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ational Influences)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6,文件大小:750.7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国际政治经济学 过买清s七k治2012年第9期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 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 黄琪轩 【内容提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何美 国的经济成长没有引发英美两国的强烈对抗,而德国经济的崛起却将英德两国推向战 争?作者认为,与美国相比,德国依靠海外市场的经济成长模式对英国构成的挑战与 冲击更为迫切与直接,英德两国从经济竞争走向了军备竞赛,并最终走向了战争。相 比之下,美国依靠国内市场的经济成长模式对英国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美国能实现 权力的和平转移。在对德国与美国经济成长模式以及古代中国“五百年的和平”、二 战后日本的经济成长历程进行了跨地区、跨历史比较之后,作者认为,不同的大国经济 成长模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和平发展需要国内基础,国内市场的拓展 是大国和平成长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国际政治后果;权力转移 【作者简介】黄珙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上海 邮编: 200030)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12) 09-0107-24 ·本文受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号:10CG14)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项目号:2011EGJ001)的资助。感 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审稿专家以及耿曙、庞中英、周强、杨宏星、朱天飚、刘骥、李巍、李振和刘娟风对本 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文中错漏概由笔者负责。 ·107·

2012 年第 9 期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 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 黄琪轩 【内容提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何美 国的经济成长没有引发英美两国的强烈对抗,而德国经济的崛起却将英德两国推向战 争? 作者认为,与美国相比,德国依靠海外市场的经济成长模式对英国构成的挑战与 冲击更为迫切与直接,英德两国从经济竞争走向了军备竞赛,并最终走向了战争。相 比之下,美国依靠国内市场的经济成长模式对英国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美国能实现 权力的和平转移。在对德国与美国经济成长模式以及古代中国“五百年的和平”、二 战后日本的经济成长历程进行了跨地区、跨历史比较之后,作者认为,不同的大国经济 成长模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和平发展需要国内基础,国内市场的拓展 是大国和平成长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 国际政治后果; 权力转移 【作者简介】 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上海 邮编: 200030)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9550 (2012) 09 - 0107 - 24 * 本文受上海市晨光计划( 项目号: 10CG14) 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 项目号: 2011EGJ001) 的资助。感 谢《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审稿专家以及耿曙、庞中英、周强、杨宏星、朱天飚、刘骥、李巍、李振和刘娟凤对本 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文中错漏概由笔者负责。 ·107· 国际政治经济学 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 机,国际格局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在国际关系史上,当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时, 国际力量也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国家之间的纷争与合作往往源于国际格局的重大 调整与国家力量的分化组合。当前国际格局的调整让众多学者日益关注当前以及历 史上国际格局的调整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与美国 的经济成长冲击了当时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的地位。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也 给国际关系学者留下了这样的疑问:为何美国的经济成长没有引发英国的强烈对抗, 从而使得美国能以和平的方式取代了英国在世界中的政治经济霸权:而德国的经济成 长却引发了英德两国的相互猜忌与冲突,乃至引发战争?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到,他这部著作不是应景之作,而将成为千 秋万代流传的瑰宝。他认为,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中找到了对人类战争规律性的认 识。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② 修昔底德认识到国家之间权力增长的不平衡会打破现状并导致战争,这就是他对权力 转移的早期观察。 众多学者之所以关注世界政治的权力转移,是因为当挑战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崛 起时,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容易爆发战争。③那么同样是经济迅速成长的新兴国家, 同样也对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国一英国构成了冲击与挑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 与美国的经济成长为何引发了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 一 德美两国的经济成长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德国与美国作为新兴国家,它 们的经济成长迅速对当时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的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①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可参见David Shambaugh,ed.,Power Shift: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Lom- 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Steve Chan,China,the U.S.,and the Power -Transition Theory:A Critique,New York:Routledge,2OO8:对历史问题的关注可参见Charles Kupchan,cd.,Power in Transition:The Peacefu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Order,New York: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2001:B.J.C.McKercher, Transition of Power:Britain's Loss of Global Pre -Eminence to the United States,1930-1945,New York: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②修昔底德著,徐松岩、黄贤全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 页。 ③权力转移理论的代表性文献有Jacek Kugler and Douglas Lemke,es.,Parity and War:Eralu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War Ledger,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A.F.K.Organski and Jacek Ku- gler,The War Ledger,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8·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 年,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 机,国际格局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在国际关系史上,当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时, 国际力量也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国家之间的纷争与合作往往源于国际格局的重大 调整与国家力量的分化组合。当前国际格局的调整让众多学者日益关注当前以及历 史上国际格局的调整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①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与美国 的经济成长冲击了当时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的地位。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也 给国际关系学者留下了这样的疑问: 为何美国的经济成长没有引发英国的强烈对抗, 从而使得美国能以和平的方式取代了英国在世界中的政治经济霸权; 而德国的经济成 长却引发了英德两国的相互猜忌与冲突,乃至引发战争?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到,他这部著作不是应景之作,而将成为千 秋万代流传的瑰宝。他认为,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中找到了对人类战争规律性的认 识。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② 修昔底德认识到国家之间权力增长的不平衡会打破现状并导致战争,这就是他对权力 转移的早期观察。 众多学者之所以关注世界政治的权力转移,是因为当挑战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崛 起时,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容易爆发战争。③ 那么同样是经济迅速成长的新兴国家, 同样也对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国———英国构成了冲击与挑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 与美国的经济成长为何引发了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 一 德美两国的经济成长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德国与美国作为新兴国家,它 们的经济成长迅速对当时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的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108·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 ① ② ③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可参见 David Shambaugh,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 Steve Chan,China,the U. S. ,and the Power - Transition Theory: A Critique,New York: Routledge,2008; 对历史问题的关注可参见 Charles Kupchan,ed. ,Power in Transition: The Peacefu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Order,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2001; B. J. C. McKercher, Transition of Power: Britain's Loss of Global Pre - Eminence to the United States,1930 - 1945,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修昔底德著,徐松岩、黄贤全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 - 15 页。 权力转移理论的代表性文献有 Jacek Kugler and Douglas Lemke,eds. ,Parity and War: Evalu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the War Ledger,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 A. F. K. Organski and Jacek Ku￾gler,The War Ledger,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Y买济s七k治2012年第9期 在工业产值中,英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870年的近13下降为1900 年的1/5。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被美国超过:到了20世纪的最初10年,又被德国 超过。①在1871年到1914年期间,德国的工业产出增长了六倍,而法国仅增长了三 倍,英国则仅增长了两倍。②如表1所示,从1870年至1913年间,德国的钢铁产量增 长了近十倍。就贸易而言,1870年的德国出口额约为4亿美元。到了1913年,德国 的出口额己与英国相当,为24.5亿美元,是法国的近两倍。从投资来看,英国的资本 投资在1873年以后的25年中增加了一倍,德国则增加了三倍,美国增加了三倍以 上。③就人口而言,在一战爆发前夕,德国已经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913年, 德国的人口为6500万,而同期的法国只有4100万,英国为4600万。④ 表11870-1913年期间英、法、德三国的工业与贸易 钢铁产出(百万吨) 出口产值(百万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 年价 1870年 1913年 1870年 1913年 国家 英国 15 24 971 2555 法国 4 25 541 1328 德国 5.5 45 424 2454 资料米源:Heikki Patoma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Security:War,Future Crises and Changes in Global Governance,New York:Routledge,2008,pp.63,64. 在德国与美国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英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有学者提出了 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英国对德国经济成长表现出激烈的反应?毕竞,德国并不是唯一 在国内外市场上与英国竞争的国家。⑤德国经济成长模式有何特殊性,从而导致了霸 权国英国的警觉呢?有研究指出:与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相比,德国经济成长的 ①F.H.欣斯利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 问题1870-1898》(第1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2 Hans-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New York:Routledge,1990,p.19. ③F.H.欣斯利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1870-1898》(第11卷),第5页。 4 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re,Paris:OECD Development Centre,2001, Pp.183-184. ⑤大卫·兰德斯著,谢怀筑译《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325页。 ·109·

2012 年第 9 期 在工业产值中,英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从 1870 年的近 1 /3 下降为 1900 年的 1 /5。在 19 世纪 80 年代,英国被美国超过; 到了 20 世纪的最初 10 年,又被德国 超过。① 在 1871 年到 1914 年期间,德国的工业产出增长了六倍,而法国仅增长了三 倍,英国则仅增长了两倍。② 如表 1 所示,从 1870 年至 1913 年间,德国的钢铁产量增 长了近十倍。就贸易而言,1870 年的德国出口额约为 4 亿美元。到了 1913 年,德国 的出口额已与英国相当,为 24. 5 亿美元,是法国的近两倍。从投资来看,英国的资本 投资在 1873 年以后的 25 年中增加了一倍,德国则增加了三倍,美国增加了三倍以 上。③ 就人口而言,在一战爆发前夕,德国已经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 1913 年, 德国的人口为 6 500 万,而同期的法国只有 4 100 万,英国为 4 600 万。④ 表 1 1870 - 1913 年期间英、法、德三国的工业与贸易 钢铁产出( 百万吨) 出口产值( 百万美元: 按当前汇率计算) 年份 国家 1870 年 1913 年 1870 年 1913 年 英国 15 24 971 2 555 法国 4 25 541 1 328 德国 5. 5 45 424 2 454 资料来源: Heikki Patom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Security: War,Future Crises and Changes in Global Governance,New York: Routledge,2008,pp. 63,64。 在德国与美国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英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有学者提出了 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英国对德国经济成长表现出激烈的反应? 毕竟,德国并不是唯一 在国内外市场上与英国竞争的国家。⑤ 德国经济成长模式有何特殊性,从而导致了霸 权国英国的警觉呢? 有研究指出: 与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相比,德国经济成长的 ·109·  ① ② ③ ④ ⑤ F. H. 欣斯利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 问题 1870 - 1898》( 第 11 卷)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 页。 Hans - 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New York: Routledge,1990,p. 19. F. H. 欣斯利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 1870 - 1898》( 第 11 卷) ,第 5 页。 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Paris: OECD Development Centre,2001, pp. 183 - 184. 大卫·兰德斯著,谢怀筑译: 《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25 页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起步很晚,发展却非常迅速。①但是,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成 长也相当迅速,一点也不亚于德国。 从表2可以看出,从1880年到1913年间,美国的工业整体潜力、人均工业化水 平、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都比德国领先,对英国构成的竞争与挑战更为明 显。但是,德国与美国的经济成长却有着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 关注,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分化调整,也有助于我们 认识当前国际格局分化调整背后的逻辑与影响。 表21880-1913年期间英、美、德三国工业化指标比较 1880年 1900年 1913年 英 美 德 英 美 德 英 美 德 工业整体潜力(以1900 73.3 46.9 27.4 100 127.8 71.2 127.2 298.1 137.7 年英国水平为100) 人均工业化水平(以 87 38 25 100 69 52 115 126 85 1900年英国水平为100) 制造业产出占世界制造 22.9 14.7 8.5 18.5 23.6 13.2 13.6 32 14.8 业总产出的比重(%) 资料来源: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等译《大国的兴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 251-258页,表14、表17、表18。 二权力转移时期的战争与和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19世纪6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史一直都是 被“德国问题”主导的。②德国的经济成长引发了英国强烈的敌视,英德两国的经济竞 争升级到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英德两国的竞争推向了高潮。一战后的《凡尔 赛和约》也没有带来持续的和平,而旨在削弱与惩罚德国的政策激起了德国的极大不 满。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忙于战争,而美国经济在此期间迅速成长。尽 管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它没有与世界政治经济的霸权国英国发生战争。相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60. 2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p.1. 110·

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起步很晚,发展却非常迅速。① 但是,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成 长也相当迅速,一点也不亚于德国。 从表 2 可以看出,从 1880 年到 1913 年间,美国的工业整体潜力、人均工业化水 平、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都比德国领先,对英国构成的竞争与挑战更为明 显。但是,德国与美国的经济成长却有着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 关注,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分化调整,也有助于我们 认识当前国际格局分化调整背后的逻辑与影响。 表 2 1880 - 1913 年期间英、美、德三国工业化指标比较 1880 年 1900 年 1913 年 英 美 德 英 美 德 英 美 德 工业整体潜力( 以 1900 年英国水平为 100) 73. 3 46. 9 27. 4 100 127. 8 71. 2 127. 2 298. 1 137. 7 人 均 工 业 化 水 平 ( 以 1900 年英国水平为100) 87 38 25 100 69 52 115 126 85 制造业产出占世界制造 业总产出的比重( %) 22. 9 14. 7 8. 5 18. 5 23. 6 13. 2 13. 6 32 14. 8 资料来源: 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等译: 《大国的兴衰》,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51 - 258 页,表 14、表 17、表 18。 二 权力转移时期的战争与和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史一直都是 被“德国问题”主导的。② 德国的经济成长引发了英国强烈的敌视,英德两国的经济竞 争升级到军备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英德两国的竞争推向了高潮。一战后的《凡尔 赛和约》也没有带来持续的和平,而旨在削弱与惩罚德国的政策激起了德国的极大不 满。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忙于战争,而美国经济在此期间迅速成长。尽 管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它没有与世界政治经济的霸权国英国发生战争。相 ·110·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 ① ②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 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 60.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 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p. 1.

Y买清sk治2012年第9期 反,美国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获益,在二战后接替英国,成为了新一轮的世界政治经济霸 权。因此,不少研究把英美两国之间的权力转移称为和平的权力转移。①既然权力转 移时期非常危险,那么为什么英美两国之间能实现和平的权力转移呢?学界对此做的 解释主要集中于政体、地缘环境以及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等几个方面。 民主和平论的研究将目光集中于政体形式,这类研究指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爆 发战争。②同时,还有研究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比如有研究就宣称,民主国家之间常享 和平是由于民主国家有较好的分权制衡,同时又享有新闻自由,公民能对政府权力构 成有效制约。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民主国家的领导者若要恣意发动战争就变得非常 困难。③有研究从理念出发并指出,民主与自由等价值理念是民主国家共同的价值理 念,这让民主国家之间有较高的认同,因而民主国家之间不会爆发战争。④此外,还有 研究认为,与专制国家相比,民主国家之间更容易传递可信的信号,进而减少了对战争 的误判。⑤因此,英美两个民主国家的制度、共享的价值理念以及传递的可信承诺等 因素让两国能实现和平的权力转移。相反,当时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国则不具备这样 的条件。 民主和平论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而这种观点在解释英美和平的权力转移时遇到很 多挑战。毕竞,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美两国的关系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1812 年,英美两国爆发了第二次英美战争:在1845年到1846年间,英国与美国在俄勒冈的 冲突也将两国推向战争边缘:在美国内战期间,英国曾考虑过以南方代表的身份介入 美国内战以遏制美国的崛起并以此加强对加拿大的防卫。6直至1895年之前,美国 还被英国视为敌对国家,美国任何领士扩张与实力增长都被英国视为直接的威胁。⑦ 因此,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美两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之间也是冲突不断。 有研究指出,民主和平论主观色彩很强。当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比较友好时,就 Charles Kupchan,ed.,Power in Transition:The Peacefu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Order,pp.1-17. ②关于民主和平论,参见Michael Doyle“"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 riew,Vol.80,No.4,1986,pp.1151-1170:Bruce Russett and John Oneal,Triangulating Peace:Democracy,In- terdependence,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New York:W.W.Norton,2001. 3 Clifton Morgan and Sally Campbell "Domestic Structure,Decisional Constraints,and War:So Why Kant Democracies Fight?"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Vol.35,No.2,1991,pp.187-211. 4 John Owen "How Liberalism Produces Democratic Peac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2,1994. pp.50-86. 5Kenneth Schults "Domestic Opposition and Signaling in Intemational Cris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al.92,No.4,1998,pp.829-844. 6Steve Chan,China,the U.S.,and the Pouer-Transition Theory:A Critique,p.27. Kenneth Boume,Britain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North America:1815-1908,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408. 111·

2012 年第 9 期 反,美国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获益,在二战后接替英国,成为了新一轮的世界政治经济霸 权。因此,不少研究把英美两国之间的权力转移称为和平的权力转移。① 既然权力转 移时期非常危险,那么为什么英美两国之间能实现和平的权力转移呢? 学界对此做的 解释主要集中于政体、地缘环境以及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等几个方面。 民主和平论的研究将目光集中于政体形式,这类研究指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爆 发战争。② 同时,还有研究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比如有研究就宣称,民主国家之间常享 和平是由于民主国家有较好的分权制衡,同时又享有新闻自由,公民能对政府权力构 成有效制约。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民主国家的领导者若要恣意发动战争就变得非常 困难。③ 有研究从理念出发并指出,民主与自由等价值理念是民主国家共同的价值理 念,这让民主国家之间有较高的认同,因而民主国家之间不会爆发战争。④ 此外,还有 研究认为,与专制国家相比,民主国家之间更容易传递可信的信号,进而减少了对战争 的误判。⑤ 因此,英美两个民主国家的制度、共享的价值理念以及传递的可信承诺等 因素让两国能实现和平的权力转移。相反,当时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国则不具备这样 的条件。 民主和平论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而这种观点在解释英美和平的权力转移时遇到很 多挑战。毕竟,在 19 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美两国的关系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1812 年,英美两国爆发了第二次英美战争; 在 1845 年到 1846 年间,英国与美国在俄勒冈的 冲突也将两国推向战争边缘; 在美国内战期间,英国曾考虑过以南方代表的身份介入 美国内战以遏制美国的崛起并以此加强对加拿大的防卫。⑥ 直至 1895 年之前,美国 还被英国视为敌对国家,美国任何领土扩张与实力增长都被英国视为直接的威胁。⑦ 因此,在 19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美两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之间也是冲突不断。 有研究指出,民主和平论主观色彩很强。当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比较友好时,就 ·111·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harles Kupchan,ed. ,Power in Transition: The Peaceful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Order,pp. 1 - 17. 关于民主和平论,参见 Michael Doyle,“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80,No. 4,1986,pp. 1151 - 1170; Bruce Russett and John Oneal,Triangulating Peace: Democracy,In￾terdependence,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New York: W. W. Norton,2001。 Clifton Morgan and Sally Campbel,l “Domestic Structure,Decisional Constraints,and War: So Why Kant Democracies Fight?”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Vol. 35,No. 2,1991,pp. 187 - 211. John Owen,“How Liberalism Produces Democratic Peac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19,No. 2,1994, pp. 50 - 86. Kenneth Schultz,“Domestic Opposition and Signaling in International Cris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92,No. 4,1998,pp. 829 - 844. Steve Chan,China,the U. S. ,and the Power - Transition Theory: A Critique,p. 27. Kenneth Bourne,Britain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North America: 1815 - 1908,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 408.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把它贴上“民主国家”的标签;当两国关系恶化时,就将之贴上“专制国家”的标签。在 历史上,德国就曾被美国视为民主国家:而在德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后,德国就被刻画 为专制国家。①因此,民主和平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乏力,我们还需要寻找替代性的 理论。 有研究强调地理因素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如果两国地理位置临近,那么一国 的经济成长与军备建设就容易让身处周边的国家感受到威胁。②同时,地理位置接近 的国家往往有边界接壤,发生领土争端等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地理位置的临近 可能会加大威胁感知,增大战争爆发的可能。在此逻辑下,由于英国与美国之间有大 洋阻隔,因此对美国经济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英国的感知并不是很强烈。相反, 位于欧洲大陆的德国则与英国邻近,德国的经济成长更容易引发英国的密切关注,也 更容易引发英国对此做出反应。不可否认,地理位置对战争的爆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一解释与民主和平论所面临的问题类似。毕竞,英国与美国的冲突几乎贯穿 了整个19世纪。因此,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可以跨越政体、跨越地理阻隔,尤其对 争夺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这样的激烈竞争而言,政体和地理因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贸易和平论,这一理论从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来考察国 家之间的纷争与合作。有学者指出,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世界政治的性质也发生了 变化。以往强调军事征服、领土占领的“军事-政治世界”,开始变成“贸易的世界”。 在贸易日趋重要的时候,各国更加强调通过贸易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国家也变成了 “贸易国家”。③以往国家需要通过军事征服获得国家利益,现在国家依靠自由无碍地 与他国进行经济交换就能获取国家利益。④国家间对贸易的重视和偏好也在日益上 升,跨国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利益。国家之间的贸易让众多利益团体获得巨 大的好处,也使得这些利益团体的影响力增强,它们积极发挥影响力,维护和平,促进 贸易。⑤贸易和平论认识到了贸易会使双方的利益被绑定在一起,这使得支持和平的 Ido Ore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Democratic'Peace:Changing U.S.,Perceptions of Imperial Germa- n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No.2,1995,pp.147-184. ②关于地理位置接近对国家战争的影响,参见John Vasquez,The War Puzle,Cambridge: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1993:John Vasques "Why Do Neighbors Fight:Proximity,Interaction,Territoriality,"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32,No.2,1995,pp.277-294. Richard Rosecrance,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New York:Basic Books,1985,pp.23-26. 4 Richard Rosecrance "Intem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Virtual State:States and Firms in World Polit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28,No.3,2002,pp.443-455. 5 Patrick MeDonald,The Invisible Hand of Peace:Capitalism,the War Machine,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12·

把它贴上“民主国家”的标签; 当两国关系恶化时,就将之贴上“专制国家”的标签。在 历史上,德国就曾被美国视为民主国家; 而在德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后,德国就被刻画 为专制国家。① 因此,民主和平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乏力,我们还需要寻找替代性的 理论。 有研究强调地理因素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如果两国地理位置临近,那么一国 的经济成长与军备建设就容易让身处周边的国家感受到威胁。② 同时,地理位置接近 的国家往往有边界接壤,发生领土争端等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地理位置的临近 可能会加大威胁感知,增大战争爆发的可能。在此逻辑下,由于英国与美国之间有大 洋阻隔,因此对美国经济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英国的感知并不是很强烈。相反, 位于欧洲大陆的德国则与英国邻近,德国的经济成长更容易引发英国的密切关注,也 更容易引发英国对此做出反应。不可否认,地理位置对战争的爆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一解释与民主和平论所面临的问题类似。毕竟,英国与美国的冲突几乎贯穿 了整个 19 世纪。因此,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可以跨越政体、跨越地理阻隔,尤其对 争夺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这样的激烈竞争而言,政体和地理因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贸易和平论,这一理论从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来考察国 家之间的纷争与合作。有学者指出,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世界政治的性质也发生了 变化。以往强调军事征服、领土占领的“军事 - 政治世界”,开始变成“贸易的世界”。 在贸易日趋重要的时候,各国更加强调通过贸易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国家也变成了 “贸易国家”。③ 以往国家需要通过军事征服获得国家利益,现在国家依靠自由无碍地 与他国进行经济交换就能获取国家利益。④ 国家间对贸易的重视和偏好也在日益上 升,跨国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利益。国家之间的贸易让众多利益团体获得巨 大的好处,也使得这些利益团体的影响力增强,它们积极发挥影响力,维护和平,促进 贸易。⑤ 贸易和平论认识到了贸易会使双方的利益被绑定在一起,这使得支持和平的 ·112·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 ① ② ③ ④ ⑤ Ido Oren,“The Subjectivity of the ‘Democratic’Peace: Changing U. S. ,Perceptions of Imperial Germa￾n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0,No. 2,1995,pp. 147 - 184. 关于地理位置接近对国家战争的影响,参见 John Vasquez,The War Puzzl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John Vasquez,“Why Do Neighbors Fight: Proximity,Interaction,Territoriality,”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32,No. 2,1995,pp. 277 - 294。 Richard Rosecrance,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 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New York: Basic Books,1985,pp. 23 - 26. Richard Rosecrance,“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Virtual State: States and Firms in World Politic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 28,No. 3,2002,pp. 443 - 455. Patrick McDonald,The Invisible Hand of Peace: Capitalism,the War Machine,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买清sk治2012年第9期 因素发展壮大。这一理论为解释战争与和平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 但是,运用贸易和平论难以解释英美两国和平的权力转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欧洲各大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己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就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情况而言,一战爆发前的几年,德国占38%,英国占52%,法国占54%,它们之 间相互展开贸易。英国和德国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尤其突出,英国为德国提供了1/5 的原材料和食品。英国为德国贸易融资,英国银行为德国商船提供担保。一战前,英 德两国贸易总额超过了英法贸易总额。在1905年到1913年间,英国与俄国的贸易仅 仅为英德贸易的一半:英国还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1913年,德国14.2%的出 口商品输往英国。①因此,我们看到,德国和英国较高的贸易水平并没有阻止大战的 爆发。相反在一战前,英美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却下降了。 有研究对1870-1938年期间的国际冲突做了检验并发现:从统计上看,经济依存 度对战争爆发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国际军事冲突却有影响。当双方的经济依 存度从较低走向中等强度的时候,冲突的概率在逐渐减低,这似乎印证了贸易和平论: 但是当双方的经济依存度从中等强度走向紧密联系的时候,双发爆发冲突的概率也随 之上升。因此,这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②这样的统计检验对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经 济联系与军事冲突有重要意义。但是,这样的大规模统计对解释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 也有较大的不足。大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与小国有较大的不同,大国是国际体系的改 写者,而小国往往是接受者。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数量少,把大国战争与所有战争一 道纳入大样本的统计,可能掩盖大国权力转移时期更具特殊性的特征。还有研究指 出:高度的相互依赖既不必然导致战争,也不必然带来和平;其具体走向取决于双方对 贸易的预期。只有当国家对未来贸易预期是积极的时候,较高的相互依赖程度才会是 和平导向的。③但问题是,大国之间是否会持续保持高度相互依赖的意愿?我们知 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脆弱性和敏感性,④而这种 脆弱性和敏感性在大国之间尤其明显。 如果一个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过于依靠海外市场,那么它有几个方面会影响到霸 ①以上数据参见Paul Papayoanou"Interdependence,Institutions,and the Balance of Power:Britain,Ger- many,and World War 1,"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No.4,1996,pp.54-55. 2Katherine Barbieri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A Path to Peace or a Source of Interstate Conflict,"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33,No.1,1996,pp.29-49. 3 Dale Copel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A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International Se- cuiy,Vol.20,No.4,1996,pp.5-41. ④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11-20页。 ·113·

2012 年第 9 期 因素发展壮大。这一理论为解释战争与和平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 但是,运用贸易和平论难以解释英美两国和平的权力转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前,欧洲各大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就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情况而言,一战爆发前的几年,德国占 38% ,英国占 52% ,法国占 54% ,它们之 间相互展开贸易。英国和德国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尤其突出,英国为德国提供了 1 /5 的原材料和食品。英国为德国贸易融资,英国银行为德国商船提供担保。一战前,英 德两国贸易总额超过了英法贸易总额。在 1905 年到 1913 年间,英国与俄国的贸易仅 仅为英德贸易的一半; 英国还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 1913 年,德国 14. 2% 的出 口商品输往英国。① 因此,我们看到,德国和英国较高的贸易水平并没有阻止大战的 爆发。相反在一战前,英美两国的贸易依存度却下降了。 有研究对 1870 - 1938 年期间的国际冲突做了检验并发现: 从统计上看,经济依存 度对战争爆发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国际军事冲突却有影响。当双方的经济依 存度从较低走向中等强度的时候,冲突的概率在逐渐减低,这似乎印证了贸易和平论; 但是当双方的经济依存度从中等强度走向紧密联系的时候,双发爆发冲突的概率也随 之上升。因此,这是一个倒 U 型的曲线。② 这样的统计检验对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经 济联系与军事冲突有重要意义。但是,这样的大规模统计对解释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 也有较大的不足。大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与小国有较大的不同,大国是国际体系的改 写者,而小国往往是接受者。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数量少,把大国战争与所有战争一 道纳入大样本的统计,可能掩盖大国权力转移时期更具特殊性的特征。还有研究指 出: 高度的相互依赖既不必然导致战争,也不必然带来和平; 其具体走向取决于双方对 贸易的预期。只有当国家对未来贸易预期是积极的时候,较高的相互依赖程度才会是 和平导向的。③ 但问题是,大国之间是否会持续保持高度相互依赖的意愿? 我们知 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脆弱性和敏感性,④而这种 脆弱性和敏感性在大国之间尤其明显。 如果一个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过于依靠海外市场,那么它有几个方面会影响到霸 ·113·  ① ② ③ ④ 以上数据参见 Paul Papayoanou,“Interdependence,Institutions,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Britain,Ger￾many,and World War I,”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0,No. 4,1996,pp. 54 - 55。 Katherine Barbier,i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 Path to Peace or a Source of Interstate Conflict,”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 33,No. 1,1996,pp. 29 - 49. Dale Copeland,“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War: A Theory of Trade Expectation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0,No. 4,1996,pp. 5 - 41.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 《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 - 20 页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权国家:首先,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往往会伴随产业升级,如此一来,新兴国家可能逐 步占据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掌握国际市场的定价权、抢占更广阔的原材料产地与销售 市场,这对霸权国家的产业利益构成了经济上的冲击。其次,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带 来经济实力与产业实力的增强,让更多的资源释放到军事用途成为可能,这也会对霸 权国家构成安全上的冲击。再次,高度的经济联系把国内利益团体与外部世界绑在一 起,这些外向型的经济团体不仅会积极维护和平,也可能会积极推动军事竞争与战争, 因为它们需要国家权力去保障海外的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最后,由于与海外市场高 度的经济联系、频繁的信息交流,一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则更容易被外界感知,乃至被夸 大。有研究显示,大国的经济成长具有危险性。当一国的经济成长带来国家对外利 益、对外活动增加的时候,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就增加了。因此,经济成长迅速的 国家容易卷入国际冲突、危机与战争。①而本文试图展示,大国经济的迅速成长是否 容易导致国际冲突、危机与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经济成长模式。德美两国 经济成长之所以引发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国不同的经济成长 模式塑造的。 依靠海外市场为主的大国经济成长模式会增大战争与冲突爆发的可能:反之,依 靠国内市场为主的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则会减少战争与冲突爆发的可能。大国的经济 成长需要国内基础,才能更好地维系经济成长过程中的和平格局。 三德国经济成长引发的经济竞争与战争 在1871年前,欧洲大国在进行大国利益调整的时候,往往会牺牲德语民族的利 益,而德国的统一终结了这样的局面。②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先后击败丹麦和奥 地利,在1870年赢得了对法战争的胜利。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德国实现了统一。此后,德国的经济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崛起。 (一)德国的经济成长与对外经济联系的增强 在1914年,八十多岁的雷金纳德·韦尔比勋爵(Reginald E.Welby)回忆说:在 19世纪50年代,德国还由一群年幼君主统治着,它是一群分裂的、无足重轻的小邦 国。现在,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德国变成了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而且它还在继续发 ①这项研究是基于对1870年到1914年的国际关系史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参见Nazli Choucri and Rob- ert North,Nations in Conflict:National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Violence,San Francisco:W.H.Freeman,1975. p.1。 James Retallack,ed.,Imperial Germany:1871-1918,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23. 114·

权国家: 首先,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往往会伴随产业升级,如此一来,新兴国家可能逐 步占据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掌握国际市场的定价权、抢占更广阔的原材料产地与销售 市场,这对霸权国家的产业利益构成了经济上的冲击。其次,新兴国家的经济成长带 来经济实力与产业实力的增强,让更多的资源释放到军事用途成为可能,这也会对霸 权国家构成安全上的冲击。再次,高度的经济联系把国内利益团体与外部世界绑在一 起,这些外向型的经济团体不仅会积极维护和平,也可能会积极推动军事竞争与战争, 因为它们需要国家权力去保障海外的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最后,由于与海外市场高 度的经济联系、频繁的信息交流,一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则更容易被外界感知,乃至被夸 大。有研究显示,大国的经济成长具有危险性。当一国的经济成长带来国家对外利 益、对外活动增加的时候,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就增加了。因此,经济成长迅速的 国家容易卷入国际冲突、危机与战争。① 而本文试图展示,大国经济的迅速成长是否 容易导致国际冲突、危机与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经济成长模式。德美两国 经济成长之所以引发不同的国际政治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国不同的经济成长 模式塑造的。 依靠海外市场为主的大国经济成长模式会增大战争与冲突爆发的可能; 反之,依 靠国内市场为主的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则会减少战争与冲突爆发的可能。大国的经济 成长需要国内基础,才能更好地维系经济成长过程中的和平格局。 三 德国经济成长引发的经济竞争与战争 在 1871 年前,欧洲大国在进行大国利益调整的时候,往往会牺牲德语民族的利 益,而德国的统一终结了这样的局面。② 普鲁士在 19 世纪 60 年代先后击败丹麦和奥 地利,在 1870 年赢得了对法战争的胜利。1871 年,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德国实现了统一。此后,德国的经济迅速成长,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崛起。 (一)德国的经济成长与对外经济联系的增强 在 1914 年,八十多岁的雷金纳德·韦尔比勋爵( Reginald E. Welby) 回忆说: 在 19 世纪 50 年代,德国还由一群年幼君主统治着,它是一群分裂的、无足重轻的小邦 国。现在,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德国变成了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而且它还在继续发 ·114·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 ① ② 这项研究是基于对1870 年到1914 年的国际关系史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参见 Nazli Choucri and Rob￾ert North,Nations in Conflict: National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Violence,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1975, p. 1。 James Retallack,ed. ,Imperial Germany: 1871 - 1918,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 23.

过买清sk治2012年第9期 展。仅此一点,就使得1890年以后“德国问题”成为世界政治事务的中心,而且占据 这一中心长达半个多世纪。①半个世纪前曾是相对贫困的德国,已经跻身成为欧洲一 个主要的经济强国,与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并驾齐驱了。德国的经济成长体现在各 个方面,既包括传统的采煤业、钢铁业,也包括当时的新兴产业如化学产业以及电气制 造业。 就能源产业中的采煤业而言,德国的煤产量从1890年的8900万吨增加到1914 年的2.77亿吨,远超过法国的4000万吨和俄国的3600万吨。②煤炭产量的大幅度 提升为德国迅速展开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动力基础。 从工业的支柱性产业钢铁行业来看,德国的发展也非常显著。在19世纪70年代 早期,英国的生铁产量是德国的四倍,钢产量是它的两倍。然而,德国的钢铁产业成长 迅速:钢产量在1893年超过英国:铁产量在1903年超过英国。③英国的钢产量从 1880年的370万吨上升为1900年的近600万吨:而德国的钢产量则从150万吨上升 为740万吨。德国把其钢铁产量优势转化为其制造业优势,到了1900年,德国已经建 造了近150万吨的钢制汽轮,供它的商船使用。在1910年至1914年这五年间,德国 平均铁产量接近英国的两倍,钢产量超过了英国的两倍。④到了1914年,德国的钢产 量高于英国、法国、俄国三国总和。⑤因此,在较短的时期内,德国的钢铁产量有了很 大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不仅在采煤、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德国新兴产业 的成长业绩更引人注目。 德国的新兴化学工业是德国新兴产业的代表。当时德国化学工业雇佣27万员 工,占据了35%的国际化工产品市场份额。⑥而德国的染料产业发展尤其迅速。在 19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的染料产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也不够,主要依靠模仿国外 染料技术。但是,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以拜耳和霍奇斯特公司为首的德国化学公司就 占据了一半的世界市场份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染料已占据了近90%的世 界市场份额。⑦而英国的同类产业则面临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大部分公司陷 入停滞或破产。 ①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63-264页。 ②保罗·背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64页。 ③大卫·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269页。 ④F.H.欣斯利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1870-1898》(第11卷),第66页。 ⑤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64页。 6 James Retallack,ed.,Imperial Germany:1871-1918,p.227.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p.63. ·115·

2012 年第 9 期 展。仅此一点,就使得 1890 年以后“德国问题”成为世界政治事务的中心,而且占据 这一中心长达半个多世纪。① 半个世纪前曾是相对贫困的德国,已经跻身成为欧洲一 个主要的经济强国,与世界政治经济霸权英国并驾齐驱了。德国的经济成长体现在各 个方面,既包括传统的采煤业、钢铁业,也包括当时的新兴产业如化学产业以及电气制 造业。 就能源产业中的采煤业而言,德国的煤产量从 1890 年的 8 900 万吨增加到 1914 年的 2. 77 亿吨,远超过法国的 4 000 万吨和俄国的 3 600 万吨。② 煤炭产量的大幅度 提升为德国迅速展开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动力基础。 从工业的支柱性产业钢铁行业来看,德国的发展也非常显著。在 19 世纪 70 年代 早期,英国的生铁产量是德国的四倍,钢产量是它的两倍。然而,德国的钢铁产业成长 迅速: 钢产量在 1893 年超过英国; 铁产量在 1903 年超过英国。③ 英国的钢产量从 1880 年的 370 万吨上升为 1900 年的近 600 万吨; 而德国的钢产量则从 150 万吨上升 为 740 万吨。德国把其钢铁产量优势转化为其制造业优势,到了 1900 年,德国已经建 造了近 150 万吨的钢制汽轮,供它的商船使用。在 1910 年至 1914 年这五年间,德国 平均铁产量接近英国的两倍,钢产量超过了英国的两倍。④ 到了 1914 年,德国的钢产 量高于英国、法国、俄国三国总和。⑤ 因此,在较短的时期内,德国的钢铁产量有了很 大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 德国不仅在采煤、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德国新兴产业 的成长业绩更引人注目。 德国的新兴化学工业是德国新兴产业的代表。当时德国化学工业雇佣 27 万员 工,占据了 35% 的国际化工产品市场份额。⑥ 而德国的染料产业发展尤其迅速。在 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德国的染料产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也不够,主要依靠模仿国外 染料技术。但是,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以拜耳和霍奇斯特公司为首的德国化学公司就 占据了一半的世界市场份额;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染料已占据了近 90% 的世 界市场份额。⑦ 而英国的同类产业则面临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大部分公司陷 入停滞或破产。 ·115·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第 263 - 264 页。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第 264 页。 大卫·兰德斯: 《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 269 页。 F. H. 欣斯利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 1870 - 1898》( 第 11 卷) ,第 66 页。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第 264 页。 James Retallack,ed. ,Imperial Germany: 1871 - 1918,p. 227. David Calleo,The German Problem Reconsidered: Germany and the World Order,1870 to the Present, p. 63.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德国的电气制造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一战爆发前夕,其规模已经是英国的两倍, 仅略低于美国,居欧洲的首位。像西门子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就雇佣了14.2万 人,它们控制着欧洲的电力工业。①这些德国电气大公司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它们 生产门类齐全,产品精巧且坚固耐用,价格也有竞争力。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着良 好的声誉。 随着德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升级,德国的工业开始向海外扩张,并在国际市场赢得 了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德国工业品出口的激增,使得英国对德国这一新的对手感到恐 慌与震惊。从1875年到1895年间,德国产品的出口总值实现了30%的增长。②此 后,德国的出口增长加速,在1890年到1913年间,德国的出口额增加了两倍,使德国 出口接近英国的水平。③从1880年到1913年间,当其他大国对外贸易停滞或下降的 时候,德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稳步上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德国出口占 世界出口总额20.2%。④此外,由于德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德国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在 显著增长。在1872年,德国的制成品只占出口商品总额的44%;而到了1900年,这一 比重上升到了62%。⑤到了1913年,2/3的德国出口产品为制成品。⑥随着德国出口 的增多,德国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雄厚。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资本输入 国,而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开始输出资本。在1913年,德国输出的资本大 约为300亿马克。⑦因此,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迅速成长,德国开始大幅度拓展世界 市场,输出资本。 有研究发现,在德国统一后的前20年里,德意志帝国被人称做“隐蔽的霸权(1a- tent hegemony).”,时任德国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异常坚定地 向其他大国确保:德国不是欧洲和平的威胁。总体来看,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是谨 慎的、自我克制的。1890年以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变,俾斯麦之后的德国领导 人开始跃跃欲试,试图走出自我设置的藩篱。⑧因此,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原 ①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64页。 ②大卫·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325页。 ③保罗·背尼迪《大国的兴衰》,第264-265页。 4 Hans-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p.22. ⑤大卫·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325页。 6 Hans-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icentieth Century: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p.22. ⑦F.H.欣斯利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1870-1898》(第11卷),第374- 375页。 8 James Retallack,ed.,Imperial Germany:1871-1918,pp.23-24. 116·

德国的电气制造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一战爆发前夕,其规模已经是英国的两倍, 仅略低于美国,居欧洲的首位。像西门子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就雇佣了 14. 2 万 人,它们控制着欧洲的电力工业。① 这些德国电气大公司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它们 生产门类齐全,产品精巧且坚固耐用,价格也有竞争力。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着良 好的声誉。 随着德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升级,德国的工业开始向海外扩张,并在国际市场赢得 了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德国工业品出口的激增,使得英国对德国这一新的对手感到恐 慌与震惊。从 1875 年到 1895 年间,德国产品的出口总值实现了 30% 的增长。② 此 后,德国的出口增长加速,在 1890 年到 1913 年间,德国的出口额增加了两倍,使德国 出口接近英国的水平。③ 从 1880 年到 1913 年间,当其他大国对外贸易停滞或下降的 时候,德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稳步上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德国出口占 世界出口总额 20. 2% 。④ 此外,由于德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德国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在 显著增长。在1872 年,德国的制成品只占出口商品总额的 44% ; 而到了1900 年,这一 比重上升到了 62% 。⑤ 到了 1913 年,2 /3 的德国出口产品为制成品。⑥ 随着德国出口 的增多,德国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雄厚。在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还是一个资本输入 国,而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开始输出资本。在 1913 年,德国输出的资本大 约为 300 亿马克。⑦ 因此,我们看到: 随着经济的迅速成长,德国开始大幅度拓展世界 市场,输出资本。 有研究发现,在德国统一后的前 20 年里,德意志帝国被人称做“隐蔽的霸权( la￾tent hegemony) ”,时任德国宰相的奥托·冯·俾斯麦( Otto von Bismarck) 异常坚定地 向其他大国确保: 德国不是欧洲和平的威胁。总体来看,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是谨 慎的、自我克制的。1890 年以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变,俾斯麦之后的德国领导 人开始跃跃欲试,试图走出自我设置的藩篱。⑧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是: 是什么样的原 ·116· 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第 264 页。 大卫·兰德斯: 《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 325 页。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第 264 - 265 页。 Hans - 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p. 22. 大卫·兰德斯: 《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第 325 页。 Hans - Joachim Braun,The German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German Reich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p. 22. F. H. 欣斯利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 1870 - 1898》( 第 11 卷) ,第 374 - 375 页。 James Retallack,ed. ,Imperial Germany: 1871 - 1918,pp. 23 - 24.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