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积累运用(40分)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埋怨(man)荫蔽(yin)账簿(bu)豁然开朗 B摇架( kuang)吊碚(yan)綺丽(qi)差强人意 C污秽(hui)扶赦(ye)哂笑(shen)连篇累(du) D.颔联(han)粗犷( guang)簇忽(shu)长吁短叹(xu) 【答案】C(A也完全正确,此题出得有争议。) 【解析】B框架”应读 kuang”;D"颔联”应读"han”。故选:AC。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 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读音争议】近年来,关于“荫”的读音的争议不断,主要集中为 yin bi和 yin bi,就目前国 家相关部门颁布相关文件以及指导组织编纂的相关辞书来看,该词的读音为 yin bi,,毋容 置疑 (-)" yin bi来源:根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27日颁布的《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荫”统读yin。(该读音为错误读音 (二)“yinb”来源:国家语委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 作,主要内容是研制普通话审音原则,根据当前语言生活发展需要修订1985年发布的《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 2016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向社会公示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 稿)》[1征求意见公告中指出了有关“荫”字的新审定读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摘录) (2016年5月) 说明:一本表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的修订版 三审音以异读词(包括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为对象。 八有些异读涉及词义区别,酌加简单说明,以便读者分辨。例如:泊(一)bo停留、平静: 停泊、泊车、淡 泊、飘泊;(二)p湖泊义:湖泊、血泊 十此次修订基于以下原则 1.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审音依据。 2.充分考虑北京语音发展趋势,同时适当参考在官话及其他方言区中的通行程度。 3.以往审音确定的为普通话使用者广泛接受的读音,保持稳定。 4.尽量减少没有别义作用或语体差异的异读 5.在历史理据和现状调查都不足以硬性划一的情况下暂时保留异读并提出推荐读音。 原审音表新审订 荫yin(统读) (“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荫(一)yin ~蔽~翳林~道绿树成~ (二)yin 庇~福~~凉 新版词典对于该词的读音解释 2016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 馆)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是高考阅卷、播音主持、报刊编辑、法律裁定和制订、修
毕节市 2017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一、积累运用(40 分)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埋怨(mán) 荫蔽(yīn) 账簿(bù) 豁然开朗(huò) B.框架(kuāng) 吊唁(yàn) 绮丽(qǐ) 差强人意(chā) C.污秽(huì) 扶掖(yè) 哂笑(shěn)连篇累牍(dú) D.颔联(hán) 粗犷(guǎng) 倏忽(shū) 长吁短叹(xū) 【答案】C(A 也完全正确,此题出得有争议。) 【解析】B“框架”应读“kuàng”;D“颔联”应读“hàn”。故选:AC。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 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读音争议】近年来,关于“荫”的读音的争议不断,主要集中为 yīn bì 和 yìn bì,就目前国 家相关部门颁布相关文件以及指导组织编纂的相关辞书来看,该词的读音为 yīn bì,毋容 置疑。 (一)“yìn bì”来源:根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 1985 年 12 月 27 日颁布的《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荫”统读 yìn。(该读音为错误读音) (二)“yìn bì”来源:国家语委于 2011 年 10 月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 作,主要内容是研制普通话审音原则,根据当前语言生活发展需要修订 1985 年发布的《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 2016 年 6 月 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向社会公示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 稿)》[1] 征求意见公告中指出了有关“荫”字的新审定读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摘录) (2016 年 5 月) 说明:一本表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 年)的修订版。 三审音以异读词(包括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为对象。 八有些异读涉及词义区别,酌加简单说明,以便读者分辨。例如:泊(一)bó停留、平静: 停泊、泊车、淡 泊、飘泊;(二)pō 湖泊义:湖泊、血泊。 十此次修订基于以下原则: 1. 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审音依据。 2. 充分考虑北京语音发展趋势,同时适当参考在官话及其他方言区中的通行程度。 3. 以往审音确定的为普通话使用者广泛接受的读音,保持稳定。 4. 尽量减少没有别义作用或语体差异的异读。 5. 在历史理据和现状调查都不足以硬性划一的情况下暂时保留异读并提出推荐读音。 原审音表 新审订 荫 yìn(统读) (“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荫(一)yīn ~蔽~翳林~道绿树成~ (二)yìn 庇~福~~凉 新版词典对于该词的读音解释 2016 年 9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商务印书 馆)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是高考阅卷、播音主持、报刊编辑、法律裁定和制订、修
订国家有关语言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 务的任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说明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近100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 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700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荫“字的读音较之前版本有了以下变化 主要字词原审音表新审定读音第7版读音 荫荫yin(统读)(“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lyin~蔽~翳林~道绿树成~;2yin庇~福~~凉1ym~蔽~翳林~道绿树成~;2yin 庇~福~~凉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轮之乐迫不及待人声鼎沸张皇失措 B无动于衷惟妙惟肖袖手旁观通宵达旦 C.相得益章因地制益妇孺皆知历尽心血 D正襟危坐顾名思义暗然失色穷困潦倒 【答案】B 【解析】A:天伦之乐;C:相得益彰,沥尽心血:D黯然失色:B没有错别字;所以选B 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天伦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 系。该成语出自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 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注意相得益彰的是两者的特点,若只指出两者是不能用的 【沥尽心血】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 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 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 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 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物大唇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答案】D 【解析】A褒贬失当、前后矛盾:苦心孤诣①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例句】:这样苦心孤诣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风筝鲁迅)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 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和后面“沉迷”矛盾。B语义过重:大彻 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用在这里,语义过重。C前后矛盾:妄自菲薄 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 以完成。多用于贬义。和后面的“自负”相矛盾。D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
订国家有关语言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 务的任务。《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说明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 2013 年 6 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 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 400 多条,增补新义近 100 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 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 700 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第 7 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荫“字的读音较之前版本有了以下变化 主要字词 原审音表 新审定读音 第 7 版读音 荫 荫 yìn(统读)( “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1.yīn~蔽~翳林~道绿树成~;2.yìn 庇~福~~凉 1.yīn~蔽~翳林~道绿树成~;2.yìn 庇~福~~凉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轮之乐 迫不及待 人声鼎沸 张皇失措 B.无动于衷 惟妙惟肖 袖手旁观 通宵达旦 C.相得益章 因地制益 妇孺皆知 历尽心血 D.正襟危坐 顾名思义 暗然失色 穷困潦倒 【答案】B 【解析】A:天伦之乐;C:相得益彰,沥尽心血;D 黯然失色;B 没有错别字;所以选 B。 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天伦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 系。该成语出自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 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注意相得益彰的是两者的特点,若只指出两者是不能用的。 【沥尽心血】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 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出处: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 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 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 苦心孤诣 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 大彻大悟 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 妄自菲薄 ,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 坚忍不拔 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答案】D 【解析】A 褒贬失当、前后矛盾:苦心孤诣①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例句】:这样苦心孤诣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风筝鲁迅)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 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和后面“沉迷”矛盾。B 语义过重:大彻 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用在这里,语义过重。C 前后矛盾:妄自菲薄, 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 以完成。多用于贬义。和后面的“自负”相矛盾。D 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
可动摇。使用正确,所以选D。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 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 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答案】C 【解析】A语义重复:“停下脚步”和“驻足”重复,去掉一个:B搭配不当,“校服、文具”不 能用“本”来计量;D表意不明,有歧义:“五个”指的是“小学”还是“学生”有歧义。C是递进 复句,没有语病,所以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 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 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 部地判断。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为之牺牲;赞 美祖国的山河,为之 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为之感 A.沉醉奋斗描画B奋斗沉醉描画 C.奋斗描画沉醉D沉醉描画奋斗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相关性,第一个空和“牺牲”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奋斗” (此时可以秒杀答案B),第二个空和“歌咏”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描画”,第三 个空和“感动”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沉醉”,所以选B。 相关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应关系和联结关系。对应关系存在于两个相互 独立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之中,例如:原因和结果、工具和目的、容器与内容、人或物行 为与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行为与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行为及其方式,行为及其声音, 行为与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及其工具、行为与行为的主客体、行为与行为能力、主观世 界与客观世界、自动与使动等等。联结关系指的是构成同一整体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如部 分与整体、事物与材料、事物及特征、事物及其结构、抽象与具体、单个与集合、种与属等 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 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的一项是()(3分) A.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你人气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 业史》等
可动摇。使用正确,所以选 D。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 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 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答案】C 【解析】A 语义重复:“停下脚步”和“驻足”重复,去掉一个;B 搭配不当,“校服、文具”不 能用“本”来计量;D 表意不明,有歧义:“五个”指的是“小学”还是“学生”有歧义。C 是递进 复句,没有语病,所以选 C. 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 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 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 部地判断。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为之牺牲;赞 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为之感 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 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 D.沉醉 描画 奋斗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相关性,第一个空和“牺牲”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奋斗” (此时可以秒杀答案 B),第二个空和“歌咏”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描画”,第三 个空和“感动”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沉醉”,所以选 B。 相关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应关系和联结关系。对应关系存在于两个相互 独立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之中,例如:原因和结果、工具和目的、容器与内容、人或物行 为与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行为与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行为及其方式,行为及其声音, 行为与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及其工具、行为与行为的主客体、行为与行为能力、主观世 界与客观世界、自动与使动等等。联结关系指的是构成同一整体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如部 分与整体、事物与材料、事物及特征、事物及其结构、抽象与具体、单个与集合、种与属等 等。 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 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你人气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 业史》等
【答案】D 【解析】D句“《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中的顿号使用错误, 应该去掉。 【注意】顿号的用法其一: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 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 注),宜用顿号 “日”月”构成“明”字。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 句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 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答案】C 【解析】本题使用直选法。C句“好像”不是喻词,所以不是比喻句。选C。A拟人,对 偶;B设问:D反复 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 成了比喻。喻词起连接作用,常见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 “好比”等。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 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 种误解。在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 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称不是比喻句 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 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 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 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做词类题,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常用修辞方法及特点,根据语句内容判断,注意易混的修 饰方法。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D 【解析】D 句“《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中的顿号使用错误, 应该去掉。 【注意】顿号的用法其一: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 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 注),宜用顿号。 “日”“月”构成“明”字。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 句。 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 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 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答案】C 【解析】本题使用直选法。C 句“好像”不是喻词,所以不是比喻句。选 C。A 拟人,对 偶;B 设问;D 反复。 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 成了比喻。喻词起连接作用,常见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 “好比”等。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 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 种误解。在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 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称不是比喻句。 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 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 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 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做词类题,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常用修辞方法及特点,根据语句内容判断,注意易混的修 饰方法。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磅的一项是。()(3分)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领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 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 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找主语“我”首先确定首句③,排除AC项,然后确定①②的先 后,很明显①中的“如此”一定也指代②中的“再”,先②后①,选B。[来源学科网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 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 学形式。 C阅读《史记》《左传》《战国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 D课文《雪》选自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课文《雪》选自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表述错误, 应是“课文《雪》选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所以选D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 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 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 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 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 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 艺术和思想意境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 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 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名人传》中提出的造就伟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痛苦与磨难。 B.《西游记》中,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C.小说《简爱》以自叙形式写成,阐释了“人的价值是尊严与爱”的主题,大量运用心理描 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D.“呼保义”是宋江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馆名),又 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8.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领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 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 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找主语“我”首先确定首句③,排除 AC 项,然后确定①②的先 后,很明显①中的“如此”一定也指代②中的“再”,先②后①,选 B。[来源:学科网]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 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 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 学形式。 C.阅读《史记》《左传》《战国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 D.课文《雪》选自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课文《雪》选自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表述错误, 应是“课文《雪》选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所以选 D。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 1924 年至 1926 年间所作散文诗 23 篇, 书前有《题辞》1 篇,1927 年 7 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现编入《鲁迅全集》第 2 卷 。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 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 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 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 艺术和思想意境。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 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 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0.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名人传》中提出的造就伟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痛苦与磨难。 B.《西游记》中,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C.小说《简•爱》以自叙形式写成,阐释了“人的价值是尊严与爱”的主题,大量运用心理描 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D.“呼保义”是宋江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馆名),又 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答案】B 【解析】B.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表述错误,因 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七七四十九天的意外收获。所以选B。 火眼金睛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最早的火眼金睛拥有者是王灵官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阴浮梁之庙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为西河 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给孙悟空也制造一双像王灵官一样能识别好歹的火眼金睛,故而创作了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七七四十九天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 睛,可以识得妖怪,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真的能识得妖怪吗?其实真的能,只是不能识别 到底是什么妖怪而已。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妖怪的方法是看云,他能够看清笼罩在唐僧头上 的祥云,和笼罩在妖怪身上的妖气。这一点唐僧、八戒和沙僧是办不到的。所以悟空往往 眼就能看出站在面前的是妖怪、神仙还是普通人。只有一次走了眼,就是牛魔王变成猪八戒 的样子骗走芭蕉扇那一回,后来悟空自己也承认了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得手后不曾防备,没有 留意看云气,才着了牛魔王的道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人传》《西游记》《简·爱》《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 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诗文填空(10分) (1)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不戚戚于富贵。(陶潜《五柳先生传》 (5)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写思家却难归家心理的诗句是 (7)《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答案】(1)青鸟殷勤为探看。(2)山岛竦峙(3)蝉则千转不穷(4)不汲汲于富贵(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万里赴 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本题中前4个题目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 写时注意。后三个小题是理解性默写,是中考常考的名句。小题1注意“殷勤”的写法。小题 2注意“竦峙”的写法。小题3注意“转”(通假字,学生容易错写为啭)的写法。小题4注意“汲 汲”的写法。小题5注意“村”(学生经常写成春)的写法。小题6注意“勒”的写法。小题7 注意“戎、若”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 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12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B 【解析】B.“孙悟空经过火焰山时,不仅没被烧死,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表述错误,因 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七七四十九天的意外收获。所以选 B。 火眼金睛不是孙悟空的专利,最早的火眼金睛拥有者是王灵官。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阴浮梁之庙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为西河 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给孙悟空也制造一双像王灵官一样能识别好歹的火眼金睛,故而创作了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七七四十九天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 睛,可以识得妖怪,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真的能识得妖怪吗?其实真的能,只是不能识别 到底是什么妖怪而已。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妖怪的方法是看云,他能够看清笼罩在唐僧头上 的祥云,和笼罩在妖怪身上的妖气。这一点唐僧、八戒和沙僧是办不到的。所以悟空往往一 眼就能看出站在面前的是妖怪、神仙还是普通人。只有一次走了眼,就是牛魔王变成猪八戒 的样子骗走芭蕉扇那一回,后来悟空自己也承认了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得手后不曾防备,没有 留意看云气,才着了牛魔王的道。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人传》《西游记》《简•爱》《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 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 节。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11.诗文填空(10 分) ⑴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⑵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⑶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______________,不戚戚于富贵。(陶潜《五柳先生传》) ⑸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告 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写思家却难归家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鸟殷勤为探看。(2)山岛竦峙(3)蝉则千转不穷(4)不汲汲于富贵(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万里赴 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本题中前 4 个题目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 写时注意。后三个小题是理解性默写,是中考常考的名句。小题 1 注意“殷勤”的写法。小题 2 注意“竦峙”的写法。小题 3 注意“转”(通假字,学生容易错写为啭)的写法。小题 4 注意“汲 汲”的写法。小题 5 注意“村”(学生经常写成春)的写法。小题 6 注意“勒”的写法。小题 7 注意“戎、若”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 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 12 题(5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 【解析】C隐含的惋惜之情”理解错误,因为《钱塘湖舂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 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之情,毫无“惋惜之情”。所以选C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 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 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 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 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分) 【答案】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 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 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舂回大地的喜 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 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 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 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解析】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 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 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 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 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 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 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 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 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 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 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
12.(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 【解析】C.”隐含的惋惜之情”理解错误,因为《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 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 之情,毫无“惋惜之情”。所以选 C。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 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 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 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 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 分) 【答案】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 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 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 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 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 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 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解析】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 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 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 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 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 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 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 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 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 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 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 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甲】至若舂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辨游泳()(2)佳木秀而繁阴()(2分) 【答案】(1)鱼(2)繁荣滋长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鱗,借代,代指鱼;秀:植物开花结实。这 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 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 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 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 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以”,因为;2句中“而”表转折,然而 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快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 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 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 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体现了太守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怀和积 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光辉思想,以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 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2 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锦鳞游泳( )⑵佳木秀而繁阴( )(2 分) 【答案】(1)鱼(2)繁荣滋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鳞,借代,代指鱼;秀:植物开花结实。这 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 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 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 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 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 句中“以”,因为;2 句中“而”表转折,然而; 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快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 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 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 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体现了太守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怀和积 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光辉思想,以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5.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答案】C 【解析】C项“禽/鸟”停顿划分错误,因为禽鸟就是指各种鸟儿,不能分开读,正确的停顿 划分是:游人去侕禽鸟乐也。此句可按虚词标志划分法:虚词“而”表转折,然而的意思, 句子译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主语与谓语之间 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 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 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 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 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 【答案】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 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 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答出三点,意思对 即可得满分) 【解析】《岳阳楼记》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 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 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 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 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 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 临风”的挥洒自如。 《醉翁亭记》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 归而岩穴瞑ˆ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 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此乐何极”和“乐意无穷”在文章的位置,确定是谁的“乐”。欧 阳修的“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 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 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其实,从全文来看,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太守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 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与民同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 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更深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现代文阅读1
15.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答案】C 【解析】C 项“禽/鸟”停顿划分错误,因为禽鸟就是指各种鸟儿,不能分开读,正确的停顿 划分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此句可按虚词标志划分法:虚词“而”表转折,然而的意思, 句子译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主语与谓语之间 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 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 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 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 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6.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 分) 【答案】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 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 ;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 是因百姓乐而乐; 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答出三点,意思对 即可得满分) 【解析】《岳阳楼记》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 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 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 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 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 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 临风”的挥洒自如。 《醉翁亭记》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 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 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此乐何极”和“乐意无穷”在文章的位置,确定是谁的“乐”。欧 阳修的“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 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 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其实,从全文来看,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太守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 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与民同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 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更深。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10分) 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是怎么回事 根据英国BBC新闻网的综合报道,这次的勒索病毒已经感染了超过150个国家的电脑 微软方面则说,已经有几十万台电脑遭到感染,不过目前的感染速度已经放缓,局势趋于稳 定。在中国,这次有近三万家机构的电脑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高校的教育网以及企事业单 位的内网。 ②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以及存储的包括图 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要求用户交完赎 金才解锁。 ③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在 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传播,苹果用户以及手机用户们幸免于 难,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更安全。A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的电脑操作系统中,老旧 Windows Xp居然占到了704%,排在第三位,用户数是苹果系统的2倍以上,前两名分 是 Windows7和 Windows1O,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9%和26%。大家要知道,微软从2014 年开始,就已经停止对XP等 Winows7以下的操作系统进行更新了。所以,B从经济利益的 角度看,微软用户远大于苹果的用户,这是它被攻击的原因之二。所以,苹果用户和手机用 户们,也要重视这次的勒索病毒事件,因为很多安全机构预计,未来,手机将是勒索病毒的 高发区。 ④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利用 Windows系统里面的445端口,这个端口是用来在局域网之 间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 WannaCry勒索病毒在感染一台电脑后,会扫描局域网内的其它电 脑,只要哪台电脑的445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 Windows系统没有更新相应的安全补丁, 勒索病毒就会迅速植入程序进行感染。 ⑤所以,这次病毒的爆发,中国的高校教育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的内网成为了重灾区,主要 原因是:第一,早在203年,就已经有病毒利用445端口,因此不少运营商封禁了这个端 口。但是,各大高校通常接入的是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出于 学术分享的目的,大多对445端口没有进行限制。第二,教育网和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内网, 很多还在使用 WindowsXP、 Windows server2003这些老系统。所以,即便这次它们不被 WannaCry勒索病毒感染,未来也会是别的病毒的感染对象。第三,中国很多学生为了打局 域网游戏,会关掉 Window系统的防火墙,因为他们认为系统更新补丁会对系统的稳定性 造成影响。 ⑥作为 Windows系统的个人用户,不想被病毒感染,首先就是要打开系统的防火墙,然 后打开自动更新功能,及时的检测并安装系统补丁。这次 Wannacry勒索病毒的爆发,微软 史无前例的为已经停止更新的XP等系统提供了补丁,但微软未来不太可能再为其它漏洞提 供补丁了。所以,那些还在使用XP等老系统的用户,最好尽快升级到 Windows7及以上的 高版本操作系统。而对抗勒索软件的最有效办法,其实就是数据备份,只有定期将重要数据 备份到其它存储空间,才是最安全的。 (源自BBC新闻网、《连线》、腾讯科技等主流媒体报道,有删节) 17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为什么病毒名叫“勒索病毒”。(3分) 【答案】因为这种病毒会感染用户电脑并对其程序和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从而勒索其赎金让其解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 中的②自然段的内容“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 以及存储的包括图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 要求用户交完赎金才解锁”,可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10 分) 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是怎么回事 ① 根据英国 BBC 新闻网的综合报道,这次的勒索病毒已经感染了超过 150 个国家的电脑, 微软方面则说,已经有几十万台电脑遭到感染,不过目前的感染速度已经放缓,局势趋于稳 定。在中国,这次有近三万家机构的电脑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高校的教育网以及企事业单 位的内网。 ② 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以及存储的包括图 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要求用户交完赎 金才解锁。 ③ 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在 Windows 系统的电脑上传播,苹果用户以及手机用户们幸免于 难,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更安全。A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的电脑操作系统中,老旧的 Windows XP 居然占到了 7.04%,排在第三位,用户数是苹果系统的 2 倍以上,前两名分别 是 Windows7 和 Windows10,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9%和 26%。大家要知道,微软从 2014 年开始,就已经停止对 XP 等 Winows7 以下的操作系统进行更新了。所以,B 从经济利益的 角度看,微软用户远大于苹果的用户,这是它被攻击的原因之一。所以,苹果用户和手机用 户们,也要重视这次的勒索病毒事件,因为很多安全机构预计,未来,手机将是勒索病毒的 高发区。 ④ 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利用 Windows 系统里面的 445 端口,这个端口是用来在局域网之 间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WannaCry 勒索病毒在感染一台电脑后,会扫描局域网内的其它电 脑,只要哪台电脑的 445 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 Windows 系统没有更新相应的安全补丁, 勒索病毒就会迅速植入程序进行感染。 ⑤ 所以,这次病毒的爆发,中国的高校教育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的内网成为了重灾区,主要 原因是:第一,早在 2003 年,就已经有病毒利用 445 端口,因此不少运营商封禁了这个端 口。但是,各大高校通常接入的是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出于 学术分享的目的,大多对 445 端口没有进行限制。第二,教育网和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内网, 很多还在使用 WindowsXP、Windows Server 2003 这些老系统。所以,即便这次它们不被 WannaCry 勒索病毒感染,未来也会是别的病毒的感染对象。第三,中国很多学生为了打局 域网游戏,会关掉 Windows 系统的防火墙,因为他们认为系统更新补丁会对系统的稳定性 造成影响。 ⑥ 作为 Windows 系统的个人用户,不想被病毒感染,首先就是要打开系统的防火墙,然 后打开自动更新功能,及时的检测并安装系统补丁。这次 WannaCry 勒索病毒的爆发,微软 史无前例的为已经停止更新的 XP 等系统提供了补丁,但微软未来不太可能再为其它漏洞提 供补丁了。所以,那些还在使用 XP 等老系统的用户,最好尽快升级到 Windows7 及以上的 高版本操作系统。而对抗勒索软件的最有效办法,其实就是数据备份,只有定期将重要数据 备份到其它存储空间,才是最安全的。 (源自 BBC 新闻网、《连线》、腾讯科技等主流媒体报道,有删节) 17.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为什么病毒名叫“勒索病毒”。(3 分) 【答案】因为这种病毒会感染用户电脑并对其程序和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从而勒索其赎金让其解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 中的②自然段的内容“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 以及存储的包括图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 要求用户交完赎金才解锁”,可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