期:2020年8月13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 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 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国 际国内形势与国家方针政策,开拓大学生视野,提升思想理论素养:促使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力 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努力学习。 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形势与政策(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B) Situation And Policy (B) 课程代码:1984 学 分 数:2 学分 学 时 数:48 学时(理论课 36 学时+实践课 12 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本科专业/全校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制日期:2020 年 8 月 13 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 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 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国 际国内形势与国家方针政策,开拓大学生视野,提升思想理论素养;促使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力 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努力学习。 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第二条。 了解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标1: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精 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 神,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第二条。 了解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标2: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际形势,对 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 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高校其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平行开设。国内外 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永无止境,党的理论和政策创新永无止境。我们需要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进一步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点和难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 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解读党和政府的最新文件、 会议精神,增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紧 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实际和大 学生的思想实际,宣传阐释党和政府 第一章 最新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 课堂讲授+ 解读党和政府的最新践要求。使大学生坚信,“两个百年 6 课后思考+ 精神 目标”一定能完成,并为实现中华民 课后实践 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刻苦学习努力奋 斗。 重点:党和政府的最新精神。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党和政府 的最新精神
目标 1: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精 神,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第二条。 了解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 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目标 2: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际形势,对 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第二条。 了解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 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 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高校其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平行开设。国内外 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永无止境,党的理论和政策创新永无止境。我们需要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把握形势的能力,进一步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点和难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 教学目标 1 第一章 解读党和政府的最新 精神 基本要求:解读党和政府的最新文件、 会议精神,增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紧 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实际和大 学生的思想实际,宣传阐释党和政府 最新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 践要求。使大学生坚信,“两个百年 目标”一定能完成,并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刻苦学习努力奋 斗。 重点:党和政府的最新精神。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党和政府 的最新精神。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
基本要求:解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变化,使学生理解该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关注当今周边 第二章 国家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热点与 课堂讲授+ 2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教材的结合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6 课后思考+ 1、2 问题 解决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 课后实践 重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与周 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台湾问题的由 来,台湾问题的实质,美国等国家插 手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不可能“国际 化”,“九二共识”,中国处理台湾 问题的原则: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立 场,中国努力维护台海和平,同台独 势立作坚决斗争。 重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 第三章 课堂讲授+ 意义和重要内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局 6 课后思考+ 1 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台独” 面 课后实践 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最大障碍。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两岸经济 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 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 胞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及其分 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 碍。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社会 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 第四章 中,社会也随之会发生各种重要变化, 课堂讲授+ 当前我国社会的热点 出现热点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正 6 课后思考+ 确认识。 问题 课后实践 重点: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质与对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社会热点 问题的实质与对策。 基本要求:使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经济 形势:明确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要求。正确理解 课堂讲授+ 第五章 5 6 课后思考+ 1、2 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 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正 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把思想和行动 课后实践 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 来
2 第二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问题 基本要求:解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变化,使学生理解该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关注当今周边 国家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热点与 教材的结合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 重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与周 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2 3 第三章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局 面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台湾问题的由 来,台湾问题的实质,美国等国家插 手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不可能“国际 化”, “九二共识”,中国处理台湾 问题的原则;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立 场,中国努力维护台海和平,同台独 势立作坚决斗争。 重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 意义和重要内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台独” 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最大障碍。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两岸经济 社会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 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 胞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及其分 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 碍。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 4 第四章 当前我国社会的热点 问题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社会 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 中,社会也随之会发生各种重要变化, 出现热点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正 确认识。 重点: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质与对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社会热点 问题的实质与对策。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 5 第五章 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 基本要求:使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经济 形势;明确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要求。正确理解 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正 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 来。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2
重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和困难,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 思路。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我国经济 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党和政 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 基本要求:党的十八以来中国外交 系列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对中美新型 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 关系、正确义利观以及合作共赢的新 型国际关系等中国特色大国理念有进 课堂讲授+ 6 第六章 6 课后思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步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大外交战略 1、2 课后实践 的认同。 重点:中国外交新理念、新挑战。 滩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外交 新理念、新挑战。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 的现状: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冷战结束与 第七章 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世界政治格局 课堂讲授+ > 的发展趋势:中国为建立公正的世界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 6 课后思考+ 2 展望 政治新格局的贡献。 课后实践 重点:世界经济的现状与我国的应对 对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世界经济 的现状与我国的应对对策。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当前民族主义 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实质,了解当前国 际人权斗争的表现及其实质,了解当 前恐怖主义的特征和实质,了解核不 第八章 扩散的国际规范、作用以及核不扩散 课堂讲授+ 8 问题的实质,了解国际突发事件问题。 6 课后思考+ 2 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 重点:当前世界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影 课后实践 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当前世界 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 措施。 合计 48 四、课内实践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内容形式为: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提供相应的网络
重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和困难,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 思路。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我国经济 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党和政 府的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 6 第六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基本要求:党的十八以来中国外交一 系列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对中美新型 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 关系、正确义利观以及合作共赢的新 型国际关系等中国特色大国理念有进 一步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大外交战略 的认同。 重点:中国外交新理念、新挑战。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外交 新理念、新挑战。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1、2 7 第七章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 展望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 的现状;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冷战结束与 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世界政治格局 的发展趋势;中国为建立公正的世界 政治新格局的贡献。 重点:世界经济的现状与我国的应对 对策。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世界经济 的现状与我国的应对对策。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2 8 第八章 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当前民族主义 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实质,了解当前国 际人权斗争的表现及其实质,了解当 前恐怖主义的特征和实质,了解核不 扩散的国际规范、作用以及核不扩散 问题的实质,了解国际突发事件问题。 重点:当前世界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影 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难点: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当前世界 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 措施。 6 课堂讲授+ 课后思考+ 课后实践 2 合计 48 四、课内实践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内容形式为: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提供相应的网络
教学。 序号 对应的 实践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党和国家的最新精神。 基本要求: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 1 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 6 网络平台 和国家的最新精神 策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主要教学内容: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 际形势。 基本要求:对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 2 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 判断。提高学生对世界重大时事的关 6 网络平台 2 的国际形势 注度: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 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 响:辨证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价值 观的差异。 合计 12 注: 1、以上实践仅供参考,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因时而异。 2、每位学生大一至大三学年中,每学期必须参与一次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 3、实践研修考核办法:学生实践环节成绩占平时成绩20%。 4、实践研修材料的提交: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 五、课程的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课 2.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形式由课后作业及期末考核构成,期末考核采用线上综合性作业、撰写论文等方式进 行考核。 3.成绩构成: (1)本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50%: (2)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学习态度等)、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 及讲座成绩各项成绩构成,其中出勤占平时成绩的20%,课后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课堂表现占 平时成绩的10%,网络课堂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教学。 序号 实践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 教学目标 1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 和国家的最新精神 主要教学内容:党和国家的最新精神。 基本要求: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 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 策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6 网络平台 1 2 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 的国际形势 主要教学内容: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 际形势。 基本要求:对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 判断。提高学生对世界重大时事的关 注度; 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 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 响;辨证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价值 观的差异。 6 网络平台 2 合计 12 注: 1、以上实践仅供参考,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因时而异。 2、每位学生大一至大三学年中,每学期必须参与一次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 3、实践研修考核办法:学生实践环节成绩占平时成绩 20%。 4、实践研修材料的提交: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 五、课程的考核 1.考核方式:考查课 2.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形式由课后作业及期末考核构成,期末考核采用线上综合性作业、撰写论文等方式进 行考核。 3.成绩构成: (1)本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50%,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 50%; (2)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学习态度等)、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 及讲座成绩各项成绩构成,其中出勤占平时成绩的 20%,课后作业占平时成绩的 50%,课堂表现占 平时成绩的 10%,网络课堂成绩占平时成绩的 20%
课程考核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教学目标 考核方式与考核点 占比 论文、随堂提问、课堂讨论交流、实 目标1: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 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 1 精神,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 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 50% 断。 精神,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国当前 的形势。 论文、随堂提问、课堂讨论交流、实 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 目标2: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际形势, 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当前的国际形 50% 对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势,如何正确判断当前的国际形势对 我国的主要影响。 六、教学说明 1、本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采取“3+1”教学形式(3 次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1次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 2、本课程理论教学在学生三学年内完成,每学期6学时,每学期选取三个专题讲授:实践教 学贯穿4学年,每学期2学时。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 时效性等特点,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主学习,引导为主。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2020 2.教学参考书: [1].《人民日报》、《半月刊》、《求是》杂志等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 执笔人:张君 教研室主任:刘雷 院(部)负责人:罗展鸿
课程考核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教学目标 考核方式与考核点 占比 1 目标 1: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 精神,对我国当前的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 断。 论文、随堂提问、课堂讨论交流、实 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 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 精神,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国当前 的形势。 50% 2 目标 2:了解与我国密切相关的国际形势, 对国际形势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论文、随堂提问、课堂讨论交流、实 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 如何把握和深刻理解当前的国际形 势,如何正确判断当前的国际形势对 我国的主要影响。 50% 六、教学说明 1、本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采取“3+1”教学形式(3 次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1 次网络主题教育报告会及讲座),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 2、本课程理论教学在学生三学年内完成,每学期 6 学时,每学期选取三个专题讲授;实践教 学贯穿 4 学年,每学期 2 学时。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 时效性等特点,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主学习,引导为主。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建议教材: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2020 2. 教学参考书: [1].《人民日报》、《半月刊》、《求是》杂志等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 执笔人:张君 教研室主任:刘雷 院(部)负责人:罗展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